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5215发布日期:2020-11-20 12:2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蒸汽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吸尘器。



背景技术:

桶式吸尘器,是一种除尘工具,多为保洁公司,酒店,写字楼所使用。桶式吸尘器由带有动力的头部和用于集尘的下部集尘箱组成。桶式吸尘器头部设置风机。风机提供吸尘动力。

蒸汽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蒸汽将顽固污渍软化以杀死细菌和螨虫等,然后将污渍和灰尘等吸走。

传统的蒸汽吸尘器内部结构排布不合理,内部的高温蒸汽管路容易触碰壳体造成壳体高温熔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吸尘器,结构排布合理,内部高温蒸汽管路路径短,降低了高温蒸汽管路在箱盖壳体内晃动碰触箱盖壳体引起箱盖壳体高温熔化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吸尘器,包括:集尘箱和箱盖;箱盖安装至集尘箱的顶部;箱盖包括:箱盖壳体、吸尘风机、水箱和蒸汽发生器;吸尘风机、蒸汽发生器和水箱安装至箱盖壳体;

蒸汽吸尘器定义有一中轴线;在中轴线方向上,定义蒸汽吸尘器的前端和后端;中轴线垂直于吸尘风机的轴线;集尘箱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尘管路的吸尘管路连接结构;箱盖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蒸汽管路的蒸汽管路连接结构;水箱设置于箱盖的后端;箱盖壳体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蒸汽发生器的发生器容纳腔;蒸汽发生器位于发生器容纳腔内;发生器容纳腔的腔前壁的形成有供连接吸尘管路连接结构和蒸汽发生器的管路穿过的管孔;在中轴线方向上,吸尘管路连接结构、管孔、蒸汽发生器、吸尘风机和水箱依次排布;箱盖壳体形成有:吸尘进风口和吸尘出风口;吸尘进风口位于吸尘风机的下方;吸尘出风口位于箱盖壳体的后端且在吸尘风机的轴线方向上,吸尘出风口位于吸尘进风口和水箱之间。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的顶部低于水箱的底部。

进一步地,发生器容纳腔的腔顶壁高于水箱的底部且低于水箱的顶部。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的顶部低于吸尘风机的顶部且蒸汽发生器的底部高于吸尘风机的底部。

进一步地,吸尘风机的顶部高于水箱的底部且低于水箱的顶部。

进一步地,蒸汽管路连接结构位于吸尘管路连接结构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发生器容纳腔的腔底壁形成有多个支撑筋;支撑筋和蒸汽发生器之间设有垫板。

进一步地,管孔的两侧分别对齐吸尘管路连接结构和蒸汽发生器。

进一步地,发生器容纳腔的腔壁设有用于为蒸汽发生器进行散热的若干个蒸汽发生器散热孔。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器散热孔的数目为2;两个蒸汽发生器散热孔分别设置于发生器容纳腔的两侧;管孔位于两个蒸汽发生器散热孔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结构排布合理,内部高温蒸汽管路路径短,降低了高温蒸汽管路在箱盖壳体内晃动碰触箱盖壳体引起箱盖壳体高温熔化的可能性。

降低了主机体的高度。蒸汽发生器设在独立腔内,避免对风机的干扰且不会影响风机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吸尘器移除作业附件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吸尘器的把手座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吸尘器的作业头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吸尘器的箱盖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箱盖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箱盖移除上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吸尘器的蒸汽流通的管路图。

吸尘器100,主机体100a,中轴线101,吸尘风机的轴线102;

箱盖10,箱盖壳体11,下壳体111,中壳体112,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上壳体115,第一栅网孔1151,第二栅网孔1152,第三栅网孔1153,发生器容纳腔116,管孔1161,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风机腔117,吸尘进风口1171,吸尘出风口1172,风机散热腔118,风机散热进风通道1181,风机散热出风通道1182,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吸尘风机12,水箱13,蒸汽发生器14,蒸汽管路连接结构15,垫板16,主控pcb板17;

集尘箱20,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第一连接座22,连接座卡扣221,插装孔222,第二连接座23,定位凸块231,后轮24,前轮25;

