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杯,尤其涉及的是磁力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实现茶水分离主要是依靠机械结构的改进来实现,其存在结构设计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陷,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繁琐,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磁力茶水分离杯,以期实现在泡茶与茶水分离两种状态之间的自由快捷切换。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磁力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内装有一个金属茶仓,所述金属茶仓能在杯体内自由活动,所述杯盖内部嵌装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靠近杯盖底端面设置,所述杯盖上还活动设置有一个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嵌装有第二磁铁,当活动块运动至第二磁铁远离第一磁铁时,则第一磁铁会吸附金属茶仓至杯盖上;当活动块运动至第二磁铁正好与第一磁铁重叠时,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对的面极性相同,则第一磁铁处的磁场减弱不足以吸附金属茶仓,金属茶仓落入杯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顶部设有一个竖向的第一转轴,所述活动块中心转动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磁铁嵌装在活动块底部,所述活动块能绕着第一转轴在水平面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顶部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二转轴,所述活动块一端转动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活动块能绕着第二转轴在竖直面内翻转,当活动块翻转至水平状态且完全覆盖所述第一磁铁时,所述活动块底部的第二磁铁正好与第一磁铁相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顶部开有一个条形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一端固定设有一个固定块,所述活动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活动块呈左右相对设置,通过位于固定块和活动块之间的复位弹簧将所述活动块抵压在滑动腔的端部,当推动活动块向靠近固定块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活动块底部的第二磁铁正好与第一磁铁相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顶部开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磁铁嵌装在第一容纳腔底部,且第一磁铁与第一容纳腔底端面相平齐,所述活动块整体呈圆盘状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中心,所述活动块的上端面与杯盖的顶端面相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顶部开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之间的结构形成一个支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块上设有第一标志,所述杯盖上设有第二标志,当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重叠时,所述第一标志与第二标志相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与活动块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活动块外侧设有一圈限位环,所述第一容纳腔侧壁上开有与限位环相吻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顶部开有一个矩形的第二容纳腔,所述活动块呈矩形块且位于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部且沿第二容纳腔的宽度方向延伸,当所述活动块翻转为水平状态时,所述活动块上端面与杯盖的顶端面相平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力茶水分离杯,利用磁力吸附即可将金属茶仓吸附到杯盖上实现茶水分离;利用两个磁铁同极相斥削弱磁场的原理,使金属茶仓失去磁力吸附而掉入杯体内实现泡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只需将活动块旋转或直线滑动,即可实现两种状态之间的自由快速切换,操作方便快捷,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另一种状态的主视剖面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主视剖面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另一种状态的主视剖面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的主视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形式的另一种状态的主视剖面图。
