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7304发布日期:2020-09-01 20:1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座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座便装置,提出了具有固定于便器上表面的后方的主体、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并且开闭的便座和便盖、以及设于主体并能够对使用者(人体)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座便装置中,通过将在便座、便盖的闭状态下的后端侧的形状设为支承于主体的左右的两端部相比中央部向后方延伸的形状,由此无论便座、便盖处于开状态还是闭状态,都使光学传感器露出。由此,无论便座、便盖处于开状态还是闭状态,都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467866号公报

在上述的座便装置中,为了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进行检测,便座等的形状被固定为上述的形状,因此便座的设计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在这样的座便装置中,由于近年来使用者的意识的变化,对清洁性、美观的要求提高,因此尚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将能够通过光学传感器进行适当的检测作为主要目的。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取了以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座便装置是设置于便器的座便装置,其主旨在于,具有:主体,该主体固定在所述便器的上表面;便座,该便座支承于所述主体;以及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便座,并且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该发光部从所述便座的表面发出光,该受光部能够接收所述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反射光。

在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在支承于主体的便座设置有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该发光部从便座的表面发出光,该受光部能够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反射光,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使用者的入室、就座。另外,光学传感器也可以是检测使用者就座到便座的就座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便座具有:就座部,该就座部供使用者就座;以及延伸部,该延伸部以覆盖所述主体的方式从所述就座部延伸到后方的所述主体侧,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延伸部。另外,可以是,所述延伸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所述就座部平滑地连接,并且从所述就座部朝向后方以向上的斜度倾斜;以及平坦部,该平坦部从所述倾斜部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为大致平坦状,所述光学传感器设于所述倾斜部。由此,能够不妨碍使用者的就座地将光学传感器设于适合检测的位置,并且便座能够设为覆盖主体的形状。在此,在将光学传感器设于座便装置的主体,并使便座的形状为使光学传感器露出的形状的情况下,便座与主体之间的间隙也露出,有时污垢会积存在该间隙。通过将便座设为覆盖主体,防止露出间隙,因此能够维持座便装置的清洁性。另外,由于看不到间隙能够使座便装置的外观变整洁,因此能够提高座便装置的美观度。

在本方式的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具有铰链部,该铰链部设置为从所述便座和所述主体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从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延伸,并且通过嵌入设于所述便座和所述主体中的另一方的凹部内而被轴支承,该铰链部将所述便座支承为能够旋转。这样,铰链部嵌入凹部内而被轴支承,因此晃动少且稳定地支承便座。因此,即使在由于便座设为覆盖主体的形状而导致便座的重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便座的开闭动作稳定。另外,便座也可以不仅在铰链部,而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这样,便座通过宽度方向的两端侧与中央侧更稳定地被支承。

在本方式的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铰链部由中空轴状的铰链轴轴支承,所述光学传感器的配线穿过所述铰链轴内而在所述便座与所述主体之间被引绕。通过这样,在将光学传感器设于便座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引绕光学传感器的配线。

在本方式的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便座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在所述便座在所述两端侧被支承于所述主体的部位以及在所述铰链部被轴支承于所述凹部的两侧的内壁的部位之中,在至少两个部位具有向所述便座施加旋转阻力的阻尼器。这样,能够适当地抑制便座的急剧的开闭动作。

在本方式的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便座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侧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主体,在所述便座在所述两端侧被支承于所述主体的部位以及在所述铰链部被轴支承于所述凹部的两侧的内壁的部位之中,在三个部位具有向所述便座施加旋转阻力的阻尼器。这样,能够适当地抑制便座的急剧的开闭动作。

在本发明的座便装置中,也可以是没有设置覆盖所述便座的便盖的无便盖结构。这样,设于便座的光学传感器的位置不受便盖的限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座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通过不设置便盖能够降低便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了座便装置10的便器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座便装置10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座便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座便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座便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就座传感器40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就座传感器40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安装了座便装置10的便器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概略地表示座便装置10的结构的结构图,图3表示座便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座便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表示座便装置10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如各图所示。另外,配置在座便装置10内的结构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但在图3中为了便于图示而以粗实线表示。

