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8466发布日期:2019-12-06 16:4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储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衣设备。



背景技术:

储衣机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具用品。通常,储衣机为柜体结构。在衣物长期放置于该柜体结构内的情形下,柜体内极易因其内部空气不流通而出现较多湿气,从而导致衣物受潮甚至出现发霉异味,用户体验较差。

现有储衣设备大多设置有通风结构,以便储衣设备内部能够通过该通风结构与外界交换空气,改善储衣设备内部的通风状况。但是上述储衣设备的弊端在于:储衣设备内的通风程度有限,在大量衣物存储于储衣设备中时,衣物间接触较为紧密,气流难以在衣物之间流动,通风效果不佳。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储衣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储衣设备内的通风环境难以适应大量衣物的存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衣设备,所述储衣设备包括箱体、储衣构件和风道组件,所述储衣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风道组件包括主风道和设置于所述主风道内的风机,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均与所述箱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储衣构件上设置有通风结构,以便使所述箱体与所述主风道之间形成的循环气流能够穿过所述储衣构件。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衣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储衣构件沿竖向设置,所述主风道的出风端对应于顶部的所述储衣构件设置,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对应于底部的所述储衣构件设置。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储衣构件的底部。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衣构件为以滑动方式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抽屉,所述通风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抽屉底部的多个通孔。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风道包括竖向管体、设置于所述竖向管体的进风端的第一纵向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竖向管体的出风端的第二纵向管体,所述第一纵向管体连接至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纵向管体连接至所述箱体的底部。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包括排风扇,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的出风端的第一容纳构件,所述排风扇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构件内,所述主风道的出风端通过所述第一容纳构件连通至所述箱体。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还包括引风扇,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的第二容纳构件,所述引风扇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构件内,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通过所述第二容纳构件连通至所述箱体。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多个辅助风道,所述多个辅助风道的进风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主风道,所述多个辅助风道的出风端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衣构件之间。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衣设备还包括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连接至所述箱体与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之间。

