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0800发布日期:2020-03-03 04:41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镜。



背景技术:

传统的镜面显示产品,主要用在静态显示。在当今电子软体升级智能化时代且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时,对传统的镜面亮度提出了补光需求。

目前在智能镜即镜面产品的灯带设置在镜子的反射面(使用时朝向用户的一面)。灯带区域在非照明时间段无法实现镜面反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镜,用以解决灯带区域在非照明时间段无法实现镜面反射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镜,包括:

镜面基板,所述镜面基板具有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区域的镜面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区域的光学复合膜;具有所述镜面功能层的第一区域被配置为实现镜面功能,具有所述光学复合膜的第二区域被配置为实现镜面功能和补光功能;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二区域透明,所述光学复合膜和所述镜面功能层具有相匹配的光透过率和光反射率,以实现所述镜面功能;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背向所述镜面基板的镜面侧的非镜面侧,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光学复合膜出射到所述镜面侧,以实现所述补光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还包括后壳,所述后壳位于所述镜面基板的非镜面侧,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镜面基板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互补区域,所述光学复合膜全部覆盖所述非镜面侧的所述第二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的部分第一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镜面基板远离中心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且呈带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光源为灯带;

所述智能镜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壳与所述镜面基板之间的灯带支架;所述灯带固定在所述灯带支架上,且所述灯带与所述镜面基板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第二区域为环状区域;所述灯带支架为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具有垂直于所述镜面基板的侧壁,所述灯带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的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框体结构在所述镜面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环状区域的内环处,所述灯带设置于所述框体结构背离所述内环的外侧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后壳具有:与所述镜面基板固定的边框、平行于所述镜面基板的壳体主体、以及连接所述边框与所述壳体主体的斜面;

所述灯带支架固定于所述后壳的壳体主体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后壳面向所述光学复合膜的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灯带支架具有灯带的表面;在所述灯带支架具有所述灯带的表面,所述反射片和所述灯带互不交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复合膜背离所述基板一侧表面的扩散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光学复合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学胶层、透明聚脂薄膜层、复合胶层、薄膜聚酯层和第二光学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基板接触,所述第二光学胶层与所述扩散片接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扩散片包括:树脂基材,以及位于所述树脂基材背离所述光学复合膜一侧的扩散粒子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灯珠;所述灯珠的中心与所述扩散片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在4.5mm-5mm范围内,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扩散片背离所述光学复合膜一侧的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镜面功能层和所述光学复合膜的光透过率相同,且范围为27%-33%;所述镜面功能层和所述光学复合膜的光反射率相同,且范围为67-7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所述智能镜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镜面基板和后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镜,镜面基板的基板在第二区域即用于补光的灯带区域透明化,通过在第二区域设置光学复合膜的方式,该光学复合膜的光透过率和光反射率与第一区域的镜面功能层相匹配,以实现设置光学复合膜的第二区域具有与设置镜面功能层的第一区域相同的镜面功能,从而保证镜面基板全屏的光透过率一致。同时,在第二区域背向镜面基板的镜面侧的非镜面侧设置光源,该光源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复合膜出射到镜面侧,可以实现补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镜中光学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镜中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镜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镜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镜的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传统的智能镜采用背面镀有镜面功能层的玻璃作为镜面基板,镜面功能层的光透过率在30%左右,光反射率在70%左右。对灯带区域的镜面功能层进行半透明油墨或镂空处理,以增加灯带区域的光透过率。并在灯带区域后方设置光源,同时在灯带区域的镜面基板背面贴附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一般为单层的透明膜材,其光透过率和反射率一般相等,导致灯带区域和其他镜面区域的光透过率不一致。在光源关闭后,从外观观察看到灯带区域为白色或灰色,即出现灯带区域的镜面发白、变色等问题,使得镜面存在两种颜色,从而影响智能镜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镜,用于解决在灯带关闭后灯带区域的镜面发白或变色的问题,即灯带区域在非照明时间段无法实现镜面反射的问题。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镜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大小和形状均不反映智能镜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镜,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包括:

