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加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制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4508发布日期:2021-07-23 14:0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加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制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加热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烤制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装置,例如烤箱、蒸烤一体机等,一般在内胆上部设置有电加热管,以便于由上至下对内胆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烹饪装置中上加热管直接裸露安装在内胆的内顶面上,如专利号为zl201821597459.4(公开号为cn2094503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烤箱,包括内胆、加热管及热风机,加热管包括设于烹饪内腔顶部的上加热管及设于烹饪内腔底部的下加热管,烹饪内腔的底部还设置有位于下加热管下方并用于盛放水的托盘,热风机设于烹饪内腔顶部并位于上加热管的上方从而为气流上下循环提供动力。

现有的上加热管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上加热管直接裸露在外,用户使用时可以直接看到、触摸到加热管,存在安全隐患;(2)由于加热管一般为数次弯曲设计,因此在靠近加热管附近区域会产生加热不均匀的问题;(3)上加热管与内胆的内顶面之间存在一定安装间隙,在烹饪过程中,油污会附着在内胆内顶面及加热管上,不方便用户的清理,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的上加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易清洁且安全性高的上加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内胆顶部温升的上加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上加热结构的烤制烹饪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加热结构,用于设置在内胆内腔上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安装在内胆内顶面的下方的加热层体,该加热层体包括位于顶部的隔热板、底部的导热板以及夹设在隔热板与导热板之间的加热管。

进一步,所述加热管被包覆在上述导热板与隔热板围成的空间中。这样不仅能使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最大程度地被传递到导热板上,并通过导热板均匀地发散至内胆中,而能彻底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污附着至加热管上。

进一步,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呈平面状,平面状结构进一步方便用户清理上加热结构。

为再进一步方便用户清理,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上涂覆有易清洁涂层。

进一步,所述导热板的周缘沿周向向上延伸而使导热板呈盒体状,上述隔热板盖合在导热板的开口上,两者卡扣连接并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第一紧固件可采用如螺钉、螺栓或螺母等。

进一步,所述隔热板的周缘沿周向向下延伸而形成周沿,该周沿与上述导热板的侧壁内外叠置。从而能使隔热板与导热板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导热板的顶缘沿周向间隔延伸有压扣,各压扣分别由上至下卡紧在隔热板的上表面上。这样通过压扣能使隔热板与导热板形成稳固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热板的顶缘沿周向朝内水平圆滑延伸而形成压边,该压边沿周向压紧包覆在隔热板的上表面的四周。通过压边使得隔热板与导热板卡扣连接,同时将位于隔热板与导热板之间的加热管进一步夹紧。

进一步,所述隔热板上布设有与加热管的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沉台,各限位沉台均为隔热板对应处的板体朝下凹陷而形成的凹槽。通过限位沉台能进一步将隔热板与导热板之间的加热管限位固定。

进一步,所述加热管包括内加热管和围设在该内加热管之外的外加热管,上述内加热管包括波浪段和位于该波浪段两端的直线段,上述限位沉台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沉台和左右延伸的第二限位沉台,其中,第一限位沉台与内加热管的波浪段的管段一一对应,并分别设置在波浪段的相邻管段之间或者波浪段的侧边管段与对应的外加热管的管段之间,而各第二限位沉台分别设置在内加热管的各直线段与对应的外加热管的管段之间以及内加热管的波浪段的前端与对应的外加热管的管段之间。从而能更好地限位固定加热管。

为将加热层体稳固地安装在内胆的上部,所述加热层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内胆的背板上的安装架,而加热层体的前端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加热层体的前端通过穿设在该安装孔中的第二紧固件固定在内胆的顶壁上,第二紧固件如螺杆、螺钉等。