在上述储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储衣设备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接至所述箱体与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之间并且位于所述除湿装置的上游。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箱体与主风道之间能够形成循环气流,该循环气流持续流经箱体,以增加箱体内的空气的流动性,改善箱体内的通风状态。在此情形下,箱体内的储衣构件上设置有通风结构,使得上述循环气流能够通过该通风结构穿透储衣构件,从而使得安置于储衣构件上的衣物也能够处于上述循环气流的流动路径上,减小了储衣构件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得储衣设备内放置衣物的位置处于循环气流的主要流动范围内,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储衣设备内的通风状况,使得储衣设备能够很好地适应衣物放置密度较大的存储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包括多个沿竖向设置的储衣构件,该储衣设备的风道组件的主风道的出风端对应于顶部的储衣组件设置,该主风道的进风端对应于底部的储衣构件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由于衣物能够分量存储于多个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多件衣物安置于同一储衣构件上的情形,使得衣物能够被分块储存至箱体内,增加了衣物间的空气流动空间,改善了衣物周围的通风状况。另一方面,使得气流在每次循环时均能够经过多个储衣构件后再流出箱体,上述分块放置使得每个储衣构件上安置的衣物更易于被气流穿透,进一步提高了衣物周围的通风程度。此外,上述竖向设置能够防止箱体的横截面的面积尺寸过大,减小了气流在箱体内流动时的扩散程度,使得气流能够更加集中地循环流动,从而增大了穿透衣物的气流,进一步降低了密集放置的衣物被循环气流穿透时对该气流的阻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风结构设置于储衣构件的底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循环气流能够穿透该储衣构件上放置的衣物后通过通风结构流至下一储衣构件,保证了衣物之间的充分通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主风道包括竖向管体、设置于该竖向管体的进风端的第一纵向管体以及设置于该竖向管体的出风端的第二纵向管体,上述第一纵向管体连接至箱体的顶部,上述第二纵向管体连接至箱体的底部,以便在满足穿透多个储衣构件的气流流动需求的同时避免主风道的长度过大,从而避免循环气流因流动路程过长而流速变小、穿透力度变弱。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主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有容纳构件,以便容纳排风扇和进风扇。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避免排风扇或者进风扇占用箱体内的布置空间,另一方面,设置于主风道两端的排风扇和引风扇能够分别对应位于顶部的储衣构件和位于底部的储衣构件设置,对循环气流穿透多个储衣构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风道组件还包括多个辅助风道,该多个辅助风道的进风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主风道,出风端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储衣构件之间,以便增大两个储衣构件之间的气流,进一步促进循环气流对衣物的穿透作用,增加每个储衣构件周围的气流活跃程度,极大地改善了箱体内的通风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储衣设备还包括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连接至箱体与主风道的进风端之间,以便箱体内的气流在每次进入主风道前均能够消除部分湿气,使得循环气流能够一直保持干燥状态,不仅避免循环气流将湿气带给衣物,还能够在循环气流穿透衣物时将潮湿的衣物上的湿气带走,使得箱体内能够保持干燥的存储环境,在避免衣物受潮的同时还能够为受潮的衣物除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储衣设备还包括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连接至所述箱体与所述主风道的进风端之间并位于除湿装置的上游。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循环气流在穿透衣物时带走的灰尘能够被过滤在主风道的外部,以便主风道内的气流流入箱体时不携带灰尘杂质,从而通过上述多次循环流动的气流清楚衣物上的灰尘。此外,上述过滤装置还能够避免除湿装置因内部进入大量灰尘而堵塞,对除湿装置具有防护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侧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储衣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箱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的箱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箱体;11、外壳;12、内胆;2、储衣构件;21、通风结构;3、风道组件;31、主风道;311、竖向管体;312、第一纵向管体;313、第二纵向管体;32、第一容纳构件;33、第二容纳构件;34、排风扇;35、引风扇;36、辅助风道;361、管道分路;37、过滤装置;371、安装构件;372、过滤构件;373、限位构件;38、除湿装置;381、冷凝构件;382、集水构件;383、挡水筋;39、负离子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左”、“右”、“横”、“纵”、“竖”“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包括箱体1、储衣构件2和风道组件3。具体地,箱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储衣构件2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风道组件3包括主风道31和设置于主风道31内的风机,主风道3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均与箱体1的内部连通,以使箱体1与主风道31之间能够借助风机的导风作用而形成循环气流。储衣构件2上设置有通风结构21,以便使上述循环气流能够穿过储衣构件2,从而使储衣构件2上安置的衣物能够被循环气流穿透,使得衣物能够处于通风状况良好的存储环境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箱体1和储衣构件2的结构并不是限定的。作为示例,箱体1包括外壳11和设置于外壳11内的内胆12。外壳11上设置有门构件(图中未示出)。在该门构件关闭的情形下,门构件将内胆12封闭。储衣构件2设置于内胆12内,风道组件3设置于外壳11与内胆12之间。主风道3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内胆12的内部连通,循环气流形成于内胆12和主风道31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下,储衣构件2为具有至少一个隔板的支架结构,衣物能够叠放至该隔板上;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下,储衣构件2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沿横向设置,并且该板状结构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挂衣钩,衣物以挂放至该储衣构件上;在又一种可能的情形下,储衣构件2为抽屉结构,内胆12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轨,该抽屉结构以滑动方式连接至该滑轨,以便储衣构件2能够从内胆12内抽出。

当然,上述箱体1和储衣构件2的结构均不局限于上述示例,其二者中的任意一个的具体结构均可根据实际的衣物存储需求进行设置。

下面结合上述箱体1的示例结构以及抽屉状的储衣构件2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储衣构件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储衣构件2沿竖向设置。具体地,内胆12的侧壁上沿竖向设置有多个滑轨,多个抽屉状的储衣构件2以滑动方式安装至内胆12内。主风道31的出风端对应最顶部的抽屉设置,主风道31的进风端对应最底部的抽屉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上述循环气流在每次循环的过程中均能够依次经过多个抽屉后再进入主风道31内,使得每个用于放置衣物的抽屉均能够处于循环气流的流动范围内。

优选地,通风结构21设置于抽屉的底部,以便循环气流中的至少一部分气体在流动时能够穿过抽屉的内部,从而使抽屉内部的衣物能够充分通风。更优选地,通风结构21包括设置于抽屉底板上的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均匀分布至整个底板上,以便使循环气流能够流经抽屉内的大部分容纳空间。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风道31包括竖向管体311、设置于竖向管体311的进风端的第一纵向管体312以及设置于竖向管体311的出风端的第二纵向管体313。按照气体的流动方向可知,竖向管体311的顶端为出风端,底端为进风端。内胆12的顶板和底板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口,第一纵向管体312的出风端(即主风道31的出风端)连接至内胆12顶部的通风口上,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即主风道31的进风端)连接至内胆12的底部的通风口上。在此情形下,使得主风道3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能够分别朝向抽屉的顶部和底部,以使气流能够直接流向抽屉内,并穿过所有抽屉后流出内胆12。进一步地,主风道3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相对设置,以便减轻气流在内胆12内流动时的扩散程度,保证气流的循环速度。

