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再加热装置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4905发布日期:2021-04-21 04:1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蒸汽再加热装置和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再热加装置和具有该蒸汽再加热装置的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蒸汽作为一种传统的食物烹饪媒介,现在已广泛的应用于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等厨房电器中。蒸汽烹饪食物的原理是利用高温的蒸汽来加热食物,蒸汽温度越高,腔体所能达到的温度越高,可以使烹饪时间缩短,节省烹饪时间。此外,利用高温蒸汽可以达到煮食的脱脂减盐效果,提升煮食的营养价值。
3.相关技术的烹饪设备中的蒸汽温度不够,烹饪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蒸汽再加热装置,可以实现蒸汽再加热以提高蒸汽温度。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设备,该烹饪设备包括前述的蒸汽再加热装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加热件,所述壳体上具有相互连通的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适于向所述壳体内通入蒸汽,且所述蒸汽出口适于排出所述壳体内的蒸汽,所述壳体内具有从所述蒸汽入口延伸到所述蒸汽出口的流道;所述加热件被构造成用于加热所述流道的内部空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可以实现对蒸汽的再加热,以提高蒸汽温度。
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加热腔和出汽腔,所述加热腔的一端接通所述蒸汽入口,且所述加热腔的另一端接通所述出汽腔,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出汽腔连通,所述加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加热腔内。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壳体内分割出所述加热腔和所述出汽腔,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邻近所述蒸汽入口并连接所述壳体一端的内端面,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内端面间隔开预定距离,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内侧面。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加热件的接线端插装于所述限位孔,所述隔板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支撑所述加热件,所述支架和所述限位孔分别邻近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包括盘管,所述隔板上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在所述盘管的内侧,所述导流片与所述蒸汽入口相对,且所述导流片沿气流方向延伸并在所述
气流方向上朝所述盘管倾斜,所述导流片包括一个或沿气流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连接成“v”型,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蒸汽入口相对,且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在气流方向上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向所述盘管导流。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盒体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敞开形成开口,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相对侧壁在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上朝相互合拢的方向倾斜;所述盒盖封盖所述盒体的开口;其中,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盒体的侧壁上的倾斜部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开口处设有向所述盒体外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盒盖的周缘盖在所述第一翻边上。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端板在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朝相互合拢的方向倾斜,所述蒸汽入口设于所述端板上。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从所述蒸汽入口伸入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导管的所述一端具有向所述导管外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贴靠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再热加装置还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喷嘴设于所述蒸汽出口出并接通所述壳体的内外空间,用于喷射出所述壳体内的蒸汽。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包括:加热管、发热丝和绝缘导热介质,所述发热丝设于所述加热管内;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加热管内,且所述绝缘导热介质将所述发热丝于所述加热管隔开。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烹饪设备,包括:箱体、门体和蒸汽再加热装置,所述箱体内设有烹饪腔;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相连以打开和关闭所述箱体;所述蒸汽再加热装置安装与所述箱体上,所述蒸汽再加热装置为根据前述的蒸汽再加热装置,所述蒸汽出口被构造成朝向所述烹饪腔内部空间。
2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再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箱体上远离所述门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为示出盒盖。
2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24.图3是图2中圈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中的盒体的的示意图。
2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27.附图标记:烹饪设备1000,蒸汽再加热装置10,蒸汽入口101,加热腔103,出汽腔104,限位孔105,壳体11,盒体111,盒盖112,第一翻边1111,导管1112,第二翻边1113,加热件12,接线端121,隔板13,支架131,导流片132,第一支板1321,第二支板1322,喷嘴14,固定螺母16,箱体20。
具体实施方式
28.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一种蒸汽再加热装置10,通过该装
置可以对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饱和蒸汽二次加热,从而可以提供温度更高的蒸汽。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结合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10,包括:壳体11和加热件12,蒸汽适于从壳体11内流过,并在蒸汽流通过程中,通过加热件12对蒸汽加热。
31.具体而言,壳体11上具有相互连通的蒸汽入口101和蒸汽出口,壳体11内的流道可以从蒸汽入口101延伸到蒸汽出口,蒸汽入口101适于向壳体11内通入蒸汽,且蒸汽出口适于排出壳体11内的蒸汽,蒸汽可以从蒸汽入口101进入壳体11内的流道内,然后从蒸汽出口排出。加热件12被构造成用于加热流道的内部空间,这样,在蒸汽流经流道时,加热件12可以对在流道内流通的蒸汽进行加热,随后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从而提供温度更高的蒸汽。
3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10,可以实现对蒸汽的再加热,以提高蒸汽温度,从而可以减少混合在蒸汽中的水雾,从而可以提供更加干燥的蒸汽。另外,还可以避免或减少蒸汽冷凝。