为解决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上加热结构的烤制烹饪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层体包括位于顶部的隔热板、底部的导热板以及夹设在隔热板与导热板之间的加热管,这样通过设置导热板,加热管加热产生的热量能通过板状的导热板均匀散热,从而使得上加热结构能均匀加热内胆内腔的上部空间,实现内胆内腔上部温场的均匀性,并且与传统的加热管裸露安装的方式相比,导热板方便清洁,能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通过设置隔热板能避免加热管加热产生的热量辐射至内胆的顶壁上,从而避免内胆顶壁温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烤制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热层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加热层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加热层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加热层体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烤制烹饪装置,例如烤箱、蒸烤一体机等,包括内胆1和设置在内胆1内腔上部的上加热结构,该上加热结构包括水平安装在内胆1内顶面的下方的加热层体。该加热层体包括位于顶部的隔热板2、底部的导热板3以及夹设在隔热板2与导热板3之间的加热管5。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热板3,加热管5加热产生的热量能通过板状的导热板3均匀散热,从而使得上加热结构能均匀加热内胆1内腔的上部空间,实现内胆1内腔上部温场的均匀性,并且与传统的加热管5裸露安装的方式相比,安全性提高,导热板3方便清洁,能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通过设置隔热板2能避免加热管5加热产生的热量辐射至内胆1的顶壁上,从而避免内胆1顶壁温升。其中,上述隔热板2具有耐高温、防锈的特性,可采用不锈钢、搪瓷材料以及金属喷涂材料等;导热板3可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铝板、铜板等。

进一步,上述加热层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在内胆1的背板上的安装架6,而加热层体的前端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7,加热层体的前端通过穿设在该安装孔7中的第二紧固件82固定在内胆1的顶壁上,从而能将加热层体稳固地安装在内胆1的上部,第二紧固件82可采用如螺杆、螺钉等。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架6设置在加热层体沿左右方向的中部,上述安装孔7为两个并沿加热层体的左右方向均设。

上述加热管5被包覆在上述导热板3与隔热板2围成的空间中。这样不仅能使加热管5产生的热量最大程度地传递到导热板3上,并通过导热板3被均匀地散发至内胆1中,而能彻底避免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污附着至加热管5上。具体地,上述导热板3的周缘沿周向向上延伸而使导热板3的外形呈盒体状,上述隔热板2盖合在导热板3的开口上,两者卡扣连接并通过第一紧固件81固定,第一紧固件81可采用如螺钉、螺栓或螺母等。优选地,上述隔热板2的周缘沿周向向下延伸而形成周沿21,该周沿21与上述导热板3的侧壁内外叠置,从而能使隔热板2与导热板3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上述隔热板2与导热板3的卡扣连接可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的顶缘沿周向间隔延伸有压扣31,各压扣31分别由上至下卡紧在隔热板2的上表面上,这样通过压扣31能使隔热板2与导热板3形成稳固的卡扣31连接。

此外,隔热板2上布设有与加热管5的形状相匹配的限位沉台4,各限位沉台4均为隔热板2对应处的板体朝下凹陷而形成的凹槽。通过限位沉台4能进一步将隔热板2与导热板3之间的加热管5限位固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加热管5包括内加热管51和围设在该内加热管51之外的外加热管52,上述内加热管51包括波浪段511和位于该波浪段511两端的直线段512,上述限位沉台4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限位沉台41和左右延伸的第二限位沉台42,其中,第一限位沉台41与内加热管51的波浪段511的管段一一对应,并分别设置在波浪段511的相邻管段之间或者波浪段511的侧边管段与对应的外加热管525的管段之间,而各第二限位沉台42分别设置在内加热管51的各直线段512与对应的外加热管52的管段之间以及内加热管51的波浪段511的前端与对应的外加热管52的管段之间,从而能更好地限位固定加热管5。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的下表面呈平面状,平面状结构进一步方便用于清理上加热结构。此外,为再进一步方便用户清理,所述导热板3的下表面上涂覆有易清洁涂层(未示出),该易清洁涂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材料,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198041.9(公开号为cn109880406a)公开的涂层。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的顶缘沿周向朝内水平圆滑延伸而形成压边32,该压边32沿周向压紧包覆在隔热板2的上表面的四周。通过压边32使得隔热板2与导热板3卡扣连接,同时将位于隔热板2与导热板3之间的加热管5进一步夹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