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及其壶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3528发布日期:2020-02-14 15:20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及其壶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及其壶盖组件。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器,是一种加热液体的装置,包括养生壶、电水壶和豆浆机。

目前,公告号为cn10885197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它包括壶体、盖支架、炖盅和外盖,所述盖支架设于壶盖的上端口,炖盅在盖支架的支撑下嵌置于壶体内部,外盖盖合于盖支架上,并位于炖盅上方。提手设在炖盅上,并与盖支架可拆卸安装。

当炖盅炖煮完成后,用户需要打开外盖,然后通过提手将炖盅提出壶体外,取用炖盅较为麻烦。另外,上述外盖只能用于与盖支架配合,应用状态单一,不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工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壶盖组件,外盖既能与盖支架配合,也能与支撑件配合,满足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壶盖组件,包括具有盖孔的盖支架、外盖,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上述壶盖组件还包括具有支撑孔的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放置在盖孔处,所述外盖盖合在支撑孔处;在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外盖盖合在盖孔处。

优选的,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容器、具有支撑孔的支撑件,所述容器被支撑件支撑,所述支撑件放置在盖孔处。

优选的,所述外盖的宽度同时小于盖孔宽度以及支撑孔宽度。

优选的,所述外盖与盖孔密封配合,所述外盖与支撑孔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上环、下环以及连接上环和下环的连接部,所述上环内径不小于下环外径。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设在下环底端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沿周向支撑容器。

优选的,在第三工作状态时,上述壶盖组件还包括茶滤,所述茶滤支撑在盖支架上,并穿过盖孔,所述外盖盖合在盖孔处。

优选的,所述外盖外侧壁设有卡块,所述盖孔的内壁具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卡槽包括沿盖孔内壁周向延伸的第一槽、沿盖孔内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连通。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具有多种工作状态,外盖既能与盖支架配合,也能与支撑件配合,满足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具有壶口的壶身、上述壶盖组件,所述壶盖组件安装在壶口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外盖既能盖合在盖孔处,也能盖合在支撑孔处,作为容器组件的盖子,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需要;

2、通过卡块与卡槽配合,以限制外盖从盖孔脱离;

3、通过支撑环沿周向抵在容器上,以将容器拖住,进而实现支撑件对容器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3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三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壶身;2、容器组件;21、容器;22、支撑件;221、上环;222、下环;223、过渡部;224、支撑环;3、盖支架;31、盖孔;4、壶口;5、外盖;51、盖板;52、盖体;6、茶滤;7、卡块;8、卡槽;81、第一槽;82、第二槽;9、支撑部;91、支撑筋;10、避空间隙;11、凸环;12、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身1、盖支架3、容器21、支撑件22、外盖5。

壶身1上端具有壶口4;盖支架3从上往下穿设有盖孔31,使得盖支架3呈环状,盖支架3盖合在壶口4;支撑件22放置在盖孔31处,并且支撑件22下端伸入到盖孔31内;容器21位于支撑件22下端并沿周向被支撑件22支撑,而且容器21穿过盖孔31伸入到壶身1内;外盖5盖合在支撑孔13上端孔口处,并位于容器21的正上方。

用户可以通过支撑件22将容器21和外盖5同时提起,无需先打开外盖5再提起容器21,使用较为方便,以避免外盖5无法打开导致的容器21难以取出。

优选的,容器21为炖盅或玻璃杯,炖盅包括盅体和盖合在盅体上的盅盖。盅体的开口边沿沿周向被支撑件22支撑。

参见图2、图3和图4,支撑孔13的内壁具有顶起外盖5的支撑部9,支撑部9为环状凸起或支条状凸起。优选的,外盖5包括伸入支撑孔13内的盖体52、固定在盖体52顶面的盖板51。当外盖5盖合在支撑孔13时,支撑部9顶在盖体52边沿,以限制外盖5向下运动,进而避免外盖5与容器21发生碰撞;通过支撑部9的支撑,外盖5始终位于支撑孔13的上端孔口处,取用方便。

优选的,外盖5盖合在支撑孔13时,盖体52的外周边与支撑孔13内壁之间留有容纳支撑部9的避空间隙10,避空间隙10沿周向分布盖体52外侧壁一周,以避免盖体52与支撑部9发生碰撞。

优选的,支撑部9为至少三根支撑筋91,多根支撑筋91沿支撑孔13周向均匀分布,单根支撑筋91沿支撑孔13轴向延伸。盖体52外侧壁设有卡块7,相邻支撑筋91之间留有容纳卡块7的间距,以避免支撑筋91与卡块7发生碰撞,进而保证外盖5能够正常安装在支撑件22上。

