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紫陶套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4187发布日期:2019-12-20 19:3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紫陶套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紫陶套锅。



背景技术:

紫陶锅因加热时温度上升慢,能让食物均匀且充分受热,而且,容易入味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现有的紫陶锅的加热方式是单一的,只能放在燃气上或电磁炉上进行加热,或者只能进行电加热,从而限制了其使用。如果是电加热的紫陶壶,遇上了停电的情况,那么只能将其闲置;如果是燃气加热的紫陶锅,遇上了停气,也只能将其闲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紫陶锅,能够适应不同的突发情况,使用方式多样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紫陶套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紫陶锅使用方式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紫陶套锅,包括锅壳和设置在锅壳内部的锅体,所述锅壳的内壁与锅体的外壁之间填充有陶瓷层,所述锅壳的内底与所述锅体的外底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位于所述锅体的外底上固定有不锈钢盘片,所述不锈钢盘片的周向上设有若干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在所述陶瓷层内;所述锅壳的侧壁、沿所述锅壳圆周方向上设有弧形口,所述弧形口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空腔的底部同样设有陶瓷层。

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设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包括与所述空腔相适配的加热盘,所述加热盘通过第一连接柱连接有第一弧形盖,所述加热盘的一侧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第一弧形盖的侧壁、并连接有电插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盖与所述弧形口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弧形口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加热盘的直径相同,使所述加热盘能刚好通过所述弧形口放进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空腔内还可以设成传热件,所述传热件包括与所述空腔相适配的传热盘,所述传热盘通过第二连接柱连接有第二弧形盖,所述第二弧形盖与所述弧形口相适配,所述弧形口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传热盘的直径相同,使所述传热盘能刚好通过所述弧形口放进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锅壳的侧壁、位于所述弧形口中部的上方铰接有固定扣。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盖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扣相适配的凹槽,使所述第一弧形盖与所述锅壳的外壁固定;

或,所述第二弧形盖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扣相适配的凹槽,使所述第二弧形盖与所述锅壳的外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锅壳顶部周向上设有一圈隔热层,所述锅体为紫陶锅体。

优选的,所述锅体顶部设有与所述锅体相适配的锅盖。

优选的,所述锅盖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上、位于所述锅盖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出气孔相连通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周向上套设有挡液罩,所述挡液罩的底部与所述锅盖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体与锅壳的底部之间设置一空腔,在空腔内可放置加热件或传热件,从而达到对紫陶套锅能够进行电加热,也能进行燃气加热两种方式;其中加热件由加热盘和第一弧形盖组成,传热件由传热盘和第二弧形盖组成;加热件和传热件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置于空腔内,从而对锅体进行加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紫陶锅使用方式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热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壳1、锅体2、陶瓷层3、空腔4、不锈钢盘片5、固定柱6、弧形口7、加热盘8、第一连接柱9、第一弧形盖10、导线11、电插头12、传热盘13、第二连接柱14、第二弧形盖15、固定扣16、隔热层17、锅盖18、出气孔19、固定筒20、挡液罩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紫陶套锅,包括锅壳1和设置在锅壳1内部的锅体2,锅壳1的内壁与锅体2的外壁之间填充有陶瓷层3,锅壳1的内底与锅体2的外底之间设有空腔4,空腔4内、位于锅体2的外底上固定有不锈钢盘片5,不锈钢盘片5的周向上设有若干个固定柱6,固定柱6固定在陶瓷层3内,应理解为固定柱6被浇筑在陶瓷层3内,从而起到固定不锈钢盘片5的作用;锅壳1的侧壁、沿锅壳1圆周方向上设有弧形口7,弧形口7与空腔4相连通,弧形口7应理解为具有一定宽度和弧度的缺口,其宽度与空腔4的高度相同;空腔4的底部同样设有陶瓷层3,避免对锅壳直接进行加热,使不锈钢盘片5的温度快速升高,造成锅体2内的温度升高过快,不好把握火候,影响烹饪食物的口感。应该理解的是:锅体2已经包括了设置在锅体2顶部周向上的锅沿,锅壳1上在锅沿的位置上同样有锅壳,将锅沿包上,而锅沿和锅壳1之间同样设置有陶瓷层3,陶瓷层3可为陶土烧制而成,主要是为锅体1进行保温。为了避免位于锅沿处的锅壳1烫伤手,在锅壳1顶部周向上与锅沿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圈隔热层17。在本实用新型中,锅体2优选为紫陶锅体,在保证口感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置在锅壳1的内底与锅体2的外底之间的空腔4,可理解为锅壳1要高于锅体2,当锅体2放置在锅壳1内时,锅壳1的底部与锅体2的底部之间有一个空腔,设置在空腔4内的不锈钢盘片主要是为了在加热或烹饪时,能有效的起到一个传热的作用,使锅体2快速升温;并能使锅底均匀受热,使食物口感更好。