图中标号:1杯盖,2金属茶仓,3杯体,4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第一活动块,7第一转轴,8支撑杆,9第一标志,10第二标志,11第二活动块,12第二转轴,13凸块,14凹槽,15扭簧,16限位环,17固定块,18第三活动块,1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磁力茶水分离杯,包括杯体3和杯盖1,杯体3内装有一个金属茶仓2,金属茶仓2能在杯体3内自由活动,杯盖1内部嵌装有第一磁铁4,第一磁铁4靠近杯盖1底端面设置,杯盖1上还活动设置有一个活动块,活动块上嵌装有第二磁铁5,当活动块运动至第二磁铁5远离第一磁铁4时,则第一磁铁4会吸附金属茶仓2至杯盖1上;当活动块运动至第二磁铁5正好与第一磁铁4重叠时,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相对的面极性相同,则第一磁铁4处的磁场减弱不足以吸附金属茶仓2,金属茶仓2落入杯体3底部。
其中,活动块与杯盖1的连接结构形式可以采用三种结构形式。
参见图1至图4,第一种结构形式中,活动块为第一活动块6,第一种结构形式具体为:
杯盖1顶部开有一个圆形的第一容纳腔,第一磁铁4嵌装在第一容纳腔底部,且第一磁铁4与第一容纳腔底端面相平齐,第一活动块6整体呈圆盘状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转轴7呈竖向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中心,第一活动块6中心转动套装在第一转轴7上,第一活动块6的上端面与杯盖1的顶端面相平齐。第二磁铁5嵌装在第一活动块6底部,第一活动块6能绕着第一转轴7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一转轴7与第一活动块6之间设有扭簧15,第一活动块6外侧设有一圈限位环16,第一容纳腔侧壁上开有与限位环16相吻合的限位槽。
第一活动块6顶部开有两个凹槽14,两个凹槽14之间的结构形成一个支撑杆8,便于使用者手握着支撑杆8旋转。
第一活动块6上设有第一标志9,杯盖1上设有第二标志10,当第二磁铁5与第一磁铁4相重叠时,第一标志9与第二标志10相对齐。
自然状态下,由于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相对的一侧极性相同,因此两个磁铁会相互排斥,在扭簧15的作用下,会带动第一活动块6自动转动至两个磁铁远离,当需要进行茶水分离时,倒置整个杯子,使杯盖1朝下,杯体3内的金属茶仓2在重力作用下向杯盖1方向移动,并在第一磁铁4或第二磁铁5的磁吸力作用下,被吸附在杯盖1上;此时再将杯子翻转正置,即可实现茶水分离。
当需要进行泡茶时,使用者用手握住第一活动块6的支撑杆8并旋转,使第一标志9与第二标志10相对齐,此时,由于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相对的面极性相同,则此处的磁场相互消弱,磁力消失或很小,不足以吸附金属茶仓2,金属茶仓2便会落入杯体3底部,实现金属茶仓2与杯盖1的脱离,此时便可再次进行泡茶。
参见图5至图8,第二种结构形式中,活动块为第二活动块11,第二种结构形式具体为:
杯盖1顶部开有一个矩形的第二容纳腔,第二活动块11呈矩形块且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转轴12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部且沿第二容纳腔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转轴12为水平设置的转轴,第二活动块11一端转动套装在第二转轴12上,第二活动块11能绕着第二转轴12在竖直面内翻转,当第二活动块11翻转至水平状态且完全覆盖第一磁铁4时,第二活动块11底部的第二磁铁5正好与第一磁铁4相重叠;当第二活动块11朝反向翻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二磁铁5远离第一磁铁4,此时第一磁铁4裸露出来,可对金属茶仓2进行吸附。当第二活动块11翻转为水平状态时,通过第二容纳腔侧壁的凸块13与第二活动块11侧壁的凹槽14配合限位,第二活动块11上端面与杯盖1的顶端面相平齐。
当需要进行茶水分离时,翻转第二活动块11,使得第二磁铁5远离第一磁铁4,此时第一磁铁4裸露出来。然后倒置整个杯子,使杯盖1朝下,杯体3内的金属茶仓2在重力作用下向杯盖1方向移动,并在第一磁铁4的磁吸力作用下,被吸附在杯盖1上;此时再将杯子翻转正置,即可实现茶水分离。
当需要进行泡茶时,反向翻转第二活动块11,使第二磁铁5正好与第一磁铁4相重叠,此时,由于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相对的面极性相同,则此处的磁场相互消弱,磁力消失或很小,不足以吸附金属茶仓2,金属茶仓2便会落入杯体3底部,实现金属茶仓2与杯盖1的脱离,此时便可再次进行泡茶。
参见图9和图10,第三种结构形式中,活动块为第三活动块18,第三种结构形式具体为:
杯盖1顶部开有一个条形的滑动腔,滑动腔内一端固定设有一个固定块17,所述第三活动块18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腔内,所述固定块17与所述第三活动块18呈左右相对设置,通过位于固定块17和第三活动块18之间的复位弹簧19将所述第三活动块18抵压在滑动腔的端部,当推动第三活动块18向靠近固定块17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三活动块18底部的第二磁铁5正好与第一磁铁4相重叠。
当需要进行茶水分离时,由于复位弹簧19的作用,复位弹簧19会推动第三活动块18向远离固定块17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一磁铁4裸露出来。然后倒置整个杯子,使杯盖1朝下,杯体3内的金属茶仓2在重力作用下向杯盖1方向移动,并在第一磁铁4的磁吸力作用下,被吸附在杯盖1上;此时再将杯子翻转正置,即可实现茶水分离。
当需要进行泡茶时,推动第三活动块18向靠近固定块17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此时第三活动块18底部的第二磁铁5正好与第一磁铁4相重叠,由于第一磁铁4与第二磁铁5相对的面极性相同,则此处的磁场相互消弱,磁力消失或很小,不足以吸附金属茶仓2,金属茶仓2便会落入杯体3底部,实现金属茶仓2与杯盖1的脱离,此时便可再次进行泡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