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战便携折叠桌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6030发布日期:2021-04-16 14:2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战便携折叠桌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野战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野战便携折叠桌凳。


背景技术:

2.桌子是一种常用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东西、做事情、吃饭、写字、工作等。凳子是一种能够与桌子配套使用的供人们坐下的家具。在野外训练和野外演习时,为了方便展示地图,便于人们吃饭,在军队的行进中都会携带一些桌凳。现有的桌凳,占据的空间面积较大,空间适应性差,对人们的携带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战便携折叠桌凳,方便使用者携带。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野战便携折叠桌凳,包括两个铰接的桌板和若干凳子,所述桌板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两个所述桌板能够对折重叠在一起,使得两个第一容置槽组成容纳凳子的空腔,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端铰接有桌腿,所述桌腿为伸缩杆结构,所述桌板上设置有能将两个桌板固定在一起的卡扣;所述凳子包括凳板和两个凳腿,所述凳板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两个所述凳腿分别铰接在第二容置槽的两端。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桌椅时,打开卡扣,把凳子取出。将两个桌板张开呈共面状态,然后将桌腿转动至与桌板垂直并支撑在地面上。将凳腿张开至与凳板垂直并支撑在地面上。凳子折叠后能够放置在桌板上的容置槽中,并和桌板一起进行携带,减小了空间的占用,方便了使用人员的携带。卡扣能够将两个桌板固定在一起,防止携带时两个桌板意外张开。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加固片,所述桌腿上固定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加固片背离第一容置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凸块相匹配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二容置槽的两端铰接有第二加固片,所述凳腿上固定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加固片背离第二容置槽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凸块相匹配的第二卡口。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桌腿张开后,将第一加固片上的卡口卡在第一凸块上,在第一加固片的支撑下,对桌腿进行了加固,保证了桌腿的稳固性,防止桌腿向内翻折。将凳腿张开后,把第二加固片上卡口卡在第二凸块上,使得第二加固片、凳腿和凳板构成三角形的结构,能够防止凳腿向内翻折,保证了凳腿使用时的稳固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桌腿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套设在第一支撑杆内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在桌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第二支撑杆的锁止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桌板的高度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的长度,使得第二支撑杆套在第一支撑杆中时,始终有一部分裸露在第一支撑杆外,避免了第二支撑杆完全掉进第一支撑杆中导致不方便拿出。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均布有限位槽,所述锁止组件包括两个铰接在第一支撑杆背离桌板一端的夹持环和固定在夹持环内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卡接在限位槽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支撑杆从第一支撑杆中抽出,使第二支撑杆上的限位槽与第一支撑杆上的夹持环对齐。两个夹持环闭合后,限位块能够卡接在限位槽中,从而对第二支撑杆轴向的移动进行了限制,保证了第二支撑杆不会缩回第一支撑杆中。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夹持环背离铰接端的磁铁,使得两个夹持环闭合时两个磁铁能够吸附在一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夹持环闭合时,夹持环背离铰接端的磁铁能够紧紧吸附在一起,保证了夹持环的稳固性,有效减少了夹持环因为意外而张开的情况。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位于第二支撑杆背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在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的加固杆,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杆在使用时不易发生相对歪斜,提高了第二支撑杆使用时的稳固性。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桌板上固定有提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人员携带本实用新型时,能够通过提手将本实用新型提起进行携带,方便握持,减小了携带时的难度。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2.1.将凳子折叠后放置在桌板上的第一容置槽中,两个桌板能够折叠并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小了空间占用,使用人员通过桌板上的提手即可方便将本实用新型提起,更加方便携带;
