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9973发布日期:2019-07-06 11:1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真空吸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真空吸尘器的大致构造和操作方法都是已知的,还已知的是多用途的立式真空吸尘器能从传统的立式吸尘模式(其中真空吸尘器跨地面移动)转换为手持吸尘模式。为此,此类立式吸尘器通常包括吸尘吸头、整体的手持式吸尘器以及以既可作为立式吸尘模式下的吸尘器使用又能作为手持吸尘模式中手持式吸尘器使用。

公开号为CN108392135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杆体挂靠式手持吸尘器的三合一吸尘器,该三合一的吸尘器即为上述提及的立式真空吸尘器,该立式吸尘器带有可拆洗额的手持式主机,其具有立式和手持两种吸尘器功能。但是现有书中,该类型的吸尘具有如下缺点,各种工作模式下均仅具有吸尘功能,其功能较为单一,使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实现立式和手持式吸尘功能又能实现手持式吹尘功能的真空吸尘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吸尘装置,包括:

能够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吸头,所述的吸头包括一带有吸尘口的吸头本体、安装在所述吸头本体上的转动接头;

机身,所述机身的下部安装在所述的转动接头上,所述的机身包括一支撑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手持式吸尘器,所述的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持机体、设置在所述手持机体上的气灰分离器、用于将含尘气流引导到所述气灰分离器中的进气嘴以及真空电机组件,所述手持机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若干排气孔,所述的真空电机组件包括内部设有叶轮和电机的安装室,所述安装室的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进气嘴、气灰分离器以及所述的进风口依次气流连通,所述的出风口与若干所述的排气孔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道;

气管,能够拆卸的支撑在所述的机身上,所述的气管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的进气嘴相接通;

所述手持机体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的出风口与所述的开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风道,所述的气管设置成能够依次穿过所述的开口、第二风道后与所述的出风口相接通;且当所述的气管与所述的出风口接通时,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的部分所述气管能够将所述的第一风道阻隔,使得从所述出风口逸出的空气仅能经所述的气管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开口与所述的出风口相正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开口处设置有盖子;当所述的盖子覆盖所述的开口时,所述的第二风道与外界隔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排气孔的孔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气管包括第一接口端、第二接口端以及介于第一接口端和第二接口端之间的柔性管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机身包括一沿纵向延伸的推杆,所述的推杆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的支撑座上,所述的气管设置成可拆卸的支撑在所述的推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推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气管的定位件;当所述的气管被支撑在所述的推杆上时,所述气管的一端部被固定在所述的推杆上、另一端部能够被向外侧拉伸。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推杆的一端部设置有短吸嘴;当所述的气管被支撑在所述的推杆上时,所述的短吸嘴能够与所述的气管气流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推杆上设置有握持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案通过在手持式吸尘器的手持机体上设置开口,通过该开口再借由气管,使得从安装室出来的空气能够被集中并以一定压力逸到外部,从而满足吹尘的需求,也因此,本案的立式真空吸尘器除了能够作为立式吸尘器以及手持式吸尘器使用外,还能够作为手持式吹尘设备使用,其扩展了使用范围,使得用户执行表面清洁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立式真空吸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立式真空吸尘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上半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的开口与气管相接后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与推杆、气管组合后作为立式设备使用时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和气管组合后作为吹尘设备使用时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和推杆和气管一起组合后的一种工作示意图;

附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和推杆和气管一起组合后的另一种工作示意图;

附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示出的手持式吸尘器和气管组合后作为吸尘设备使用时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00、立式真空吸尘装置;1、吸头;2、机身;11、吸头本体;12、转动接头;211、连接口;21、支撑座;22、手持式吸尘器主;23、推杆;3、气管;231、握持把手;232、短吸嘴;233、定位件;221、手持机体;222、气灰分离器;223、进气嘴;224、真空电机组件;225、充电电池;22411、叶轮;22412、电机;2241、安装室;2242、进风口;2243、出风口;226、排气孔;227、开口;228、第一风道;229、第二风道;2210、盖子;31、第一接口端;32、第二接口端;33、柔性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图1和图2示出了整体由符号100标记的立式真空吸尘装置。该立式真空吸尘装置100包括能够在待清洁地面上移动的吸头1和位于吸头1上方的机身2。吸头1包括一带有吸尘口(图中未示出)的吸头本体11以及安装在吸头本体11后部的转动接头12。实际的吸头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吸尘口的滚刷、驱动滚刷转动的马达、轮子等以满足立式真空吸尘器100在地面上清洁时的需求,在吸头本体11内部设置有从吸尘口到转动接头12的气流通道。机身2的下部安装在转动接头12上,机身2可在直立的存放位置和倾斜的地板清洁位置之间转动;机身2包括一个带有连接口211的支撑座21、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座21上的手持式吸尘器22、可拆卸的设置在支撑座21上且沿纵向Z轴延伸的推杆23以及可拆卸的支撑在推杆23上的气管3,推杆23的顶端设置有握持把手231。

