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7687发布日期:2021-04-02 09:2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及具有其的自移动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目前扫地机行业中旋风分离尘盒是一大卖点,非常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有较大的商业价值。而在扫地机领域中,部分扫地机已经在尘盒中加入旋风分离尘盒,该旋风分离尘盒包含有一个旋风分离锥,以及一个灰尘存储室。带有灰尘的空气从滚刷腔经过风道吸入至旋风分离锥的入口处,通过旋风分离锥的分离作用,大部分大颗粒灰尘通过旋风分离锥后分离至灰尘存储室里,少部分带有细小灰尘的气流经过过滤层后再进入电机中。

现有的旋风分离尘盒容易在旋风分离锥的锥心处沉积大量的灰尘,大量的灰尘会旋风分离锥内造成堵塞,导致旋风分离锥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自移动清洁装置内灰尘分离筒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集尘盒包括:盒体,盒体的一侧设置有与自移动清洁装置的滚刷腔连通的进口,盒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风机连通的出风口;灰尘分离筒,灰尘分离筒的顶部设置为与出风口连通的敞开口,灰尘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底板,底板用于隔开灰尘分离筒与灰尘分离筒的下方的灰尘;倒灰盖,倒灰盖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底板的下方,用于排出底板的下方的灰尘。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灰尘分离筒的底部设置底板,通过底板隔开灰尘分离筒与灰尘分离筒下方的灰尘,以此减少灰尘分离筒下方的灰尘堵塞灰尘分离筒。具体地,带有灰尘的空气从集尘盒的进口进入,在灰尘分离筒处绕着灰尘分离筒的中心做圆周运动,较干净的气流会从灰尘分离筒的网孔中通过出风口排出,最终被排放至外界空气中,部分灰尘会沿圆周向下运动,之后会在集尘盒中减速,最终沉降在灰尘分离筒的下方,底板隔开灰尘分离筒与灰尘分离筒下方的灰尘,以此减少灰尘分离筒下方的灰尘堵塞灰尘分离筒。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盒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储尘腔和第二储尘腔,进口与第一储尘腔连通,灰尘分离筒设置于第二储尘腔内,一部分灰尘在进入第二储尘腔前落至第一储尘腔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与第二储尘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进入第二储尘腔内的部分灰尘通过间隙落至底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储尘腔的顶部设置有背对进口的进灰口,进灰口处形成有与第一储尘腔连通的弧形风道,弧形风道的回转角度范围为45°~1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盒体内还设置有第三储尘腔,第二储尘腔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三储尘腔连通的甩灰口,进入第二储尘腔内的部分灰尘通过甩灰口甩至第三储尘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与倒灰盖之间的区域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速板,流至底板的下方的灰尘在至少一个减速板的作用下沉积于倒灰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减速板设置于倒灰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盒体为长方体结构,且盒体面向滚刷腔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状的对接板,进口为设置于对接板上的长条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出风口设置于盒体上背对滚刷腔的一侧,且出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清洁装置,自移动清洁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尘盒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尘盒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尘盒打开倒灰盖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尘盒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集尘盒的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集尘盒的b-b向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集尘盒;

10、盒体;101、进口;102、出风口;103、进灰口;104、甩灰口;105、弧形风道;11、倒灰盖;111、减速板;12、对接板;13、格栅板;14、提手;

20、灰尘分离筒;21、底板;

a、第一储尘腔;b、第二储尘腔;c、第三储尘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将集尘盒应用于自移动清洁装置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中集尘盒的应用范围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集尘盒还可以应用于立式吸尘器或者卧式吸尘器,这种调整属于本实用新型集尘盒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上”、“内”、“侧”、“顶”、“下”、“背”、“面向”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100,集尘盒100包括盒体10、灰尘分离筒20和倒灰盖11,盒体10的一侧设置有与自移动清洁装置内的滚刷腔(图中未示出)连通的进口101,盒体10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自移动清洁装置内的风机(图中未示出)连通的出风口102,灰尘分离筒20设置于盒体10内,用于将流入盒体10内的空气与灰尘分离,灰尘分离筒20的顶部设置为与出风口102连通的敞开口,分离出的空气经过敞开口后通过出风口102流入风机内,分离出的灰尘落至灰尘分离筒20的下方,灰尘分离筒20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1,底板21用于隔开灰尘分离筒20与灰尘分离筒20的下方的灰尘,倒灰盖11设置于盒体10底部的倒灰口处,且倒灰盖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底板21的下方,落至灰尘分离筒20下方的灰尘能够通过倒灰口排出。

