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1915发布日期:2021-01-29 23:3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


背景技术:

[0002]
窗户具有为房间通风和提高明亮度的作用。在窗户上设置窗帘遮挡光线和紫外线,现有的窗户一般为通过一连杆挂上具有多个挂孔的窗帘布,可以通过拉动窗帘布打开或关闭窗户,这样的窗帘不能调节遮挡的高度,不便于调节房间亮度。而另一种办公室常用的窗帘,窗帘布替换成了由多片通过棉线连接的水平的扇叶,这样的窗帘可以仅通过拉动绳子就可以调节窗帘的升降从而进行遮阳,但是这样的窗帘智能性不高,并且手动调节窗帘的升降,并且拉动窗帘时需要反复调节,各个部件容易因人为操作力度和方法不当容易老化,从而容易对窗帘造成损坏,不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其能够通过日照光线调节窗帘高度,提高窗帘的智能性,并防止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窗帘损坏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包含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设于安装支架上以沿自身周向转动的连杆结构以及一端连接在连杆结构上的窗帘结构以及控制连接安装支架的转动端以调节窗帘结构高度的控制系统;所述连杆结构上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000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结构包含可转动式地连接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连杆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杆上且沿着第一连杆延伸方向可调节的第二连杆;所述窗帘结构包含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上的第一窗帘以及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上的第二窗帘;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控制端与控制系统连接以调节第一窗帘的高度;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第二连杆的调节端以使第二连杆沿着第一连杆的轴向移动;所述光电传感器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滑动匹配以沿第一连杆延伸方向调节,且滑动端与控制系统控制连接。
[000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安装支架将窗帘安装在墙体上,可以通过改变窗帘尺寸大小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窗户使用;通过连杆结构转动设于安装支架上,通过转动连杆结构可以调节窗帘结构的升降高度,减少了人为直接拉动窗帘结构对连杆结构造成的磨损,从而延长了窗帘的使用寿命;通过光电传感器设置在连杆结构上,感应从窗户外照射的光照的强度和位置,当光照强度较高的光线照射到连杆结构上时,根据日照光线自动调节窗帘结构的高度,以改变室内亮度,从而减少了灯光的使用达到节
能的目的,提高了调节窗帘的智能性;通过控制系统调节窗帘结构的高度,根据光电传感器感应到的光照强度大小自动调节窗帘高度,便于调节室内亮度,并且避免了由于人为调节造成窗帘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示意图。
[0012]
图标:1-第一连杆,2-第一窗帘,3-第二连杆,4-第二窗帘,5-环形导轨,6-转换座,7-配合部,8-第一连孔,9-第二连孔,10-限位件,11-第一管轴,12-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4]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18]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001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0]
实施例1
[002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其包含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安装支架、可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上的连杆结构、一端连接在连杆结构上以通过连杆结构正向或反向转动来卷收或卷放从而调节升降高度的窗帘结构以及控制连接连杆结构转动端的控制系统。连杆结构上安装有用于感应窗户照射光线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信号连接。
[0022]
安装支架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墙体上。连杆结构两端可以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或者两端与安装支架上的两个安装孔滑动匹配使其可沿自身周向转动,并且转动一端连接有第一转动电机。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连杆结构端部连接,且第一转动电机螺栓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窗帘结构一端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插槽配合、挂设或其他方式连接在连杆结构的侧部。可选的,窗帘结构沿着连杆结构的延伸方向滑动设置,便于调整窗帘结构的遮挡位置,使其与窗户匹配。控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第一转动电机带动连杆结构的正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调节窗帘结构的升降,并通过变频器调节连杆结构的转动速度。控制系统可以为plc可编程控制器,光电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当前日照光线的各项因素通过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由导线发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日照光线的各项因素调节窗帘结构的高度,从而调整室内亮度和室内温度。光电传感器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感应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便于通过调整窗帘结构以减少日照辐射对室内人员或物品的直接伤害。
[0023]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连杆结构可以包含可围绕自身周向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连杆1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杆1上且沿着第一连杆1延伸方向可调节的第二连杆3;窗帘结构包含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1侧部的第一窗帘2以及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杆3侧部的第二窗帘4;第一连杆1的转动控制端与控制系统连接以调节第一窗帘2的高度;控制系统控制连接第二连杆3的调节端以使第二连杆3沿着第一连杆1的轴向移动;光电传感器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上。
[0024]
