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舱及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14728发布日期:2020-11-20 12:1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睡眠舱及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睡眠舱和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作节奏的增快,睡眠舱作为一种供用户进行休息的场所,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关注,睡眠舱的使用群体也从成人扩大至了婴幼儿。

在先的技术中,适用于婴幼儿的睡眠舱通常仅仅集成有哄睡、监控睡眠等功能,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睡眠舱和相应的一种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睡眠舱,包括:

底座;

舱体,所述舱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枕头,所述枕头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所述枕头包括多个升降单元,每个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

距离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环绕所述舱体的内壁设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用户与所述舱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每个所述升降单元、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和所述距离检测装置检测的距离,构建用户的头部模型,根据所述头部模型,确定所述枕头的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扁头预防模式、扁头矫正模式以及头部按摩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枕头、支撑柱、以及压力泵;其中,

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升降枕头固定连接;

所述压力泵与所述支撑柱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柱上升或者降落,以带动所述升降枕头上升或者降落,执行所述工作模式;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压力泵上。

可选地,所述升降枕头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容纳槽;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另一部分外凸于所述容纳槽;以及

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覆盖在所述支撑部上,且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睡眠舱还包括: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底部,所述扬声器包括多个扬声器单元,所述多个扬声器单元环绕所述枕头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每个所述扬声器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单独控制每个所述扬声器单元工作。

可选地,所述睡眠舱还包括:调光层,所述调光层设置在所述舱体的顶部,所述调光层用于调节所述舱体的透光率。

可选地,所述调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第一调光膜以及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二玻璃层与所述舱体的顶部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上膜片、第一液晶层以及第一下膜片,所述第一上膜片与所述第一玻璃层连接,所述第一下膜片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所述第一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所述舱体的轴线平行。

可选地,所述调光层还包括:第二调光膜,所述第二调光膜设置于所述第二玻璃层上远离所述第一玻璃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调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上膜片、第二液晶层以及第二下膜片,所述第二上膜片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所述第二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所述舱体的轴线垂直。

可选地,所述睡眠舱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舱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调光层层叠连接,所述滤光片用于滤除紫外线。

可选地,所述睡眠舱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滤光片和所述调光层通过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舱体。

可选地,所述舱体为圆柱体,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多个距离感应器,所述多个距离感应器沿所述舱体的轴向和周向阵列分布,所述距离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指向所述舱体的轴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枕头的每个升降单元的压力,并检测用户与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压力和所述距离,构建用户的头部模型;

根据所述头部模型,确定所述枕头的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枕头的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枕头包括多个升降单元,每个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值,根据所述压力值,可以构建用户的下半部头型。由于距离检测装置环绕所述舱体的内壁设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用户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可以构建用户的上半部头型,通过将上半部头型和下半部头型接,即可得到用户的头部模型,根据所述头部模型,可以确定所述枕头的工作模式。由于控制模块与每个所述升降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以预防用户出现扁头、矫正用户的扁头或者按摩用户的头部,提高所述睡眠舱的功能丰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睡眠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的头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睡眠舱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睡眠舱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枕头中的升降单元处于上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枕头中的升降单元处于下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升降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调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调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睡眠舱处于顶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距离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距离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枕头引导婴幼儿转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底座,11-舱体,12-枕头,121-升降单元,1211-升降枕头,1212-支撑柱,1213-压力泵,1214-压力传感器,1215-活塞,1216-固定部,1217-支撑部,1218-缓冲部,13-距离检测装置,14-扬声器,15-调光层,151-第一玻璃层,152-第一调光膜,153-第二玻璃层,154-第二调光膜,16-滤光片,17-旋转轴,20-用户,a-尖头,b-平头,c右偏头,d-左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睡眠舱,所述睡眠舱可以用于机场、车站、酒店、办公场所或者居家使用等场所,相应的,所述睡眠舱可以成年人、青少年或者婴幼儿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所述睡眠舱供婴幼儿用于居家使用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的应用场景参照执行即可。

