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6888发布日期:2020-09-11 21: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



背景技术:

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中式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目前,一些屏风包括框架、单块面板以及支撑底座,其中,面板安装在框架之间,而支撑底座用于承载支撑框架与面板,支撑底座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框架与面板的长度方向,支撑底座与地面相接触。

但是,一般情况下,此类型屏风的体积较大,当需要搬运屏风时,会给搬运人员造成不便,针对此,常常需要搬运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搬运屏风,针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其优点在于便于搬运屏风,进而可以减少搬运人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去搬运屏风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主权一的内容: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包括支撑底座和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上的屏风本体,所述支撑底座设置有与地面相接触的滚动轮、两块分别位于滚动轮的两端面且沿滚动轮的轴线方向滑移连接于支撑底座的夹片以及驱动所述夹片滑移使得夹片抵接于滚动轮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搬运屏风时,可以通过滑动滚动轮,便能很方便的将屏风运送到预定位置上,通过此方式,能加快搬运人员的搬运效率,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驱动夹片朝靠近滚动轮方向滑移,对滚动轮进行夹紧从而实现能将滚轮锁定在预定位置上,进而能使屏风稳定在原地,通过此方式,能减少屏风意外受到较小外力便撞向地面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面开设有沿滚动轮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夹片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滑移连接于所述滑槽的滑凸,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穿设于所述滑凸且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连接于支撑底座的调节丝杆和同轴固定连接于调节丝杆的端部且支撑底座外部的调节手轮,所述调节丝杠的轴线方向与滚动轮的轴线方向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向转动调节手轮带动调节丝杆正向转动,从而实现滑凸沿靠近转动滚动轮方向滑移,使得夹片抵接于滚动轮限制其转动;反向转动调节手轮带动调节丝杆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滑凸沿远离转动滚动轮方向滑移,解除夹片对滚动轮的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丝杆包括左半段和右半段,第三调节丝杆的左半段和右半段分别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外螺纹,两块夹片上的滑凸分别与调节丝杆的左半段和右半段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丝杆转动同时实现两块夹片朝靠近或者远离滚动轮方向滑移,一方面,有效节省操作者调节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有效减少调节组件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片靠近滚动轮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夹片与滚动轮端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夹片夹持状态下滚动轮发生转动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手轮的圆周面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操作者的手部与调节手轮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操作者转动调节手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屏风本体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的立式框架、竖向内置于框架且转动连接于框架的多组立柱以及同时驱动多组立柱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立柱的横断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多组所述立柱沿框架的宽度方向均布,所述立柱的三个侧面设置有不同的图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带动多组立柱转动,变换屏风中的图案,从而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或者使用者的个人喜好转换不同的图案,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框架的上框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插设于立柱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框架的上框和下框的转动轴、内置于安装槽且同轴固定套设于转动轴的第一齿轮、啮合于第一齿轮且分别位于第一齿轮两侧的两个第二齿轮和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转动轴、第一齿轮和两个第二齿轮组成一组传动单元,相邻两组传动单元之间的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单元内置于安装槽,增加屏风的美观度,驱动件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相邻两组传动单元之间通过第二齿轮联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为转动手轮,转动手轮位于框架的外部且同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根转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动手轮实现转动轴的转动,从而实现图案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框架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同轴套设于转动轴且位于转动手轮下方的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开设有三道连通于所述限位套管内孔且绕限位套管的轴线均布的限位槽,所述转动轴的圆周面凸出设置有嵌接于所述限位槽的弹性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限位槽和嵌接于限位槽的限位块,需要对转动手轮施加一定的扭矩才能使得转动轴转动,当限位块嵌接于下一个限位槽时,立柱刚好转动120°,使用者无需注视着立柱转动就能刚好转动120°,进一步便于屏风图案的转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需要搬运屏风时,可以通过滑动滚动轮,便能很方便的将屏风运送到预定位置上,通过此方式,能加快搬运人员的搬运效率,通过设置的调节组件驱动夹片朝靠近滚动轮方向滑移,对滚动轮进行夹紧从而实现能将滚轮锁定在预定位置上,进而能使屏风稳定在原地,通过此方式,能减少屏风意外受到较小外力便撞向地面的情况;

调节丝杆转动同时实现两块夹片朝靠近或者远离滚动轮方向滑移,一方面,有效节省操作者调节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有效减少调节组件的占用空间;

