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1212发布日期:2020-08-14 19:0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锅。



背景技术:

现有蒸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蒸制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水箱,水箱通过设于其顶部的敞口与所述蒸制组件通连,所述底座下方设有发热部,所述水箱内设有隔水罩,在使用时,发热部对隔水罩内水源加热,以使水源转化为可输入蒸制组件的蒸汽,但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蒸制组件内空间较大,导致其内温度上升缓慢,尤其在蒸制小件或少量食材时,既影响食材蒸制效率,还会出现热量浪费的情况,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蒸锅,在隔离内环上设置食材安置板,使得隔水罩具有承托食材的平台,既有效提升蒸制效率,还提升热量利用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蒸锅,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蒸制组件,所述底座内设有水箱,水箱通过设于其顶部的敞口与所述蒸制组件通连,所述底座下方设有发热部,所述水箱内设有隔水罩,水箱被分隔为位于隔水罩内的集中加热区以及位于隔水罩外的储水区,所述隔水罩包括同轴套置的隔离内环和隔离外环,所述隔离内环内设有食材安置板,隔水罩内水源接收来自发热部的热量并转化为流经食材安置板的蒸汽。在隔离内环上设置食材安置板,为待蒸制食材提供安置承托平台,既确保食材能始终位于集中加热区内,提升蒸制效率,还能有效利用隔离内环中的狭小空间来汇聚蒸汽和热量并对少量或小件食材进行蒸制,提升热量利用效率,提升使用体验。隔水罩起到隔离保温的作用,发热部产生热量被传递至集中加热区内,对位于集中加热区内的水源进行加热,使得水箱内位于集中加热区内的水源先于其余区域的水源变热,有效避免水箱内水源因整体受热而发生扩散热量增大的情况,有效提升蒸汽产生效率和热量利用效率。在使用时,蒸汽自下而上穿越食材安置板并对食材进行蒸制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食材安置板上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安置槽。安置槽对食材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食材因偏移倚靠而发生受热不均的情况,确保食材蒸制品质。使用时,食材底部嵌置在安置槽内,对食材起到水平向限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安置槽的槽底面设有辅助通气孔。安置槽的槽腔通过辅助通气孔与隔离内环底部空间通连,蒸汽自下而上穿越辅助通气孔后与食材底部表面接触,对食材底部起到加热作用,确保食材能被均匀加热。

作为优选,所述安置槽的槽壁为球面,所述安置槽的槽口直径为b,b≥60mm。安置槽的槽壁轮廓与待蒸制食材的表面轮廓匹配,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升定位稳定性,防止食材在食材安置板上发生偏移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食材安置板中部设有与所述安置槽错位设置的主通气孔。主通气孔起到竖向通连分置在食材安置板上方和下方空间的作用,使得蒸汽能自下而上穿越主通气孔并对食材外露于安置槽的表面进行加热,确保食材蒸制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食材安置板周缘与所述隔离内环的内侧壁间设有侧置通气孔,所述侧置通气孔与所述安置槽的槽口周缘毗邻设置。侧置通气孔的下端口与隔离内环底部空间通连,上端口与安装槽的槽壁通连,蒸汽穿越侧置通气孔并与食材侧壁接触,对食材侧壁起到加热作用,提升蒸制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隔水罩顶面设有开口,隔水罩内产生的蒸汽自下而上依次穿越开口、敞口后进入蒸制组件。隔水罩内产生的蒸汽自下而上通过开口输入蒸制组件内,实现蒸制食材的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蒸制组件包括蒸屉以及盖合在蒸屉上的盖体。蒸屉为食材提供安置空间,盖体盖合在蒸屉上,有效防止蒸屉内蒸汽向外泄漏,通过聚集蒸汽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食材安置板设置在所述隔离内环的内侧壁中部,以使食材安置板悬置在水箱底面上方,所述食材安置板与水箱底面间距离为a,a≥5mm。食材安置板被设置在隔离内环中部,食材安置板与水箱底面间隔设置,既有效防止食材发生浸没水源内的情况,确保蒸制品质,还通过缩短食材安置板与水源间距离来减少热量损耗,提升热量利用效率,进而提升蒸制效率。当a<5mm时,食材容易被浸没水源中,食材会因与沸水接触而被煮熟,影响蒸制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底面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发热腔,所述发热部设置在所述发热腔内,安装到位后,所述隔离外环套置在所述发热腔上,所述隔离内环的底缘抵触在发热腔的顶面上。发热部设置在发热腔内,对发生部产生的热量起到汇聚会传递的作用,发热腔侧壁围合发热部,既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还有效防止热量四向扩散损耗。

