学生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1592发布日期:2019-04-20 02:43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学生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学生桌。



背景技术:

学生桌,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上课用的桌子,是桌子的一种,也叫学生课桌。学生桌可以按照年龄、材料以及功能来划分。

目前,由于教学的现代化,很多学校都会在学生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配带平板电脑,通过网络与老师的结合,使得上课的效率更高。现有的学生桌一般包括桌面和桌腿,上课时在学生桌面前摆放一张学生椅供学生坐下即可开始学习,但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学生桌上放置平板电脑时,由于平板电脑本身是一个长方形,学生桌的桌面也没有可以斜置,因此学生坐在学生桌旁使用平板电脑时只能够用双手拿着,长时间拿着会使双手酸痛,且在做笔记时又需要把平板电脑放下并且拿起笔,既不方便也会影响学生学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生桌,具有便于放置平板电脑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学生桌,包括桌板和设置在桌板下方用于支撑桌板的桌腿,所述桌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铰接设置有用于供平板电脑置放的托板,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与平板电脑抵接的凸缘,所述托板与容纳槽的铰接处设置有驱动托板自动从容纳槽内旋出的旋出机构,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在托板旋出时将托板固定在倾斜位置且供平板电脑稳定置放的固定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上课时需要放置平板电脑时,将铰接设置在容纳槽内的托板旋出并旋到能够让平板电脑放置的倾斜状态,然后用固定件将托板固定在此状态,这时将平板电脑放置在托板上,让平板电脑的下端抵住托板上的凸缘,平板电脑就能够在不用双手的情况下稳定地处在托板上,达到方便放置平板电脑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旋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托板与容纳槽的铰接处使得托板始终具有向容纳槽外转动趋势的扭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扭簧在受到外力后能够自动旋回到原始状态,因此是作为旋出机构最佳选择之一。

进一步,所述托板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容纳槽底壁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套接在转轴上,所述扭簧设置在转轴与套筒之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托板旋回时,设置在转轴与套筒之间的扭簧一端处于托板内,另一端处于容纳槽底壁上的套筒内,由于扭簧的扭力,扭簧将带动托板旋回至贴紧滑板的位置,达到了自动旋出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套筒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大套筒与转轴之间摩擦力的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始终小于扭簧的扭力。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套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始终小于扭簧的扭力,使得扭簧能缓慢地带动托板旋回,避免了出现摩擦力过大扭簧不能旋回的情况以及扭簧旋回太快夹伤学生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转轴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橡胶套设置在卡槽内。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将橡胶套放在转轴表面,转动时套筒会压缩橡胶套,将橡胶套放置在卡槽内,就能够避免套筒过多压缩橡胶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橡胶套过度磨损,增加了橡胶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铰接设置在容纳槽底壁上的挂杆以及设置在挂杆上的挂钩,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供挂钩扣接的钩环。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托板从容纳槽内旋出并旋至能够放置平板电脑的倾斜位置后,将挂杆从容纳槽内拿出并将挂杆上的挂钩挂在托板上的钩环内,这时托板将不能继续转动并被固定在此状态,达到固定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容纳槽底壁上开设有供挂杆放置的放置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的设置能够让挂杆闲置时便于收纳。

进一步,所述桌板上位于容纳槽处铰接设置有用于将容纳槽遮盖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将盖板固紧在将容纳槽遮盖的位置的固紧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完平板电脑后,将挂钩从钩环内取下,并用手将托板按压回容纳槽内,将铰接的盖板盖住容纳槽,用固紧件将盖板固定在盖住容纳槽的位置,这样设置后使得在不使用平板电脑时能够将托板收纳入容纳槽中且达到收纳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固紧件包括设置在盖板上的第一磁铁块,所述桌板表面且位于容纳槽处设置有与第一磁铁块吸附的第二磁铁块,所述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的吸附力大于扭簧的扭力。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盖板时,首先将盖板慢慢旋转到盖住容纳槽的位置,此时盖板上的第一磁铁块会逐渐靠近桌板上位于容纳槽处的第二磁铁块,由于吸附力的存在,在第一磁铁块贴合在第二磁铁块上时,两者会紧紧地贴在一起,并且第一磁铁块与第二磁铁块的吸附力大于扭簧的扭力,使得托板在被收纳入容纳槽后不会将盖板弹开,达到固定方便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课时需要放置平板电脑时,将铰接设置在容纳槽内的托板旋出并旋到能够让平板电脑放置的倾斜状态,然后用固定件将托板固定在此状态,这时将平板电脑放置在托板上,让平板电脑的下端抵住托板上的凸缘,平板电脑就能够在不用双手的情况下稳定地处在托板上,达到方便放置平板电脑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盖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桌板;11、容纳槽;111、转轴;112、套筒;1111、卡槽;1112、橡胶套;1121、放置槽;113、第二磁铁块;12、托板;121、凸缘; 122、钩环;13、盖板;131、第一磁铁块;2、桌腿;3、扭簧;4、固定件;41、挂杆;4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学生桌,包括桌板1和设置在桌板1下方用于支撑桌板1的桌腿2。在本实施例中,桌板1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桌板1上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内铰接设置有用于供平板电脑置放的托板12。结合图3、图4,托板12上设置有与平板电脑抵接的凸缘121,托板12与容纳槽11的铰接处设置有旋出机构,旋出机构用于驱动托板12自动从容纳槽11内旋出;容纳槽11内设置有固定件4,固定件4在托板12旋出时将托板12固定在倾斜位置且供平板电脑稳定置放。

