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装置及其盖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3795发布日期:2020-10-17 00:4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烹饪装置及其盖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盖体组件。



背景技术:

烹饪装置以其便捷的加工方式逐渐进入广大家庭用户的手中。烹饪装置上通常设置有面板,以实现显示功能。面板通常采用螺钉等方式固定,但是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很容易导致面板受力损伤。例如,会使面板出现开裂或者破裂而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及其盖体组件,以降低烹饪装置的面板损伤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面盖,设有连接孔;面板,叠设于所述面盖上,所述面板朝向所述面盖一侧设有面板连接体,所述面板连接体背离所述面板的末端为热压连接部,所述面板连接体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热压连接部与所述面盖热压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面板连接体和所述热压连接部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端部,所述热压连接部以热压方式形成抵接头,所述抵接头沿所述连接孔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进而与所述连接孔的外围区域形成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面盖背离所述面板一侧突出设有装配柱,所述装配柱设置有容置腔,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装配柱的端部并连通所述容置腔,所述面板连接体经所述容置腔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抵接头抵接于所述装配柱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孔沿所述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容置腔沿所述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装配柱的沿所述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在远离所述面盖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面板连接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同轴的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盲孔内设有螺纹连接段,所述螺纹连接段用于在所述抵接头从所述装配柱断裂后,与螺纹固定件配合将所述面板连接体紧固于所述面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面盖和所述面板之间设置有挡油结构,以阻止外部油污到达所述面板连接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挡油结构包括环形装配槽和防油挡筋,所述环形装配槽形成于所述面盖朝向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防油挡筋形成于所述面板朝向所述面盖的一侧,所述防油挡筋插入至所述环形装配槽,所述面板连接体位于所述防油挡筋所围成的区域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锅体和如前文所述的盖体组件,所述锅体设有烹饪腔,所述盖体组件盖设于所述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将面板与面盖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凸出于面板上的面板连接体和热压连接部穿设伸出面盖上的连接孔,然后对热压连接部进行热压,使得热压连接部受热融化或者软化,进而与面盖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无需采用螺钉等进行固定,故而,可以减小面板的受力,降低面板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盖体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盖体组件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盖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面盖和面板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盖体组件的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烹饪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100,烹饪装置100包括锅体10和盖体组件20,锅体10设有烹饪腔12,盖体组件20盖设于烹饪腔12。

可选地,烹饪装置100可以为电饭锅、电饭煲、压力锅、料理机等。锅体10可以与盖体组件20旋转连接,盖体组件20可以相对锅体10转动,以封盖烹饪腔12或者打开烹饪腔12。或者,盖体组件20可以相对锅体10移动,以封盖烹饪腔12或者打开烹饪腔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锅体10与盖体组件20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是图1中的盖体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盖体组件圈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盖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盖体组件20包括面盖21和面板23。面盖21设有连接孔212;面板23叠设于面盖21上,面板23朝向面盖21一侧设有面板连接体231,面板连接体231背离面板23的末端为热压连接部,面板连接体231穿设于连接孔212内,热压连接部与面盖21热压固定。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热压连接部由塑胶材料制成,利用塑胶材料受热软化或融化的特点,在对热压连接部进行热压以后,热压连接部的截面尺寸会发生变化,以此将热压连接部与面盖2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将面板23与面盖21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凸出于面板23上的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穿设伸出面盖21上的连接孔212,然后对热压连接部进行热压,使得热压连接部受热融化或者软化,进而与面盖21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23无需采用螺钉等进行固定,故而,可以减小面板23的受力,降低面板23损伤的风险。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3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常用的塑胶材料例如可以为abs塑料(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lasti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通过注塑的方式制作注塑面板23,可以简化面板23的制作工艺进而提升面板23的制作效率,并且也可以提升面板23的结构强度,避免面板23发生破裂。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3、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注塑形成面板23和设置于面板23其中一端面上的面板连接体231以及热压连接部。通过将面板23、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一体注塑成型,可以提升面板23的制作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面板23还可以采用玻璃面板23。玻璃面板23的材质较硬,使用时不容易产生变形,而且玻璃面板23表面平整,便于擦拭清洗。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可以采用一体结构的塑胶材料注塑成型,然后将塑胶材质的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玻璃面板23的一侧端面上,并采用上述的方式将热压连接部固定于面盖21背离面板23的一侧,以将面盖21与面板23进行连接。