如图9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风机仅包括设置于第一纵向管体312的出风端的排风扇34,以便保证气流流向抽屉时的流动速度,使得气流对抽屉中的衣物能够具有较强的穿透效果,从而保证大部分气流能够穿过所有的抽屉。风道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纵向管体312的出风端的第一容纳构件32。第一容纳构件32为盒体结构,排风扇34容纳于该盒体结构内。盒体结构的一侧(如顶侧)设置有通风口,第一纵向管体312的出风端连接至该通风口上。该盒体结构的底部也设置有通风口,该通风口与内胆12顶部的通风口相连通,以便第一纵向管体312能够通过第一容纳构件32连接至内胆12内。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除排风扇34外,风机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的引风扇35,以便使内胆12内的空气能够被引风扇35抽入主风道31内,使得循环气流能够在排风扇34和引风扇35的作用下快速循环,进一步提升了循环气流的流动速度和穿透强度。风道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的第二容纳构件33。第二容纳构件33也为盒体结构,引风扇35容纳于该盒体结构内,并且第二纵向管体313通过该盒体结构连通至内胆12底部的通风口。具体地,第二容纳构件33作为内胆12的底座设置于内胆12的底部。第二容纳构件33的顶部与内胆12的底部一体设置。第二容纳构件33的任意一侧(如后侧)上设置有通风口,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连接至该通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风道组件3还包括多个辅助风道36。多个辅助风道36的进风端分别连接至竖向管体311上,多个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分别对应除最顶部的抽屉以外的多个抽屉设置,以便处于中层和底层的抽屉内也能够直接流经气流,增加抽屉间的空气流量,保证每个抽屉的上方均能有足量的气流穿过抽屉,保证了气流与抽屉内的衣物的充分接触。更优选地,多个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抽屉之间,即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向,第一个抽屉的上方设置有主风道31的出风端,第一个抽屉与第二个抽屉之间设置有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第二个抽屉与第三个抽屉之间设置有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等。作为示例,抽屉的数量为三个,辅助风道36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抽屉之间均设置有间隙,两个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分别设置于抽屉间的两个间隙内。

如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辅助风道36包括多个管道分路361,每个管道分路361的进风端均连接至竖向管体311,每个管道分路361的出风端均连接至同一间隙内,以便使辅助风道36能够将气流分多个方位/区域引导输送同一抽屉位置,使得抽屉内的衣物的大部分区域能够被气流穿过。作为示例,辅助风道36包括两个管道分路361,两个管道分路361沿横向对称设置于竖向管体311的左右两侧,以便两个管道分路361的出风端能够分别连接至上述同一间隙的左右两端。

优选地,竖向管体311的横截面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便通过上述变径设置增大气流的流动速度,避免竖向管体311内的气流因部分通过辅助风道36流走而速度减缓。也就是说,竖向管体311通过收缩管径的方式避免气流被分流后速度变慢。作为示例,竖向管体311包括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横截面积沿竖向从上至下依次增大,辅助风道3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位置。当然,竖向管体311的管径还可以是均匀变化的,例如,竖向管体311为锥形管。