作业附件30,作业头31,吸尘入口311,蒸汽出口312,中空把手杆32,把手蒸汽管33,把手座34,握柄341,扳机342,锁定件343,卡接件35,卡接件卡扣351,管套352;

水箱出水管41,水泵出水管42,蒸汽发生器进水管43,蒸汽管路44,泄压阀回水管45,水箱回水管46,水泵47,机械式安全阀48,电子泄压阀49,压力开关51,阀门52,温度开关53,控制开关5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吸尘器100,包括:主机体100a、作业附件30、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连通主机体100a和作业附件30。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均为软管,方便用户操作作业附件30进行吸尘作业。主机体100a包括:集尘箱20和箱盖10。箱盖10安装至集尘箱20的顶部。箱盖10包括:箱盖壳体11、吸尘风机12、水箱13和蒸汽发生器14。吸尘风机12、蒸汽发生器14和水箱13安装至箱盖壳体11。吸尘器100通过设置蒸汽发生器14集成蒸汽清洁功能,因此该类吸尘器100也可以称为蒸汽吸尘器、蒸汽式吸尘器或带有蒸汽清洁功能的吸尘器。

吸尘器100定义有一中轴线101。在中轴线101方向上,定义吸尘器100的前端和后端。中轴线101垂直于吸尘风机12的轴线102。吸尘风机12的轴线102方向则为吸尘器100的高度方向,沿此方向定义吸尘器100的上端和下端。箱盖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方便用户提起吸尘器100。

集尘箱20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吸尘管路的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箱盖10的前端设有用于连接蒸汽管路44的蒸汽管路连接结构15。具体而言,蒸汽管路连接结构15位于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的正上方。水箱13设置于箱盖10的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箱盖壳体11的前端形成有用于容纳蒸汽发生器14的发生器容纳腔116。蒸汽发生器14位于发生器容纳腔116内。发生器容纳腔116的腔前壁的形成有供连接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和蒸汽发生器14的管路穿过的管孔1161。在中轴线101方向上,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管孔1161、蒸汽发生器14、吸尘风机12和水箱13依次排布。

箱盖壳体11形成有:吸尘进风口1171和吸尘出风口1172。吸尘进风口1171位于吸尘风机12的下方。吸尘出风口1172位于箱盖壳体11的后端且在吸尘风机12的轴线102方向上,吸尘出风口1172位于吸尘进风口1171和水箱13之间。

蒸汽发生器14设置在独立的发生器容纳腔116内,避免蒸汽发生器14的高温影响风机散热以及风机吸尘作业。发生器容纳腔116以及蒸汽管路连接结构15均设置在前端,在发生器容纳腔116的腔前壁上设置管孔1161以供连接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和蒸汽发生器14的管路穿过,减少了高温蒸汽管路在箱盖壳体11内的尺寸,降低了高温蒸汽管路在箱盖壳体11内晃动碰触箱盖壳体11引起箱盖壳体11高温熔化的可能性。吸尘器100的内部结构的排布也节约了空间尺寸。具体而言,吸尘器100的内部结构的排布方式降低了主机体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发生器容纳腔116的腔壁设有用于为蒸汽发生器14进行散热的若干个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具体而言,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的数目为2。两个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分别设置于发生器容纳腔116的两侧。管孔1161位于两个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之间。

水箱13设在集尘箱20的后端远离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用户在向水箱13内加水时不易受到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的影响。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蒸汽发生器14的顶部低于水箱13的底部。发生器容纳腔116的腔顶壁高于水箱13的底部且低于水箱13的顶部。蒸汽发生器14的顶部低于吸尘风机12的顶部且蒸汽发生器14的底部高于吸尘风机12的底部。吸尘风机12的顶部高于水箱13的底部且低于水箱13的顶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发生器容纳腔116的腔底壁形成有多个支撑筋。支撑筋和蒸汽发生器14之间设有垫板16。管孔1161的两侧分别对齐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和蒸汽发生器14。管孔1161方便连接吸尘管路连接结构21和蒸汽发生器14的管路穿过,减少了高温蒸汽管路在箱盖壳体11内的尺寸。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作业附件30包括:作业头31、中空把手杆32、把手蒸汽管33和把手座34。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连通至把手座34。

