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0246发布日期:2020-07-31 21:1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环保吸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保议题逐渐受人们重视。举例来说,一次性塑料吸管用完即被丢弃,这样的吸管不仅浪费资源,更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重复使用的吸管,且便于使用者使用,已成为相关人士积极投入研究的一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其易于拆装,具有极佳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包括第一吸管半体以及第二吸管半体。第一吸管半体具有延伸于第一吸管半体的底部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吸管半体具有延伸于第二吸管半体的底部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吸管半体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一吸管半体,以共同呈中空管状体。当分别地施加外力予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时,第一吸管半体分离于第二吸管半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弧面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两平整部,弧面部介于两平整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平面部以及两斜面部。平面部介于两斜面部之间,以使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呈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两平整部。梯形介于两平整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至少一锯齿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两平整部,至少一锯齿部介于两平整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锯齿部的角度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分别具有斜面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吸管半体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且具有位在第一端的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位在第二端的一第二连接部。第二吸管半体包括相对的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且具有位在第三端的一第三连接部以及位在第四端的一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三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分离地连接于第四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吸管半体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且具有位在其内表面且靠近第一端的一第一接合区以及位在内表面且靠近第二端的一第二接合区。第二吸管半体包括相对的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且具有位在其外表面且靠近第三端的一第三接合区以及位在外表面且靠近第四端的一第四接合区。第一接合区适于包覆第三接合区。第二接合区适于包覆第四接合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沿第一吸管半体的延伸方向以配置于第一吸管半体的底部。第二延伸部沿第二吸管半体的延伸方向以配置于第二吸管半体的底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第一吸管半体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吸管半体具有第二延伸部。使用者能够借由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而轻易地将第一吸管半体分离于第二吸管半体,以方便于清洗环保吸管内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能够易于拆装,具有极佳的便利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1c是图1b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

图2至图6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

图7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吸管半体的制作材料条示意图;

图8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

图8b是图8a的吸管半体的制作材料条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吸管;

110、110b、110c、110d、110e、110f、110g、110h、110i:第一吸管半体;

111、111b、111c、111d、111e、111f、111g、111h、111i:第一延伸部;

112:第一端;

113:第二端;

114:第一接合区;

115:第二接合区;

120:第二吸管半体;

121、121i:第二延伸部;

122:第三端;

123:第四端;

124:第三接合区;

125:第四接合区;

a1、a2、a3:弧面部;

s1、s2、s3:平整部;

e1、e2、e3:延伸区域;

p1:平面部;

i1、i2:斜面部;

j1、j2、j3:锯齿部;

α1:角度;

n1: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习知的环保吸管并不易于清洗其内部,即使搭配刷子也无法清楚地确认环保吸管内部的清洁度,非常容易衍生卫生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部分的环保吸管设计成可分离式,以便于清洗与确认吸管的内部清洁。举例来说,使用者需要将其手指伸入狭窄的吸管内,以拆卸可分离式的环保吸管。但由于吸管本身的体积较小以致于施力点不足等结构上的缺陷,而使得上述作法并不容易快速地拆卸吸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爆炸示意图。图1c是图1b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

需注意的是,图1a所绘示的吸管100a,仅示意地简单绘示各组件的相对位置,而仅供参考,其实际的尺寸比例不会与图1a所示相近。此外,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图1c以将第一吸管半体110的底部展开为平面的方式绘示,而第二吸管半体120的底部展开相似于第一吸管半体110,于此不再重复绘示。

请参考图1a至图1c,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100a包括一第一吸管半体110以及一第二吸管半体120。第二吸管半体120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一吸管半体110,以共同呈一中空管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管半体110与第二吸管半体120的顶部为平的。第一吸管半体110具有延伸于第一吸管半体110的底部的第一延伸部111。第二吸管半体120具有延伸于第二吸管半体120的底部的第二延伸部121。