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睡眠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睡眠舱具体可以包括:

底座10;

舱体11,舱体11固定于底座10上;

枕头12,枕头12设置于舱体11的底部,枕头12包括多个升降单元,每个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

距离检测装置13,距离检测装置13环绕舱体11的内壁设置,距离检测装置13可以用于检测用户与舱体1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每个所述升降单元、距离检测装置13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和距离检测装置13检测的距离,构建用户的头部模型,根据所述头部模型,确定枕头12的工作模式,并控制所述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扁头预防模式、扁头矫正模式以及头部按摩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实际应用中,底座10可以用于支撑舱体11,并且,底座10的底部还可以设置脚轮,以方便移动所述睡眠舱。舱体11作为所述睡眠舱的主体结构,可以固定在底座10上,舱体11内部可以设置有容纳仓,用于容纳用户。

具体地,在所述睡眠舱供用户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置身于舱体11内,用户的头部可以枕在舱体11底部的枕头12上。在实际应用中,用户的头型不同,其作用于枕头11上的升降单元上的压力也不同。

参照图2,示出了现有的一些常见的婴幼儿的头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由于看护者不注意婴幼儿的睡姿的话,就很容易会影响到婴幼儿的头部以及面部的发育,很可能导致婴幼儿出现尖头a、平头b、右偏头c以及左偏头d等不好的扁头头型,影响婴幼儿以后的容貌与气质。

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睡眠舱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睡眠舱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睡眠舱的用户20可以为婴幼儿。在用户20躺在舱体11内的情况下,其头部的下半部与枕头12接触,用户20的头型不同,其头部的下半部作用于枕头12上的升降单元上的压力也不同。由于枕头12包括多个升降单元,每个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用户20的头部作用于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值,根据所述压力值,可以构建用户20的下半部头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距离检测装置13环绕舱体11的内壁设置,距离检测装置13可以用于检测用户与距离检测装置13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可以构建用户20的上半部头型,通过将上半部头型和下半部头型对接,即可得到用户20的头部模型,根据所述头部模型,可以确定枕头12的工作模式。由于控制模块与每个所述升降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以预防用户20出现扁头、矫正用户的扁头或者按摩用户20的头部,提高所述睡眠舱的功能丰富性。

参照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枕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枕头12可以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升降单元121,每一个升降单元121可以独立进行工作。升降单元121具体可以包括:升降枕头1211、支撑柱1212、以及压力泵1213;其中,支撑柱1212与升降枕头1211固定连接;压力泵1213与支撑柱1212连接,用于驱动支撑柱1212上升或者降落,以带动升降枕头1211上升或者降落,执行所述工作模式;压力传感器1214设置于压力泵1213上。

参照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枕头中的升降单元处于上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枕头中的升降单元处于下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地应用中,支撑柱1212靠近压力泵121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活塞1215,压力泵1213内设置有压力仓,活塞1215嵌设于所述压力仓内且可沿所述压力仓滑动。在需要枕头1211上升的情况下,压力泵1213可以通过向所述压力仓内注入气体的方式对所述压力仓进行加压,驱动活塞1215带动支撑柱1212与枕头1211上升,以实现图6所示的上升状态。同理,在需要枕头1211降落的情况下,压力泵1213可以通过释放所述压力仓内气体的方式对所述压力仓进行减压,驱动活塞1215带动支撑柱1212与枕头1211降落,以实现图6所示的降落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枕头12中每一个升降单元121的上升或者降落,可以使得枕头12维持一个目标形状,例如,局部外凸或者局部内凹的形状,预防用户出现扁头、矫正用户的扁头或者按摩用户的头部,提高所述睡眠舱的功能丰富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压力传感器1214设置于压力泵1213上,而压力泵1213有通过支撑柱1212与升降枕头1211连接,因此,压力传感器1214可以用于检测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升降枕头1211的压力值,根据所述压力值,可以构建用户的下半部头型。

