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0751发布日期:2019-08-03 16:12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泡茶杯。



背景技术:

中国有上千年的饮茶文化,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具有延缓衰老、美容护肤、提神醒脑、预防辐射、降脂助消化、抑制和抵抗病毒病菌等优点,使得饮茶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仍是非常普遍。茶杯是人们泡茶、饮茶的用具,现代人们为了外出饮茶携带方便,会将茶叶放入带有密封盖的杯中,倒入热水浸泡,因此泡茶杯也就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和茶叶滤网,所述茶叶滤网卡接在所述杯体的口部下方,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并能包覆所述杯体口部,人们在泡茶时先将茶叶滤网拆下将茶叶倒入杯体内,然后安装茶叶滤网,倒入热水,盖上杯盖进行浸泡。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技术提供的泡茶杯,需要用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进行拆卸,很不卫生;

2、现有技术提供的泡茶杯,使茶叶长期泡在水中,导致味道不佳;

3、现有技术提供的泡茶杯,无法控制所泡茶水的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杯,以解决现有的泡茶杯在拆装茶叶滤网时需要用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不卫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泡茶杯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相连通,且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之间能形成泡茶室,所述泡茶杯倒置后,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能经过所述茶叶滤网进入所述泡茶室。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杯盖包括圈体以及内芯,所述内芯为管状且其内壁与所述圈体相连接,所述内芯的下部边沿与所述杯体的口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内芯的上部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下部内侧与所述杯体的口部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内芯的上部内侧与所述顶盖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圈体为柔性材质,所述圈体外侧与所述内芯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芯卡槽和凸起将圈体安装于所述内芯内侧。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圈体内侧设有茶网卡槽,所述茶叶滤网外侧设有与所述茶叶滤网卡槽相配合的凸缘。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缘的外边沿厚度大于所述凸缘的厚度。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圈体为硅胶材质。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杯盖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内芯外部且所述外壳的刚度大于所述内芯的刚度。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不锈钢材质。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外部顶端中心向内凹陷。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外部螺纹的上端一周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能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内芯螺纹连接时起到止位作用,同时能在所述杯体倒置时与所述内芯抵接,使放置更加稳固。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茶叶滤网为筒状,且所述茶叶滤网至少侧面设有通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对茶叶进行浸泡,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无需人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茶叶滤网安装于杯盖上,可通过拆装杯盖完成茶叶滤网的拆装,方便卫生;

2、本实用新型将茶叶放置在杯体上部的茶叶滤网中,当杯中水位低于茶叶滤网时即可将茶叶与泡茶用水分离;

3、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杯体倒置或正放使茶叶与泡茶用水接触或分离,泡出浓淡不同的茶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泡茶杯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泡茶杯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茶叶滤网与圈体连接示意图。

图中,1、杯体;2、杯盖;21、圈体;211、内芯卡槽;212、茶网卡槽;22、内芯;221、凸起;23、外壳;3、茶叶滤网;31、凸缘;32、通孔;4、顶盖;41、泡茶室;42、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物保鲜的泡茶杯。

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体1、杯盖2以及茶叶滤网3,杯体1用于容纳泡茶用水,茶叶滤网3与杯盖2相连接,杯盖2可拆卸安装于杯体1的口部,且杯盖2安装于杯体1的口部时,茶叶滤网3以及茶叶滤网3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杯体1内的泡茶用水之中,对茶叶进行浸泡,杯盖2从杯体1的口部拆卸后茶叶滤网3能一并随杯盖2脱离杯体1,无需人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3进行拆卸。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泡茶杯还包括顶盖4,顶盖4与杯盖2的上部相连通,且顶盖4与杯盖2的上部之间能形成泡茶室41,泡茶杯倒置后,杯体1内的泡茶用水能经过茶叶滤网3进入泡茶室41。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4与杯盖2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杯盖2包括圈体21以及内芯22,内芯22为管状且其内壁与圈体21相连接,内芯22的下部边沿与杯体1的口部可拆卸连接,内芯22的上部与顶盖4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内芯22下部内侧与杯体1的口部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内芯22的上部内侧与顶盖4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圈体21为柔性材质,圈体21外侧与内芯22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芯卡槽211和凸起221将圈体21安装于内芯22内侧。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圈体21内侧设有茶网卡槽212,茶叶滤网3外侧设有与茶网卡槽212相配合的凸缘31。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凸缘31的外边沿厚度大于凸缘31的厚度,能够使茶叶滤网3与圈体2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圈体21为硅胶材质。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杯盖2还包括外壳23,外壳23设于内芯22外部且外壳23的刚度大于内芯22的刚度。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外壳23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4外部顶端中心向内凹陷,能使杯体1倒置时放置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4外部螺纹的上端一周设有定位环42,定位环42能在顶盖4与内芯22螺纹连接时起到止位作用,同时能在杯体1倒置时与内芯22相抵接,使放置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茶叶滤网3为筒状,且茶叶滤网3至少侧面设有通孔32。

泡茶时,先将顶盖4拆卸,将茶叶放入茶叶滤网3中加入泡茶用水后安装顶盖4,可以将泡茶用水添加至杯体1的口部,将茶叶滤网3没入泡茶用水中进行浸泡,或者添加泡茶用水至茶叶滤网3的下方,将杯体1倒置,使泡茶用水能经过茶叶滤网3进入泡茶室41进行浸泡,将杯体正放,茶叶与泡茶用水相分离,不再进行浸泡,可以用此方法控制所泡茶水的浓度;当需要饮茶时,将杯盖2与顶盖4一同拆下,露出杯体1的口部,可以通过杯体1的口部进行饮茶;当泡茶完成后,将杯盖2从杯体1的口部拆卸后茶叶滤网3能一并随杯盖2脱离杯体1进行茶叶的倾倒以及茶叶滤网的清洗。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