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防烫的玻璃杯。
背景技术:
玻璃杯由于环保无毒、耐高温、耐用性好以及易于清洗等优点,使用比较广泛,可以放置化工溶液、饮料和茶水等绝大多数液体。
根据有无手柄,玻璃杯可以分为有柄玻璃杯和无柄玻璃杯。有柄玻璃杯的手持方便,防烫效果好,但是多出来的手柄较大,影响了玻璃杯的美观性,而且包装和存储需要的空间大,而无柄玻璃杯包装和存储需要的空间小,使用更加广泛,但是防烫效果不佳,倒入开水后,由于表面温度高而难以手持移动,需要改进。
另外,玻璃杯倒入的液体过多而溢出后,容易弄湿外壁,使得玻璃杯外壁湿滑而影响手持稳定性,容易滑脱而跌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防烫的玻璃杯,提升手持时的防滑和防烫效果,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防烫的玻璃杯,包括:无柄杯体、第一防烫圈和第二防烫圈,所述第一防烫圈和第二防烫圈分别同心设置在无柄杯体的外侧,所述第一防烫圈位于第二防烫圈的上方,所述第一防烫圈底部与无柄杯体相连接而在第一防烫圈与无柄杯体之间形成开口指向上方的第一隔热槽,所述第二防烫圈顶部与无柄杯体相连接而在第二防烫圈与无柄杯体之间形成开口指向下方的第二隔热槽。
其中,所述第一防烫圈和第二防烫圈分别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防烫圈的外圆上设置有波浪形防滑凹凸结构。
其中,所述无柄杯体、第一防烫圈和第二防烫圈为一体化玻璃结构。
其中,所述无柄杯体为直筒杯体。
其中,所述无柄杯体为倒锥形杯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手持防烫的玻璃杯,特别设计了第一防烫圈和第二防烫圈,第一防烫圈和第二防烫圈与无柄杯体之间保持了一定间隙而减少了热量的传递,避免了手持时高温烫伤的问题,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进行第一防烫圈的拿捏,小拇指或者无名指靠在第二防烫圈上进行无柄杯体的稳定,移动方便,而且溢出的液体可以进入第一隔热槽而避免了第一防烫圈的湿滑,手持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无柄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无柄杯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3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的手持防烫的玻璃杯,包括:无柄杯体1、第一防烫圈2和第二防烫圈3,所述第一防烫圈2和第二防烫圈3分别同心设置在无柄杯体1的外侧,所述第一防烫圈2位于第二防烫圈3的上方,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进行第一防烫圈2的拿捏,小拇指或者无名指靠在第二防烫圈3上进行无柄杯体1的稳定,手持稳定性高,移动方便。
所述第一防烫圈2和第二防烫圈3分别为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结构,有效控制整体最大外圆的直径,减少包装和存储占用的空间。
所述第一防烫圈2底部与无柄杯体1相连接而在第一防烫圈2与无柄杯体1之间形成开口指向上方的第一隔热槽4,第一隔热槽4减低了热量的传递,无柄杯体1倒入热水后,第一防烫圈2温度比无柄杯体1表面温度低,方便了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进行第一防烫圈2的拿捏,避免烫手问题。
无柄杯体1顶部溢出的液体可以进入第一隔热槽4而避免了第一防烫圈2外表面的湿滑,手持的稳定性高。所述第一防烫圈2的外圆上设置有波浪形防滑凹凸结构5,进一步增加手持时的防滑效果。
所述第二防烫圈3顶部与无柄杯体1相连接而在第二防烫圈3与无柄杯体1之间形成开口指向下方的第二隔热槽6,第二隔热槽6避免了第二防烫圈3温度过高的问题,避免小拇指或者无名指的烫伤。
所述无柄杯体1、第一防烫圈2和第二防烫圈3为一体化玻璃结构,结构牢固,无粘结剂进行连接,使用的安全性好。
无柄杯体1的结构有两种:
第一种,如图2所示,所述无柄杯体1为直筒杯体,造型简约美观,使用比较广泛;
第二种,如图3所示,所述无柄杯体1为倒锥形杯体,内部的容量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