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套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6263发布日期:2020-07-04 04:2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套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层套杯。



背景技术:

杯子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饮料等。杯子通常用塑胶、玻璃、陶瓷或不锈钢制造。杯子多呈圆柱形,上面开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开口,杯内液体易被四周尘埃污染以及倾倒出去,所以多用杯盖来隔离杯内液体和外界。

常见的就是杯盖通过螺纹旋紧在杯体上,为了确保密封,一般会需要比较大的扭力将杯盖旋转多圈来旋紧在杯体上,当需要饮用液体时就将杯盖反向旋转多圈打开杯体顶部,尤其是在刚旋开时需要比较大的力,后面需要的力就会越来越小,在较大力旋开杯盖的瞬间容易导致杯内液体的倾洒,等杯盖完全旋开后,此时杯盖和杯体就要脱离,一不小心杯盖就会掉落在地上,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在使用杯子时,有时候会有不同的需求,又想装热水,又想装牛奶,或者其他各类饮料,但现有的杯子没有可以存放多种饮用品的功能,并且无法通过简单转动杯盖来选择需要的饮用品。

现在有的杯子没有可以存放不同温度的液体的功能或者通过一种液体加热另一种液体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层套杯,拟解决:

1.如何通过轻松旋转杯盖来控制杯内液体是否能流出,且杯盖不脱离杯体;

2.如何使杯子可以装多种液体,且通过轻松旋转杯盖来选择哪种液体来流出等问题;

3.如何使套杯具有可以存放不同温度的液体的功能;

4.如何使套杯具有通过一种液体加热另一种液体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套杯,包括组合式杯盖1、杯体2和外杯体39;所述杯体2套在外杯体39内;所述组合式杯盖1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所述下盖上设有下出水孔16和下盖出水孔36;所述下出水孔16和杯体2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下盖出水孔36和杯体2与外杯体39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上盖上设有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所述上盖出水孔35随着上盖转动连通或错开下盖出水孔36,所述上出水孔15随着上盖转动连通或错开下出水孔16。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所述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连通为一个大单孔6或者不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为单体的盖;上盖为双体的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所述上环盖31环绕上中心盖11,且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各自通过磁力和下盖相互吸合,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均可独立转动;所述上盖出水孔35设于上环盖31上,上出水孔15设于上中心盖11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双体的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所述下盖包括下环盖32和下中心盖12;所述上盖出水孔35设于上环盖31上,上出水孔15设于上中心盖11上;所述下出水孔16设在下中心盖12上,下盖出水孔36设在下环盖32上;所述上环盖31与下环盖32之间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且上环盖31可相对下环盖32同轴转动;所述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且上中心盖11可相对下中心盖12同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下环盖32连接到外杯体39顶部;下中心盖12连接到杯体2顶部;所述下环盖32内侧和下中心盖12外侧或者杯体2外侧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环盖31上设有第三上吸体33;所述下环盖32上设有第三下吸体34;所述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能够紧密贴合或具有紧密贴合的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之间设有环状密封面37;所述环状密封面37固定在上环盖31下表面或固定在下环盖32上表面;所述环状密封面37上设有通孔38;所述通孔38用于保证上盖出水孔35对应下盖出水孔36时能够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时,弧段面之间为非吸引面,该非吸引面对应到另一弧段面或块状面时,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之间磁吸引力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上吸体33为永磁体,第三下吸体34为永磁体;或者第三上吸体33为铁磁体,第三下吸体34为永磁体;或者第三上吸体33为永磁体,第三下吸体34为铁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心盖11上设有上吸体13;所述下中心盖12上设有下吸体14;所述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能够紧密贴合或具有紧密贴合的趋势。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面17;所述密封面17固定在上中心盖11下表面或固定在下中心盖12上表面;所述密封面17上设有贯穿孔18;所述贯穿孔18用于保证上出水孔15对应下出水孔16时能够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中心盖12上连接有和下出水孔16一一对应的密封片19;所述密封片19通过上中心盖11挤压而密封对应的下出水孔16;所述密封片19上设有第二下吸体20;所述上中心盖11的上出水孔15通向边缘一侧,且上出水孔15上设有第二上吸体21;所述上出水孔15随着上中心盖11旋转至下出水孔16位置时,第二上吸体21和第二下吸体20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密封片19打开覆盖的下出水孔16。

