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腔沥汤式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6757发布日期:2020-04-10 22:4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柱腔沥汤式电饭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腔沥汤式电饭锅。



背景技术:

在居民生活中,电饭锅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家用厨房电器,常用来蒸煮米饭或其它食物。在电饭锅用于蒸煮干米饭时,为了保证米料能够泡煮充分和方便盛装的物料传热,一般在备料时都要添加较多的水,并在蒸煮后期再通过高温加热将电饭锅里多余的水分蒸发并通过预设的排气阀排出锅体,最后才能得到水分较少的干米饭。目前的电饭锅采用的这种烹制干米饭的方式由于在烹制加热周期内有较多的水分一直存在于高温密闭的电饭锅内胆中,其中的米料温度难以得到理想的控制曲线,所以烹制出的米饭在口味上无法得到高温烘焙的效果,而且该方式因必须采用高温蒸发方式排出多余的水汽也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此外,在电饭锅在烹制米饭过程中,渗入在米汤中的高糖类物质有损某类病人健康,而这些高糖类物质在烹制后期仍然残留在米饭内,如果能在烹制后期将多于的高糖米汤过滤排出,则不仅可以除去米汤中多余的含糖物质,而且可以减少后期烹制时间从而减小电能消耗。目前,市场上虽然有一种设有双层内胆和滤汤构造的特种电饭锅在烹制米饭的过程中能够将多余的米汤过滤掉,但其结构设计复杂,导致成本高昂而且其锅体的清洗整理比较繁琐费事,因此难以得到普及推广。总之,目前的电饭锅或者没有解决米饭烹制过程中多余米汤的过滤问题,或者虽然能解决但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制造和使用成本高的缺点,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较低且能够在烹煮过程中过滤多余米汤的电饭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腔沥汤式电饭锅,解决米饭烹制过程中多余米汤的过滤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柱腔沥汤式电饭锅,包括锅体、锅胆、锅盖、柱罐、安全阀和铰链,锅胆设于锅体中,柱罐可拆卸地安装于锅盖上,锅盖通过铰链与锅体连接;

锅盖由锅盖板、密封圈和合盖衔铁组成,密封圈嵌设于锅盖板下侧的圆周上,合盖衔铁嵌设于锅盖板下缘与铰链相对的一侧;安全阀贯穿设于锅盖板上;

柱罐由柱罐座环、柱罐锁环、柱罐顶板、沥汤电磁铁、复位弹簧、柱塞、汤杯和提手组成,柱罐座环贯穿锅盖板中部的空洞中并从下侧被柱罐锁环锁紧固定于锅盖板上,提手固定设于锅盖板上方的顶部,所述柱塞滑动连接于柱罐座环的内壁中,所述汤杯通过上缘内侧的螺纹可拆卸地设于柱罐座环下端的外螺纹上,汤杯包裹于柱塞的外侧并与其形成一用于收集米汤的柱腔。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由锅体罩、电热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合盖电磁铁组成,电热体设于锅体罩内底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设于电热体的中部的空洞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对锅胆的重量和温度进行检测,合盖电磁铁设于锅体上缘与铰链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柱塞由柱塞轴、沥汤衔铁、密封滑环和橡胶环塞组成,密封滑环套设于柱塞轴顶部外展的柱塞盘外缘的凹槽中,沥汤衔铁嵌设于柱塞轴顶部外展的柱塞盘外缘上侧的凹槽中,橡胶环塞套设于柱塞轴下端头部的缩颈上。

进一步地,所述汤杯由汤杯体、沥汤栅、密封圈组成,汤杯体上端外缘端面的凹槽中嵌设有密封圈,汤杯体下端的中部设有沥汤孔,沥汤栅嵌设于沥汤孔的外侧;

所述汤杯通过上缘内侧的螺纹可拆卸地设于柱罐座环下端的外螺纹上,柱塞通过柱塞盘的外缘与柱罐座环的内壁可滑动地设于柱罐座环中;复位弹簧的下端支撑于柱塞盘上端面,上端支撑于柱罐座环内缘上部的环槽中。

进一步地,该电饭锅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设于锅体的侧壁中,控制器设于锅体的侧壁中,所述电热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合盖电磁铁、沥汤电磁铁与控制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的有益效果至少如下:本发明设计的柱罐可以将锅体内胆中烹制过程中不再需要的米汤排出并收集封闭在柱罐的柱腔里,并方便让沥除米汤的剩余米胚获得特殊的烘烤烹制效果。本设计具有烹制方式多样、米汤分离彻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上部构造剖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部构造剖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盖局部详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框图