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外环底缘设有外置缺口,所述隔离内环底缘设有内置缺口,以使集中加热区与储水区互相通连。水箱内水源通过外置缺口和内置缺口实现在集中加热区和储水区间流动,确保集中加热区被加热蒸发后能获得及时补充,既通过减小集中加热区体积来提升其内水源升温速度,还利用储水区为集中加热区补充水源,有效防止集中加热区发生干烧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隔离内环上设置食材安置板,为待蒸制食材提供安置承托平台,既确保食材能始终位于集中加热区内,提升蒸制效率,还能有效利用隔离内环中的狭小空间来汇聚蒸汽和热量并对少量或小件食材进行蒸制,提升热量利用效率,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隔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底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隔水罩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蒸制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水箱,12、敞口,13、发热部,14、发热腔,2、蒸制组件,21、蒸屉,22、盖体,3、隔水罩,31、隔离内环,311、内置缺口,32、隔离外环,321、外置缺口,33、食材安置板,331、安置槽,332、辅助通气孔,333、主通气孔,334、侧置通气孔,3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体验好的蒸锅。

如图1所示的一种蒸锅,由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蒸制组件2组成,所述底座1内设有水箱11,水箱11通过设于其顶部的敞口12与所述蒸制组件2通连,所述底座1下方设有发热部13,所述水箱11内设有隔水罩3,水箱11被分隔为位于隔水罩3内的集中加热区以及位于隔水罩3外的储水区,所述隔水罩3包括同轴套置的隔离内环31和隔离外环32,所述隔离内环31内设有食材安置板33,隔水罩3内水源接收来自发热部13的热量并转化为流经食材安置板33的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锅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蒸制组件2。所述底座1用于产生蒸汽,蒸制组件2用于存放食材。在使用时,底座1产生的蒸汽向上输送至蒸制组件2内,蒸制组件2内的食材与蒸汽接触并接收热量,以使食材被蒸制成熟。在此过程中,所述底座1具有存储水源和加热形成蒸汽的功能,所述蒸制组件2具有聚拢蒸汽并对食材进行蒸制成熟的功能,两者配合实现食材蒸制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内设有用于存储水源的水箱11,水箱11的顶面设有敞口12,所述底座1的底面下方设有发热部,所述底座1的底面形成水箱11的底面,所述底座1的底面具有热传导功能。在使用时,所述发热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底座1的底面向上传递至水箱11的内腔中,水箱11内水源接收来自底座1底面的热量并升温,直至沸腾产生蒸汽。蒸汽的密度小于大气的密度,使得蒸汽会向上漂散并通过敞口12进入蒸制组件2。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升加热效率,所述水箱11内设有隔水罩3,水箱11的内腔被分隔为位于隔水罩3内的集中加热区以及位于隔水罩3外的储水区。隔水罩3设置在水箱11内腔中部,使得水箱11内腔的中部和周缘分别形成集中加热区和储水区,所述发热部的竖向投影落入所述集中加热区的竖向投影内,使得底座1底面位于所述集中加热区正下方区域更易接收到来自发热部13的热量,进而使得集中加热区内的水源更易被加热沸腾并产生蒸汽。在发热部13产生热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被加热的水源水量来提升温升速度,位于集中加热区内的水源被发热部13有效加热,既有效缩短蒸锅启动至产出蒸汽的时间,还通过减小集中加热区体积来提升温升速度,又能通过隔水罩3起到隔绝冷热水和保温的作用,通过减少集中加热区的表面积来减少热量流失,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罩3包括同轴套置的隔离内环31和隔离外环32。水箱11内腔被隔离外环32划分为集中加热区和储水区,集中加热区被隔离内环31划分为主加热区和辅助加热区。主加热区内水源会因温升速度最快而最先产生蒸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蒸锅的单次蒸制食材数量,通常会设置较大体积的蒸制组件2,在使用时,蒸汽会充满整个蒸制组件2,当蒸制小件食材或少量食材时,既会因蒸制组件2具有较大的外露面积而增加热量损耗,增加电能损耗,还对蒸汽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底座1需要工作较长的时间才能生产满足蒸制组件2要求的蒸汽量,影响蒸制效率和蒸制口感。为此,所述隔离内环31内设有食材安置板33,隔水罩3内水源接收来自发热部13的热量并转化为流经食材安置板33的蒸汽。食材安置板33为待蒸制食材提供安置工位,且食材安置板33设置在隔离内环31中,既能有效利用主加热区内的狭小空间,实现小件食材或少量食材的蒸制操作,并降低对蒸汽量的需求,有效降低能耗,还有效缩短蒸汽输送距离,通过减少输送沿途损耗来提升蒸制效率,又有效利用隔离内环31中的狭小空间来提升聚热保温效果,有效提升蒸制效率。