镜面基板1,镜面基板1具有基板11,设置于基板11的第一区域b的镜面功能层12,设置于基板11的第二区域a的光学复合膜2;具有镜面功能层2的第一区域b被配置为实现镜面功能,具有光学复合膜2的第二区域a被配置为实现镜面功能和补光功能;基板11在第二区域b透明,光学复合膜2和镜面功能层12具有相匹配的光透过率和光反射率,以实现镜面功能;

光源4,光源4设置于第二区域a背向镜面基板1的镜面侧1a的非镜面侧1b,光源4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复合膜2出射到镜面侧1b,以实现补光功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为了实现镜面基板1的镜面效果,一般在基板11的内侧即非镜面侧1b,会通过镀膜等工艺形成位于第一区域b的镜面功能层12,该镜面功能层12的光透过率和反射率可以通过需求设置。当然也可以在基板11的外侧即镜面侧1a设置镜面功能层12,在此不做限定。基板1在第二区域a进行透明化处理,即进行半透明油墨或其他处理,使得基板1在第二区域a透明,导致在第二区域a处的镜面基板1的光透过率高于其他镜面区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通过在基板11的第二区域a设置光学复合膜2的方式,该光学复合膜2的光透过率和光反射率与镜面功能层12相匹配,使得第二区域a和第一区域b的光透过率相同或相匹配,从而保证镜面基板1全屏的光透过率一致或匹配,实现镜面基板1的全屏镜面功能。同时,在第二区域a背向镜面基板1的镜面侧1a的非镜面侧1b设置光源4,该光源4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复合膜2出射到镜面侧1a,可以实现补光功能。并且,在光源4关闭后,第二区域a的镜面侧1a是反射效果且背面的非镜面侧1b零部件不可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从非镜面侧1b指向镜面侧1a的方向,光学复合膜2和镜面功能层12的光透过率两者在误差范围内的相同、或相近均属于匹配。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为了实现镜面和显示两种效果,在从非镜面侧1b指向镜面侧1a的方向,镜面功能层12和光学复合膜2的光透过率相同,且范围为27%-33%,镜面基板1和光学复合膜2的光反射率相同,且范围为67-73%。

具体地,光学复合膜2的光透过率可以在27.2%左右,光反射率可以在67%左右。镜面功能层12的光透过率可以在30%左右,反射率可以在70%左右,以保证较佳的镜面和显示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包括后壳3,后壳3位于镜面基板1的非镜面侧1b,光源4设置于后壳3与镜面基板1之间。具体地,后壳3可以起到保护智能镜中零部件的作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区域b和第二区域a为互补区域,光学复合膜2全部覆盖非镜面侧1b的第二区域a和与第二区域a相邻的部分第一区域b。