参照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升降枕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升降枕头1211具体可以包括:固定部1216,固定部1216与支撑柱1212固定连接,固定部1216上设置有容纳槽;支撑部1217,支撑部1217的一部分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另一部分外凸于所述容纳槽;以及缓冲部1218,缓冲部1218覆盖在支撑部1217上,且与固定部1216固定连接。

具体地,固定部1216可以采用金属或者硬质塑料制成,以使得固定部1216的轻度较高,起到支撑、保护支撑部1217和缓冲部1218的作用。支撑部1217可以有荞麦壳等具有柔性支撑作用的材料制成,支撑部1217可以用于柔性支撑用户的头部。缓冲部1218可以用于由具有一定厚度的纯棉质材料制成,缓冲部1218可以与用户的头部直接接触,缓冲部1218可以用于缓冲支撑部1217与用户的头部之间的连接,提高用户头枕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睡眠舱还可以包括:扬声器14,扬声器14可以设置于舱体12的底部,扬声器14包括多个扬声器单元,所述多个扬声器单元环绕枕头12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每个所述扬声器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单独控制每个所述扬声器单元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多个扬声器单元进行整体式发声,例如,控制所有的扬声器单元播放幼儿类相关的音频,帮助早教;或者,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扬声器单元发声,以引导婴幼儿转动转头偏向,促进其颈部发育。

可选地,所述睡眠舱还可以包括:调光层15,调光层15设置在舱体11的顶部,调光层15可以用于调节舱体11的透光率。

在具体地应用中,外界的光可以通过舱体11的顶部进入舱体11内。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舱体11的顶部设置调光层15,可以调节舱体11顶部的透光率,以调节舱体11内的明暗程度,以适应用户的需要。例如,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舱体11顶部的透光率调节得较低,以使舱体11内的光线较暗,适于用户休息。又如,在用户处于玩耍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将舱体11顶部的透光率调节的较高,以使舱体11内的光线较亮,适于用户获得愉快的心情。

示例地,调光层15可以使得舱体11顶部的透光率在0.5%~56%的范围内调节,以调节舱体11内的明暗程度。

参照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调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调光层15具体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151、第一调光膜152以及第二玻璃层153,第二玻璃层153与舱体11的顶部连接;其中,第一调光膜15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上膜片、第一液晶层以及第一下膜片,所述第一上膜片与第一玻璃层151连接,所述第一下膜片与第二玻璃层153连接,所述第一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舱体11的轴线平行。

具体地,第一玻璃层151、第二玻璃层153可以采用曲面钢化玻璃制成,以对第一调光膜152形成稳定可靠的支撑。第一调光膜152可以为柔性的液晶显示层,其显示模式可以为垂直排列液晶(verticalalignmentliquidcrystal,tn)显示模式或者扭曲向列型(twistednematic,tn)显示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一调光膜152中的第一上膜片、第一下膜片可以采用基底材料、氧化铟锡膜层以及聚酰亚胺薄膜制成。第一调光膜152中的第一液晶层可以采用染料液晶和强固着型材料制成,其中,染料液晶为不添加手性剂的染料液晶。舱体11可以为圆柱形的舱体,用户躺在舱体11内的情况下,可以沿着舱体11的轴线方向躺下。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层的配向方向可以与舱体11的轴线平行,以提高第一调光膜152的透光率调节范围。

示例的,图9所示的调光层15中,在第一调光膜152单独进行工作的情况下,其透光率可因电压的变化在12%~56%范围内变化。

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调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调光层15还可以包括:第二调光膜154,第二调光膜154设置于第二玻璃层153上远离第一玻璃层151的一侧;第二调光膜154具体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上膜片、第二液晶层以及第二下膜片,所述第二上膜片与第二玻璃层153连接,所述第二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舱体11的轴线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光膜154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阐述具体可以参照第一调光膜152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调光膜154中的第二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舱体11的轴线平行,而第一调光膜154中的第一液晶层的配向方向与舱体11的轴线平行,也即,所述第二液晶层与所述第一液晶层的方向垂直,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调光层15的透光率调节范围。