如图7和图8所示,优选地,储衣设备还包括过滤装置37,过滤装置37连接至内胆12与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之间。具体地,过滤装置37设置于第二容纳构件33内,并且过滤装置37的进风口与内胆12的通风口连通,过滤装置37的出风口设置于第二容纳构件33内,以便内胆12内的气流能够流经过滤装置37后进入第二容纳构件33并流入主风道31内,从而使得气流内的杂质灰尘能够被过滤在过滤装置37内,通过多次循环,即可将内胆12以及抽屉中的衣物上的灰尘杂质被气流带动被留存至过滤装置37中,保证了内胆12中的卫生环境,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还具有衣物除尘以及设备内部自动除尘的功能。具体地,过滤装置37包括设置于第二容纳构件33内的安装构件371、安装于安装构件371内的过滤构件372和限位构件373。安装构件37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该容纳腔的开口与内胆12底部的通风口相连。安装构件371上还设置有过风口,上述容纳腔通过该过风口与第二容纳构件33的内部连通。限位构件373固定至安装构件371上,以便将安装构件371的容纳腔的开口封闭,从而将过滤构件372限制在容纳腔内。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流在流经过滤装置37时能够灰尘、线屑等杂志留存于过滤构件372的上侧,避免杂质进入第二容纳构件33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71与内胆12的底板一体设置。具体地,安装构件371为设置于内胆12底板的凹槽结构,该凹槽机构相对于底板向下凸出设置,容纳于第二容纳构件33内。该凹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上述过风口。限位构件373以可拆卸方式封闭至上述凹槽结构的槽口位置,如卡接,以便用户能够取出过滤构件372进行清洁。作为示例,过滤构件372可以是夹置于限位构件373与安装构件371之间的过滤网。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还包括除湿装置38。除湿装置38连接至内胆12与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之间,并且位于过滤装置37的下游,以避免气流将杂质带入除湿装置38内,影响除湿装置38的除湿效果。更优选地,除湿装置38也设置于第二容纳构件33内,以使气流在进入主风道31之前即能够去除使其,以避免潮湿的气流锈蚀风道管路。通过循环气流的持续流动,使得内胆12内以及衣物上的湿气均能够被气流带走,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具有衣物除湿以及设备内部自动除湿的功能,使得内胆12内能够形成干燥无尘的良好存储环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除湿装置38包括设置于第二容纳构件33内的冷凝构件381与集水构件382,其中,冷凝构件381能够使气流中的湿气冷凝成液态,从而与气流分离,达到除湿目的。集水构件382能够存储湿气冷凝后的水。优选地,集水构件382以滑动方式连接至第二容纳构件33,以便用户能够抽出集水构件382而清理集水构件382中的水。在此情形下,第二容纳构件33的底部内侧表面与集水构件382的进水口抵接,以便第二容纳构件33内的水能够流入集水构件382内。更优选地,第二容纳构件33的底部内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倾斜设置,以促进第二容纳构件33内的水流入集水构件382。此外,第二容纳构件33的底部靠近第二纵向管体313的进风端的位置还设置有挡水筋383,以通过挡水筋383阻止第二容纳构件33内的水流入第二纵向管体313内。作为示例,冷凝构件381为具有冷端和热端的半导体冷凝器,该冷端设置在第二容纳构件33内,以便使第二容纳构件33内能够形成冷凝环境。

如图9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39,该负离子发生器39设置于第一纵向管体312的出风端,容纳于第一容纳构件32内,以便循环气流在流经负离子发生器使能够利用风速促进负离子的产生量,并携带大量负离子进入内胆12的内部,以便中和内胆12内部的正离子,从而达到为衣物除静电、除尘、除臭等目的,为内胆12及其内部的衣物进行杀菌消毒。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过滤装置37、除湿装置38和负离子发生器39均为能够独立工作的装置,互相之间分开设置后并不影响各自的正常运行,因此实际上储衣设备可以根据自身功能需求以及成本需求配置上述三个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尽管主风道31是结合竖向管体311和两个纵向管体来描述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定的,在不考虑布置空间以及气流流动路程等因素的情形下,主风道31的管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进行布置,如竖向管体311还可以设置有倾斜度,(第一/第二)纵向管体的至少一部分还可以设置为弯曲段,竖向管体311还可以设置于内胆12的左侧或者右侧等,实际上,只要主风道3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的设置位置不变、不影响内胆12内的循环气流的走向即可。同理,辅助风道36的管路形状也可以随意设置,只要不影响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能够对准抽屉即可。另外,辅助风道36的出风端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抽屉间的间隙内(气流从抽屉顶部穿过抽屉),该出风端还可以设置于抽屉的后侧,抽屉后侧的侧壁上相应地可设置有通风口,以便气流穿过抽屉后壁进入抽屉再通过抽屉底部的通风结构21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储衣设备包括箱体1、设置于箱体1内的储衣构件2和与箱体1连通的风道组件3。风道组件3包括主风道31和辅助风道36。在多个储衣构件2沿竖向设置于箱体1内的情形下,主风道31的出风端对应顶部的储衣构件2设置,进风端连接至箱体1的底部,从而形成循环气流。辅助风道36的进风端连接至主风道,出风端对应除顶部以外的其他储衣构件2设置,以便每个储衣构件2均能够被气流充分包围。其中,储衣构件2上设置有通风结构,以便循环气流能够穿过储衣构件2,从而穿透储衣构件2内的衣物,使得储衣设备内的衣物能够充分通风。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