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水分离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茶水分离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茶水分离杯。
背景技术:
茶水分离杯结构中主要利用茶水分离组件实现对茶与水或茶水的分离,实现高品质的饮用体验。进而具有茶水分离功能的杯结构广泛的被人们喜爱,被市场所接受。
但,现有的茶水分离组件,一般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带有过水孔的分隔片实现流道的导通或关闭,所述各个分隔片通过o型橡胶圈实现安装,其往往通过结构压紧o型橡胶圈,再由o型橡胶圈实现对隔水片的安装,因此,茶水分离结构在多次长时间的旋转操作状态下,导致分隔片结构不稳定,直接影响茶水分离效果,甚至直接导致茶水分离功能的丧失;
另,利用上述茶水分离组件结构的茶水分离杯结构中,杯体与茶水分离组件的对接往往通过简单的螺纹连接,且所述杯体的杯口抵于茶水分离组件中壳体的内壁上,这样就杯体中的水直接与茶水分离组件中的壳体内壁接触,而茶水分离组件中壳体往往采用塑料制成,这样具有高温的水经过塑料制成的茶水分离组件中壳体内壁,影响水质,使用者长期饮用后,直接影响饮用者的健康;同时,现有茶水分离组件中的壳体结构一般为单层结构,会将杯体中的水温直接导出,直接影响使用者手持或手握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水分离组件的技术方案,其包括上、下壳体及第一、第二过滤片,其中;
所述上、下壳体为上下分布的环形隔温体,且旋转相连,所述上、下壳体的对接端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隔水片及第二隔水片,且上、下壳体的对接端均设置有端头限位壁;
所述第一、第二隔水片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并由所述上、下壳体的相对旋转获得第一、第二隔水片上的至少一个过水孔的连通或错位,以获得贯通或隔断的流道;
所述第一、第二过滤片分别通过橡胶套装于所述上、下壳体内,所述第一、第二过滤片,用于过滤茶叶或/和茶渣;
所述橡胶套一端抵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端头限位壁内,且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对接端,所述橡胶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用以收容并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片或第二过滤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朝向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个旋转轨道,所述下壳体对应每一所述旋转轨道的位置设有一个卡扣;所述卡扣伸入所述旋转轨道内并沿所述旋转轨道滑动。
进一步优选的:每一所述旋转轨道起点设有对应所述卡扣设置的卡槽,每一所述旋转轨道的终点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卡扣穿过所述卡槽进入所述旋转轨道内,且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制所述卡扣的移动范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水片和所述第二隔水片均为陶瓷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片和所述第二过滤片均为不锈钢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由塑料加工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外分别套接一不锈钢圈,用以增加结构稳定性。
茶水分离杯,其包括上杯体、下杯体及茶水分离组件,所述茶水分离组件为上述的茶水分离组件,其中:
所述上杯体及下杯体均为双层隔温杯体,且分别与所述茶水分离组件中的上、下壳体螺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杯体包括双层隔温杯本体,及能结合于所述双层隔温杯本体上的双层隔热杯盖;所述下杯体包括双层隔温杯本体,及能结合于所述双层隔温杯本体上的双层隔热杯盖。