具体来说,第一延伸部111沿第一吸管半体110的延伸方向以配置于第一吸管半体110的底部。第二延伸部121沿第二吸管半体120的延伸方向以配置于第二吸管半体120的底部。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21分别具有一弧面部a1。

当分别地施加外力予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21时,第一吸管半体110能够分离于第二吸管半体120。举例来说,使用者可以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第一延伸部111,而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第二延伸部121,并沿图1a中的箭头方向施力,以将第一吸管半体110分离于第二吸管半体120,如图1b所示。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21能够提供使用者的手指施力点,且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不会被局限于吸管100a的管壁内,而较容易且舒适地握持吸管100a的底部。也就是说,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二延伸部121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于较大的空间握持吸管100a的底部以拆开第一吸管半体110与第二吸管半体120。如此一来,使用者能够快速且容易地将第一吸管半体110与第二吸管半体120分离于彼此。

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a为防水的薄材料(小于2毫米),材质例如是食品级且具有可挠性的塑料,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管的材质例如是金属、纸类、硅胶、玻璃或塑料,举例来说例如是不锈钢、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顺带一提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吸管100a可以多次使用,因而可以改善现今大多数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浪费与危害环境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a的制作方式例如是射出成形。本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111与第一吸管半体110为一体,且第二延伸部121与第二吸管半体120为一体,以便于生产制作。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管100a的制作方式也可以是挤压成型或铸造,并不以此为限。

以下将列举其他实施例以作为说明。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组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组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2至图6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需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吸管半体与第二吸管半体为对称的设计,于此仅绘示第一吸管半体的底部以做说明。

请先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b与图1c的吸管100a略有不同,差异在于:第一吸管半体110b的第一延伸部111b具有两平整部s1,弧面部a2介于两平整部s1之间。

具体来说,弧面部a2连接于两平整部s1之间。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使用者的手指可以握持于第一延伸部111b的弧面部a2所形成的延伸区域e1,由于延伸区域e1的大小能够设计成符合使用者的手指的大小,以方便使用者在拆卸吸管100b的时候有较佳的施力点。另一方面,由于两平整部s1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能够不受管壁的限制,而较容易地将两吸管半体分离于彼此。

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吸管半体110c的第一延伸部111c具有一平面部p1以及两斜面部i1。平面部p1介于两斜面部i1之间。具体来说,平面部p1连接于两斜面部i1之间。平面部p1垂直于第一吸管半体110c的长度方向n1,而斜面部i1倾斜于平面部p1。平面部p1与两斜面部i1形成延伸区域e2。

此处,延伸区域e2呈一梯形,以便于使用者能够较稳固地握持吸管100c的底部,以达到快速且容易地将两吸管半体分离于彼此的目的。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d与图3的吸管100c略有不同,差异在于:第一吸管半体110d的第一延伸部111d具有两平整部s2。延伸区域e3形成的梯形介于两平整部s2之间。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使用者的手指可以握持于第一延伸部111d的延伸区域e3,由于延伸区域e3的大小能够设计成符合使用者的手指的大小,以方便使用者在拆卸吸管100d的时候有较佳的施力点。另一方面,由于两平整部s2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不被局限而较容易地伸入于吸管100d内,以将两吸管半体分离于彼此。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第一吸管半体110e的第一延伸部111e具有一锯齿部j1。由于吸管100e的底部具有锯齿部j1的结构,易于将两吸管半体分离,且易于将具有封膜的饮料刺破。

在本实施例中,锯齿部j1的角度α1例如是45度,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锯齿部的角度也可以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f与图5的吸管100e略有不同,差异在于:第一延伸部111f具有两平整部s3,锯齿部j2介于两平整部s3之间。

图7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吸管半体的制作材料条示意图。请先参考图7a,本实施例的第一吸管半体110g的第一延伸部111g具有一斜面部i2。斜面部i2倾斜于第一吸管半体110f的长度方向n1,以使第一吸管半体110g的底部具有斜口。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制造吸管100g的过程中,多个吸管半体的材料条可以头对头相接(headtohead)、背对背(backtoback)相接,以减少废料产生,而无浪费,如图7b所示。需注意的是,图7b中的材料条仅绘示四个吸管半体的材料条,但实际的数量及长度依制程需求而定。