进一步的,所述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中心圆面和中心圆面组合、或者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时,弧段面之间为非吸引面,该非吸引面对应到另一弧段面或块状面时,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之间磁吸引力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上吸体13为永磁体,下吸体14为永磁体;或者上吸体13为铁磁体,下吸体14为永磁体;或者上吸体13为永磁体,下吸体14为铁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2内固定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将杯体2内竖向分割为若干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23;所述下盖上设有多个下出水孔16;所述容纳腔23顶部开口和下盖的下出水孔16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下盖和隔板22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杯罩24;所述杯罩24设在外杯体39顶部,并将组合式杯盖1包含在内。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2为单层壳体或双层真空保温壳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套杯,利用两个靠磁力吸住的物体难脱开易转动的特性,只需要轻易使上盖相对下盖转动,既能够控制水是否流出,十分方便,而且使用时,上盖相对下盖转动不脱离杯体,避免掉落在地上。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套杯,通过设置双层结构可以存放两种液体,还可以带有多个容纳腔,可以同时存放多种液体以及可以通过轻松旋转杯盖来选择哪种液体来流出,非常好用,也具有趣味性,具有市场前景。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套杯,通过设置中心的杯体为双层真空保温壳体,使中心的杯体内和外杯体内存放不同温度的液体;通过设置中心的杯体为单层壳体,外杯体内存放高温的液体可以加热中心的杯体内低温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上出水孔和上盖出水孔连通为一个大单孔的双层套杯整体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上出水孔和上盖出水孔不连通设置的双层套杯整体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上盖和下盖均为双体的盖的组合式杯盖附近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采用上盖和下盖均为双体的盖的组合式杯盖的双层套杯整体剖开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种上中心盖和下中心盖配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种上中心盖和下中心盖配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上吸体和第三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上吸体和第三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上吸体和第三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中心圆面和中心圆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采用多个容纳腔的杯体三维透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组合式杯盖、2-杯体、11-上中心盖、12-下中心盖、13-上吸体、14-下吸体、15-上出水孔、16-下出水孔、17-密封面、18-贯穿孔、19-密封片、20-第二下吸体、21-第二上吸体、22-隔板、23-容纳腔、24-杯罩、31-上环盖、32-下环盖、33-第三上吸体、34-第三下吸体、35-上盖出水孔、36-下盖出水孔、37-环状密封面、38-通孔、39-外杯体、4-上盖、5-下盖、6-大单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见附图1~8。一种双层套杯,包括组合式杯盖1、杯体2和外杯体39;所述杯体2套在外杯体39内;所述组合式杯盖1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所述下盖上设有下出水孔16和下盖出水孔36;所述下出水孔16和杯体2内部空间连通;所述下盖出水孔36和杯体2与外杯体39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上盖上设有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所述上盖出水孔35随着上盖转动连通或错开下盖出水孔36,所述上出水孔15随着上盖转动连通或错开下出水孔16。由上述结构可知,所述杯体2套在外杯体39内,所以杯体2内可以存放一种液体,杯体2和外杯体39之间可以存放另一种液体,满足一个杯子装两种液体的需求;所述组合式杯盖1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之间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磁力即磁铁对铁磁体吸引的力或者磁铁异性相吸的力,通过这种磁力吸引的两个物体的特点就是要拔开二者使之相互远离需要很大的力,但是二者不远离只是相对旋转,只需要很小的力,且使二者相对转动的力比较均匀。由于这个扭力比较小,只需要将上盖轻松旋转一个小角度,最多不超过一圈,就可以控制杯体2内的液体或者杯体2和外杯体39之间的液体流出。相比通过螺纹旋紧的杯盖,没有刚拧开杯盖时的瞬间较大的不均衡的力,上盖也不会脱离下盖,杯内液体是无法溅出的,杯盖也不会存在掉落在地上的风险;本杯盖相比通过卡扣来压紧出水孔的杯盖,不会因为频繁操作而失效,而导致的密封不良。本杯盖可以轻松控制液体能否流出,原理巧妙,具有趣味性,对现有杯盖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实施例二:

见附图1~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所述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连通为一个大单孔6或者不连通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表示上盖为一个整体零件,下盖也为一个整体零件,上盖转动,则上盖上的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同角度转动。此时杯体2可以通过螺纹和下盖中部连接,外杯体39可以通过螺纹和下盖边缘连接;图1~3中,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连通为一个大单孔6,虚线的孔为下盖的下出水孔16,大单孔6覆盖了下盖的下盖出水孔36而错开下出水孔16,此时杯体2和外杯体39之间的液体可以流出,杯体2内的液体无法流出。图4~6中,上盖和下盖均为单体的盖,上出水孔15和上盖出水孔35不连通设置,虚线的孔为下盖的下出水孔16,上盖出水孔35覆盖了下盖的下盖出水孔36而错开下出水孔16,此时杯体2和外杯体39之间的液体可以流出,杯体2内的液体无法流出。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下盖为单体的盖;上盖为双体的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所述上环盖31环绕上中心盖11,且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各自通过磁力和下盖相互吸合,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均可独立转动;所述上盖出水孔35设于上环盖31上,上出水孔15设于上中心盖11上。由上述结构可知,下盖为单体的盖,表示下盖为一个整体零件,此时杯体2可以通过螺纹和下盖中部连接,外杯体39可以通过螺纹和下盖边缘连接;上盖为双体的盖,即上盖包括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两个零件,上环盖31环绕上中心盖11,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均可独立转动;所述上盖出水孔35设于上环盖31上,所以上环盖31转动时,上盖出水孔35对准下盖的下盖出水孔36,此时杯体2和外杯体39之间的液体可以流出;上出水孔15设于上中心盖11上,所以上中心盖11转动时,上出水孔15对准下出水孔16,此时杯体2内的液体可以流出。这种上盖为双体的盖方式方便杯体2内部空间、杯体2与外杯体39之间的空间单独控制。

实施例四:

见附图8~1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上盖和下盖均为双体的盖;所述上盖包括上环盖31和上中心盖11;所述下盖包括下环盖32和下中心盖12;所述上盖出水孔35设于上环盖31上,上出水孔15设于上中心盖11上;所述下出水孔16设在下中心盖12上,下盖出水孔36设在下环盖32上;所述上环盖31与下环盖32之间可通过磁力相互吸合,且上环盖31可相对下环盖32同轴转动;所述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且上中心盖11可相对下中心盖12同轴转动。由上述结构可知,这种上盖、下盖均为双体的盖方式方便杯体2内部空间、杯体2与外杯体39之间的空间单独控制。上环盖31可相对下环盖32同轴转动,上环盖31可相对下环盖32同轴转动,当然可以设置一些常规的限位结构,限制上环盖31错开下环盖32,使上环盖31只能通过较小的力来相对下环盖32同轴转动,或者上环盖31通过较大的力克服磁力来正向远离下环盖32,例如图7中采用的下环盖32上表面是个环形凹槽,上环盖31放置在环形凹槽里,所以上环盖31不会相对下环盖32横向错开。上中心盖11可相对下中心盖12同轴转动,上中心盖11可相对下中心盖12同轴转动,当然可以设置一些常规的限位结构,限制上中心盖11错开下中心盖12,使上中心盖11只能通过较小的力来相对下中心盖12同轴转动,或者上中心盖11通过较大的力克服磁力来正向远离下中心盖12,例如图9和图10中采用的下中心盖12上表面是个圆形凹槽,上中心盖11放置在圆形凹槽里,所以上中心盖11不会相对下中心盖12横向错开。

所述下环盖32连接到外杯体39顶部;下中心盖12连接到杯体2顶部;所述下环盖32内侧和下中心盖12外侧或者杯体2外侧密封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例如图8中,采用的是下环盖32内侧和下中心盖12外侧通过螺纹水密连接。

所述上环盖31上设有第三上吸体33;所述下环盖32上设有第三下吸体34;所述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能够紧密贴合或具有紧密贴合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由于上环盖31上设有第三上吸体33,下环盖32上设有第三下吸体34,所以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能够紧密贴合,或者二者中间夹紧设置的密封物质,第三上吸体33可以在上环盖31表面也可以在内部,第三下吸体34可以在下环盖32表面也可以在内部。这种吸体吸附方式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之间设有环状密封面37;所述环状密封面37固定在上环盖31下表面或固定在下环盖32上表面;所述环状密封面37上设有通孔38;所述通孔38用于保证上盖出水孔35对应下盖出水孔36时能够连通。由上述结构可知,见附图7,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之间设有环状密封面37,上环盖31和下环盖32始终存在一个相互挤压的力,使环状密封面37可靠保证液体不会进入上环盖31和下环盖32之间的缝隙。上盖出水孔35可以开在上环盖31顶部或者边缘一侧。