如图3、4所示,手持式吸尘器22包括手持机体221、设置在手持机体221上的气灰分离器222、用于将含尘气流引导到气灰分离器222内的进气嘴223、提供抽吸动力的真空电机组件224以及用于给手持式吸尘器22供给电源的充电电池225。真空电机组件224包括内部安装有叶轮22411和电机22412的安装室2241,安装室2241的壁面上设置有进风口2242和出风口2243,进风口2242与气灰分离器222气流连通。手持机体22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若干微小排气孔226以及一开口227,开口227的口径远大于排气孔226的孔径,从安装室2241的出风口2243逸出的洁净空气能够借由这些微小的排气孔226或开口227逸到外界。本例中,若干排气孔226被分成两组且两组分别分布在手持机体221的左右两处不同侧壁上,两组排气孔相互远离设置。

如图5所示,出风口226与排气孔226相互错开设置,出风口226与排气孔226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一风道228;出风口2243与开口227相正对,出风口2243与开口227二者之间具有第二风道229。开口227处设置有盖子2210,当盖子2210遮蔽住开口227时,第二风道229与外界被隔断。本例中,盖子2210的上端部铰接在手持机体221上,为了使得盖子2210能够自动复位,盖子2210与手持机体221的铰接处还应设置有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

本例中,气管3包括第一接口端31、第二接口端32以及柔性管体33;在设计气管3时,将其第一接口端31设置成能够与手持式吸尘器22的进气嘴223相接通。

本例中的气管3除了能够接通进气嘴223之外,还能够通过开口227穿插到第二风道229内。如图6所示,当盖子2210打开后,气管3的第一接口端31能够依次穿过开口227、第二风道229后与出风口2243相接;且当气管3的第一接口端31与出风口2243相接通时,位于第二风道229内的部分气管3能够将第一风道228阻隔,使得从出风口2243逸出的空气仅能进入气管3内。

因此,本例中的气管3身兼二职,其既可以与进气嘴223接通作为吸尘管之用,也可以插入到开口227中与出风口2243接通以作为吹尘管之用。

下面阐述一下本例的立式吸尘器的各种工作模式:

如图7所示,当手持式吸尘器22、推杆23、气管24均安装在支撑座21上以组合成立式真空吸尘器使用时,手持式吸尘器22的进气嘴223与支撑座21上的连接口211接通,吸头1的吸尘口、连接口211、进气嘴223、气灰分离器222依次气流连通,从吸尘口进去的含尘气流能够在气灰分离器222中得到有效分离,最终的洁净空气将会从排气孔226排到外界。

如图6、8所示,当手持式吸尘器22从支撑座21拆除,手持式吸尘器22的开口227处接通气管3时,进气嘴223、气灰分离器222、进风口2242、出风口2243、气管3依次连通,从进气嘴223进入的空气将被以一定的压力从气管3的第二接口端32排出,由于排出的空气自身带有一定压力,因此可以实现利用第二接口端32排除的、带有一定压力的洁净空气将待清洁表面的灰尘吹起。

如图9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22与推杆23以及气管3二者组合以形成手持式真空吸尘器使用时,气管3通过推杆23上的定位件233固定在推杆23上,手持式吸尘器22的进气嘴223与气管3的第一接口端31接通、气管3的第二接口端32与推杆23一端部的短吸嘴232气流连通,推杆23和气管3组成的“辅助吸尘管”,其可以延长进气嘴223的吸尘距离,从而能够将远处的含尘气流经短吸嘴232、气管3送入到手持式吸尘器22中。如图10所示,在该组合方式下,如气管3的当前长度不能满足高度要求,可以向外拉伸气管3的第一接口端31,使得气管3的长度变长,其能够延长“辅助吸尘管”的长度,并且握持把手231可以作为供用户另一只手握持的辅助把手,该方式下能够满足更高高度表面的吸尘要求。

如图11所示,当仅手持式吸尘器22与气管3二者组合以形成手持式真空吸尘器的另一种使用方式时,气管3的的第一接口端31与手持式吸尘器22的进气嘴223相接通,外界表面的灰尘可以通过气管3的的第二接口端32吸入到手持式吸尘器22的气灰分离器222内进行气固分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