图8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吸管半体的底部的展开示意图。图8b是图8a的吸管半体的制作材料条示意图。请先参考图8a,本实施例的第一吸管半体110h的第一延伸部111h具有两锯齿部j3。在本实施例中,两锯齿部j3的轮廓不同于彼此。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锯齿部j3的轮廓与数量不以上述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h的底部具有锯齿部j3的结构,易于将具有封膜的饮料刺破。另一方面,制造吸管100h的过程中,多个吸管半体的材料条可以头对头相接(headtohead)、背对背(backtoback)相接,以减少废料产生,而无浪费,如图8b所示。需注意的是,图8b中的材料条仅绘示四个吸管半体,但实际的数量及长度依制程需求而定。

以下将介绍吸管半体的连接方式。

请参考图1b,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吸管半体110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112以及一第二端113且具有位在其内表面且靠近第一端112的一第一接合区114以及位在内表面且靠近第二端113的一第二接合区1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区114的范围例如是第一吸管半体110的顶部至底部且靠近第一端112的内壁上,第二接合区115的范围例如是第一吸管半体110的顶部至底部且靠近第二端113的内壁上。

第二吸管半体120包括相对的一第三端122以及一第四端123,且具有位在其外表面且靠近第三端122的一第三接合区124以及位在外表面且靠近第四端123的一第四接合区12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接合区124的范围例如是第二吸管半体120的顶部至底部且靠近第三端122的外壁上,第四接合区125的范围例如是第二吸管半体120的顶部至底部且靠近第四端123的外壁上。

需注意的是,在图1b中,以虚线条示意接合区的范围,虚线框示意延伸部,但实际上,接合区的范围可依照吸管半体的尺寸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制。

第一接合区114适于包覆第三接合区124。第二接合区115适于包覆第四接合区125,如图1a所示。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吸管100a是利用自身材料特性而达到结合的结构特征。在上述图2至图7a与图8a的实施例中,其吸管半体的连接方式与吸管100a的连接方式相同,于此并不赘述。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管半体的连接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9,第一吸管半体110i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112i以及一第二端113i,且具有位在第一端112i的一第一连接部1121以及位在第二端113i的一第二连接部1131。

第二吸管半体120i包括相对的一第三端122i以及一第四端123i,且具有位在第三端122i的一第三连接部1221以及位在第四端123i的一第四连接部1231。第一连接部1121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三连接部1221,第二连接部1131可分离地连接于第四连接部12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21与第二连接部1131分别为卡块,第三连接部1221与第四连接部1231分别为卡槽。第一连接部1121可分离地卡合于第三连接部1221。第二连接部1131可分离地卡合于第四连接部1231。举例来说,卡合方式例如是类似于夹链袋的方式,或是凹凸配合的方式,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结构特征并不以上述为限制,只要第一连接部1121可分离地连接于第三连接部1221,第二连接部1131可分离地连接于第四连接部1231,皆属本新型欲保护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吸管100i的第一吸管半体110i与第二吸管半体120i的底部分别具有第一延伸部111i与第二延伸部121i,第一延伸部111i与第二延伸部121i分别具有弧面部a3。如此一来,使用者能够较稳固地握持吸管100i的底部,以达到快速且容易地将第一吸管半体110i与第二吸管半体120i分离于彼此的目的。

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吸管半体110i与第二吸管半体120i的底部的形式也可以如上述图2至图7a与图8a的态样,并不以上述为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的第一吸管半体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吸管半体具有第二延伸部。使用者能够借由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而轻易地将第一吸管半体分离于第二吸管半体,以方便于清洗环保吸管内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可便于拆装的环保吸管能够易于拆装,具有极佳的便利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