详细的,第一连杆1其中一端可以与安装支架轴承连接,且另一端与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孔的内壁一周滑动匹配以支撑第一连杆1。第一连杆1为水平设置,第二连杆3通过两端的滑动座沿着第一连杆1内部设有的圆柱形第一连孔8轴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水平滑动设置,以在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转动时保证第一窗帘2和第二窗帘4表面的平整。第一窗帘2和第二窗帘4分别粘贴在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上。由于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共同转动,因此第一窗帘2和第二窗帘4的卷设方向相同。控制系统通过一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连杆3端部连接以控制第二连杆3沿着第一连孔8轴向滑动,第一步进电机螺栓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当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转动电机带动第一连杆1转动时,第二连杆3随第一连杆1转动从而将第二窗帘4卷收在第二连杆3上,并且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带动第二连杆3伸入第一连杆1,此时由于在第二连杆3上的第二窗帘4受到第一连孔8的限制,因此第一窗帘2不能随第二连杆3转动而卷放,转动第一连杆1时只能单独卷收和卷放第一窗帘2。然而当控制系统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将第二连杆3伸出第一连杆1时能够通过第一转动电机控制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同步转动从而同时调节第一窗帘2和第二窗帘4的高度。控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第一步进电机以使第二连杆3沿着第一连孔8的轴向内伸入或向外伸出。
[0025]
使用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二连杆3从第一连杆1的第一连孔8伸出,使得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上的光电传感器能够分别感应窗户外照射的日照光线。当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光线位置位于第一连杆1时,控制系统接收到光电传感器的信号,从而根据信号判断第一窗帘2的升降高度,控制第二连杆3随第一连杆1转动以卷收的第二窗帘4并沿第一连杆1轴向伸入到第一连孔8,并转动第一连杆1使得第一连杆1上的第一窗帘2卷放到一定高度,以根据光电传感器的数据对第一窗帘2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室内光线强度和温度。可选的,控制系统还信号连接有温度测量计。
[0026]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可以包含沿着第一连杆1周向滑动设置的转换件;转换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支架上,且转动控制端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连杆3沿着第一连杆1延伸方向可调节的设置在转换件上。
[0027]
详细的,第一连孔8上设有围绕第一连杆1周向设置的环形导轨5,转换件包含与环形导轨5滑动匹配的转换座6以及与转换座6连接的且与第二连杆3内部设有的第二连孔9滑动匹配的杆状配合部7;转换座6远离配合部7的一端轴承连接在安装支架上且连接有第二转动电机以实现单独转动第二连杆3以各自调节第一窗帘2和第二窗帘4的高度。控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电路以控制第二转动电机转动,第二转动电机安装在安装支架或第一连杆1端部。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二转动电机还可以替换为电动马达。
[0028]
本实施例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窗帘结构在连杆结构上的升降高度,达到提高窗帘的智能性和调节室内光线的目的;根据光电传感器感应光线,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窗帘结构的高度;通过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3伸缩式地调节连杆结构的长度,进一步控制窗帘遮光的面积。
[0029]
实施例2
[0030]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根据日照光线调节遮挡度的智能窗帘,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杆1内可以设有沿第一连杆1延伸方向设置且沿第一连杆1周向可转动调节的第一管轴11;第一转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一管轴11的端部连接;第一窗帘2一端连接在第一管轴11外表上使得第一窗帘2随着第一连杆1转动而卷设在第一管轴11上;第一连杆1上设有用于第一窗帘2活动端穿过的条形孔12;第二连杆3的外部与第一管轴11内部滑动匹配,以沿第一管轴11延伸方向滑动,第一步进电机的电机轴与第二连杆3的端部连接。
[0031]
详细的,第一窗帘2连接在第一连杆1内部,从而达到对第一窗帘2的保护和防尘的作用;第一管轴11可以轴承连接、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杆1上以实现第一管轴11的转动,从而卷收和卷放第一窗帘2以调节第一窗帘2的升降高度。在第一窗帘2升降时,通过第一管轴11下方的第一连杆1上设置的条形孔12对第一窗帘2活动端定位,可选的,第一窗帘2活动端设有大于条形孔12的限位块。第一连杆1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连杆1转动,第二连杆3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带动第二连杆3沿第一管轴11轴向滑动。
[0032]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杆3内设有沿第二连杆3延伸方向设置且沿第二连杆3周向可转动调节的第二管轴;所述第二窗帘4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轴外表上;所述第二连杆3上设有用于第二窗帘4活动端穿过的条形孔12。
[0033]
详细的,第二窗帘4设置在第二连杆3内部,从而达到对第二窗帘4的保护和防尘的作用,并且进一步防止在第二连杆3沿第一管轴11轴向滑动过程中第二窗帘4的因机器故障卡住或造成磨损;第二管轴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杆1上,并且通过第二转动电机控制第二管轴
相对于第二连杆3转动,从而卷收和卷放第二窗帘4以调节第二窗帘4的升降高度。在第二窗帘4升降时,通过第二管轴下方的第二连杆3上设置的条形孔12定位,可选的,第二窗帘4活动端设有大于条形孔12的限位块。
[0034]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还包含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外部与第二管轴内部滑动匹配,以使第三连杆沿第二管轴延伸方向滑动,且滑动控制端与控制系统连接。
[0035]
详细的,第三连杆的端部通过一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二步进电机带动第二连杆3沿第二管轴轴向滑动。控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第二步进电机启动。
[0036]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连杆内设有沿第三连杆延伸方向设置且沿第三连杆周向可转动调节的第三管轴;所述第三管轴上设有一端连接在第三管轴侧部以随第三连杆转动而卷设在第三连杆上的第三窗帘;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用于第二窗帘4穿过的条形孔12。
[0037]
详细的,第三窗帘设置在第三连杆内部,从而达到对第三窗帘的保护和防尘的作用;第三管轴轴承连接在第三连杆上,并且通过一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三转动电机控制第三管轴相对于第三连杆转动,从而卷收和卷放第三窗帘以调节第三窗帘的升降高度。在第三窗帘升降时,通过第三管轴下方的第三连杆上设置的条形孔12定位,可选的,第三窗帘活动端设有大于条形孔12的限位块。
[0038]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杆结构上设有用于防止窗帘结构活动端脱离窗帘结构的限位件10。
[0039]
详细的,限位件10为设于连接在连杆结构上且分别连接在窗帘结构两侧的两个l形支架。
[0040]
综上,本实施例2通过将第一窗帘2设于第一连杆1内部、第二窗帘4设于第二连杆3内部以及第三窗帘设于第三连杆内部,进而加强对窗帘结构的防尘和保护,延长窗帘的使用寿命;并且分别通过第一管轴11、第二管轴和第三管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上,便于通过控制系统分别调节第一窗帘2、第二窗帘4和第三窗帘的升降高度,提高窗帘控制的智能性。
[004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