具体地,由于第二调光膜154中的第二液晶层与第一调光膜152中的第一液晶层的方向垂直,在加电状态下,这两个液晶层内的染料液晶单体的导向也相互垂直,两者共同工作时,其透光率可因电压的变化在0.5%~28%范围内变化。因此,在调光层15采用双层调光膜的情况下,其透光率可在0.5%~56%范围内可调。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睡眠舱还可以包括:滤光片16,滤光片16设置于舱体11的顶部并与调光层15层叠连接,滤光片16可以用于滤除紫外线。

具体地,滤光片16可以采用镀制有氧化锌薄膜的玻璃基片或者有机基片,滤光片16可以滤除外界光线中的紫外线,避免紫外线透过舱体11的顶部进入舱体11内伤害到用户,提高所述睡眠舱的使用安全。

参照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睡眠舱处于顶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睡眠舱还可以包括:旋转轴17,滤光片16和调光层15可以通过旋转轴17转动连接于舱体11。

本申请实施例中,滤光片16与调光层15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旋转轴17转动连接于舱体11,以使得滤光片16和调光层15可以作为舱体11的顶盖,在将所述顶盖打开的情况下,可以方便看护着将婴幼儿放入舱体11,在将所述顶盖关闭的时候,便于获得相对封闭的环境,提高婴幼儿的安全感。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舱体11为圆柱体,距离检测装置13可以包括多个距离感应器,所述多个距离感应器沿舱体11的轴向和周向阵列分布,所述距离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指向舱体11的轴线。

参照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距离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参照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距离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如图12所示,距离检测装置13中的多个距离感应器可以沿舱体11的周向阵列分布,如图13所示,距离检测装置13中的多个距离感应器可以沿舱体11的周向阵列分布。

具体地,通过将距离检测装置13中的多个距离感应器沿舱体11的轴向和周向阵列分布,可以便于从多个位置检测婴幼儿的身体距离舱体11顶部之间的距离,建立婴幼儿提醒数据模型。这样,一方面,可以便于构建用户的上半部头型,另一方面,还便于了解婴幼儿的睡姿。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地应用中,由于所述距离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指向舱体11的轴线,用户躺睡的位置相应可以设置在舱体11的轴线偏下的位置,这样,在用户躺睡在舱体11内时,用户的身体可以较大概率的与舱体11的轴线重合,以方便所述距离感应器的感应方向指向用户,提高对于用户的距离检测精度。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距离检测装置13建立用户的上半部头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首先,在舱体11内没有婴幼儿的情况下,某一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的距离值实际是该距离感应器到舱体11内的床上某一点的距离,记为x,在舱体11内有婴幼儿平躺的情况下,该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的距离值实际是该距离感应器到婴幼儿身上的距离,记为y,则该距离感应器输出的距离差值为x-y。然后,汇总距离检测装置13中的所有距离感应器输出的距离差值,通过模拟便能输出一张上半部分头部数据建模图,能够清楚的反应婴幼儿上半部分头部的形状,得到上半部头型。同时,还可以同步模拟出婴幼儿的身体数据建模图,以便判断出婴幼儿目前的姿态,比如躺卧、侧卧、趴卧。

本申请实施例中,枕头12的工作模式包括扁头预防模式、扁头矫正模式以及头部按摩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扁头预防模式针对于没有出现扁头的婴幼儿。由于每一个阶段的婴幼儿所需要的枕头形态不同,可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枕头形态制定,通过控制枕头12中的升降单元121的升降动作,便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枕头,预防婴幼儿出现扁头。

