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5855发布日期:2019-06-11 23:12阅读:2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保温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



背景技术:

保温杯是能够长时间使其容纳的物质保持一定温度的容器,一般是指保温水杯。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喝温水时,通常会将开水倒入保温杯中,等待一段时间,使热水的温度降低到人口感适应时才喝,但是开水等待过久了就会冷却,传统的方法是再兑入热水,使其达到适宜的温度,这样操作既琐碎麻烦,又会浪费很多时间。

为了克服频繁向保温杯中兑热水的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有两种:

第一,采用杯底导电接点外露接触式供电加热保温;

第二,通过USB充电线外接电源供电加热保温。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随手对保温杯进行加热,避免频繁兑热水的操作。但是,这两种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对于第一种方法,需要在底座上设两个外露的导电接触点,而接触式供电必须通过底座及杯底的五金导电配件接触进行供电,此供电结构很难做好密封防水功能,所以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导致保温杯出现难于清洁的卫生隐患,而且这种接触式的五金导电配件还容易氧化生锈,从而引起接触不良、短路等不能正常使用的隐患,造成保温杯提前报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对于第二种方法,需要在保温杯上设Micro USB充电接口,通过外接Micro USB充电线给保温杯进行充电供电,此结构同样很难做好完全防水密封,而且要避免外部液体直接通过Micro USB充电口进入保温杯内部,造成内部电子元器件短路、生锈,所以不能直接用水等液体直接冲洗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包括不锈钢内胆容器、外壳、石墨烯发热薄膜、电源和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外壳固定罩设于不锈钢内胆容器的外表面;石墨烯发热薄膜固定安装于外壳和不锈钢内胆容器之间,并紧密贴合于不锈钢内胆容器的外表面,石墨烯发热薄膜与电源电连接;电源和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固定安装于不锈钢内胆容器的底部的外表面,并由底部外壳将其密封;底部外壳与外壳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电源用于接收和储存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产生的电流,并将电能输送给石墨烯发热薄膜;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用于接收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利用目前的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无线充电的Qi方式,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由于无线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无线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因此把自动加热保温杯放在Qi无线充电器上,自动加热保温杯底部内置的无线接收端线圈接收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能量,经过内部电路转换成直流电源供给石墨烯发热膜产生热量,让保温杯里面的水进行加热保温,达到预设置好的恒定的温度状态,不让保温杯里面的水冷却。

优选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还包括温度显示区、触摸感应键、触摸五金弹簧,以及与电源电连接的FPC电路板、LED显示灯阵、温度传感器和主控PCB板;温度显示区为开设于外壳的侧壁上的透明可视窗口;LED显示灯阵设置于所述透明可视窗口对应的位置,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以及输入的设定温度;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不锈钢内胆容器内的温度,并将其感应温度输送给LED显示灯阵和主控PCB板;主控PCB板设置于电源和石墨烯发热薄膜之间,用于根据输入的设定温度和温度传感器感应的温度控制提供给石墨烯发热薄膜的电能;FPC电路板用于连通LED显示灯阵与主控PCB板;触摸感应键设置于外壳的侧壁上,触摸感应键内部设触摸五金弹簧,触摸感应键通过FPC电路板输入设定温度。

可以理解,温度显示区、触摸感应键、触摸五金弹簧、FPC电路板、LED显示灯阵、温度传感器和主控PCB板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更加智能、可控,使其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优选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还包括杯盖,杯盖用于盖合在不锈钢内胆容器的开口端。

优选的,杯盖内设置有不锈钢内塞和杯盖密封硅胶圈,用于紧密密封盖合不锈钢内胆容器。

优选的,外壳和石墨烯发热薄膜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隔热棉。

可以理解,玻璃纤维隔热棉的作用是,使外壳不至于太烫,方便直接手握取用。

优选的,底部外壳内壁设置有底壳防水密封胶圈,用于防止其密封的电源和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进水。

优选的,底部外壳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硅胶垫。

可以理解,防滑硅胶垫的作用是方便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稳固的放置,使其不至于滑到或放置不稳。

优选的,电源为聚合物锂电池。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直接通过无线充电器即可进行加热,整个保温杯没有裸露的外接端口,解决了现有保温杯具有外接端口所带来的不便。并且,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只要在无线充电器覆盖范围内即可自动加热,无需手动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于理解和说明本申请,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实施例

本例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杯盖1、不锈钢内胆容器4、外壳5、温度显示区6、触摸感应键7、FPC电路板9、触摸五金弹簧10、LED显示灯阵11、石墨烯发热薄膜13、温度传感器14、主控PCB板16、电源17、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18和底部外壳20。

其中,杯盖1用于盖合在不锈钢内胆容器4的开口端。杯盖1内设置有不锈钢内塞3和杯盖密封硅胶圈2,用于紧密密封盖合不锈钢内胆容器4。不锈钢内胆容器4用于容纳水,外壳5固定罩设于不锈钢内胆容器4的外表面,通过不锈钢内胆容器固定螺丝8将不锈钢内胆容器4固定在外壳5内。石墨烯发热薄膜13固定安装于外壳5和不锈钢内胆容器4之间,并紧密贴合于不锈钢内胆容器4的外表面,石墨烯发热薄膜13与电源17电连接;石墨烯发热薄膜13用于对不锈钢内胆容器4进行加热;外壳5和石墨烯发热薄膜13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隔热棉12。

本例的电源17为聚合物锂电池。电源17和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18固定安装于不锈钢内胆容器4的底部的外表面,并由底部外壳20将其密封,底部外壳20内壁设置有底壳防水密封胶圈19,用于防止其密封的电源17和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18进水。底部外壳20与外壳5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具体的,底部外壳20由底部外壳固定螺丝21固定在外壳5上。底部外壳20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硅胶垫22。电源17用于接收和储存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18产生的电流,并将电能输送给石墨烯发热薄膜13;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18用于接收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能量。

温度显示区6为开设于外壳5的侧壁上的透明可视窗口;LED显示灯阵11设置于透明可视窗口对应的位置,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14感应的温度以及输入的设定温度。温度传感器14用于感应不锈钢内胆容器4内的温度,并将其感应温度输送给LED显示灯阵11和主控PCB板16。主控PCB板16设置于电源17和石墨烯发热薄膜13之间,并主控PCB板固定螺丝15固定安装,主控PCB板16用于根据输入的设定温度和温度传感器14感应的温度控制提供给石墨烯发热薄膜13的电能。FPC电路板9用于连通LED显示灯阵11与主控PCB板16;触摸感应键7设置于外壳5的侧壁上,触摸感应键7内部设触摸五金弹簧10,触摸感应键7通过FPC电路板9输入设定温度。FPC电路板9、LED显示灯阵11、温度传感器14和主控PCB板16与电源17电连接。

本例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利用目前的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无线充电的Qi方式,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即无线充电器接收端线圈18。由于无线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无线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因此把自动加热保温杯放在Qi无线充电器上,自动加热保温杯底部内置的无线接收端线圈接收到无线充电器的磁场能量,经过内部电路转换成直流电源供给石墨烯发热膜产生热量,让保温杯里面的水进行加热保温,达到预设置好的恒定的温度状态,不让保温杯里面的水冷却。其中,Qi无线充电器可以采用现有的手机无线充电器或者根据使用功率配套提供。

本例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直接通过无线充电器即可进行加热,整个保温杯没有裸露的外接端口,解决了现有保温杯具有外接端口所带来的不便。并且,本申请的无线充电自动加热保温杯只要在无线充电器覆盖范围内即可自动加热,无需手动连接,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两个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