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4049发布日期:2021-04-20 22:3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集成灶。


背景技术:

2.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集成灶具有油烟吸净率高、节能环保、节省空间、费用以及人力操作程序等优点。然而,随着产品研发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厨房电器呈多样化、多功能化发展,相较而言,现有的集成灶集成化程度仍然较低,功能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人们对厨房电器一体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程度高、功能更丰富的多功能集成灶,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多功能集成灶,包括集成灶主体,所述集成灶主体包括吸油烟部、燃气灶部、烟机部、燃气灶控制开关和电器控制面板,在所述集成灶主体下部内嵌入设置有蒸烤一体箱部和消毒柜部;所述蒸烤一体箱部包括嵌入所述集成灶主体内的蒸烤腔,控制所述蒸烤腔开闭的蒸烤箱门,设置在所述蒸烤腔底部的蒸汽水盘,通过内置管道与所述蒸汽水盘连接的水壶,设置在所述蒸烤腔顶部的加热管,设置在所述蒸烤腔侧部的循环风机,以及蒸烤控制面板;所述消毒柜部包括嵌入所述集成灶主体内的消毒工作腔,控制所述消毒工作腔开闭的消毒柜门,设置在所述消毒柜门底部的导水孔,设置在所述消毒工作腔内的红外灯和臭氧发生器,用于餐具收纳的多功能餐具收纳机构,以及消毒柜控制面板;所述消毒柜控制面板和蒸烤控制面板集成于所述电器控制面板上。
6.进一步的,所述水壶采用抽屉式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电器控制面板上。
7.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餐具收纳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消毒工作腔内,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上置物层部、中置物层部和下置物层部,所述上置物层部、中置物层部和下置物层部均通过滑轨与所述消毒工作腔的内壁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上置物层部和中置物层部均呈上端开口的盒装结构,在所述上置物层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漏水网孔,在所述中置物层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月牙状漏水孔,所述下置物层部的底部呈格栅状。
9.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柜门与所述下置物层部呈一体结构,并通过所述下置物层部的滑动实现对所述消毒工作腔的开闭。
10.进一步的,所述蒸烤箱门采用铰接门结构。
11.进一步的,在所述蒸烤箱门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蒸烤腔内多余蒸汽的蒸汽排出孔。
12.进一步的,在所述蒸烤箱门和所述消毒柜门上均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13.进一步的,在所述蒸烤箱门和所述消毒柜门上、位于所述透明观察窗上方均设置有把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蒸烤一体机和消毒柜集成在集成灶上,并匹配设计相关的配件及控制面板,集成灶除原有功能以外,还可实现食物蒸烤和餐具的保洁消毒,由此丰富了现有集成灶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中蒸烤一体箱部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中消毒柜部的分解示意图。
18.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如下:1

