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防霉防腐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2518发布日期:2020-10-17 00:4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防霉防腐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材存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中药防霉防腐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中药的存储中,其最大的障碍在于,一是霉变,二是蛀虫,其中以霉变危害最大。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中药霉变,人们采用气调贮藏法来存储中药,其原理是按人的意志来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候条件。通常是向贮藏环境中通入98%的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使氧气的含量降至5%~2%,以抑制蛀虫缺氧窒息死亡,同时也抑制厌氧霉菌的活动。目前,在将中药存储的过程中,总会有取进取出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比较容易导致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或氮气向存储中药的柜体外部流淌,造成柜体外的环境的缺氧,容易造成事故,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气体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防霉防腐存储装置,该装置能够降低中药在存储过程中二氧化碳向外的流失量,保障存储的操作环境,降低安全系数,同时也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浪费,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防霉防腐存储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管道,在每个所述管道上分别设有若干呈竖直直线排列的抽拉存储单元,若干所述管道的顶部分别与安装在柜体顶部的一根总管连接,所述总管与设于柜体外的二氧化碳气源连接,使得所述二氧化碳气源向总管内通入二氧化碳;

所述抽拉存储单元的底板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抽拉存储单元,所述抽拉存储单元的外端设有与所述柜体外壁密封的第一密封单元,所述抽拉存储单元远离抽拉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柜体内壁密封的第二密封单元;

所述柜体在与每个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抽拉存储单元相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使位于最底部的所述抽拉存储单元与外界相通。

可选的,所述管道的截面呈方形,所述管道形成于柜体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孔设于所述柜体的背面。

可选的,所述总管包括总管管体,所述总管管体上设有一个进气口及若干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的数量与管道的数量一致,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出气孔分别与相应的管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气口位于总管管体的顶部的中部位置,并且所述总管管体的两端为密封状态。

可选的,所述抽拉存储单元包括底板、侧板及面板,所述侧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两侧及后侧,所述面板固定安装于底板的前侧,所述抽拉存储单元通过所述底板、侧板及面板构成抽屉状。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包括密封胶条以及凹槽,所述密封胶条固定于所述面板的内侧,所述凹槽设于所述柜体外侧,所述凹槽与密封胶条形成配合,并且凹槽在与密封胶条配合时,所述第密封胶条的外侧陷在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密封单元包括一对伸缩支架以及安装在一对伸缩支架的顶部之间的折叠膜片,所述伸缩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管道远离面板的一侧内壁上,伸缩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侧板的顶部,所述伸缩支架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管道内固定安装有若干沿管道轴向分布的隔板,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抽拉存储单元的安装空间,所述隔板上均匀的布满有上下贯通的贯穿孔。

可选的,所述隔板在管道内等间距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密封单元以及第二密封单元,在抽拉存储单元进行取进取出时,能够分别对抽拉存储单元进行密封操作,从而够降低中药在存储过程中二氧化碳向外的流失量,保障存储的操作环境,降低安全系数,同时也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浪费,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管的横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管的纵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管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存储单元的状态一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存储单元的状态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防霉防腐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搭配二氧化碳的使用,能够有效的抑制蛀虫的滋生,防止中药的霉变以及腐变。该存储装置包括柜体1,如图3所示,柜体1内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管道2,管道2的截面呈方形,并且管道2形成于柜体1的内部,在每个管道2上分别设有若干呈竖直直线排列的抽拉存储单元3,管道2以及抽拉存储单元3的数量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柜体1中设置三个管道2,在每个管道2中设有三个抽拉存储单元3,这样在整个存储装置中,就具有九个抽拉存储单元。管道2的顶部分别与安装在柜体1顶部的一根总管4连接,总管4与设于柜体1外的二氧化碳气源连接,使得二氧化碳气源向总管4内通入二氧化碳。

如图7、8所示,在抽拉存储单元3中,其底板301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通气孔302,通常情况下,通气孔302是均匀的布满在底板301上的,并且通气孔301的孔径小于中药的最小尺寸,以防止中药从通气孔302中漏出。通气孔302连通上下相邻的两个抽拉存储单元3,抽拉存储单元3的外端设有与柜体1外壁密封的第一密封单元5,抽拉存储单元3远离抽拉端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与柜体1内壁密封的第二密封单元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柜体1在与每个位于最底部的抽拉存储单元3相应的位置处还应设有第一出气孔303,第一出气孔303设于柜体1的背面,以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柜体1的操作面逸出。第一出气孔303使位于最底部的抽拉存储单元3与外界相通,当二氧化碳气源从上部向管道2内供气时,气流能够通过总管4进入管道2,并从第一出气孔303流出管道2,以便于实现气流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出气孔303以及总管4的进气口处安装阀门,使得在正常状态下,两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而当管道2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打开两处的阀门,并向管道2内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检测,可在管道2与各个抽拉存储单元3相应的位置处安装浓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总管4包括总管管体401,总管管体401固定安装于柜体1的顶部,总管管体401上设有一个进气口402及若干第二出气孔403,第二出气孔403的数量与管道2的数量一致,并且每个第二出气孔403分别与相应的管道2连通,进气口402位于总管管体401的顶部的中部位置,并且总管管体401的两端为密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抽拉存储单元3包括底板301、侧板304及面板305,侧板304分别固定安装于底板301的两侧及后侧,面板305固定安装于底板301的前侧,抽拉存储单元3通过底板301、侧板304及面板305构成抽屉状,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抽拉存储单元3能够以抽屉的形式在柜体1内实现抽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密封单元5包括密封胶条501以及凹槽502,密封胶条501固定于面板305的内侧,凹槽502设于柜体1外侧,凹槽502与密封胶条501形成配合,并且凹槽502在与密封胶条501配合时,密封胶条501的外侧陷在凹槽502内,实现在抽拉存储单元3向柜体1内推动后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单元6包括一对伸缩支架601以及安装在一对伸缩支架601的顶部之间的折叠膜片602,伸缩支架60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管道2远离面板305的一侧内壁上,伸缩支架6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侧板304的顶部的中部位置,伸缩支架601对称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支架601采用x型伸缩架,以使伸缩支架601在被展开后,能够驱动折叠膜片602也展开,从而使上方的向下流动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折叠膜片602的阻挡而改变流向,延长二氧化碳气体的流动路线长度,从而降低二氧化碳随着抽拉存储单元3在被打开状态下的逸出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8所示,管道2内固定安装有若干沿管道2轴向分布的隔板7,使得相邻的两个隔板7之间的空间构成抽拉存储单元3的安装空间,隔板7上均匀的布满有上下贯通的贯穿孔701,隔板7在管道2内等间距分布。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