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光学复合膜2设置在镜面侧。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光学复合膜2设置在非镜面侧1b,可以避免从镜面侧1a看到光学复合膜2与镜面功能层12的边界,提高镜面侧1a的平滑度。光学复合膜2所占面积一般大于第二区域a的所占面积,即光学复合膜2会覆盖第二区域a之外边缘的部分区域,以去除贴附工艺误差的影响,保证在第二区域a与第一区域a之间的边界处的光透过率和光反射率的平滑过渡。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9所示,第二区域a一般位于镜面基板1远离中心的至少一个边缘区域且呈带状结构。具体地,第二区域a与镜面基板1的边缘可以具有一定的距离。具体地,第二区域a一般为环状区域,以达到较好的补光效果。对应地,光学复合膜2的形状也为闭合的环状,即光学复合膜2可以为一整片膜材,无拼接缝。将光学复合膜2贴附于第二区域a后,从镜面基板1的正面侧1a观看到的光学复合膜2无拼接痕迹,去除观看瑕疵,增强美观。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7所示,第二区域a的外轮廓可以与镜面基板1的外轮廓一致。具体地,可以根据智能镜的尺寸、规格、造型及应用场景,设计多样性的智能镜形状,例如椭圆形,矩形,菱形等。为了提高美观性,可以将第二区域a的外轮廓设计为与镜面基板1的外轮廓一致,例如智能镜外轮廓为矩形时,第二区域a可以为回字形。并且,第二区域a的宽度一般均匀,且第二区域a外侧边缘的各位置到镜面基板1的边缘距离一般相同。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光源4可以采用灯带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多个独立的灯的方式实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设置于后壳3与镜面基板1之间的灯带支架5;灯带固定在灯带支架5上,且灯带与镜面基板1之间具有间距,避免灯带靠近镜面基板1太近容易被外部环境中即镜面侧1a的用户可视。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将灯带安装在灯带支架5上,形成类似于侧入式光源的结构,可以规避灯带正对第二区域a而形成类似于直下式光源的结构,从而避免现有的直接将灯带安装在后壳3上形成直下式光源从而引起在灯带开启时,从镜面侧1a可以直接看到第二区域a内的灯珠发光而损伤眼睛,且观察者能透过第二区域a看到内部的元器件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灯带所需设置的位置,调节灯带支架5,便于安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7所示,当第二区域a为环状区域;灯带支架5可以为框体结构,框体结构具有垂直于镜面基板1的侧壁,灯带可以设置于框体结构的侧壁上。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或2所示,框体结构在镜面基板1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环状区域的内环处,灯带设置于框体结构背离内环的外侧壁上。即,框体结构安装于具第二区域a的内侧边缘,可以使灯带发出的光照射到整个第二区域a,提高灯带的光利用率,还可以遮挡灯带光线照射到中心区域。或者,如图3所示,灯带支架5也可以位于第二区域a的中部,此时,为了保证光线可以照射到整个第二区域a,需要在灯带支架5的不同侧壁设置灯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和图2所示,灯带支架5的侧壁可以垂直于镜面基板1,可以节省灯带支架5所占用空间,使智能镜内部结构更紧凑。或者,如图4所示,灯带支架5的侧壁也可以与镜面基板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呈一夹角θ,在此不做限定。该夹角θ角度越大,灯带支架5占用空间越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所示,后壳3具有与镜面基板1固定的边框31,平行于镜面基板1的壳体主体32,以及连接边框31与壳体主体32的斜面33;

灯带支架5固定于后壳3的壳体主体32。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8所示,后壳3的边框31可以通过中框9和螺丝10与镜面基板1固定。将灯带支架5固定于后壳3的壳体主体32位置,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相较于灯带支架5安装在斜面33位置,可以防止灯带4与光学复合膜2构成直下式光源结构。并且,灯带支架5的端部与镜面基板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避免因挤压后壳,导致灯带支架5与光学复合膜2之间接触后因压力作用而变形,影响灯带显示效果。且该间距不易过大,避免从该间距处漏光。或者,如图2所示,灯带支架5也可以安装于镜面基板1上,在此不做限定。此时,灯带支架5的端部也应与后壳具有一定间距,避免挤压变形。且该间距不易过大,避免从该间距处漏光。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包括:反射片6;反射片6位于后壳3面向光学复合膜2的表面,以及位于灯带支架5具有灯带4的表面;在灯带支架5具有灯带4的表面,反射片6和灯带4互不交叠。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反射片6可以将灯带4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光学复合膜2处,以提高灯带4的光利用率,降低功耗,提高亮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光学复合膜2背离镜面基板1一侧表面的扩散片7。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扩散片7可以雾化从反射片6以及灯带4照射到扩散片6的光线,使从第二区域a观看到的补光更柔和,不刺眼。亮度相比于传统的灯带区域可以提高30%以上。