集成灶主体、2

吸油烟部、3

燃气灶部、4

燃气灶控制开关、5

电器控制面板、6

蒸烤一体箱部、7

消毒柜部、8

透明观察窗、9

把手、10

烟机部、11

蒸汽排出孔;61

蒸烤腔、62

蒸烤箱门、63

蒸汽水盘、64

水壶、65

加热管、66

循环风机、71

消毒工作腔、72

消毒柜门、73

红外灯、74

臭氧发生器、75

上置物层部、76

中置物层部、77

下置物层部、78

导水孔;751

漏水网孔、761

月牙状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有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知晓的,下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只是用于解释本发明,方便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也不应当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实施例
2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成灶,该多功能集成灶在现有集成灶的基础上,进而将蒸烤一体机和消毒柜集成为一体,由此拓展了集成灶的功能,与传统的集成灶集油烟机、燃气灶和存储柜为一体的技术方案相比,其功能更丰富。
23.本实施例中,多功能集成灶包括有集成灶主体,集成灶主体又包括吸油烟部、燃气灶部、烟机部、燃气灶控制开关和电器控制面板,其中,电器控制面板主要用于控制烟机部等电器,同时,其上集成有蒸烤控制和消毒保洁控制,在下面将进行详述,上述部件均为现有集成灶已有部件,本实施例未对上述部件进行改进,故在此不作赘述。现有技术中,集成灶下部为存储柜,其柜门一般采用向下翻转柜门,本实施例将存储柜所占据的空间进行改进,在集成灶主体下部内嵌入设置有蒸烤一体箱部和消毒柜部,蒸烤一体箱部和消毒柜部的设置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或者,上下层叠设置,这两种设置方式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本实施例以左右两侧的设置方式为描述基础。集成灶电源采
用外接220v交流电,设置对应的电源线,使用时,由电源线接通电源,电源为设备工作供电。
24.蒸烤一体箱部包括嵌入集成灶主体内的蒸烤腔,控制蒸烤腔开闭的蒸烤箱门,设置在蒸烤腔底部的蒸汽水盘,通过内置管道与蒸汽水盘连接的水壶,设置在蒸烤腔顶部的加热管,设置在蒸烤腔侧部的循环风机,以及蒸烤控制面板。优选的,水壶设置在电器控制面板的中部靠近蒸烤一体箱部的位置,其采用抽屉式结构,方便向里添加水分,蒸烤一体箱部实现蒸功能时,水壶内的水通过内置管道流入蒸汽水盘,蒸汽水盘由螺母固定在蒸烤腔的底部,其上包括有水槽和发热盘,同时也具备加热功能,工作时,蒸汽水盘进水加热产生水蒸气;加热管通过螺栓固定于蒸烤腔的上部,加热管形状采用曲形封闭形状,整体形状类似“凹”形,以提高覆盖加热的面积;蒸烤腔侧部设置有风机安装腔,循环风机设置在风机安装腔内,靠近蒸烤腔的上部位置,循环风机作用在于循环内部高温气流,使得内部温度更均衡。蒸烤一体箱部的电器控制部分采用现有的电器控制板,其集成在电器控制面板上,方便用户对集成灶的电器部分进行集中设置和控制。
25.本实施例中,蒸烤箱门采用铰接门结构,其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和把手,蒸烤箱门打开放式有多种,例如:以铰接连接处为转动轴,向左侧转动打开,或者,以铰接连接处为转动轴,向外翻转打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设置不同的打开方式。为了方便在实现蒸功能时,蒸烤腔内的多余蒸汽利于排放,本实施例在蒸烤箱门上还设置有用于排出蒸烤腔内多余蒸汽的蒸汽排出孔,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的蒸汽排出孔或蒸汽排出孔位置。在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实施例在蒸烤腔的上部还设置有散热风机,用于设备工作时散热使用,以确保控电器控制面板及配套电路的工作温度在正常范围内。
26.消毒柜部包括嵌入集成灶主体内的消毒工作腔,控制消毒工作腔开闭的消毒柜门,设置在消毒工作腔内的红外灯和臭氧发生器,用于餐具收纳的多功能餐具收纳机构,以及消毒柜控制面板;其中,消毒柜控制面板同蒸烤控制面板一样,均集成于电器控制面板上,方便用户对集成灶的电器部分进行集中设置和控制。
27.本实施例中,多功能餐具收纳机构包括位于消毒工作腔内,并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的上置物层部、中置物层部和下置物层部,上置物层部、中置物层部和下置物层部均通过滑轨与消毒工作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具体的说,上置物层部和中置物层部均呈上端开口的盒装结构,在上置物层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漏水网孔,在中置物层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月牙状漏水孔,下置物层部的底部呈格栅状。通过上述设置,上置物层部用于收纳筷子、叉子等较小的餐具,中置物层部用于收纳盘子,月牙状漏水孔除漏水外,竖向放置盘子时可以起到限位作用,下置物层部则用于收纳碗、盆子等较大的餐具,不同的置物层部实现对餐具的分门别类收纳,不仅方便,而且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更人性化和科学合理;其中,漏水网孔、月牙状漏水孔和格栅状均利于漏水,餐具清洗后残留的水分通过这些孔漏至消毒柜部的底部,为了避免这些水分在消毒柜部内聚集,影响保洁消毒,本实施例在消毒柜门底部设置有导水孔,导水孔的位置低于消毒工作腔的底部,以便于排水。
28.红外灯和臭氧发生器由电源供电,其中,红外灯设置于消毒工作腔的后部并由螺丝和陶瓷固定块进行固定,臭氧发生器设置于消毒工作腔上方的后部并由螺丝固定。红外灯产生高温,照射餐具及消毒工作腔,利用高温对餐具进行烘干,同时也具备消毒灭菌的功能;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利用臭氧对消毒工作腔内部及餐具进行消毒杀菌。
29.消毒柜门与下置物层部呈一体结构,并通过下置物层部的滑动实现对消毒工作腔的开闭,拉开消毒柜门时,下置物层部一起被拉出。消毒柜门上同样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和把手。消毒柜门的打开方式是基于下置物层部与消毒工作腔的滑动连接实现,其打开方式与抽屉相同,通过滑动实现滑进和滑出,为了保证柜门关闭的严密性,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还可采用门吸磁条可确保消毒保洁箱门关门的严密性;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打开方式。
30.以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及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的改进,而这些改进也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