上课时需要放置平板电脑时,将铰接设置在容纳槽11内的托板12旋出并旋到能够让平板电脑放置的倾斜状态,然后用固定件4将托板12固定在此状态,这时将平板电脑放置在托板12上,让平板电脑的下端抵住托板12上的凸缘121,平板电脑就能够在不用双手的情况下稳定地处在托板12上,达到方便放置平板电脑的效果。

如图3、4所示,托板12上设置有转轴111,容纳槽11底壁上设置有套筒112,套筒112套接在转轴111上,旋出机构为设置在托板12与容纳槽11的铰接处的扭簧3,扭簧3使得托板12始终具有向容纳槽11外转动的趋势。

托板12旋回时,设置在转轴111与套筒112之间的扭簧3一端处于托板12内,另一端处于容纳槽11底壁上的套筒112内,由于扭簧3的扭力,扭簧3将带动托板12旋回至贴紧滑板的位置,达到了自动旋出的效果。

如图3、4所示,套筒112与转轴111之间设置有橡胶套1112,橡胶套1112用于增大套筒112与转轴111之间的摩擦力,橡胶套1112与套筒112之间的摩擦力始终小于扭簧3的扭力。转轴111上开设有卡槽1111,橡胶套1112设置在卡槽1111内。

由于橡胶套1112与套筒112之间的摩擦力始终小于扭簧3的扭力,使得扭簧3能缓慢地带动托板12旋回,避免了出现摩擦力过大扭簧3不能旋回的情况以及扭簧3旋回太快夹伤学生的情况。且将橡胶套1112放置在卡槽1111内,就能够避免套筒112过多压缩橡胶套111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橡胶套1112过度磨损,增加了橡胶套1112的使用寿命。

如图1、2所示,固定件4包括铰接设置在容纳槽11底壁上的挂杆41以及设置在挂杆41上的挂钩42,托板12上设置有供挂钩42扣接的钩环122。为了方便收纳挂杆41,在容纳槽11底壁上开设有供挂杆41放置的放置槽1121。

当托板12从容纳槽11内旋出并旋至能够放置平板电脑的倾斜位置后,将挂杆41从容纳槽11内拿出并将挂杆41上的挂钩42挂在托板12上的钩环122内,这时托板12将不能继续转动并被固定在此状态,达到固定方便的效果。

如图5、6所示,桌板1上位于容纳槽11处铰接设置有盖板13,盖板13用于将容纳槽11遮盖,盖板13上设置有固紧件,固紧件将盖板13固紧在将容纳槽11遮盖的位置,固紧件为设置在盖板13上的第一磁铁块131,桌板1表面且位于容纳槽11处设置有第二磁铁块113,第二磁铁块113与第一磁铁块131吸附,第一磁铁块131与第二磁铁块113的吸附力大于扭簧3的扭力。

固定盖板13时,首先将盖板13慢慢旋转到盖住容纳槽11的位置,此时盖板13上的第一磁铁块131会逐渐靠近桌板1上位于容纳槽11处的第二磁铁块113,由于吸附力的存在,在第一磁铁块131贴合在第二磁铁块113上时,两者会紧紧地贴在一起,并且第一磁铁块131与第二磁铁块113的吸附力大于扭簧3的扭力,使得托板12在被收纳入容纳槽11后不会将盖板13弹开,达到固定方便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