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塔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1193发布日期:2020-06-02 19:05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智能塔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场空中管制使用到的塔台,尤其涉及一种机场空中管制使用到的智能塔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机场的空中管制的监控塔内,离不开塔台的使用,以满足工作人员的办公需要。

其中,对于塔台来说,为便于工作人员而灵活地将塔台上的位于后方的显示屏翻转,这样就可以避开显示屏阻挡工作人员的视线,因而十分方便工作人对机场中的飞机进行管制监控,因此,现有的塔台上具有供显示屏翻转的机构。

由于该机构是安装于塔台的台板上,而显示屏具有各个,故机构对显示屏的承载负荷大;又由于机构安装于塔台的台板处,因此,在机构驱使显示屏翻转过程中会使得台板产生晃动,从而使得显示屏的翻转不可靠。与此同时,正由于机构安装于台板处,而台板要承载机构在驱使显示屏翻转时的承载负荷,因此,台板需要做得更厚。

因此,急需要一种显示屏翻转可靠且不会增加台板的智能塔台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翻转可靠且不会增加台板的智能塔台的智能塔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塔台,包括升降脚架、前台支架、台板、显示屏翻转机构及底柜。所述升降脚架分别位于所述智能塔台的左右两侧;所述前台支架的左侧底部及右侧底部各与同侧中的所述升降脚架的顶部装配连接;所述台板装配于所述前台支架处;所述显示屏翻转机构包含位于所述前台支架后上方的横梁、分别位于所述智能塔台左右两侧的翻转驱动器及分别位于所述智能塔台左右两侧的连杆,所述翻转驱动器装配于所述升降脚架的顶部,所述连杆装配于所述前台支架的侧壁处,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器连接,所述横梁沿所述智能塔台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各与同侧中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装配连接;所述底柜位于所述前台支架正下方并沿所述智能塔台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底柜还与所述升降脚架相邻设。

较佳地,所述前台支架包含前平台骨架、后平台骨架及连于所述前平台骨架和后平台骨架之间的中间倾斜骨架,所述前平台骨架还位于所述后平台骨架的前上方,所述后平台骨架的底部装配于所述升降脚架的顶部,所述连杆装配于所述后平台骨架的侧壁处,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后平台骨架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翻转驱动器包含与所述升降脚架之顶部铰接的驱动器本体及沿所述智能塔台的前后方向相对所述驱动器本体做滑移伸缩运动的伸缩杆,所述连杆的中部与所述后平台骨架的侧壁铰接以形成出位于所述翻转驱动器对应上方的铰接处,所述铰接处将所述连杆分隔出向所述智能塔台的下方伸向所述伸缩杆处的第一臂及伸向所述智能塔台后方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伸缩杆铰接,所述横梁的左端及右端各装配于同侧中的所述第二臂处。

较佳地,所述第二臂远离所述铰接处的末端向所述智能塔台的后上方延伸出一倾臂,所述横梁的左端及右端各装配于同侧中的所述倾臂。

较佳地,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较佳地,所述底柜包含位于所述前台支架正下方的底柜主体、装配于所述底柜主体之左端部的左封环结构、装配于所述底柜主体之右端部的右封环结构及沿所述智能塔台的左右方向布置的水平走线槽,所述底柜主体具有腔口朝下的空冷腔,所述底柜主体的左端部设有与所述空冷腔相通的左外露腔及用于阻隔所述左外露腔与所述空冷腔之间连通的左毛刷,所述底柜主体的右端部设有与所述空冷腔相通的右外露腔及用于阻隔所述右外露腔与所述空冷腔之间连通的右毛刷,所述水平走线槽的左端穿过所述左毛刷并安装于所述左外露腔处,所述水平走线槽的右端穿过所述右毛刷并安装于所述右外露腔处,所述左封环结构与所述底柜主体的左端部共同围出与所述左外露腔相通且腔口朝上的左避让腔,所述右封环结构与所述底柜主体的右端部共同围出与所述右外露腔相通且腔口朝上的右避让腔,所述左避让腔和右避让腔各位于同侧中的所述升降脚架的正后方。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还包括位于所述智能塔台左右两侧处的拖链,左侧的所述拖链的下端伸入所述左避让空间并装配所述底柜主体的左端部,左侧的所述拖链的上端装配于所述前台支架左侧的底部,右侧的所述拖链的下端伸入所述右避让空间并装配所述底柜主体的右端部,右侧的所述拖链的上端装配于所述前台支架右侧的底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还包括位于所述横梁对应前方的斜罩结构,所述斜罩结构包含插销、胶套、装配于所述后平台骨架处的斜罩框架及盖设于所述斜罩框架之顶面上的盖板,所述插销固定在所述斜罩框架之顶部和盖板之底部中的一者,所述胶套固定地套装于所述斜罩框架之顶部和盖板之底部中的另一者内,所述插销可拔离地插置于所述胶套内,所述插销还与所述胶套过盈配合。