或者,在其它可选地实施例中,面板23还可以采用陶瓷面板23、金属面板23或微晶面板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面板23的种类进行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盖体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内盖21上的显示板25。其中,显示板25可以用于触摸操作,也可以仅用于显示特定的参数、时间、图案或者文字,或者用于上述任意用途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板25并不限于其为电子显示,也包括经过丝印、印刷、喷涂形成有图案、文字的显示板25。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3设置有与显示板25对应的半透明区。通过在面板23上设置与显示板25对应的半透明区,可以利用半透明区的可透光性,将显示板25的出射光进行显示。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热压连接部受热融化或者软化后,通过压持作用力,可以将融化后的塑胶材料贴附于面盖21上,塑胶材料冷却后与面盖21粘合,进而将热压连接部与面盖2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图5是图4中的面盖和面板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穿过连接孔212的端部,热压连接部以热压方式形成抵接头233,抵接头233沿连接孔21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孔212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进而与连接孔212的外围区域形成抵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12的轴线方向即为面板连接体231的轴线方向,即图3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抵接头233沿连接孔21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孔212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即设置抵接头233的垂直于箭头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孔212的面积,可以将抵接头233限位于面盖21远离面板23的一侧,以将面板23固定于面盖21上。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设置抵接头233沿连接孔21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孔212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可以是设置抵接头233沿连接孔21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面积大于连接孔212的面积,以使得抵接头233覆盖连接孔212的外围的至少部分周缘,从而将抵接头233限位于面盖21的另一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设置抵接头233沿连接孔21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孔212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还可以是设置抵接头233沿连接孔21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的截面的最大直径大于连接孔212的直径,以使得抵接头233限位于面盖21的另一侧。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为圆柱体,连接孔212为圆形孔,面板连接体231穿设于连接孔212内。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还可以为矩形柱、菱形柱等,连接孔212的截面形状与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以便于热压连接部被热压后可以抵接于面盖21的另一相对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面盖21背离面板23一侧突出设有装配柱213,装配柱213设置有容置腔214,连接孔212位于装配柱213的端部并连通容置腔214,面板连接体231经容置腔214穿设于连接孔212内,抵接头233抵接于装配柱213的端部。

具体地,面盖21在与面板连接体231对应的位置处向远离面板23的方向凸出设置有装配柱213,装配柱213与面盖21为一体结构,且在装配柱213朝向面板23的表面上设有用于避让面板连接体231的容置腔214。热压连接部穿设伸出位于装配柱213端部的连接孔212后,被热压形成抵接头233。本实施例通过在面盖21上凸出设置装配柱213,并设置抵接头233抵接于装配柱213的端部,可以延长面板连接体231的长度,使得热压连接部与面板23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方面可以避免热压作用力作用于面盖21和面板23,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热压的温度过高损坏面板23和面盖21。

可选地,可以设置连接孔212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小于容置腔214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即,设置连接孔212的直径小于容置腔214的直径,以增大连接孔212的侧壁与装配柱213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增大抵接头233与装配柱213的抵接面积,提升面板连接体231与装配柱213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还可以设置面板连接体231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小于容置腔214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以使得面板连接体231的外侧壁与容置腔214的内侧壁间隔设置。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面板23和面盖21的加工误差而导致装配时面板连接体231与容置腔214产生干涉,影响面板23与面盖21的装配。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装配柱213的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在远离面盖21的方向上保持不变,即设置圆柱状的装配柱213,以便于生产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设置装配柱213的沿垂直方向的截面尺寸在远离面盖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装配柱213大体上呈圆锥台状,一方面可以增大装配柱213与面盖21的连接面积,避免热压的过程中,装配柱213对面盖21的作用力较大而损坏面盖21,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装配柱213在热压的过程中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面板连接体231上设有与连接孔212同轴的盲孔232。通过在面板连接体231上开设盲孔232,可以减小热压连接部的强度,在对热压连接部进行热压时,空心的热压连接部相对于实心的热压连接部更容易被软化或融化,故而,通过设置空心的热压连接部,可以使得热熔效率更高,以提升面板23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盲孔232内设置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用于在抵接头233从装配柱213断裂后,与螺纹固定件配合将面板连接体231紧固于面盖21上。

具体地,面板23首先通过热压的方式与面盖21进行固定,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面板连接体231与装配柱213的连接失效,导致面板23与面盖21分离时,可以自面盖21背离面板23的一侧采用螺纹固定件与盲孔232配合连接,以将面板连接体231与面盖21进行固定。

其中,螺纹固定件可以为螺钉,螺钉的螺钉头的截面尺寸大于连接孔212的面积。在将面板连接体231与面盖21进行固定时,可以将螺钉旋入盲孔232内,螺钉的螺钉头抵接于装配柱213的端部,以将面板连接体231进行固定。

可选地,盲孔232可以为螺纹孔,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盲孔232可以为光孔,螺钉为自攻螺钉,在将自攻螺钉旋入光孔内时,自攻螺钉在盲孔232内形成螺纹连接段,并与装配柱213配合连接。通过将盲孔232设置为光孔,可以便于面板23的加工,以提升面板23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还可以在面板23朝向面盖21的表面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多个卡勾234,在面盖21背离面板23的一侧设置多个与卡勾234对应的卡扣218,卡勾234与卡扣218配合连接。通过在面板23和面盖21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勾234和卡扣218,一方面可以在对面板连接体231进行热压前,对面盖21和面板23进行预装配,以便于热压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面板连接体231与装配柱213的连接失效后面板23相对面盖21翘起,影响盖体组件20的密封性。