图中:锅体1,锅胆2,锅盖3,柱罐4,安全阀5,铰链6,控制器7。

锅体罩11,电热体12,压力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合盖电磁铁15。

锅盖板31,密封圈32,合盖衔铁33。

柱罐座环41,柱罐锁环42,柱罐顶板43,沥汤电磁铁44,复位弹簧45,柱塞46,汤杯47。

柱塞轴460,柱塞盘461,沥汤衔铁462,密封滑环463,橡胶环塞464,提手465。

汤杯体470,沥汤栅471,密封圈472,沥汤孔47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腔沥汤式电饭锅包括锅体1、锅胆2、锅盖3、柱罐4、安全阀5、铰链6和控制器7,锅胆2设于锅体1中,柱罐4可拆卸地安装于锅盖3上,安全阀5贯穿设于锅盖3上,锅盖3通过铰链6与锅体1连接,控制器7设于锅体1的侧壁中。

锅体1由锅体罩11、电热体12、压力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和合盖电磁铁15组成,电热体12设于锅体罩11内底部,压力传感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设于电热体12的中部的空洞处,合盖电磁铁15设于锅体1上缘与铰链6相对的一侧;

锅盖3由锅盖板31、密封圈32和合盖衔铁33组成,密封圈32嵌设于锅盖板31下侧的圆周上,合盖衔铁33嵌设于锅盖板31下缘与铰链6相对的一侧;安全阀5贯穿设于锅盖板31上;

柱罐4由柱罐座环41、柱罐锁环42、柱罐顶板43、沥汤电磁铁44、复位弹簧45、柱塞46、汤杯47和提手465组成。柱罐座环41贯穿锅盖板31中部的空洞中并从下侧被柱罐锁环42锁紧固定于锅盖板31上,提手465固定设于锅盖板31上方。

柱塞46由柱塞轴460、沥汤衔铁462、密封滑环463和橡胶环塞464组成,密封滑环463套设于柱塞轴460顶部外展的柱塞盘461外缘的凹槽中,沥汤衔铁462嵌设于柱塞轴460顶部外展的柱塞盘461外缘上侧的凹槽中,橡胶环塞464套设于柱塞轴460下端头部的缩颈上;

汤杯47由汤杯体470、沥汤栅471、密封圈472组成,汤杯体470上端外缘端面的凹槽中嵌设有密封圈472,汤杯体470下端的中部设有沥汤孔473,沥汤栅471嵌设于沥汤孔473的外侧;

汤杯47通过上缘内侧的螺纹可拆卸地设于柱罐座环41下端的外螺纹上,柱塞46通过柱塞盘461的外缘与柱罐座环41的内壁可滑动地设于柱罐座环41中;复位弹簧45的下端支撑于柱塞盘461上端面,上端支撑于柱罐座环41内缘上部的环槽中。

电热体12、压力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合盖电磁铁15、沥汤电磁铁44与控制器7相连。

在上述构造中,锅体罩11、锅胆2、锅盖3、柱罐4中的非密封件采用铝基合金材料制造,复位弹簧45采用弹簧钢制造,提手465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造,所有橡胶密封件采用耐高温的食品级橡胶制造,合盖衔铁33和沥汤衔铁462采用导磁材料制作,其余零部件可以采用标准件或非标定制件。

使用时,将原料(包括水)盛于锅胆2中并盖上锅盖3,控制器7对合盖电磁铁15通电产生磁力与合盖衔铁33吸引而锁紧封闭锅盖3,随即根据设定的程序开始对电热体12通电加热并按照设定的烹制控制方案完成烹制。

如果是烹制稀饭或无需沥汤的米饭或蒸煮食材,则控制器7根据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沥汤电磁铁44保持断电而磁力消失,柱塞46在复位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而向下运动并使得橡胶环塞464堵塞汤杯47下端的沥汤孔473,此时锅胆2中的a腔和柱罐4中的b腔是隔离的;控制器7按照设定程序控制电热体12通电加热直到完成烹制。

如果是烹制需要沥汤的米饭,则控制器7根据设定的程序开始工作,首先沥汤电磁铁44断电而磁力消失,柱塞46在复位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而向下运动并使得橡胶环塞464堵塞汤杯47下端的沥汤孔473,此时锅胆2中的a腔和柱罐4中的b腔是隔离的;然后电热体12通电加热,在锅胆2内容物被煮沸后泡煮一定时间后即对电热体12断电停止加热;然后对沥汤电磁铁44通电而产生磁力吸引沥汤衔铁462驱动柱塞46克服复位弹簧45的弹力而向上运动并使得橡胶环塞464脱离汤杯47下端的沥汤孔473,此时锅胆2中的a腔和柱罐4中的b腔是连通的,于是锅胆2中a腔里的米汤在高温蒸汽的压力下被抽到柱罐4中的b腔里,延迟一段时间等待米汤全部被抽到柱罐4中后,沥汤电磁铁44再次断电而使得磁力消失,于是柱塞46在复位弹簧45的弹力作用下而向下运动而使得橡胶环塞464再次堵塞汤杯47下端的沥汤孔473从而将米汤封闭在汤杯47中,此时电热体12通电继续加热直到完成米饭的烹制,如此就可以完成米饭烹制过程中沥汤操作。

在使用完毕后,如果需要清洗柱罐4,只需将汤杯47旋转卸下即可向下抽出柱塞46并可以很方便地清洗柱罐4的部件。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