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杯盖及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杯子为了提高其便携性都会配置有杯盖,通常使用便携式杯子进行饮水时,需要一只手拿杯子,另一只手将杯盖拿下来,对于司机和抱着宝宝的家长来说不适用。为此单手可以打开的杯盖和杯子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市场上单手打开需要使用按压结构、扭簧、转动结构等众多零部件,且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杯盖及杯子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盖及杯子,实现能够单手打开饮水口进行饮水,且结构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杯盖,包括上杯盖和下杯盖,所述下杯盖设置有饮水口,所述上杯盖能封闭所述饮水口;所述上杯盖和所述下杯盖滑动连接,其中所述下杯盖设置有滑道,所述上杯盖设置有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的滑块,其中所述饮水口与所述滑道连通,所述滑块能够从所述饮水口脱离所述滑道。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将杯盖分为滑动连接上杯盖和下杯盖,且将饮水口设置于下杯盖上,用户可以实现单手推动上杯盖将饮水口露出进行饮水,同时该杯盖结构简单,体积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单手按压杯盖的按压结构、扭簧和转动结构等众多复杂结构;同时,所述饮水口与所述滑道连通,所述滑块能够从所述饮水口脱离所述滑道,使得上杯盖与下杯盖易拆卸,便于清洗。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设置有限制所述上杯盖向上移动脱离所述滑道的限制部;且所述饮水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滑道的宽度。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或所述限制部设置有卡凸,所述下杯盖设置有与所述卡凸配合的多个卡槽,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杯盖的上表面为凹面,所述上杯盖的下表面为与所述凹面配合的凸面。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杯盖用于封闭所述饮水口的部分设置有限位凸起。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杯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便于推动其沿所述滑道滑动的开启凸起。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启凸起的高度为2-8mm。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杯盖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作为上述杯盖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杯盖设置有开盖凸缘。
一种杯子,包括上述的杯盖,所述杯盖与所述杯子本体扣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将杯盖分为滑动连接上杯盖和下杯盖,且将饮水口设置于下杯盖上,用户可以实现单手推动上杯盖将饮水口露出进行饮水,同时该杯盖结构简单,体积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单手按压杯盖的按压结构、扭簧和转动结构等众多复杂结构;同时,所述饮水口与所述滑道连通,所述滑块能够从所述饮水口脱离所述滑道,使得上杯盖与下杯盖易拆卸,便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杯盖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杯盖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杯盖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杯盖的上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一种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杯盖;2、杯子本体;3、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
11、上杯盖;111、限制部;112、滑块;113、开启凸起;114、限位凸起;115、卡凸;
12、下杯盖;121、开盖凸缘;122、限位凸缘;123、滑道;124、饮水口;125、限制滑轨;12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杯盖。如图1-3所示,该杯盖包括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下杯盖12与杯子本体2密封连接,下杯盖12设置有饮水口124,上杯盖11能封闭饮水口124;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滑动连接,其中下杯盖12设置有能与杯子本体2连通的滑道123,上杯盖11设置有与滑道123滑动连接的滑块112。通过将杯盖1分为滑动连接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且将饮水口124设置于下杯盖12上,用户可以实现单手推动上杯盖11将饮水口124露出进行饮水,同时该杯盖1结构简单,体积小,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单手按压杯盖的按压结构、扭簧和转动结构等众多复杂结构;同时饮水口124与滑道123连通,滑块112能够从饮水口124脱离滑道123,使得上杯盖11与下杯盖12易拆卸,便于清洗。
如图2和图4所示,滑块112的下方设置有限制上杯盖11向上移动脱离下杯盖12上滑道123的限制部111,且限制部111与滑块112一体成型。具体的,滑块112的横截面为n形,限制部111的横截面也为n形,并设置于滑块112的外周面,上杯盖11、滑块112的侧面以及限制部111形成半封闭容纳腔体,下杯盖12部分置于半封闭容纳腔体中,使得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成为一整体,结构较简单。
参照图3,饮水口124与滑道123连通,且饮水口124的宽度大于滑道123的宽度,滑块112和限制部111能够从饮水口124脱离滑道123。上杯盖11的滑块112可以沿下杯盖12的滑道123其中移动至饮水口124,便于将上杯盖11取下进行彻底清洗杯盖1。于本实施例中,饮水口124沿滑道123方向的长度与限制部111的长度近似相同,当滑块112移动至饮水口124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使上杯盖11与下杯盖12分离;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上杯盖11与下杯盖12仍然保持整体结构。另外,由于饮水口124和滑道123均与杯子本体2内部连通,于本实施例中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4设置于滑道123和饮水口124的外周。
参照图2和图4,上杯盖11在用于封闭饮水口124的部分设置有限位凸起114。当上杯盖11沿滑道123移动并对饮水口124进行封闭时,在限位凸起114的作用下上杯盖11将无法继续移动,从而可以提醒用户上杯盖11是否完全封闭下杯盖12的饮水口124,且不再需要推动。
同时,上杯盖11的上表面设置有便于推动其沿滑道123滑动的开启凸起113,开启凸起113的高度为2-8mm。这样便于饮水口124的开启与封闭。
下杯盖12的上表面为凹面,上杯盖11的下表面为与凹面配合的凸面,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用户推动杯盖1体验,另一方面适应人体嘴型,使得饮水时较舒适。
另外,参照图1,下杯盖12设置有与杯子本体2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3,于本实施例中,下杯盖12的外周面与杯子本体2的内周面接触,通过在下杯盖12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密封圈3可以实现杯盖1与杯子本体2的密封连接。并且,下杯盖12设置有限位凸缘122,对杯盖1与杯子本体2扣合连接时进行限位,避免进入到杯子本体2内部使得杯子无法再次使用;另外下杯盖12设置有便于将杯盖1脱离杯子本体2的开盖凸缘121。当杯盖1及杯子本体2扣合连接后,通过设置开盖凸缘121,便于将杯盖1与杯子本体2分开进行接水或清洗等操作。
再次参照图1,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的面积近似相同,使得上杯盖11能够尽可能多的覆盖下杯盖12,从而保证设置有饮水口124的下杯盖12的卫生。
此外,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杯子,如图6所示,该杯子包括前述杯盖1,且杯盖1与杯子本体2扣合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杯盖,如图5所示,该杯盖包括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下杯盖12与杯子本体2密封连接,下杯盖12设置有饮水口124,上杯盖11能封闭饮水口124;上杯盖11和下杯盖12滑动连接,其中下杯盖12设置有能与杯子本体2连通的滑道123,上杯盖11设置有与滑道123滑动连接的滑块112。并且,滑块112的下方设置有限制上杯盖11向上移动脱离下杯盖12上滑道123的限制部111。另外,滑块112或限制部111设置有卡凸115,下杯盖12设置有与卡凸115配合的多个卡槽126,多个卡槽126沿滑块112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于本实施例中,限制部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凸115,下杯盖12对应限制部111两侧设置有与滑道123平行的限制滑轨125,限制滑轨125上沿滑块112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三个卡槽126。这样通过设置卡凸115可以与不同位置的卡槽126配合,从而实现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饮水口124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杯子,如图6所示,该杯子包括前述杯盖1,且杯盖1与杯子本体2扣合连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