所述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就是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相互吸引的那一面可以有哪些形状,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上环盖31下表面和下环盖32上表面均匀贴合。图11示意的是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即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均为圆环面,图11中的圆环面即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重叠后的圆环面。图12示意的是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即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均为弧段面,弧段面指的是一段段的有一定宽度的圆弧相互间隔而组成的吸引面,图12中,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分别示意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图13示意的是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即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一个是弧段面,一个是块状面,图13中,实线表示弧段面,虚线表示块状面,块状面即一块一块的吸引面,来示意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图示的块状面是多个小圆面组成的,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可以和弧段面重叠或错开的形状,块状面和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

所述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时,弧段面之间为非吸引面,该非吸引面对应到另一弧段面或块状面时,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之间磁吸引力最小。由上述结构可知,图12中,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分别示意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同心圆上,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图13示意的是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即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的吸引面一个是弧段面,一个是块状面,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同心圆上,图13中,实线表示弧段面,虚线表示块状面,块状面即一块一块的吸引面,来示意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图示的块状面是多个小圆面组成的,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可以和弧段面重叠或错开的形状,块状面和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错开时,例如第三上吸体33块状面移到第三下吸体34的非吸引面,此时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之间的吸力最小,可以将上环盖31和下环盖32拆开,便于清洗上环盖31和下环盖32。

所述第三上吸体33为永磁体,第三下吸体34为永磁体;或者第三上吸体33为铁磁体,第三下吸体34为永磁体;或者第三上吸体33为永磁体,第三下吸体34为铁磁体。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三上吸体33和第三下吸体3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磁力即磁铁对铁磁体吸引的力或者磁铁异性相吸的力,通过这种磁力吸引的两个物体的特点就是要拔开二者使之相互远离需要很大的力,但是二者不远离只是相对旋转,只需要很小的力,且使二者相对转动的力比较均匀。

所述上中心盖11上设有上吸体13;所述下中心盖12上设有下吸体14;所述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能够紧密贴合或具有紧密贴合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由于上中心盖11上设有上吸体13,下中心盖12上设有下吸体14,所以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能够紧密贴合,或者二者中间夹紧设置的密封物质,上吸体13可以在上中心盖11表面也可以在内部,下吸体14可以在下中心盖12表面也可以在内部。这种吸体吸附方式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实施例中。

所述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面17;所述密封面17固定在上中心盖11下表面或固定在下中心盖12上表面;所述密封面17上设有贯穿孔18;所述贯穿孔18用于保证上出水孔15对应下出水孔16时能够连通。见图9,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之间设有密封面17,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始终存在一个相互挤压的力,使密封面17可靠保证液体不会进入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之间的缝隙。密封面17可以使环状,圆面状或者其他能够确保液体不会进入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之间缝隙的结构。上出水孔15可以开在上中心盖11顶部或者边缘一侧。

除了密封面17方式,也可以采用密封片19,例如图10,所述下中心盖12上连接有和下出水孔16一一对应的密封片19;所述密封片19通过上中心盖11挤压而密封对应的下出水孔16;所述密封片19上设有第二下吸体20;所述上中心盖11的上出水孔15通向边缘一侧,且上出水孔15上设有第二上吸体21;所述上出水孔15随着上中心盖11旋转至下出水孔16位置时,第二上吸体21和第二下吸体20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密封片19打开覆盖的下出水孔16。下中心盖12上连接有和下出水孔16一一对应的密封片19,密封片19是橡胶等柔性物质,所以密封片19可以通过上中心盖11挤压而密封对应的下出水孔16;密封片19上设有第二下吸体20,第二下吸体20可以在密封片19表面或者内部,所述上中心盖11的上出水孔15通向边缘一侧,且上出水孔15上设有第二上吸体21,第二上吸体21可以在上出水孔15形成的腔内也可以设在上中心盖11内部;所述第二上吸体21为永磁体,第二下吸体20为永磁体;或者第二上吸体21为铁磁体,第二下吸体20为永磁体;或者第二上吸体21为永磁体,第二下吸体20为铁磁体。当上出水孔15随着上中心盖11旋转至下出水孔16位置时,第二上吸体21和第二下吸体20通过磁力相互吸引,使柔性的密封片19打开覆盖的下出水孔16,液体就可以依次通过下出水孔16和上出水孔15流出。

