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6754发布日期:2020-06-23 21:4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装置例如烧烤炉或烘烤炉存在一个较大缺陷是加热的面积有限,食物只有正对加热体的那面达到满意的加热效果,但其他面无法有效的加热,食物加热过程存在较大使用局限性,食物容易由于加热不均匀而难以全部熟透,如果采用人工翻转的方式需要作业人员不离岗地守着器具进行协助,不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增加了劳动成本,并且,现有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低,加热穿透力不强,导致食物加热所需的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加热装置加热效率低、加热面积局限,导致食物加热时间长且加热不均匀,加热过程中需要人工协助对食物不断进行翻转,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增加了劳动成本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机架,机架内部形成第一腔体;

至少一个陶瓷发热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用于对放入到第一腔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至少一个旋转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腔体中,旋转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放入到第一腔体中的食物并且受驱能够带动食物在第一腔体中匀速转动,使得食物的各面能够依次转动到正对陶瓷发热器的加热区域被陶瓷发热器加热;

驱动装置,与旋转固定组件的至少一端驱动连接,可带动旋转固定组件匀速转动。

进一步地,每个旋转固定组件包括:

旋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

至少一个固定件,设置在旋转轴上,固定件用于固定食物并且在旋转轴的带动下与固定在其上的食物同步匀速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的其中一腔壁上侧设置连接件,机架的另一侧与连接件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开设有与旋转轴相匹配的穿设孔,旋转轴的其中一端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穿设孔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件大致呈u形结构,旋转轴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向下凹陷形成限位槽,旋转轴通过限位槽卡合到连接件中。

进一步地,第一腔体相对设置的腔壁上沿第一腔体的长度或高度设置有调节滑槽,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调节滑槽滑动配合,旋转轴可沿调节滑槽的设置方向向靠近或远离陶瓷发热器的方向滑动以调节食物与陶瓷发热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固定件的一端与旋转轴连接,另一端折弯并以旋转轴为对称轴分别向远离旋转轴的方向向外倾斜设置形成叉形结构。

进一步地,固定件的一端与旋转轴连接,另一端折弯并沿旋转轴的方向延伸并形成针状结构。

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两相对设置且套设在旋转轴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两固定板之间并环绕固定板的边缘设置的固定网,固定网与两固定板形成用于容纳食物的第二腔体;

当旋转轴带动固定板和固定网转动时,放置在第二腔体中的食物可在第二腔体中翻转。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加热装置通过机架在第一腔体中设置至少一个陶瓷发热器以及旋转固定组件,陶瓷发热器的加热效率高于其他传统的加热体,而且陶瓷发热器加热时穿透力更强,可以使食物更容易熟透,旋转固定组件可带动固定在其上的食物在第一腔体中匀速转动,使得食物的各面依次转动到与陶瓷发热器正对的加热区域被陶瓷发热器加热,使得食物受热均匀,加热效果好,并且无需人工对食物进行不断翻转,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节省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旋转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陶瓷发热器;3:固定件;301:固定板;302:固定网;4:旋转轴;401:限位槽;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

机架1,机架1内部形成第一腔体;

至少一个陶瓷发热器2,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用于对放入到第一腔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至少一个旋转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腔体中,旋转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放入到第一腔体中的食物并且受驱能够带动食物在第一腔体中匀速转动,使得食物的各面能够依次转动到正对陶瓷发热器2的加热区域被陶瓷发热器2加热;