23.2.将第二支撑杆从第一支撑杆中抽出后,通过锁止组件对第二支撑杆进行固定,使得桌板在使用时能够调节高度,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凳子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桌子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桌板,12、桌腿,121、第一支撑杆,122、第二支撑杆,123、限位槽,13、卡扣,14、提手,2、凳子,21、凳板,22、凳腿,31、第一容置槽,32、第二容置槽,41、第一加固片,42、第二加固片,51、第一凸块,52、第二凸块,61、第一卡口,62、第二卡口,71、夹持环,72、限位块,73、磁铁,8、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野战便携折叠桌凳,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桌板1和若干凳子2。两个桌板1能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至重叠在一起,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至共面。桌板1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31,当两个桌板1对折重叠在一起时,两个第一容置槽31能够组成用于放置凳子2的空腔。在第一容置槽31的两端铰接有桌腿12,两个桌腿12位于桌板1背离铰接轴的一侧。桌腿12为伸缩杆结构,更加便于收纳。当桌腿12转动至抵在第一容置槽31内壁上时,桌腿12与桌板1垂直。桌板1背离铰接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扣13,使得两个桌板1重叠后能够固定在一起。为了方便使用人员携带,在桌板1背离铰接端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提手14。
32.参照图3,凳子2主要由凳板21和两个凳腿22组成。凳板21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32,两个凳腿22分别铰接在第二容置槽32的两端。当凳腿22向着背离第二容置槽32的方向转动至抵在第二容置槽32的内壁上时,凳腿22与凳板21垂直。
33.当需要使用桌子时,打开卡扣13,将两个桌板1张开至共面,并将凳子2从第一容置槽31中取出。向着远离第一容置槽31的方向转动桌腿12,使得桌腿12抵在第一容置槽31的内壁上。然后将凳子2张开,使得凳腿22转动至抵在第二容置槽32的内壁上。当携带时,把凳腿22转动至第二容置槽32中,将凳子2放入第一容置槽31中。然后将桌腿12转动至第一容置槽31中,把两个桌板1对合在一起,并使用卡扣13固定。
34.参照图4,第一容置槽31的两端铰接有第一加固片41,第一加固片41与桌腿12设置在同侧。第一加固片41为金属片材质,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并恢复原状。桌腿12上固定有第一凸块51,第一加固片41背离第一容置槽3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凸块51相匹配的第一卡口61。
35.将桌腿12转动至与桌板1垂直后,向着靠近桌腿12的方向转动第一加固片41。通过将第一加固片41弯折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一卡口61能卡在第一凸块51上。此时,第一加固片41、桌腿12和桌板1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结构。
36.回看图3,第二容置槽32的两端铰接有第二加固片42。第二加固片42为金属片材质,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并恢复原状。在凳腿22上固定有第二凸块52,第二加固片42背离第二容置槽3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凸块52相匹配的第二卡口62。
37.将凳腿22转动至与凳板21垂直后,向着靠近凳腿22的方向转动第二加固片42。通过将第二加固片42弯折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二卡口42能够卡在第二凸块52上。此时第二加固片42、凳板21和凳腿22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结构。
38.参照图4和图5,桌腿12包括铰接在桌板1上的第一支撑杆121和套设在第一支撑杆121内的第二支撑杆122。第一支撑杆1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支撑杆122的锁止组件。第二支撑杆122上沿着轴向均匀排布有若干限位槽123,限位槽123沿着第二支撑杆122的周向开设呈完整的环形。
39.参照图4和图5,锁止组件包括两个铰接在第一支撑杆121背离桌板1一端的夹持环71、固定在夹持环71内侧面的限位块72和固定在夹持环71上的磁铁73。夹持环71为半圆环结构,两个夹持环71能夹持在第二支撑杆122的周向面上。磁铁73固定在夹持环71背离铰接轴的一端,使得两个夹持环71闭合成圆环时,两个磁铁73能够吸附在一起,有效降低了两个
夹持环71意外张开的情况。限位块72与限位槽123相匹配,使得两个夹持环71闭合时,限位块72能卡在限位槽123中。
40.将两个夹持环71张开后,将第二支撑杆122向外抽出至合适的长度,使得限位槽123与夹持环71对齐。将两个夹持环71闭合在一起,使得限位块72卡在限位槽123中,从而将第二支撑杆122固定。
41.为了方便第二支撑杆122从第一支撑杆121中抽出,设置第二支撑杆122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杆121,保证了第二支撑杆122会有一部分裸露在第一支撑杆121外部。
42.参照图4,为了增强桌腿1使用时的稳固性,在两个第二支撑杆122之间固定连接加固杆8,加固杆8位于第二支撑杆122背离第一支撑杆121的一端。加固杆8的轴线方向与两个第二支撑杆12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