所述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中心圆面和中心圆面组合、或者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就是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相互吸引的那一面可以有哪些形状,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上中心盖11下表面和下中心盖12上表面均匀贴合。图14示意的是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中心圆面和中心圆面组合,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均为在中心的圆面,图14中间的圆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重叠后的圆面。图15示意的是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圆环面和圆环面组合,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均为圆环面,图15中间的圆环面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重叠后的圆环面。图16示意的是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均为弧段面,弧段面指的是一段段的有一定宽度的圆弧相互间隔而组成的吸引面,图16中,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分别示意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图17示意的是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一个是弧段面,一个是块状面,图17中,实线表示弧段面,虚线表示块状面,块状面即一块一块的吸引面,来示意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图示的块状面是多个小圆面组成的,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可以和弧段面重叠或错开的形状,块状面和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

所述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弧段面组合或者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时,弧段面之间为非吸引面,该非吸引面对应到另一弧段面或块状面时,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之间磁吸引力最小。图16中,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分别示意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同心圆上,实线和虚线的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图17示意的是上吸体和下吸体的吸引面形状组合为弧段面和块状面组合,即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的吸引面一个是弧段面,一个是块状面,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同心圆上,图17中,实线表示弧段面,虚线表示块状面,来示意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图示的块状面是多个小圆面组成的,也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可以和弧段面重叠或错开的形状,块状面和弧段面重叠时吸力最大,错开时吸力最小。错开时,例如上吸体13块状面移到下吸体14的非吸引面,此时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之间的吸力最小,可以将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拆开,便于清洗上中心盖11和下中心盖12。

所述上吸体13为永磁体,下吸体14为永磁体;或者上吸体13为铁磁体,下吸体14为永磁体;或者上吸体13为永磁体,下吸体14为铁磁体。上吸体13和下吸体14通过磁力相互吸引,磁力即磁铁对铁磁体吸引的力或者磁铁异性相吸的力,通过这种磁力吸引的两个物体的特点就是要拔开二者使之相互远离需要很大的力,但是二者不远离只是相对旋转,只需要很小的力,且使二者相对转动的力比较均匀。

实施例五:

见附图1~18。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杯体2内固定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将杯体2内竖向分割为若干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23;所述下盖上设有多个下出水孔16;所述容纳腔23顶部开口和下盖的下出水孔16一一对应。见图18,隔板22将杯体2内竖向分割为若干个互不连通的容纳腔23,这样杯体2内就可以放置水,牛奶等多种饮料,满足顾客一个杯子实现容纳多种液体的需要,当需要饮用某一种饮用品时,只需要轻松转动上中心盖11,使上出水孔15随着上中心盖11旋转至放置相应饮用品的容纳腔23对应的下出水孔16位置,上出水孔15和该下出水孔16连通,就可以正常饮用该饮用品了,而其他容纳腔23的饮用品不会倒出。

所述下盖和隔板22顶部之间设有密封层。下盖下表面或隔板22顶部设有密封层,填补下盖下表面和隔板22顶部之间的缝隙,这样容纳腔23内的液体就不会经过隔板22顶部和其他容纳腔23内的液体混合了。

进一步的,还包括杯罩24;所述杯罩24设在外杯体39顶部,并将组合式杯盖1包含在内。杯罩24可以通过螺纹或者卡扣安装在外杯体39周围或者下盖周围,使上盖不会被误操作转动而使液体倾倒。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2为单层壳体或双层真空保温壳体。如果杯体2为单层壳体时,即中心杯42不隔热,那可以用外杯体39内的热水加热杯体2内的牛奶;如果杯体2为双层真空保温壳体,即杯体2隔热,那可以在外杯体39内和杯体2内加不同温度的液体,例如一个装冷饮,一个装热水,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