在使用时,首先,将食材放置在食材安置板33上;之后,开启发热部13,主加热区内的水源被加热并生成向上飘散的蒸汽;最后,蒸汽自下而上穿越食材安置板33并对食材进行蒸制操作。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蒸锅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隔水罩3顶面设有开口34,隔水罩3内产生的蒸汽自下而上依次穿越开口34、敞口12后进入蒸制组件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食材安置板33设置在所述隔离内环31的内侧壁中部(如图3所示),以使食材安置板33悬置在水箱11底面上方,既有效缩短蒸汽输送距离,还防止食材安置板33因设置过低而发生浸没在水源内的情况,确保食材蒸制品质。食材安置板33与隔水罩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隔离内环31的内侧壁中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水平设置的安置板,为食材提供平稳的放置工位,确保食材在蒸制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有效防止食材因偏移聚集而影响蒸制速度均匀性的情况,确保蒸制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食材安置板33与水箱11底面间距离为a,a=20mm,既有效缩短蒸汽输送距离,还防止食材安置板33因设置过低而发生浸没在水源内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11底面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发热腔14,所述发热部13设置在所述发热腔14内,安装到位后,所述隔离外环32套置在所述发热腔14上,所述隔离内环31的底缘抵触在发热腔14的顶面上。所述发热腔14的腔体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发热腔14的内侧壁呈环状且斜向设置,既起到隔热作用,有效防止热量因四向扩散而影响加热效率,还起到聚热的作用,热量沿发热腔14内侧壁向上传输并汇聚至发热腔14的顶面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热量利用效率,所述发热部为盘状,所述发热部自下向上嵌置安装在发热腔14内,安装到位后,所述发热部完整隐没在发热腔14内,既起到有效聚热的作用,提升热量利用效率,还确保使用安全,防止发热部因外露而发生烫伤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底座1发生干烧的情况,在所述隔离外环32底缘设置外置缺口321,在所述隔离内环31底缘设置内置缺口311,以使集中加热区与储水区互相通连。由于水源会因转化为蒸汽而逐渐减少,当水源无法及时补充时就会发生干烧的情况,为此,在隔水罩3上设置外置缺口321和内置缺口311,所述储水区和辅助加热区间通过外置缺口321通连,所述辅助加热区域主加热区间通过内置缺口311通连,通常情况下,主加热区内因接收热量较多而具有较大的蒸发量,当主加热区内水源水位低于辅助加热区内水源水位时,辅助加热区内的水源会通过内置缺口311输送至主加热区内,同理,当辅助加热区内水源水位低于储水区内水源水位时,储水区内的水源会通过外置缺口321输送至辅助加热区内,有效防止底座1发生干烧的情况,既确保使用安全,还确保蒸锅运行稳定性,有效延长单次补水后的使用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罩3设置在水箱11内腔的中部,且与发热部竖向同轴设置,由此形成自内向外依次同轴套置的主加热区、辅助加热区以及储水区,其中,辅助加热区呈环状且套置在主加热区外周,储水区呈环状且套置在辅助加热区外周。