由于面板23在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在面板23遇到油污或者水分时,面板23上的内应力进一步加剧,不仅容易导致面板连接体231与面盖21之间的连接失效,而且也会导致面板23损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面盖21和面板23之间设置挡油结构,以阻止外部油污或者水分到达面板连接体231,进而降低面板23损伤的可能。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图6是图2中的盖体组件的圈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挡油结构包括形成于面盖21朝向面板23一侧表面上的环形装配槽211,面板连接体231位于环形装配槽211所围成的区域内。通过在面板连接体231的外围形成环形装配槽211,当外部油污或者水分等杂质自面板23与面盖21之间的间隙进入时,会自动流入环形装配槽211的内部,避免油污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环形装配槽211所围成的区域内部,以保护面板连接体231。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面盖21上设有与环形装配槽211的底部连通的漏油孔215。流入环形装配槽211的内部的油污或者水分等杂质可以进一步自漏油孔215排出,以避免环形装配槽211内的油污过多而越过环形装配槽211后到达面板连接体231。

其中,漏油孔2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等,多个漏油孔215间隔设于环形装配槽211的底部,以加快油污等杂质排出的速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漏油孔215的数量和设置位置进行具体限定。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挡油结构包括环形装配槽311和环形密封圈312,环形装配槽311形成于面盖21朝向面板23的一侧,环形密封圈312设于环形装配槽311内,环形密封圈312的经环形装配槽311露出的表面抵接于面板23,面板连接体231位于环形装配槽311所围成的区域内。通过在面板23与面盖21之间夹设环形密封圈312,可以进一步密封面板23与面盖21之间的间隙,防止油污等杂质进入盖体组件20的内部而损坏面板连接体231。

另外,在面盖21上设置与环形密封圈312配合的环形装配槽311,可以便于对环形密封圈312进行限位,避免环形密封圈312相对面盖21移位而导致密封连接失效。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面板23上设置与环形密封圈312配合的环形装配槽311。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密封圈312可以设置为非弹性密封件,以避免环形密封圈312对面板23的反作用力较大而增大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的内应力,降低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导致面板23与面盖21的连接失效。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环形密封圈312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1mpa,且小于或等于6.5mpa。例如,环形密封圈312的弹性模量可以设置为1mpa、1.14mpa、1.5mpa、2.0mpa、2.5mpa、3mpa、3.5mpa、4mpa、4.5mpa、5mpa、5.5mpa、6mpa或者6.5mpa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环形密封圈312可以采用弹性系数较小的双面胶贴或者发泡棉等。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还可以在面板23对应环形密封圈312的位置处凸出设置防油挡筋313,防油挡筋313抵接于环形密封圈312,以进一步增大面板23对环形密封圈312的抵接作用力,进而提升密封性能。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盖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挡油结构包括环形装配槽411和防油挡筋412,环形装配槽411形成于面盖21朝向面板23的一侧,防油挡筋412形成于面板23朝向面盖21的一侧,防油挡筋412插入至环形装配槽411,面板连接体231位于防油挡筋412所围成的区域内。通过在面板23上形成插置于环形装配槽411内的防油挡筋412,防油挡筋412可以进一步对油污等杂质进行阻挡,以在外部油污或者水分等杂质自面板23与面盖21之间的间隙进入时,被防油挡筋412阻挡而自动流入环形装配槽411的内部,避免油污或者水分等杂质进入环形装配槽411所围成的区域内部,以保护面板连接体231。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防油挡筋412相对于环形装配槽411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2mm,以提升防油挡筋412对油污等杂质的阻挡效果。如图8所示,防油挡筋412相对于环形装配槽411的插入深度为l。防油挡筋412相对于环形装配槽411的插入深度l例如可以设置为2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mm或者3.1mm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可以设置防油挡筋412分别与环形装配槽411的底壁和侧壁间隔设置。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可以避免面板23和面盖21的加工误差而导致防油挡筋412与环形装配槽411产生干涉,影响面板23与面盖21的装配。

进一步地,防油挡筋412的末端与环形装配槽4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0.5mm,以提升防油挡筋412对油污等杂质的阻挡效果。其中,防油挡筋412的末端指得是防油挡筋412的背离面板23的一端。如图8所示,防油挡筋412的末端与环形装配槽4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防油挡筋412与环形装配槽41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h例如可以设置为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或者0.5mm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盖体组件20包括内盖27,面盖21罩设于内盖27上,面盖21包括盖板216和围合板217,面板23叠设于盖板216背离内盖27的一侧,围合板217与盖板216连接,并围设于内盖27的外围。面板23和盖板216进一步在挡油结构的外围形成一环形接触面235,环形接触面235与盖板21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其中,如图2、图4和图6所示,面板23的截面形状与盖板216的截面形状相匹配,面板23的周缘与盖板216相接触而形成环形接触面2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环形接触面235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与盖板216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为钝角,可以增大油污等外界杂质经面板23与盖板216之间的间隙进入时的阻力,以避免油污等外界杂质经面板23与盖板216之间的间隙进入盖体组件20的内部。

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将面板23与面盖21进行固定时,首先将凸出于面板23上的面板连接体231和热压连接部穿设伸出面盖21上的连接孔212,然后对和热压连接部进行热压,使得和热压连接部受热融化或者软化,进而与面盖21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面板23无需采用螺钉等进行固定,故而,可以减小面板23的受力,降低面板23损伤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