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桌

文档序号:25317262发布日期:2021-06-04 16:3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桌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桌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桌。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折叠桌种类很多,根据其用途不同,其结构也各有不同,折叠桌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变形后方便使用,闭合后占用空间小,因而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折叠桌,只有一个可旋转角度,在折叠方面薄弱性较大,使用环境比较受限,可使用角度的自由度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折叠桌。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依次包括:桌面, 所述桌面底部有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一端开设有多个卡槽;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桌面连杆,所述桌面连杆插设于所述凸块内,所述桌面连杆一端开设有多个连杆卡槽;离合卡扣,所述离合卡扣活动插设于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连杆卡槽活动卡接。
5.在上述的一种折叠桌,所述离合卡扣边缘开设有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齿活动插设于所述卡槽,所述离合卡扣中心有凸起,所述凸起四周开设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齿活动插设于所述连杆卡槽。
6.在上述的一种折叠桌,所述桌面连杆侧端插设有活动销,所述桌面连杆通过所述活动销连接有固定连杆,所述固定连杆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
7.在上述的一种折叠桌,所述桌面底部开设有沟槽,所述桌面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沟槽活动卡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凸块与桌面连杆的连接实现桌面连杆机构的连接,桌面可以通过旋转,可调节不同的使用角度,满足使用者对于使用角度的需求,实现自由调节角度的功能,当离合卡扣插设于卡槽时在与卡槽卡接的同时也与连杆卡槽卡接,因为离合卡同时卡接了卡槽与连杆卡槽,所以桌面无法旋转角度,固定了使用角度,通过设置连杆机构实现了桌面的轴向旋转,可使使用者自行调节使用方向,还可以收纳折叠桌子,减少使用空间,整个桌子可实现两个角度的旋转。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桌的立体图;
10.图2是离合卡扣的放大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桌的轴侧图;
12.图4是离合卡扣的俯视图图;
13.图5是桌面连杆的右视图;
14.图中,桌面1、凸块2、卡槽3、连杆机构4、离合卡扣5、挡板6、沟槽7、桌面连杆41、连
杆卡槽411、活动销42、固定连杆43、固定支架44、第一卡齿51、凸起52、第二卡齿53、卡扣61。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桌,依次包括:桌面1, 桌面1底部有设有凸块2,凸块2一端开设有多个卡槽3;连杆机构4,连杆机构4包括桌面连杆41,桌面连杆41插设于凸块2内,桌面连杆41一端开设有多个连杆卡槽411;离合卡扣5,离合卡扣5活动插设于卡槽4内且与连杆卡槽411活动卡接,通过凸块2与桌面连杆41的连接实现桌面1 与连杆机构4的连接,桌面1可以通过旋转,可调节不同的使用角度,满足使用者对于使用角度的需求,实现自由调节角度的功能,当离合卡扣5 插设于卡槽3时在与卡槽3卡接的同时也与连杆卡槽411卡接,因为离合卡扣5同时卡接了卡槽3与连杆卡槽411,所以桌面1无法旋转角度,固定了使用角度,通过设置连杆机构4实现了桌面的轴向旋转,可使使用者自行调节使用方向,还可以收纳折叠桌子,减少使用空间,整个桌子可实现两个角度的旋转。
17.离合卡扣5边缘开设有第一卡齿51,第一卡齿51活动插设于卡槽3,离合卡扣5中心有凸起52,凸起52四周开设有第二卡齿53,第二卡齿53 活动插设于连杆卡槽411,卡槽3和连杆卡槽411呈多条凹槽状,第一卡齿 51的尺寸与卡槽3的尺寸相对应,第二卡齿53的尺寸与连杆卡槽411相对应,当离合卡扣5插入卡槽3时,卡槽3的凹槽与第一卡齿51卡接,连杆卡槽511与第二卡齿53相卡接,通过设置离合卡扣5,可实现自由控制旋转或固定桌面使用角度的功能,满足了使用者对于桌面角度的使用需求。
18.桌面连杆41侧端插设有活动销42,桌面连杆41通过活动销42连接有固定连杆43,固定连杆43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44,固定支架44固定于固定面用来固定桌子,确定桌子的使用高度,固定连杆43起到固定作用,通过设置桌面连杆41,可轴向旋转桌面,自由选择桌面使用方向,通过设置活动销42,连接了桌面连杆41与固定连杆43,同时也便于桌面连杆41的旋转。
19.桌面1底部开设有沟槽7,桌面1活动连接有挡板6,挡板6底部设置有卡扣61,卡扣61与沟槽7活动卡接,挡板6可以置放笔之类的杂物,便于使用者归纳放置,沟槽7与卡扣61的活动卡接便于挡板拆装。
2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