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杯体螺接于所述上壳体内壁,且该上杯体的开口端抵于一橡胶套;所述下杯体螺接于所述下壳体内壁,且该下杯体的开口端抵于所述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茶水分离组件,增加两个过滤片结构,利用橡胶套收容并固定所述过滤片,实现对过滤片的独立固定,避免因使用者辨别错误导致茶叶进入隔水片而使得整个茶水分离组件损坏的情况;即无需使用者具体辨别利用该茶水分离组件连接的两个杯体是放置茶叶,还是倒入水,从而提升产品使用的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利用隔温的上下杯体,同时所述的茶水分离组件中的上、下壳体均为隔温结构设计,从而获得一个能有效隔温,提升使用感受的产品;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茶水分离杯,因所述橡胶套的结构特点,将上下杯体装于所述茶水分离组件后,上下杯体的杯口出抵于所述橡胶套一端,在实现密封的同时,有效避免杯中水或茶水与塑料制品接触,从而确保使用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茶水分离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茶水分离组件结构分解示意图(隐藏第一、第二隔水片及第一、第二过滤片);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茶水分离组件结构剖面立体示意图(隐藏第一、第二隔水片及第一、第二过滤片);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茶水分离组件结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茶水分离杯结构剖面示意图(隐藏第一、第二隔水片,及第一、第二过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茶水分离组件,其包括上、下壳体1、2及第一、第二隔水片3、4。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下壳体1、2为上下分布的环形隔温体,且旋转相连,所述上、下壳体1、2的对接端均设置有端头限位壁。
如图4所示,所述上、下壳体1、2的对接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隔水片7及第二隔水片8,所述第一、第二隔水片7、8分别为陶瓷片。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壳体1为塑料材质注塑成型的圆筒状结构,其具有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筒状侧壁及所述端头限位壁,所述圆筒状侧壁为双层式结构且内壁上开设有螺接用的螺纹段,所述圆筒状侧壁的两层圆筒形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即形成具有隔温效果的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层结构,直接导温的技术问题;另,所述圆筒状侧壁的一端面(即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面)与所述端头限位壁一体相连,所述端头限位壁为圆环状片体,所述端头限位壁内安装有所述第一隔水片7(见图4);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下壳体2为塑料材质注塑成型的圆筒状结构,其具有包括一体成型的圆筒状侧壁及所述端头限位壁,所述圆筒状侧壁为双层式结构且内壁上开设有螺接用的螺纹段,所述圆筒状侧壁的两层圆筒形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即形成具有隔温效果的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层结构,直接导温的技术问题;另,所述端头限位侧壁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圆筒状侧壁的内壁上,为靠近所述上壳体一端设置,所述端头限位侧壁为圆环圆环状片体,所述端头限位壁内安装有所述第二隔水片8(见图4)。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外分别套接一不锈钢圈9(见图4),不锈钢圈9为一内外表面光滑的圆环状结构,所述不锈钢圈9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所述上壳体1及所述下壳体2外侧,在增加美观度的同时,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也提升结构的强度。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壳体1朝向所述下壳体2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一个旋转轨道,所述下壳体2对应每一所述旋转轨道的位置设有一个卡扣。进而,在装配过程中,所述卡扣伸入所述旋转轨道内并沿所述旋转轨道滑动,从而实现所述下壳体2和所述上壳体1之间的可转动活动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朝向所述下壳体2的一端可以形成有一个、两个或至少三个所述旋转轨道,相对应地,所述下壳体2可以设有一个、两个或至少三个所述卡扣。对每一所述旋转轨道而言,为了限制所述卡扣在所述旋转轨道内的移动范围,每一所述旋转轨道起点设有对应所述卡扣设置的卡槽,每一所述旋转轨道的终点设有限位凸起。在装配时,所述卡扣穿过所述卡槽进入所述旋转轨道内,且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制所述卡扣的移动范围,进而实现对所述下壳体2和所述上壳体1之间的相对旋转行程。