在本实施中,通过合理设置集尘盒100的内部结构,将灰尘分离筒20分布于集尘盒100内,并通过集尘盒100的盒体10与滚刷腔连通,可以降低灰尘分离筒20与滚刷腔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使集尘盒100能够通过灰尘分离筒20将集尘盒100内的空气与灰尘分离,通过在灰尘分离筒20的底部设置底板21,通过底板21隔开灰尘分离筒20与灰尘分离筒20下方的灰尘,以此减少灰尘分离筒20下方的灰尘堵塞灰尘分离筒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灰尘分离筒20可以为旋风灰尘分离筒,还可以为螺旋灰尘分离筒,下面会对灰尘分离筒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进一步地,集尘盒10的顶部还设置有提手14,通过提手14方便用户维护和更换集尘盒10。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盒体10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储尘腔a和第二储尘腔b,进口101与第一储尘腔a连通并设置于第一储尘腔a的底部,灰尘分离筒20设置于第二储尘腔b内,一部分灰尘在进入第二储尘腔b前落至盒体1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滚刷腔内的灰尘和空气经过集尘盒100上的进口101流入至第一储尘腔a内,通过将进口101设置于第一储尘腔a的底部,从而使一部分重灰在第一储尘腔a内由于重力作用落至盒体10的底部,从而使自移动清洁装置能够通过盒体10上的倒灰口将一部分灰尘排出集尘盒100外,第一储尘腔a可以减轻灰尘分离筒20的工作负担,减少出现灰尘堵塞灰尘分离筒20的现象,提高灰尘分离筒20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板21与第二储尘腔b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进入第二储尘腔b内的部分灰尘通过间隙落至底板21的下方,底板21隔开灰尘分离筒20与灰尘分离筒20下方的灰尘,以此减少灰尘分离筒20下方的灰尘堵塞灰尘分离筒20。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储尘腔b的顶部设置有背对进口101的进灰口103,进灰口103处形成有与第一储尘腔a连通的弧形风道105,弧形风道105的回转角度范围为45°~18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进灰口103设置为背对进口101,可以增加灰尘在第一储尘腔a内的流动路径,从而使较重的灰尘能够在流动过程中由于重力掉落在第一储尘腔a的底部,具体地,进灰口103处形成有与第一储尘腔a连通的弧形风道105,弧形风道105的回转角度范围为45°~180°,空气和灰尘通过弧形风道105流至第二储尘腔b内,空气和灰尘通过弧形风道105后由于惯性作用在第二储尘腔b内螺旋运动,以此提高灰尘分离筒20对空气和灰尘的分离效果。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盒体10内还设置有第三储尘腔c,第二储尘腔b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三储尘腔连通的甩灰口104,进入第二储尘腔b内的部分灰尘通过甩灰口104甩至第三储尘腔c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盒体10内设置第三储尘腔c,从而使较轻的灰尘经过灰尘分离筒20分离后能够通过甩灰口104进入至第三储尘腔c内,以此提高灰尘分离筒20对灰尘的分离效果。具体地,进灰口103设置于第二储尘腔b的顶部,甩灰口104设置于第二储尘腔b的底部,且进灰口103的下沿高于甩灰口104的上沿,进入第二储尘腔b内的气流在风机的作用力下围绕在灰尘分离筒20的周边形成螺旋风道。

进一步地,地面上的灰尘经过清洁滚刷拍打后自滚刷腔的入口、集尘盒100的进口101进入集尘盒100的第一储尘腔a内,进入第一储尘腔a内的重灰落至第一储尘腔a的底部,图5中所示的箭头为气流的流动方向,较轻的灰尘与气流经过第二储尘腔b的进灰口103进入第二储尘腔b内,较轻灰尘与气流沿螺旋风道经过旋转离心作用后,较轻灰尘经过甩灰口104甩入第三储尘腔c内,甩入至第三储尘腔c内的灰尘落至第三储尘腔c的底部,气流沿螺旋风道经过旋转离心作用后从灰尘分离筒20上的分离孔流入灰尘分离筒20内,并从灰尘分离筒20顶部的敞开口流至出风口102处,然后经过出风口102处的过滤棉等过滤件过滤后进入风机的内部风道最后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具体地,出风口102设置于盒体10上背对滚刷腔的一侧,且出风口102处设置有安装过滤件的格栅板13,将出风口102设置于盒体10上背对滚刷腔的一侧,可以提高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

进一步地,甩灰口104的周边设置有位于第三储尘腔c内的甩灰板(图中未示出),甩灰板的延伸方向与甩灰口104的甩灰角度一致,甩灰板对甩灰口104处的气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甩灰口104处的气流从灰尘分离筒20进入第三储尘腔c内。

如图4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21与倒灰盖11之间的区域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减速板111,流至底板21的下方的灰尘在至少一个减速板111的作用下沉积于倒灰盖11上。

在本实施例中,减速板111通过阻挡灰尘的方式使灰尘沉积于倒灰盖11上,以此减少灰尘分离筒20下方的灰尘流至灰尘分离筒20内造成灰尘分离筒20出现堵塞现象,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减速板111设置于倒灰盖11上,当倒灰盖11打开后,方便用户清理倒灰盖11以及减速板111处的灰尘。

继续参阅图4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盒体10为长方体结构,且盒体10面向滚刷腔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状的对接板12,进口101为设置于对接板12上的长条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盒体10设置为长方体结构,且盒体10面向滚刷腔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状的对接板12,对接板12通过长条状进口101与滚刷腔连通,避免了灰尘分离筒20处的进灰口103与滚刷腔直接连通,降低进灰口103与滚刷腔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长条状结构的进口101可以提高滚刷腔内灰尘的流通效率,降低进口101出现堵塞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移动清洁装置,自移动清洁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100。

在本实施例中,自移动清洁装置包括壳体,集尘盒100安装于壳体的后侧部,通过在自移动清洁装置的集尘盒100内设置灰尘分离筒20,从而使自移动清洁装置能够通过灰尘分离筒20将空气与灰尘分离,以此增加风机上过滤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