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木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7838发布日期:2021-02-03 17:49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固木质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质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木质门。


背景技术:

[0002]
门在家庭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居家必不可少,特别是木门,广泛应用于室内房间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房间木门需求也越来越高。木门,即木制的门。按照材质、工艺及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广泛适用于民、商用建筑及住宅。现有的木质门在坚固性方面不足,容易变形,影响使用,且木质门容易着火,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加固木质门,包括木质的门板和加固框,所述门板安装于加固框内,所述门板包括三块门板单元,所述加固框由两根立柱和四根横梁组成,其中两根横梁设于立柱的上下两端,另外两根横梁设于立柱中部,从而将加固框分割为三个与门板单元对应的安装框,每个安装框内各安装有一个门板单元。
[0004]
由此,将门板分为三块门板单元,门板单元尺寸较小,相比原本的木门更难变形。并通过加固框将门板单元逐个固定,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0005]
具体地,所述门板单元的四周外端面设有凸条,立柱、横梁与门板单元的接触面设有与所述凸条对应的凹槽,门板单元通过凸条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0006]
具体地,所述立柱与横梁的接触面设有卯槽,所述横梁的两端设有接榫,所述横梁通过接榫插接与卯槽内。
[0007]
具体地,所述门板单元由外框板、功能芯板和盖板组成,所述外框板设有下沉的嵌入位,所述功能芯板设于所述嵌入位中,并通过盖板封于嵌入位内。
[0008]
具体地,所述功能芯板为防火芯板。
[0009]
具体地,所述防火芯板为氯化镁芯板或珍珠岩芯板。
[0010]
具体地,所述门板单元的两侧各安装有一块耐磨板。
[001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木质门将门板分为三块门板单元,门板单元尺寸较小,相比原本的木门更难变形。并通过加固框将门板单元逐个固定,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并且内嵌防火芯板,能够防止门起火,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固框的分体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门板单元的分体图;
[0016]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框板的示意图;
[0017]
图中:门板-1;加固框-2;门板单元-3;凸条-31;凹槽-32;立柱-4;横梁-5;卯槽-6;接榫-7;外框板-8;嵌入位-81;功能芯板-9;盖板-10;耐磨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1]
参见图1-5,本实施例的加固木质门包括木质的门板1和加固框2,所述门板1安装于加固框2内,所述门板1包括三块门板单元3,所述加固框2由两根立柱4和四根横梁5组成,其中两根横梁5设于立柱4的上下两端,另外两根横梁5设于立柱4中部,从而将加固框2分割为三个与门板单元3对应的安装框,每个安装框内各安装有一个门板单元3。将门板12分为三块门板单元,门板单元3尺寸较小,相比原本的木门更难变形。并通过加固框将门板单元3逐个固定,使得连接更加牢固。
[0022]
门板单元3的四周外端面设有凸条31,立柱4、横梁5与门板单元3的接触面设有与所述凸条31对应的凹槽32,门板单元3通过凸条31固定于所述凹槽32内。立柱4与横梁5的接触面设有卯槽6,所述横梁5的两端设有接榫7,所述横梁5通过接榫7插接与卯槽6内。
[0023]
门板单元3由外框板8、功能芯板9和盖板10组成,所述外框板8设有下沉的嵌入位81,所述功能芯板9设于所述嵌入位81中,并通过盖板10封于嵌入位81内。
[0024]
功能芯板9为防火芯板,防火芯板为氯化镁芯板或珍珠岩芯板。门板单元的两侧各安装有一块耐磨板11。
[002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