优选的,参见图3、图4和图5,支撑件22包括上环221、下环222、连接部223、支撑环224。连接部223也为环形,用于连接上环221和下环222,支撑环224固定下环222底端,并沿周向支撑容器21。另外,上环221内径不小于下环222的内径。上环221与下环222的尺寸不同,需要有连接部223作为过渡。通过支撑环224沿周向抵在容器21上,以将容器21拖住,进而实现支撑件22对容器21的支撑。

优选的,盖孔31的孔壁沿周向设有凸环11,凸环11顶在支撑环224底面。当支撑件22放置在支撑孔13处时,通过凸块与支撑环224底面抵接,以将整个支撑件22顶起,以避免支撑件22从盖孔31落入到壶身1内。

优选的,支撑件22上端凸出于盖支架3,即上环221凸出于盖支架3,方便用户抓握支撑件22。支撑件22上端的外周面为用于供手握持的握持部12,即上环221外周壁为握持部12。握持部12设有多层横纹,以增大摩擦力。用户可以单手握持在握持部12,以将支撑件22、外盖5以及容器21一同提起,使用方便。提起支撑件22时,握持部12受到的是纵向的摩擦力,握持部12的横纹能够增大纵向的摩擦系数,使得在受到相同握持力时,握持部12产生的最大摩擦力更大。

实施例二:

参见图6,一种壶盖组件包括盖支架3、外盖5,盖支架3从上往下穿设有盖孔31,使得盖支架3呈环状。

参见图6和图7,上述壶盖组件具有多种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时,上述壶盖组件还包括具有支撑孔13的容器组件2,茶滤6容器组件2放置在盖孔31处,被盖支架3支撑,外盖5盖合在容器组件2的支撑孔13处;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外盖5直接盖合在盖孔31处;在第三工作状态时,上述壶盖组件还包括茶滤6,茶滤6被支撑在盖支架3上,并且茶滤6下端穿过盖孔31,同时外盖5盖合在盖孔31的上端孔口,位于茶滤6的正上方。

外盖5既能盖合在盖孔31处,也能盖合在支撑孔13处,作为容器组件2的盖子,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的需求。

优选的,容器组件2包括容器21、支撑件22,支撑孔13穿设在环形的支撑件22上,外盖5盖合在支撑孔13处,即盖合在支撑件22上。容器21被支撑件22支撑,而支撑件22放置在盖孔31处。

用户可以通过支撑件22将容器21和外盖5同时提起,无需先打开外盖5再提起容器21,使用较为方便,以避免外盖5无法打开导致的容器21难以取出。

外盖5的宽度同时小于盖孔31的宽度以及支撑孔13宽度。因此,外盖5盖合在盖孔31或支撑孔13处时,外盖5下端将嵌入到盖孔31或支撑孔13内。具体的,外盖5与盖孔31为密封配合,外盖5与支撑孔13为间隙配合。

在第二工作状态或第三工作状态时,外盖5密封配合在盖孔31处,外盖5能够避免水蒸汽从壶盖组件上方跑出,以避免烫伤用户。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由于容器21的阻挡,流入支撑孔13处的水蒸汽较少,无需外盖5与支撑孔13密封配合,支撑孔13的尺寸精度要求更低,有利于减少成本。

优选的,参见图3和图6,支撑件22包括上环221、下环222、连接部223、支撑环224。连接部223也为环形,用于连接上环221和下环222,支撑环224固定下环222底端,并沿周向支撑容器21。另外,上环221内径不小于下环222的内径。上环221与下环222的尺寸不同,需要有连接部223作为过渡。通过支撑环224沿周向抵在容器21上,以将容器21拖住,进而实现支撑件22对容器21的支撑。

参见图7和图8,外盖5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卡块7,多个卡块7沿外盖5周向分布。盖孔31的内壁具有与卡块7配合的若干卡槽8。当第二工作状态时,外盖5盖合在盖孔31处,卡块7与卡槽8配合,以限制外盖5从盖孔31脱离。

优选的,卡槽8包括沿盖孔31内壁周向延伸的第一槽81、沿盖孔31内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82,第二槽82位于第一槽81的正上方,并且第二槽82的下端连通第一槽81。需要外盖5安装在盖孔31时,先将外盖5从上往下盖在盖孔31,同时卡块7滑入第一槽81内;卡块7随外盖5不断向下运动至第一槽81与第二槽82的连接处;转动外盖5以带动卡块7滑入第二槽82内,通过第二槽82槽壁与卡块7的配合,以限制外盖5与盖支架3分离。

实施例三:

参见图9,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具有壶口4的壶身1、实施例二中的壶盖组件,所述壶盖组件安装在壶口4处。上述液体加热器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分别对应壶盖组件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和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