所述第一、第二隔水片7、8分别通过橡胶套装于所述上、下壳体1、2,所述第一、第二隔水片7、8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并由所述上、下壳体1、2的相对旋转获得第一、第二隔水片7、8上的至少一个过水孔的连通或错位,以获得贯通或隔断的流道;
所述第一、第二过滤片3、4分别通过橡胶套装于所述上、下壳体内,所述第一、第二过滤片3、4,用于过滤茶叶或/和茶渣;任一装于所述上、下壳体1、2的橡胶套一端抵于所述上壳体1或所述下壳体2的端头限位壁内,且另一端伸出于所述上壳体1或所述下壳体2的对接端,所述橡胶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用以收容并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片3或第二过滤片4。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片3和所述第二过滤片4均为不锈钢片。
具体的说:如图3至图4所示,装于所述上壳体1内的橡胶套为第一橡胶套5,所述第一过滤片3装于所述第一橡胶套5内,该第一橡胶套5的两端的内径不同,其中内径较大的一端卡置于所述上壳体1的端头限位壁,内径较小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端头限位壁之外,形成连接第一过滤片3与上壳体1的结构;如图3至图4所示,装于所述下壳体2内的橡胶套为第二橡胶套6,所述第二过滤片4装于第二橡胶套6内,该第二橡胶套6的两端内径不同,其中内径较大的一端卡置于所述下壳体2的端头限位壁,内径较小的另一端伸出于所述端头限位壁之外,形成连接第二过滤片4与下壳体2的结构。
如图4所示,当所述下壳体2相对于所述上壳体1转动时,所述下壳体2带动所述第二隔水片8相对于所述第一隔水片7转动,如果两个隔水片中至少一个过水孔相连通,从而获得贯通的流动通道,若两个隔水片中每个过水孔错位,则关闭所述流动通道。
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茶水分离杯,其包括上杯体a、下杯体b及茶水分离组件,所述茶水分离组件为上述的茶水分离组件。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上杯体a及下杯体b均为独立且具有一个开口的双层隔温杯体;所述上杯体a具有凸出的螺接口,该螺接口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螺接的螺纹段,当上杯体a需要与所述茶水分离件中上壳体1对接时,只需将上杯体a螺接于所述上壳体1内即可;同样的,所述下杯体b具有凸出的螺接口,该螺接口外侧壁上设置有配合螺接的螺纹段,当下杯体b需要与所述茶水分离件中下壳体2对接时,只需将下杯体螺接于所述下壳体2内即可,因此,所述上杯体a及所述上壳体1均为双层隔温结构设置,避免使用过程因泡茶水温过高而不方便使用的现象,从而有效提升杯子的整体使用感受。
所述上杯体及下杯体均为双层隔温杯体,且分别与所述茶水分离组件中的上、下壳体螺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杯体包括双层隔温杯本体,及能结合于所述双层隔温杯本体上的双层隔热杯盖;所述下杯体包括双层隔温杯本体,及能结合于所述双层隔温杯本体上的双层隔热杯盖。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上杯体a装于所述上壳体1内时,所述上杯体a的开口端抵于所述第一橡胶套5内径较大的一端,使得上杯体a内的溶液或水可以通过杯体内直接与第一橡胶套5及第一隔水片7接触,而不用与塑料材质的上壳体接触;同样的,所述下杯体b装于所述下壳体2内时,所述下杯体b的开口端抵于所述第二橡胶套6内径较大的一端,使得下杯体b内的溶液或水可以通过杯体内直接与第二橡胶套6及第二隔水片8接触,而不用与塑料材质的上壳体接触,因此,有效避免具有一定高温的水或溶液与塑料材质制成的结构接触,提升整个杯体的使用安全性,确保饮用品的健康。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茶水分离式泡茶杯的使用示例可以如下:
首先,在所述下杯体b内装入茶叶,并将所述下杯体b旋入所述下壳体1内;接着,在所述上杯体a内注入开水,并将上杯体a旋入所述上壳体1,由于所述茶水分离组件内的第一隔水片7和第二隔水片8的过水孔错开,所述上杯体a和所述下杯体b被隔离开,水不会从所述上杯体a内进入所述下杯体b内;
此时,所述第一、第二过滤片3、4能有效过滤对应上杯体或下杯体内茶叶或茶渣,有效提升使用感受;
然后,相对于所述上壳体1转动所述下壳体2,使得所述茶水分离组件的第一隔水片7和第二隔水片8的过水孔相连通,水从所述上杯体a内进入所述下杯体b内,进行泡茶;
当茶泡好后,将所述茶水分离杯颠倒过来,让水从所述下杯体b倒回流入所述上杯体a内,并再次旋转所述下壳体,使得所述茶水分离组件的第一隔水片7和第二隔水片8的过水孔错开,由此完成一次泡茶操作。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