如图1所示,便器1是西式便器,在便器1的上表面设有座便装置10。座便装置10具有:固定在便器1的上表面的后方的座便装置主体20;以及被能够开闭地轴支承于座便装置主体20的便座30。另外,座便装置10在便座30设有检测使用者(人体)的就座的就座传感器40以及表示座便装置10的状态的状态通知灯47。该座便装置10成为没有设置用于覆盖便座30的便盖的无便盖结构。当便座30在处于闭位置的闭状态(参照图1)时,将成为上表面的面作为表面,将成为下表面的面作为背面。另外,图2~图4表示便座30处于开位置的开状态。座便装置10除此之外还具备接受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面板等,但省略图示。

座便装置主体20具有:清洗使用者的局部的多个(例如两个)局部清洗喷嘴22;以及控制座便装置10整体的控制装置24。座便装置主体20形成为大致三棱柱状,相当于三棱柱的底面的侧面20a为大致直角三角形状,并且座便装置主体20具有朝向前方以向下的斜度倾斜的倾斜面20b。在倾斜面20b设有用于支承便座3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右侧支承块25和左侧支承块26。右侧支承块25和左侧支承块26在左右方向(便座30的宽度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排列,并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凹部27。另外,右侧支承块25和左侧支承块26为隔着凹部27左右对称的形状,并且在左侧支承块26内配置有控制装置24。

便座30具有:就座部30a,该就座部30a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并且能够供使用者就座;倾斜部30b,该倾斜部30b与就座部30a平滑地连接,并从就座部30a朝向后方以向上的斜度倾斜;以及平坦部30c,该平坦部30c从倾斜部30b的上端向后方延伸为大致平坦状。即,便座30由就座部30a、从就座部30a向后方延伸的倾斜部30b以及平坦部30c构成。另外,便座30由这些就座部30a、倾斜部30b以及平坦部30c一体成型,没有严密地确定各部分的边界。在便座30内置有便座加热器38,该便座加热器38用于对就座部30a的表面即就座面进行加热。倾斜部30b沿着座便装置主体20的倾斜面20b倾斜,并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上侧设有就座传感器40。平坦部30c在左右方向的中央设有状态通知灯47。便座30通过倾斜部30b和平坦部30c从上方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另外,便座30在倾斜部30b与平坦部30c的背侧形成有凹陷的块收容部32,以在闭状态时收纳座便装置主体20的右侧支承块25与左侧支承块26。在块收容部3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侧形成有构成倾斜部30b与平坦部30c的侧壁的侧壁部34。在侧壁部34的顶端(图2中的下端)侧设有旋转轴34a,便座30经由旋转轴34a被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座便装置主体20。

另外,座便装置10在座便装置主体20与便座30之间设有中央铰链35。该中央铰链35由转动部件36与支承部件37构成。转动部件36通过被嵌入构成座便装置主体20的凹部27的内壁的右侧支承块25的内侧壁部25a和左侧支承块26的内侧壁部26a之间而被轴支承为能够转动。支承部件37与转动部件36连接并且与块收容部32的底连接。在右侧支承块25的内侧壁部25a侧设有主阻尼器28,该主阻尼器28向与在转动部件36内的右侧配设的旋转轴36a连结的转动部件36施加旋转阻力。转动部件36经由支承部件37与便座30连接,因此主阻尼器28在旋转轴s1处向便座30施加旋转阻力。另外,在转动部件36设有铰链轴36b,该铰链轴36b从转动部件36内插通到左侧支承块26的内侧壁部26a。虽然省略详细说明,但该铰链轴36b插入分别设于内侧壁部26a与转动部件36的未示出的铰链筒,并与铰链筒连结为绕着旋转轴s2能够相对旋转,该铰链轴36b形成为中空轴状。在右侧支承块25的右侧壁部25b设有辅助阻尼器29,该辅助阻尼器29与便座30的右侧的侧壁部34中的旋转轴34a连结,并在旋转轴s3处对便座30施加旋转阻力。同样地,在左侧支承块26的左侧壁部26b设有辅助阻尼器29,该辅助阻尼器29与便座30的左侧的侧壁部34中的旋转轴34a连结,并在旋转轴s4处对便座30施加旋转阻力。另外,辅助阻尼器29构成为与主阻尼器28相比施加的旋转阻力小。另外,为了便于说明而将旋转轴s1~s4分别显示,但旋转轴s1~s4是同一轴线上的轴。

