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书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6710发布日期:2020-01-03 09:3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书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书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书盒。



背景技术:

学生在读书学习阶段,通常会使用到书包,使用书包装图书、学习用具。现有技术中的书包是实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

现在个人的书籍一般都放在图书柜中,擦拭图书柜玻璃时,很容易使书本受到潮湿,图书馆的书籍都是摆放到书架中,这样存放书籍时,容易使书籍受到老鼠与虫子的啃咬,从而使书籍受到破坏,高中学生的学习资料种类繁多,学生的书籍一般放置在书包内,不能很好将学习资料分类保存,同时,当阅读翻看时,书包不能够对书籍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书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书籍保存、阅读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便携书盒,其技术特征包括上板、设置在所述上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同两块侧板可拆卸连接有且位置平行于上板的背板,在两侧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底板和顶板,所述侧板、上板、背板在靠近顶板一侧围合形成操作口,所述顶板盖转动连接在所述操作口处;在两侧板之间可拆卸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平行上板,在所述隔板和上板之间形成第一书腔,在所述隔板和背板之间形成第二书腔;所述上板靠近背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对所述上板进行支撑使其呈一定角度倾斜固定的支撑组件。

进一步地,在两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凸板,所述隔板抵接在所述凸板远离背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远离上侧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上板,所述背板插接在所述卡接槽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远离顶板的一侧向两侧板中间一侧延伸形成有挡板,所述上板在靠近侧板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底板插入挡板内侧的限位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背板与上板之间抵接有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内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口,在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灯管,在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挡接板和第二挡接板,所述第二挡接板成l形,在所述第一挡接板和第二挡接板之间形成有滑接槽;在所述底板且位置靠近上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平行所述上板,所述上板可卡接在所述滑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套筒、以及插接在所述套筒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套筒的一侧与所述上板铰接;在所述套筒上沿支撑杆伸缩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在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当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对齐时,在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内插接有定位杆。

进一步地,在两侧板靠近顶板的一侧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侧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侧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t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远离顶板的一侧留设有安装开口,所述把手包括中间的连杆、以及位于两端的连接板,在两连接板之间设置有t形的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可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位于固定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在定位块和上板之间形成卡接书籍的间隔,在上板远离背板的一侧设置有长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的上板、侧板、背板、底板、顶板、以及隔板,形成第一书腔和第二书腔,在使用过程,通过第一书腔和第二书腔可以方便对书籍进行保存,保护效果较佳。其次,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背板、隔板拆卸,然后将上板倾斜摆放书籍,方便进行阅读,实现一个书盒多种使用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隔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底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支撑组件的侧视图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书盒中突出卡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板;11、限位槽;12、长槽;2、侧板;21、凸板;22、卡接槽;23、挡板;24、安装板;241、安装槽;242、安装开口;3、背板;31、隔板;4、底板;41、固定板;5、顶板;51、操作口;6、第一书腔;61、第二书腔;7、支撑组件;71、底座;72、套筒;721、第一定位孔;73、支撑杆;731、第二定位孔;74、定位杆;8、定位块;81、安装口;82、灯管;83、第一挡接板;84、第二挡接板;85、滑接槽;9、把手;91、连杆;92、连接板;93、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便携书盒,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上板1、设置在上板1左右两侧的侧板2、同两块侧板2可拆卸连接有平行于上板1的背板3,在两侧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底板4和顶板5,侧板2、上板1、背板3在靠近顶板5一侧围合形成操作口51,顶板5转动连接在操作口51处;在两侧板2之间可拆卸设置有隔板31,隔板31平行上板1,在隔板31和上板1之间形成第一书腔6,在隔板31和背板3之间形成第二书腔61;上板1靠近背板3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对上板1进行支撑使其呈一定角度倾斜固定的支撑组件7。通过设置的上板1、背板3、侧板2、底板4和顶板5,围合形成用于放置书籍的第一书腔6和第二书腔61,在使用时,可以对不同的书籍进行分离摆放。当看书时,也可以将背板3、隔板31打开,使用支撑组件7对上板1进行支撑,使得上板1呈一定角度倾斜,从而可以在上班远离背板3的一侧放置书籍,进行阅读。

在两侧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凸板21,隔板31抵接在凸板21远离背板3的一侧。在侧板2远离上侧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22,卡接槽22长度方向平行上板1,背板3插接在所述卡接槽22内。在侧板2远离顶板5的一侧向两侧板2中间一侧延伸形成有挡板23,通过挡板23对卡接槽22的端部形成限位,从而当背板3插接在卡接槽22内时,其能够保持稳定。上板1在靠近挡板23的一侧开设有供底板4插入挡板23内侧的限位槽11。从而,底板4可以由限位槽11内插入,由于有挡板23的存在,能够对底板4进行限位固定。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得隔板31固定较为稳定,在隔板31和上板1之间抵接放置有定位块8,定位块8在一定程度上对隔板31位置起到固定效果。

定位块8内开设有贯穿的安装口81,在安装口81内安装有灯管82,在定位块8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挡接板83和第二挡接板84,第二挡接板84呈l形,在第一挡接板83和第二挡接板84之间形成有滑接槽85;在底板4且位置靠近上板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1,固定板41平行上板1,固定板41可卡接在滑接槽85内。从而,在阅读时,可以将底板4拉出,然后将定位块8嵌合在固定板41上,可以起到照明的效果。更好的,定位块8位于固定板41靠近顶板5的一侧,从而在定位块8和上板1之间形成卡接书籍的间隔。需要说明的是,底板4与滑接槽85之间存在摩擦力,当不施加外力时,底板4不会移动。

更好的,在上板1远离背板3的一侧设置有长槽12,书籍的书脊可以放置在长槽12内。可以更好的固定书籍,方便阅读。

支撑组件7包括底座71、固定在底座71上的套筒72、以及插接在套筒72内的支撑杆73,支撑杆73远离套筒72的一侧与上板1铰接;在套筒72上沿支撑杆73伸缩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721,在支撑杆73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731,当第一定位孔721和第二定位孔731对齐时,在第一定位孔721和第二定位孔731内插接有定位杆74。从而,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73的长度来控制上板1的倾斜角度。

在两侧板2靠近顶板5的一侧设置有把手9,把手9与所述侧板2可拆卸连接。在侧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安装板24,在安装板24上开设有t形的安装槽241,安装槽241在远离顶板5的一侧留设有安装开口242,把手9包括中间的连杆91、以及位于两端的连接板92,在两连接板92之间设置有t形的卡接块93,卡接块93可插接在所述安装槽241内。通过设置的把手9可以方便携带书盒,在使用上板1进行看书时,可以将把手9拆卸下来,方便进行摆放。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