中空把手杆32和把手蒸汽管33的两端分别连接作业头31和把手座34。把手座34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柄341。作业头31形成有用于与中空把手杆32连通以进行吸尘的吸尘入口311和用于与把手蒸汽管33连通以喷射蒸汽的蒸汽出口31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机体100a设有用于固定作业附件30对作业附件30进行存储的第一连接座22和第二连接座23。主机体100a的底部设有用于对主机体100a进行支撑的后轮24和前轮25。前轮25为万向轮。后轮24位于前轮25和第二连接座23之间。第一连接座22设置于第二连接座23的上方。第一连接座22设有用于卡接中空把手杆32的连接座卡扣221。第二连接座23设有用于插入至吸尘入口311内以对作业头31进行定位的定位凸块231。第一连接座22和第二连接座23设置于主机体100a的后端。第一连接座22的连接座卡扣221的开口朝向主机体100a的后方。定位凸块231朝向主机体100a的前上方延伸。具体而言,第一连接座22和第二连接座23固定至集尘箱20。

利用定位凸块231与吸尘入口311配合,通过限制作业头31向下以及向后的运动,连接座卡扣221卡接中空把手杆32,可以将作业附件30可靠的设置到主机体100a上实现对作业附件30的存储固定,避免作业附件30以及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散放地面。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连接至主机体100a的前端,第一连接座22和第二连接座23设置在主机体100a的后端,增加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的悬空尺寸避免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碰触地面。用户还可以在作业附件30通过第一连接座22和第二连接座23连接到主机体100a时,通过握持把手座34的握柄341或中空把手杆32推动吸尘器100向前运动。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把手蒸汽管33位于中空把手杆32远离第一连接座22的一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作业附件30还包括:用于将把手蒸汽管33固定至中空把手杆32的卡接件35。卡接件35包括套设在把手蒸汽管33外周的管套352和用于卡接中空把手杆32的卡接件卡扣351。具体而言,卡接件卡扣351的开口朝向前方。管套352位于卡接件卡扣351的后方。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空把手杆32和把手蒸汽管3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插装至作业头31和把手座34。作业附件30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第一使用状态时,作业头31通过中空把手杆32和把手蒸汽管33连接至把手座34。在第二使用状态时,作业头31直接插装至把手座34。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吸尘管路和蒸汽管路44的两端同样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把手座34和主机体100a。吸尘管路的一端连通至集尘箱20。吸尘管路的另一端通过中空把手杆32连通至吸尘入口311。中空把手杆32连接把手座34和作业头31。把手蒸汽管33固定至中空把手杆3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把手座34设有阀门52和扳机342。阀门52连通蒸汽管路44和把手蒸汽管33并控制蒸汽管路44和把手蒸汽管33通断。扳机342供用户在握持握柄341时能对阀门52进行控制。阀门52设置于把手座34内。扳机342转动连接至把手座3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把手座34还设有锁定件343。锁定件343用于与扳机342抵接以阻止扳机342转动。锁定件343滑动连接至把手座34。锁定件343设有朝向扳机342凸出的限位块。在限位块与扳机342抵接时,阻止扳机342转动。用户推动锁定件343相对于把手座34滑动后,限位块与扳机342脱离接触,扳机342转动不会碰触限位块,直接对阀门52进行控制。在扳机342和把手座34之间设置复位弹簧以对扳机342进行复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把手杆32包括若干个把手杆单元节。若干个把手杆单元节依次插接。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把手杆单元节的数目为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座22还设有用于插装附件的插装孔222。插装孔222的数目为2。连接座卡扣221位于两个插装孔222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箱盖壳体11包括:下壳体111、中壳体112、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和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

下壳体111和中壳体112共同形成风机腔117和用于容纳蒸汽发生器14的发生器容纳腔116。蒸汽发生器14固定至下壳体111。中壳体112形成风机散热腔118。箱盖壳体11形成有吸尘进风口1171、吸尘出风口1172、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和用于为蒸汽发生器14进行散热的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和中壳体112共同形成连通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和风机散热腔118的风机散热进风通道1181。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和中壳体112共同形成连通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和风机散热腔118的风机散热出风通道1182。