如图6、图7所示,就座传感器4具有传感器主体41、罩42、传感器盖43以及衬垫44。传感器主体41具有发光部40a和受光部40b,该发光部40a发出红外光等的光,该受光部40b接收发光部40a发出的光的反射光。为了防止在传感器盖43内的光的漫反射,罩42配设在传感器主体41与传感器盖43之间。传感器盖43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并安装于传感器主体41。衬垫44用于防止水浸入传感器主体41侧。就座传感器40在以使罩42夹在中间的方式将传感器盖43安装于传感器主体41并且将衬垫44载置于传感器盖43的状态下,搭载于配设在中央铰链35的支承部件37内的传感器固定部件37a(参照图5)。并且,如果在就座传感器40搭载于传感器固定部件37a的状态下,支承部件37安装在转动部件36,则就座传感器40被收容在设在便座30的块收容部32的底的传感器收容部33(参照图4)内而被组装入便座30内。由此,就座传感器40能够检测使用者是否就座到便座30。另外,当就座传感器40组装入便座30内,衬垫44被按压于便座30(倾斜部30b)的背面,能够防止水向传感器主体41侧浸入。就座传感器40的配线45(参照图3)以穿过支承部件37与转动部件36、铰链轴36b以及左侧支承块26的方式引绕,从而与配置在左侧支承块26内的控制装置24连接。即,配线45穿过中空的铰链轴36b内而在便座30与座便装置主体20之间被引绕。

状态通知灯47由多个led构成,例如具有:在被供给电源的状态下亮灯的电源led47a;在被设定为抑制耗电的省电模式的状态下亮灯的省电led47b;以及在处于座便装置10的规定的检修時期的状态下亮灯的检修led47c。另外,省电模式能够通过上述的操作面板等设定。这些状态通知灯47的配线48(参照图3)与就座传感器40的配线45同样地,穿过中空的铰链轴36b内并被引绕从而与控制装置24连接。另外,便座加热器38的配线39(参照图3)也穿过中空的铰链轴36b内并被引绕从而与控制装置24连接。

虽然省略图示,但控制装置24构成为以cpu为中心的微型计算机,并且在除cpu之外还具有rom、ram以及输入输出端口等。来自就座传感器40的检测信号、来自未示出的操作面板的操作信号等经由输入端口输入到控制装置24。另外,从控制装置24经由输出端口输出向局部清洗喷嘴22的驱动信号、向便座加热器38的驱动信号以及向状态通知灯47的各led的亮灯信号等。

在这样构成的座便装置10中,通过来自就座传感器40的检测信号检测使用者是否就座到便座30。当通过来自就座传感器40的检测信号检测到就座时,控制装置24基于操作面板的设定输出向便座加热器38的驱动信号从而加热便座30的就座面,或进行从局部清洗喷嘴22喷出清洗水的准备。另外,在通过就座传感器40检测到使用者的就座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4基于操作面板的操作从局部清洗喷嘴22喷出清洗水。在根据来自就座传感器40的检测信号而变得检测不到就座时,控制装置24结束便座加热器38对便座30的就座面的加热。由于座便装置10通过无便盖的结构而将就座传感器40设于便座30,因此在便座30为闭状态时就座传感器40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另外,在便座30为开状态时,通常能够将就座传感器40设为不检测就座,因此例如在男性的小便时能够防止对使用者进行误检测导致座便装置10误动作。

在以上说明的座便装置10中,由于就座传感器40设于便座30,因此在便座30为闭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使用者的检测,因此能够无需像将就座传感器设于座便装置主体20的情况那样将便座30设计成使就座传感器露出的形状。另外,由于将就座传感器40设于便座30而不是设于座便装置主体20,因此无需像已将就座传感器40设于座便装置主体20的情况那样将便座30设计成使就座传感器40露出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就座传感器40进行使用者的适当的检测,并且能够提高便座30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便座30具有从就座部30a向后方延伸的倾斜部30b和平坦部30c,便座30在闭位置时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因此,防止露出便座30与座便装置主体20之间的间隙,能够维持座便装置10的清洁性,并且使座便装置10的外观变整洁,能够提高座便装置10的美观度。