在使用时,主加热区、辅助加热区以及储水区内水温依次递减,起到多层保温的作用,通过减小相邻区域内水源间温差来确保蒸锅持续有效运行。具体地,储水区内水源会先在辅助加热区内预设,再被输送至主加热区加热汽化,防止主加热区内温度因补充的水源温度过低而发生无法持续输出蒸汽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食材安置板33上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安置槽331。安置槽331对食材起到定位的作用,通过限定食材间距离来确保食材表面均匀受热,提升蒸制品质。所述安置槽331的槽壁轮廓与待蒸制食材的轮廓的匹配,确保定位效果。具体地,当待蒸制食材为鸡蛋时,所述安置槽331的槽壁为球面,鸡蛋底部嵌置在安置槽331内,对鸡蛋起到定位作用。所述安置槽331的槽口直径为b,b=80mm,既有效增加与食材表面的接触面积,提升定位性能,还有效控制安置槽331尺寸,为设置主通气孔333预留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食材受热均匀性,在食材安置板33上设置辅助通气孔332、侧置通气孔334以及主通气孔333(如图4所示)。所述食材安置板33上的周缘上设有周向等距分布的三个安置槽331,各安置槽331内设置辅助通气孔332,食材安置板33周缘与各安置槽331对应的区段上开设侧置通气孔334,相邻安置槽331间设有主通气孔333。蒸汽自下而上穿越主通气孔333后与食材外露于安置槽331的表面接触,蒸汽自下而上穿越辅助通气孔332后与食材底面接触,蒸汽穿越侧置通气孔334后与食材侧壁接触,由此确保食材表面均匀受热,提升蒸制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置槽331的槽底面设有辅助通气孔332,所述辅助通气孔332设置在安置槽331底部,既确保食材底部蒸制效率,还确保安置槽331能稳定承托食材。所述食材安置板33中部设有与所述安置槽331错位设置的主通气孔333,主通气孔333与安置槽331错位设置,确保流经主通气孔333的蒸汽能被顺利输送至食材表面区域。所述食材安置板33周缘与所述隔离内环31的内侧壁间设有侧置通气孔334,所述侧置通气孔334与所述安置槽331的槽口周缘毗邻设置,侧置通气孔334通过下端口接收蒸汽并通过侧端口外排,使得食材侧壁与安置槽331槽壁抵触区域能被有效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制组件2包括蒸屉21以及盖合在蒸屉21上的盖体22(如图5所示)。蒸屉21用于蒸制大件食材或大量食材,有效提升单次使用的蒸制加工量。在使用时,主发热腔内产生的蒸汽自下而上依次穿越开口34和敞口12后进入蒸制组件2,使得蒸制组件2内充满蒸汽,确保食材被均匀加热。

可以理解地,参数a还可以为5mm、10mm、15mm、25mm、30mm等,只要符合a≥5mm且食材安置板33设置在隔离内环31的内侧壁上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b还可以为60mm、65mm、75mm、85mm等,只要符合b≥60mm且小于食材安置板33尺寸即可。

可以理解地,所述安置槽33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等,只要能被均匀地分置在食材安置板33上即可。

可以理解地,所述食材安置板33还可以与隔水罩3设置为分体结构,且不同隔水罩3上设置具有差异化槽壁轮廓的安置槽331,方便在蒸制不同食材时更换使用。

可以理解地,所述食材安置板33还可以设置在隔离外环32上,亦能起到蒸制食材的功能。

本实施例所述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