较佳地,所述盖板的前侧具有向前凸出的用于与所述中间倾斜骨架插接配合的舌片,所述胶套或插销位于所述盖板的后侧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还包括直线驱动器、安装轴及用于承载显示器的前后翻转支架,所述安装轴沿所述智能塔台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安装轴还装配于所述前后翻转支架的前端与所述前平台骨架处,所述直线驱动器位于所述安装轴的后方,所述直线驱动器包含铰接于所述中间倾斜骨架处的驱动器主体及相对所述驱动器主体做滑移伸缩的滑移杆,所述滑移杆向前上方倾斜地伸至所述前后翻转支架并与所述前后翻转支架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显示屏翻转机构包含位于前台支架后上方的横梁、分别位于智能塔台左右两侧的翻转驱动器及分别位于智能塔台左右两侧的连杆,翻转驱动器装配于升降脚架的顶部,连杆装配于前台支架的侧壁处,连杆的一端与翻转驱动器连接,横梁沿智能塔台的左右方向布置,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各与同侧中的连杆的另一端装配连接。正由于翻转驱动器安装于升降脚架的顶部,由升降脚架的顶部直接对翻转驱动器提供支撑,故能承载更大载荷的翻转驱动器,并结合连杆装配于前台支架的侧壁处,故在不会增加台板的厚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翻转驱动器对显示屏翻转的可靠。另,由于底柜位于前台支架正下方并沿智能塔台的左右方向布置,底柜还与升降脚架相邻设,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的结构更紧凑,但不限于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智能塔台在向上升降至极限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智能塔台在显示屏及显示器向前翻转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在隐藏底柜、升降脚架及拖链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前台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直线驱动器、安装轴及前后翻转支架三者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底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斜罩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沿图10中d-d线段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盖板组装于斜罩框架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显示屏翻转机构在装配有显示屏后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中的显示屏翻转机构在装配有显示屏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显示屏翻转机构沿箭头a所指向左投影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显示屏翻转机构对显示屏被向前翻转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13及图14,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100包括升降脚架10、前台支架20、台板30、显示屏翻转机构40及底柜50。升降脚架10分别位于智能塔台100的左右两侧;前台支架20的左侧底部及右侧底部各与同侧中的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装配连接,即前台支架20的左侧底部与左侧的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装配连接,前台支架20的右侧底部与右侧的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装配连接,由左右两侧的升降脚架10从左右两侧带动前台支架20上下升降。台板30装配于前台支架20处,以使得台板30跟随前台支架20一起上下升降。显示屏翻转机构40包含位于前台支架20后上方的横梁41、分别位于智能塔台100左右两侧的翻转驱动器42及分别位于智能塔台100左右两侧的连杆43;翻转驱动器42装配于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由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直接对翻转驱动器42进行支撑固定;连杆43装配于前台支架20的侧壁21处,连杆43的一端与翻转驱动器42连接,横梁41沿智能塔台100的左右方向布置,横梁41的左端和右端各与同侧中的连杆43的另一端装配连接,即横梁41的左端与左侧的连杆43之另一端装配连接,横梁41的右端与左侧的连杆43之另一端装配连接,以由左右两侧的翻转驱动器42通过左右两侧的连杆43从左右两侧带动横梁42前后翻转,因而实现装配于横梁41上的所有显示屏200一起前后翻转,较优的是,显示屏200通过装配支架45装配于横梁41处,但不限于此。底柜50位于前台支架20正下方并沿智能塔台100的左右方向布置,底柜50还与升降脚架10相邻设,以使得升降脚架10与底柜50之间的布局更紧凑,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4及图5所示,前台支架20包含前平台骨架20a、后平台骨架20b及连于前平台骨架20a和后平台骨架20b之间的中间倾斜骨架20c,前平台骨架20a还位于后平台骨架20b的前上方,后平台骨架20b的底部装配于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连杆43装配于后平台骨架20b的侧壁21处,横梁41位于后平台骨架20b的上方,这样设计前台支架20呈前高后低的布置,使得前平台骨架20a便于用户办公的高度需要,而后平台骨架20b则为显示屏200的前后翻转提供避让空间。具体地,前平台骨架20b的底部装配用于承放键盘的键盘盆22,但不限于此。