另外,便座30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侧通过中央铰链35被支承,由于中央铰链35嵌入于凹部27来抑制晃动,因此即使在因设为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的形状而导致便座30的重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便座30的开闭动作稳定。另外,由于在旋转轴s1、s3、s4这三个部位设有阻尼器(主阻尼器28和辅助阻尼器29),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便座30的急剧的开闭动作。

另外,能够使就座传感器40的配线45穿过铰链轴36b内而容易地被引绕。另外,为了适当地检测使用者的就座,通常在便座3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设置就座传感器40,因此,通过使配线45穿过中央铰链35的铰链轴36b内,能够防止配线45超过所需长度,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引绕。另外,便座加热器38的配线39、状态通知灯47的配线48也穿过铰链轴36b内,因此能够将各配线集中引绕。

另外,座便装置10是无便盖的结构,因此就座传感器40的位置不受便盖的限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便座30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通过设为无便盖,能够降低座便装置10的成本。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传感器例示了检测就座到便座30的就座传感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检测使用者进入到设有座便装置10的室内的入室检测传感器等。另外,也可以是将就座传感器与入室检测传感器设于便座30等,将多个光学传感器设于便座30。

在实施方式中,将座便装置10作为没有设置用于覆盖便座30的便盖的无便盖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座便装置10作为设有便盖的结构。另外,便座30是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便座30也可以是不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而使座便装置主体20露出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轴s1~s4这四个部位中的三个部位设置阻尼器,但不限于此,只要在至少两个部位设置阻尼器即可。或者,虽然也可以仅在一个部位设置阻尼器,但考虑到便座30在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的情况下的重量増加,优选至少在两个部位设置。

在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对便座30施加的旋转阻力的大小不同的两种阻尼器(主阻尼器28和辅助阻尼器29),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施加的旋转阻力的大小相同的多个阻尼器,例如,可以在两端侧分别设置阻尼器(相当于主阻尼器)。

在实施方式中,使就座传感器40的配线45穿过中央铰链35的中空的铰链轴36b内,即,使配线45从便座30的中央部引绕到座便装置主体2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配线45从便座30的左右的端部侧引绕到座便装置主体20。另外,使便座加热器38的加热器配线39、状态通知灯47的灯配线48穿过铰链轴36b内,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使就座传感器40的配线45穿过。另外,也不限于设有加热器38、状态通知灯47的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加热器38、状态通知灯47等。

在实施方式中,中央铰链35与便座30连接(固定)并轴支承在设于座便装置主体20的凹部27,但不限于此,中央铰链35也可以与座便装置主体20连接并轴支承在设于便座30的凹部。另外,便座30在左右方向的两端侧与中央侧被支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两端侧与中央侧中的任意一方被支承。然而,考虑到便座30在设为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的情况下的重量増加,优选在两端侧与中央侧被支承。另外,也可以是铰链部不嵌入凹部的结构。

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要素与记载在发明内容一栏的主要要素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便装置10相当于本发明的“座便装置”,座便装置主体20相当于“主体”,便座30相当于“便座”,就座传感器40相当于“光学传感器”。就座部30a相当于“就座部”,倾斜部30b与平坦部30c相当于“延伸部”。凹部27相当于“凹部”,中央铰链35相当于“铰链部”,铰链轴36b相当于“铰链轴”。配线45相当于“光学传感器的配线”。主阻尼器28与辅助阻尼器29相当于“阻尼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要要素与记载在发明内容一栏的主要要素的对应关系是用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用于实施记载在发明内容一栏的发明的方式的一例,因此,并非对记载在发明内容一栏的发明的要素进行限定。即,对于记载在发明内容一栏的发明的解释应该基于该栏的记载而进行,本实施方式仅是记载在发明内容一栏的发明的具体一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在座便装置的制造产业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