并且,在进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组装时,可以先将扩散片7与光学复合膜2通过复合机器进行复合(贴合),复合过程确保两者复合平整,无气泡和褶皱等。之后将镜面基板1内侧的第二区域a擦拭干净,同时喷洒一定量的纯净水后,再将一体的光学复合膜2和扩散片7贴合到第二区域a。复合有扩散片7的光学复合膜2,相对于单独的光学复合膜2,较厚且硬度增大,更容易贴合在镜面基板1内侧的第二区域a,可以提高贴合良率。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5a所示,光学复合膜2可以具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光学胶层21、透明聚脂薄膜层22、复合胶层23、薄膜聚酯层24和第二光学胶层25;其中,第一光学胶层21与镜面基板1接触,第二光学胶层25与扩散片7接触。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透明聚脂薄膜层22、复合胶层23和薄膜聚酯层24为化学层,用于调光的透过率和反射率。第一光学胶层21和第二光学胶层25用于组装复合使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5b所示,光学复合膜2在生产时会在第一光学胶层21和第二光学胶层25外侧贴附可剥离的离型膜26。如图5c所示,首先剥离第二光学胶层25一侧的离型膜26,利用第二光学胶层25的粘性复合扩散片7;之后,剥离第一光学胶层21一侧的离型膜26,利用第一光学胶层21的粘性贴合至镜面基板1的内侧,完成贴合工艺。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6所示,扩散片7可以具体包括:树脂基材71,位于树脂基材71靠近光学复合膜2一侧的抗静电涂层72,以及位于树脂基材71背离光学复合膜2一侧的扩散粒子层73。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树脂基材71具体可以采用pet基材,起到支撑作用。扩散粒子层73中分散有粒径不同的扩散粒子,可以将透过的光线向各个方向折射,起到雾化光线作用。扩散片7具有全光线透过率,耐紫外光(uv)性,抗刮耐磨性,耐候性(高温、低温、高湿,老化),以及具有增光效果。在扩散片7与光学复合膜2复合时,会去掉抗静电涂层72。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1所示,光源4包括多个灯珠41;灯珠41的中心与扩散片7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d在4.5mm-5mm范围内,第一表面为扩散片7背离光学复合膜2一侧的表面。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由于灯珠41发光时会散热,在灯珠41的中心与扩散片7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过近时,会出现灯珠41散发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区域a,使第二区域a的光学复合膜2过热,在光源4关闭后出现泛黄的问题。在灯珠41的中心与扩散片7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过远时,灯珠41发出的光线最终透射出第二区域a的强度会减弱,削弱灯珠41的发光利用率。因此,经过测算,灯珠41的中心与扩散片7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d在4.5mm-5mm范围内时,可以保证光源4有效散热的情况下,提高灯珠41的发光利用率。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中,如图7和图8所示,镜面基板1还可以具有镜面显示区c;对应地,智能镜还可以包括:显示模组8,显示模组8位于镜面基板1与后壳3之间,一般显示模组8覆盖镜面显示区c。

具体地,通过设置位于镜面显示区c的显示模组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镜可以实现镜面显示功能,在显示模组8开启时,在镜面显示区c实现显示功能。并且,如图9所示,显示模组8和光源4的控制,可以通过外部连接的pad屏实现。

具体地,显示模组8可以采用液晶显示面板实现,也可以采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智能镜,镜面基板的基板在第二区域透明化,通过在基板的第二区域设置光学复合膜的方式,该光学复合膜的光透过率和光反射率与镜面功能层相匹配,使得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的光透过率相同或相匹配,从而保证镜面基板全屏的光透过率一致或匹配,实现镜面基板的全屏镜面功能。同时,在第二区域背向镜面基板的镜面侧的非镜面侧设置光源,该光源发射的光线经过光学复合膜出射到镜面侧,可以实现补光功能。并且,在光源关闭后,第二区域的镜面侧是反射效果且背面的非镜面侧零部件不可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