如图13至图16,翻转驱动器42包含与升降脚架10之顶部11铰接的驱动器本体42a及沿智能塔台100的前后方向(双箭头c所指)相对驱动器本体42a做滑移伸缩运动的伸缩杆42b,连杆43的中部与后平台骨架20b的侧壁21铰接,以形成出位于翻转驱动器42对应上方的铰接处44,铰接处44将连杆43分隔出向智能塔台100的下方伸向伸缩杆42b处的第一臂431及伸向智能塔台100后方的第二臂432,第一臂431与伸缩杆42b铰接,横梁41的左端及右端各装配于同侧中的第二臂432处,以使得翻转驱动器42更可靠地驱使横梁41做平稳可靠的前后翻转;较优的是,第二臂432远离铰接处44的末端向智能塔台100的后上方延伸出一倾臂433,横梁41的左端及右端各装配于同侧中的倾臂433,即横梁41的左端装配于左侧的倾臂433处,横梁41的右端装配于右侧的倾臂433处,以使安装于横梁41的装配支架45上的显示屏200更可靠前后翻转;举例而言,第一臂431与第二臂43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使得翻转驱动器42驱使显示屏200前后翻转的角度更大。需要说明的是,翻转驱动器42选择为电动推杆,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为气缸、液体缸或直线电机。

如图7至图9所示,底柜50包含位于前台支架20正下方的底柜主体51、装配于底柜主体51之左端部511的左封环结构52、装配于底柜主体51之右端部512的右封环结构53及沿智能塔台100的左右方向(即双箭头a所指方向)布置的水平走线槽54。底柜主体51具有腔口朝下的空冷腔513,以便于空冷气体从底部进入空冷腔513,以延长空冷气体于空冷腔513的冷却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空冷效果;底柜主体51的左端部511设有与空冷腔513相通的左外露腔514及用于阻隔左外露腔514与空冷腔513之间连通的左毛刷515,以借助左毛刷515去防止空冷腔513的空冷气体从底柜主体51的左端部511泄走;底柜主体51的右端部512设有与空冷腔513相通的右外露腔516及用于阻隔右外露腔516与空冷腔513之间连通的右毛刷517,以借助右毛刷517去防止空冷腔513的空冷气体从底柜主体51的右端部512泄走。水平走线槽54的左端穿过左毛刷515并安装于左外露腔514处,水平走线槽54的右端穿过右毛刷517并安装于右外露腔516处;左封环结构52与底柜主体51的左端部511共同围出与左外露腔514相通且腔口朝上的左避让腔55,右封环结构53与底柜主体51的右端部512共同围出与右外露腔517相通且腔口朝上的右避让腔56,左避让腔55和右避让腔56各位于同侧中的升降脚架10的正后方,以更好地收纳下面描述到的做上下升降运动的拖链60。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100还包括位于智能塔台100左右两侧处的拖链60,左侧的拖链60的下端伸入左避让空间55并装配底柜主体51的左端部511,以便于底柜主体51内的布线顺着水平走线槽54从底柜主体51的左端部511穿出后再装配于左侧的拖链60内;左侧的拖链60的上端装配于前台支架20左侧的底部,右侧的拖链60的下端伸入右避让空间56并装配底柜主体51的右端部512,以便于底柜主体51内的布线顺着水平走线槽54从底柜主体51的右端部512穿出后再装配于右侧的拖链60内;右侧的拖链60的上端装配于前台支架20右侧的底部。