驱动机构带动多组立柱转动,变换屏风中的图案,从而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或者使用者的个人喜好转换不同的图案,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的仰视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立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的限位套管和转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屏风本体;11、框架;111、安装槽;12、立柱;13、驱动机构;131、转动轴;1311、限位块;132、第一齿轮;133、第二齿轮;134、驱动件;2、支撑底座;21、滑槽;22、夹片;23、防滑垫;3、加强板;4、滚动轮;5、调节组件;51、调节丝杆;52、调节手轮;521、防滑纹;6、限位套管;6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的屏风,包括支撑底座2和竖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2上的屏风本体1,支撑底座2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屏风本体1的下端面两侧。为了使屏风本体1能很方便的搬运,支撑底座2沿支撑底座2的长度方向分布有两个与地面相接触的滚动轮4,滚动轮4的轴线方向与支撑底座2的宽度方向平行。支撑底座2与屏风本体1之间固定有“l”形加强板3,加强板3的两边分别抵接于支撑底座2的上端面和屏风本体1侧面。

参照图1、图3,为减少屏风本体1在放置在室内的过程中因为外力作用、屏风本体1意外移出预定位置的情况下,支撑底座2设置有两块分别位于滚动轮4的两端面且沿滚动轮4的轴线方向滑移连接于支撑底座2的夹片22以及驱动夹片22滑移使得夹片22抵接于滚动轮4的调节组件5。支撑底座2的下端面开设有沿滚动轮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21,夹片22的上端面凸出设置有滑移连接于滑槽21的滑凸,调节组件5包括螺纹穿设于滑凸且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连接于支撑底座2的调节丝杆51和同轴固定连接于调节丝杆51的端部且支撑底座2外部的调节手轮52,调节丝杠的轴线方向与滚动轮4的轴线方向平行。调节丝杆51包括左半段和右半段,第三调节丝杆51的左半段和右半段分别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外螺纹,两块夹片22上的滑凸分别与调节丝杆51的左半段和右半段螺纹连接。

为了增加夹片22与滚动轮4端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夹片22夹持状态下滚动轮4发生转动的难度,夹片22靠近滚动轮4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23。为了增加操作者的手部与调节手轮5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操作者转动调节手轮52,调节手轮52的圆周面设置有防滑纹521。

参照图1、图5、图6,屏风本体1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底座2的上端面的立式框架11、竖向内置于框架11且转动连接于框架11的多组立柱12以及同时驱动多组立柱12转动的驱动机构13。立柱12的横断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4),多组立柱12沿框架11的宽度方向均布,立柱12的三个侧面设置有不同的图案。框架11的上框设置有安装槽111,驱动机构13包括同轴固定插设于立柱12且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框架11的上框内壁和下框内壁的转动轴131、内置于安装槽111且同轴固定套设于转动轴131的第一齿轮132、啮合于第一齿轮132且分别位于第一齿轮132两侧的两个第二齿轮133和驱动转动轴131转动的驱动件134。第一齿轮132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33的直径,转动轴131、第一齿轮132和两个第二齿轮133组成一组传动单元,相邻两组传动单元之间的第二齿轮133相互啮合,驱动件134为转动手轮,转动手轮位于框架11的外部且同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根转动轴131。

参照图6、图7,框架1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同轴套设于转动轴131且位于转动手轮下方的限位套管6,限位套管6开设有三道连通于限位套管6内孔且绕限位套管6的轴线均布的限位槽61,转动轴131的圆周面凸出设置有嵌接于限位槽61的弹性限位块1311。使用者需要对转动手轮施加一定的扭矩才能使得转动轴131转动,当限位块1311嵌接于下一个限位槽61时,立柱12刚好转动120°,使用者无需注视着立柱12转动就能刚好转动120°,便于屏风图案的转换。框架11的正面覆盖有防尘玻璃,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框架11内吸附于立柱12上,造成立柱12上的图案不清晰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正向转动调节手轮52带动调节丝杆51正向转动,从而实现滑凸沿靠近转动滚动轮4方向滑移,使得夹片22抵接于滚动轮4限制其转动;反向转动调节手轮52带动调节丝杆51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滑凸沿远离转动滚动轮4方向滑移,解除夹片22对滚动轮4的限制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