吸尘风机12驱动气流从集尘箱20穿过吸尘进风口1171进入风机腔117然后从吸尘出风口1172排出。吸尘风机12的顶部设有用于为吸尘风机12散热的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转动驱动气流从箱盖10的外部经由风机散热进风通道1181穿过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进入风机散热腔118然后经由风机散热出风通道1182从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排出至箱盖10的外部。蒸汽发生器14位于发生器容纳腔116内。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连通发生器容纳腔116的内部和箱盖10的外部。

采用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和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分别与中壳体112配合形成风机散热进风通道1181和风机散热出风通道1182,使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和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相互远离,避免热气再次进入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从而提升散热效果。蒸汽发生器14设置在独立的发生器容纳腔116内,避免蒸汽发生器14的高温影响风机散热以及风机吸尘作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风机腔117环绕风机散热腔11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12固定至下壳体111。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和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固定至中壳体112。中壳体112位于下壳体111的上方。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和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位于中壳体112的上方。下壳体111和中壳体112从两侧夹持固定吸尘风机12。采用下壳体111和中壳体112从两侧夹持的方式固定吸尘风机12,吸尘风机12安装方便快捷。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箱盖壳体11还包括:上壳体115。上壳体115固定至下壳体111。

上壳体115覆盖下壳体111、中壳体112、风机散热进风壳体113和风机散热出风壳体114。水箱13固定至上壳体115。上壳体115设有第一栅网孔1151、第二栅网孔1152和第三栅网孔1153。第一栅网孔1151与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连通。第二栅网孔1152与吸尘出风口1172连通。第三栅网孔1153与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连通。第三栅网孔1153与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连通。第一栅网孔1151和第二栅网孔1152分别位于上壳体115的后端的两侧。第三栅网孔1153位于上壳体115的前端。第一栅网孔1151、第二栅网孔1152和第三栅网孔1153可以阻止异物进入风机散热进风口1183、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蒸汽发生器散热孔1162和吸尘出风口117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尘器100包括:主控pcb板17。主控pcb板17设置于上壳体115和中壳体112之间。从风机散热出风口1184排出的气流流经主控pcb板17后穿过上壳体115排出至箱盖10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尘器100设有蒸汽流通系统。具体而言,蒸汽流通系统包括:水箱出水管41、水泵出水管42、蒸汽发生器进水管43、蒸汽管路44、连通至蒸汽出口312的把手蒸汽管33、泄压阀回水管45、水箱回水管46、水泵47、三通接头49、用于控制水泵47断电的压力开关51、用于进行泄压的机械式安全阀48和用于控制蒸汽管路44和把手蒸汽管33通断的阀门52。具体而言,机械式安全阀48为弹簧式泄压阀。在压力大于2bar时,压力开关51动作,切断电路从而控制水泵47断电停止作业。

水箱出水管41连通水箱13和水泵47。水泵出水管42连通水泵47和压力开关51。压力开关51连通至三通接头49;蒸汽发生器进水管43连通三通接头49和蒸汽发生器14。蒸汽管路44连通蒸汽发生器14和阀门52。把手蒸汽管33连通阀门52和蒸汽出口312。泄压阀回水管45连通三通接头49和机械式安全阀48。水箱回水管46连通机械式安全阀48和水箱1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吸尘器100还包括用于对蒸汽发生器14进行控制的温度开关5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带有蒸汽清洗功能的吸尘器100还包括用于对水泵47进行控制以调节流量的控制开关54。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水箱出水管41、水泵出水管42、蒸汽发生器进水管43、泄压阀回水管45、水箱回水管46、水泵47、机械式安全阀48、三通接头49和压力开关51设置于箱盖壳体11内。

采用管路中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泄压阀回水管45和水箱回水管46将水回流至水箱13,防止水浪费也避免管路压力过大造成泄漏。机械式安全阀48控制压力,在压力过大时进行回流。当管路压力大于2bar时,压力开关51动作控制水泵47断电停止作业。由机械式安全阀48和压力开关51实现对压力控制的实现双重防护,降低因管压过大造成泄漏的可能性。在把手座34处设置阀门52,并通过扳机342对阀门52进行控制,方便用户在吸尘时控制是否释放蒸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