为了对锅体2内进行加热,在空腔4内设有加热件,加热件包括与空腔4相适配的加热盘8,即加热盘8能够刚好放置在空腔4内,并与空腔4的空间大小相同,加热盘8通过第一连接柱9连接有第一弧形盖10,第一连接柱9可以有若干个,主要是为了固定加热盘8和第一弧形盖10;加热盘8的一侧连接有导线11,导线10穿过第一弧形盖10的侧壁、并连接有电插头12。第一弧形盖10与弧形口7相适配。弧形口7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与加热盘8的直径相同,使加热盘8能刚好通过弧形口7放进空腔4内,且第一弧形盖10刚好将弧形口7盖严。在空腔4内设置加热件主要是为了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锅体2进行加热,通过对加热盘8进行加热,将热传递给不锈钢盘片5,最终加热锅体2。

更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为了在停电的情况下,还能够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紫陶套锅,可在空腔4内设有传热件,传热件包括与空腔4相适配的传热盘13,传热盘13通过第二连接柱14连接有第二弧形盖15,第二连接柱14可为若干个,主要是为了固定传热盘13与第二弧形盖15;第二弧形盖15与弧形口7相适配,弧形口7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与传热盘13的直径相同,使传热盘13能刚好通过弧形口7放进空腔4内。需要说明的是:传热盘13可为不锈钢盘片,也可为本领域常规的用于烹饪的其他传热片。传热盘13上可设置多个同心圆,使受热更加均匀。使用传热件,可通过燃气或电磁炉对锅壳1的底部进行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盘13传递给不锈钢盘片5,从而加热锅体2。当然,在空腔4内加入传热件后,也可使用电磁炉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锅壳1的侧壁、位于弧形口7中部的上方铰接有固定扣16。第一弧形盖10上设有与固定扣16相适配的凹槽,使第一弧形盖10与锅壳1的外壁固定;或,第二弧形盖15上设有与固定扣16相适配的凹槽,使第二弧形盖15与锅壳1的外壁固定,主要是为了使第一弧形盖10或第二弧形盖15与锅壳1的外壁固定,避免加热盘8或传热盘13从空腔4内跑出,不仅影响对锅体2的加热效果,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而第一连接柱9和第二连接柱14的长度为不锈钢盘片5的端面与锅壳1之间的距离,且传热盘13和加热盘8与不锈钢盘片5的大小相同,空腔4的直径也与不锈钢盘片5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锅体2顶部设有与锅体2相适配的锅盖18,锅盖18为紫陶锅盖。锅盖18上设有出气孔19,出气孔19上、位于锅盖18的外壁上设有与出气孔19相连通的固定筒20,固定筒20的周向上套设有挡液罩21,挡液罩21的底部与锅盖18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筒20主要是为了给挡液罩21提供支撑,从出气孔19溢出的水蒸汽或食物液体的蒸汽能通过挡液罩21进行收集,避免液体直接顺着锅盖18流至锅体2内。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是电加热还是燃气或电磁炉加热,如果是电加热,则需要将加热件置于空腔4内,将固定扣16扣进凹槽内,从而将加热件固定在空腔4内;然后通过电插头12通电后对加热盘8进行加热,并通过不锈钢盘片5将热量传递给锅体2。或者将传热件置于空腔4内,将固定扣16扣进凹槽内,从而将传热件固定在空腔4内;然后将紫陶套锅放置在电磁炉上,通过电磁炉对锅体2进行加热。当使用燃气进行加热时,则放置传热件即可,从而时本实用新型紫陶套锅能够在多种情况下进行使用,解决现有技术中紫陶锅使用方式单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