如图1至图4,以及图10至图12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100还包括位于横梁41对应前方的斜罩结构70,斜罩结构70包含斜罩框架71、盖板72、插销73及胶套74,斜罩框架71装配于后平台骨架20b处,盖板72盖设于斜罩框架71之顶面,插销73固定在盖板72的底部,胶套74固定地套装于斜罩框架71的顶部,插销73可拔离地插置于胶套74内,插销73还与胶套74过盈配合,以实现盖板72与斜罩框架71之间的无螺纹连接,提高两者之间装配的整洁性;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插销73固定在斜罩框架71的顶部,胶套74固定地套装于盖板72的底部,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盖板72的前侧具有向前凸出的用于与中间倾斜骨架20c插接配合的舌片721,插销73位于盖板72的后侧处;具体地,斜罩框架71的前表面711沿智能塔台100的由上至下的方向向斜罩框架71的后表面712倾斜,以使得斜罩框架71在垂直于其横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三角形,提高斜罩框架71稳固性,但不限于此。其中,结合图12a及图12b,对盖板72与斜罩框架71之间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装配时,先使盖板72处的插销73与斜罩框架71处的胶套74对齐;接着,沿图12a中箭头所指方向移动盖板72,直到插销73插入胶套74并与胶套74过盈配合,状态见图12b所示。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100还包括直线驱动器80、安装轴91及用于承载显示器300的前后翻转支架92,安装轴91沿智能塔台100的左右方向布置,安装轴91还装配于前后翻转支架92的前端与前平台骨架20a处,以使得前后翻转支架92的后端绕安装轴91做前后翻转;直线驱动器80位于安装轴91的后方,为直线驱动器80从后方驱使前后翻转支架92前后翻转做准备;直线驱动器80包含铰接于中间倾斜骨架20c处的驱动器主体81及相对驱动器主体81做滑移伸缩的滑移杆82,滑移杆82向前上方倾斜地伸至前后翻转支架92并与前后翻转支架92铰接,较优的是,滑移杆82向前上方倾斜地伸至前后翻转支架92之后端的底部处,并与该底部枢接,以使得直线驱动器80可靠地装配于中间倾斜骨架20c处,并更可靠地顶推前后翻转支架92前后翻转,从而调整装配于前后翻转支架92上的显示器300的角度,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直线驱动器80可选择为电动推杆、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但不限于此。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要将图1所示状态的智能塔台100调整至图2所示状态的智能塔台100时,此时升降脚架10使前台支架20、台板30、显示屏翻转机构40、显示器300及显示屏200一起升起,升降方向为双箭头b所指方向;当要使图2所示状态的智能塔台100调整至图3所示状态的智能塔台100时,此时的翻转驱动器42工作,通过连杆41带动横梁41沿前向翻转(翻转方向见图15所示中箭头e所指),从而带动装配于横梁41处的显示屏200向前翻转;同时,直线驱动器80驱使前后翻转支架92的前端绕安装轴91向前翻转,从而带动装配于前后翻转支架92处的显示器300向前翻转,状态见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举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显示屏翻转机构40包含位于前台支架20后上方的横梁41、分别位于智能塔台100左右两侧的翻转驱动器42及分别位于智能塔100台左右两侧的连杆43,翻转驱动器42装配于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连杆43装配于前台支架20的侧壁21处,连杆43的一端与翻转驱动器42连接,横梁41沿智能塔台100的左右方向布置,横梁41的左端和右端各与同侧中的连杆43的另一端装配连接。正由于翻转驱动器42安装于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由升降脚架10的顶部11直接对翻转驱动器42提供支撑,故能承载更大载荷的翻转驱动器42,并结合连杆43装配于前台支架20的侧壁21处,故在不会增加台板的厚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翻转驱动器42对显示屏200翻转的可靠。另,由于底柜50位于前台支架20正下方并沿智能塔台100的左右方向布置,底柜50还与升降脚架10相邻设,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塔台100的结构更紧凑,但不限于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