示例地,对于0~3个月的新生儿来说,由于新生儿脊柱呈水平直,零高度的u型枕有助于固稳;对于3~12个月的婴幼儿来说,此年龄段的婴幼儿处于抬头期,也是后囟闭合关键期,定型枕能够帮助护颈定型;对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来说,此年龄段的婴幼儿处于好动期,稳眠枕可防止落枕,也可缓解肩颈压力;对于24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来说,此年龄段的婴幼儿的前脊柱慢慢发育定型,需要一定支撑的枕头进行护脊。

具体地,所述扁头矫正模式针对已经出现扁头的婴幼儿。在婴幼儿平躺在枕头12上,由于枕头12上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构建用户的下半部头型,通过距离检测装置13可以构建用户的上半部头型。通过将上半部头型和下半部头型对接,即可得到婴幼儿的头部模型。在具体地应用中,可以将婴幼儿实际的头部模型和理想头型进行对比,输出头型修正差值,将差值转换成压力值,输入给压力泵1213,以控制枕头2中的升降单元121上升或者下降,以使婴幼儿头部转动,减轻头扁部的压力,对婴幼儿的扁头进行矫正,以使婴幼儿获得理想的头型。

参照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枕头引导婴幼儿转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枕头12中可以包括多个升降单元121(a至q)。

如图14左边的视图可知,当婴幼儿平躺在枕头12上时,升降单元e、f、g、h、i、j、k、l、m分别承受头部不同位置带来的压力,子单元h、i、j承受的最大,故下降的最多。在需要使婴幼儿头部向右转动,减轻头扁部的压力,对婴幼儿的扁头进行矫正的情况下,可以对升降枕头e、f、g、h对应的压力泵进行加压,同时,对升降枕头j、k、l、m对应的压力泵进行减压,以使得婴儿头部向右转动至图14右边视图示意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头部按摩模式可以针对所有的婴幼儿。在婴幼儿平躺在枕头12上时,通过枕头12上的多个升降单元121按照预设规律上升或者下降,即可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按摩,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并使得婴幼儿获得较好的舒适性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地应用中,当婴儿初始躺在舱体11内时,距离检测装置13即可启动多个距离感应器进行数据收集建立婴幼儿头部和身体的立体模型,此为基础数据,同时也确定了婴幼儿正面的朝向位置。当婴幼儿在舱体11内停留时,距离检测装置11中的距离感应器、枕头12中的压力感应器始终保持收集数据的状态,此为动态数据,通过对比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即可输出婴儿目前的姿态,比如头部的朝向、身体的朝向等。开启矫正模式后,只有通过数据识别到婴儿的头部和身体的朝向向上时,才会进行引导婴儿转头动作,转动的幅度在人体可舒适范围内。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睡眠舱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枕头包括多个升降单元,每个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值,根据所述压力值,可以构建用户的下半部头型。由于距离检测装置环绕所述舱体的内壁设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用户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可以构建用户的上半部头型,通过将上半部头型和下半部头型接,即可得到用户的头部模型,根据所述头部模型,可以确定所述枕头的工作模式。由于控制模块与每个所述升降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以预防用户出现扁头、矫正用户的扁头或者按摩用户的头部,提高所述睡眠舱的功能丰富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枕头的每个升降单元的压力,并检测用户与舱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步骤s12:根据所述压力和所述距离,构建用户的头部模型。

步骤s13:根据所述头部模型,确定所述枕头的工作模式。

步骤s14:控制所述枕头的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舱中各部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与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睡眠舱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枕头包括多个升降单元,每个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采集用户的头部作用于所述升降单元的压力值,根据所述压力值,可以构建用户的下半部头型。由于距离检测装置环绕所述舱体的内壁设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用户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距离,可以构建用户的上半部头型,通过将上半部头型和下半部头型接,即可得到用户的头部模型,根据所述头部模型,可以确定所述枕头的工作模式。由于控制模块与每个所述升降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升降单元执行所述工作模式,以预防用户出现扁头、矫正用户的扁头或者按摩用户的头部,提高所述睡眠舱的功能丰富性。

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装置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睡眠舱和一种睡眠舱的枕头调节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