驱动装置,与旋转固定组件的至少一端驱动连接,可带动旋转固定组件匀速转动。

本申请的加热装置可以是烤箱、烧烤机等一系列对食物进行加热的装置,现有的加热装置存在的缺陷是加热效率低并且加热面积局限,无法做到快速加热食物以及均匀加热食物的效果,食物只有正对发热体的那面达到满意的加热效果,但其他的面无法有效的加热,加热过程存在较大局限性,加热过程非常不方便,需要人员不离岗地守着器具对食物不断的进行协翻转才能达到加热均匀的效果,这样不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增加了劳动成本,而且食物加热的品质主要依靠作业人员的经验,无法保证食物品质的标准化。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设置了陶瓷发热器2和旋转固定组件,陶瓷加热器具2是一种辐射传热的过程,通过远红外线对食物进行照射,使食物吸收远红外线后内部分子和原子“共振”产生热能,以达到加热的目的,陶瓷发热器2的加热效率高于其他传统的加热体,陶瓷发热器2加热时的穿透力更强,可以快速的对食物进行加热,而且陶瓷加热器具2耗电量少,可节约能源,陶瓷加热器2是一种均匀且高效的加热器,可确保加热面温度均匀,旋转固定组件可带动固定在其上的食物在第一腔体中匀速转动,使得食物的各面依次转动到与陶瓷发热器2正对的加热区域被陶瓷发热器2加热,使得食物各面受热均匀,加热效果好,并且无需人工对食物进行不断翻转,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节省了劳动成本。

优选的,本申请还设置了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控制旋转固定组件的转动速度,作业人员可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物调节旋转固定组件的转动速度,进一步提高食物的加热效果。

具体的,本申请的旋转固定组件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旋转固定组件在第一腔体中并同时带动多个食物转动进行加热,可进一步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陶瓷发热器2也可设置多个,多个陶瓷发热器2可同时对第一腔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以提高食物的加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陶瓷发热器2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位置不作限定,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腔壁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多个腔壁上。

具体的,请参阅图4和图5,每个旋转固定组件包括:

旋转轴4,可转动设置在第一腔体中;

至少一个固定件3,设置在旋转轴4上,固定件3用于固定食物并且在旋转轴4的带动下与固定在其上的食物同步匀速转动,具体的,当固定件3为多个时,多个固定件3沿旋转轴4的长度方向布设。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的其中一腔壁上设置有连接件5,具体可以是u形结构的连接件5,第一腔体的另一腔壁上与连接件5相对的位置上设置开设有穿设孔,旋转轴4与连接件5连接的一端向下凹陷形成限位槽401,具体的,安装旋转轴4时,旋转轴4的一端通过限位槽401嵌入到连接件5中,另一端穿过穿设孔固定到穿设孔中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腔体相对的两腔壁上设置有调节滑槽,具体的,调节滑槽沿第一腔体的宽度或高度方向设置,旋转轴4的两端分别与两调节滑槽滑动配合,当陶瓷发热器2设置为一个时,旋转轴4可沿调节滑槽向靠近或远离陶瓷发热器2的方向滑动,从而进而调节食物与陶瓷发热器2之间的距离,由于食物越靠近陶瓷发热器2所受到的温度越高,食物更容易熟透但是容易被烤焦,作业人员可针对不同食物的特性调节旋转杆在调节滑槽中的位置,将食物与陶瓷发热体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使得食物不易被烤焦且烤制效率快。

固定件3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在第一可选实施例中,固定件3的一端与旋转轴4连接,另一端折弯并以旋转轴4为对称轴分别向远离旋转轴4的方向向外倾斜设置形成叉形结构,食物可以插入到叉形结构的固定件3中实现了固定,如图1和图4所示。

在第二可选实施例中,固定件3的一端与旋转轴4连接,另一端折弯并沿旋转轴4的方向延伸形成针状结构,食物插入到针状结构的固定件3中实现固定。

请参阅图3和图5,在第三可选实施例中,固定件3包括:两相对设置且套设在旋转轴4上的固定板301以及设置在两固定板301之间并环绕固定板301的边缘设置的固定网302,固定网302与两固定板301形成用于容纳食物的第二腔体;在食物加热时,旋转轴4转动带动固定板301和固定网302转动,放置在第二腔体中的食物可在第二腔体中翻转,翻滚中的食物的各面可以转动到正对陶瓷发热器2的加热区域被陶瓷发热器2加热,避免食物加热不均匀,并且,固定网302可以防止食物在转动的过程中掉落,当完成加热后可以将固定板301和固定网302进行拆卸取出食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只是对固定件结构的列举,本申请的固定件可以是多种结构,只需保证固定件可稳定的固定食物即可,本申对固定件的结构不作限定。

优选的,本申请还设置了收集箱,收集箱的具体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并位于固定件3的下方,用于收集食物加热过程中落下的油脂。避免油脂粘在机架1上导致污染食物。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