33.另外,在将该蒸汽再加热装置10应用于烹饪设备1000中时,可以通过提高送往烹饪设备1000的烹饪腔内的蒸汽温度,以及提高了向烹饪设备1000内输送的蒸汽的干燥度,还提高烹饪效率和烹饪效果。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加热件12可以设置于壳体11内部以实现对流道的内部空间进行加热,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件1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式,只需要加热件12的热量可以传递到流道内部,实现对流道内的蒸汽进行加热即可。
35.如图2,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内具有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换言之,壳体11内的流道包括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加热腔103的一端接通蒸汽入口101。加热腔103的另一端接通出汽腔104,蒸汽出口与出汽腔104连通,具体而言,蒸汽在经过加热腔103的加热后流向出汽腔104,随后通过与出汽腔104连通的蒸汽出口送出。另外,由于加热腔103的一端连通蒸汽入口101且另一端连通出汽腔104,因此,气流可以在加热腔103内进行充分的加热,避免蒸汽从蒸汽入口101进入到加热腔103后不经过加热直接从蒸汽出口送出,从而可以提高蒸汽再加热装置10对蒸汽加热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出汽温度。
36.可选地,加热件12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加热腔103内,也就是说,蒸汽从蒸汽入口101进入到加热腔103内,此时由于加热件1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加热腔103内,因此,可以通过加热件12对流经加热腔103内的蒸汽进行加热。
37.本实用新型下述主要以壳体11内设置了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这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11内也可以仅具有一个空腔或具有相互连通的更多个空腔。
38.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可以为层叠设置的,也就是说,加热腔103与出汽腔104连接成为迂回的流道。具体而言,可以在壳体11内设置隔板13,从而通过隔板13分隔出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而且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可以连接形成“u”型流道。
39.可选的,壳体11内设有隔板13,隔板13在壳体11内分割出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隔板13的长度方向(参照附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邻近蒸汽入口101并连接壳体11一端的内端面,隔板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壳体11另一端的内端面间隔开预定距离,隔板13的宽度方向(参照附图中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连接壳体11的内侧面。也就是说,隔板13与壳体11内周面中相邻的三个侧面相连,且隔板13与壳体11内周面中剩下的一个侧面分隔开,从而在通过隔板13在壳体11内分隔出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的同时,使得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连通。而且,由于隔板13上与壳体11的内周面间隔开的端部远离蒸汽入口101,这样,从蒸汽入口101进入的蒸汽可以在加热腔103内进行充分加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蒸汽的加热效率和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
40.可选的,壳体11上设有限位孔105,加热件12的接线端121插装于限位孔105。加热件12的接线端121可以通过限位孔105连接电源,而且,加热件12的接线端121的插装可以实现加热件12的定位和安装,从而提高加热件12的稳定性,在避免加热件12松脱的同时方便加热件12接电。
41.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在壳体11内设置支架131,通过支架131来支撑加热件12,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加热件12的稳定性。其中,可以将支架131设置在隔板13上,换言之,隔板13上设有支架131,支架131支撑加热件12,支架131和限位孔105分别邻近壳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就是说,通过限位孔105和支架131分别定位加热件12的两个位置,而且限位孔105与支架131具有较为合适的间距,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件12的稳定性。
42.其中,可以通过限位孔105和支架131将加热件12与隔板13之间间隔开预定距离,从而在避免加热件12直接加热隔板13的同时,也保证了加热件12与隔板13之间具有安全的用电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蒸汽再加热装置1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3.可选地,加热件12包括盘管。盘管是指迂回延伸的管状,具体而言,盘管可以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管段、连接管段、第二管段;或者盘管也可以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管段、第一连接管段、第二管段、第二连接管段、第三管段;或者盘管还可以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管段、第一连接管段、第二管段、第二连接管段、第三管段、第三连接管段、第四管段。当然,上述描述仅仅是对盘管的一些具体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其中,由于盘管是迂回延伸的管状结构,而气流会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气流会从盘管内的空间通过(例如前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空间),而不会主动地流向加热管,这样会影响对蒸汽的加热效率。为此,本实用新型中在盘管内地空间设置了导流片132,通过导流片132地倒流将蒸汽导向盘管,促使蒸汽与盘管换热,从而有效地提高对蒸汽地加热效果和效率。
44.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在隔板13上设有导流片132,导流片132设在盘管的内侧,导流片132与蒸汽入口101相对,且导流片132沿气流方向延伸并在气流方向上朝盘管倾斜。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气流将会在导流片132地导流作用下流向盘管,使得盘管对蒸汽进行加热,从而有效地提高对蒸汽地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
45.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地导流片132可以包括一个,进一步的,导流片132还可以包括沿气流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
4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地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盘管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管段、第一连接管段、第二管段、第二连接管段、第三管段、第三连接管段、第四管段,且盘管构造出呈
在第二方向(参照附图中的上下方向)上螺旋延伸地形状,盘管中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管段之间间隔开,以方便气流通过。其中,第一连接管段、第三连接管段邻近蒸汽入口101,第二连接管段远离蒸汽入口101设置,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空间、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之间的空间与蒸汽入口101相对。导流片132设置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空间以及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之间的空间,且蒸汽入口101通入的蒸汽适于通过导流片132导流到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以及第四管段上。
47.可选地,导流片132包括第一支板1321和第二支板1322,第一支板1321和第二支板1322连接成“v”型,第一支板1321和第二支板1322的连接端与蒸汽入口101相对,且第一支板1321和第二支板1322在气流方向上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以向盘管导流。因此,在气流流通到导流片132所处位置时,在导流片132的分流作用下,可以将气流引导至盘管上,从而提高蒸汽与盘管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从而提高对蒸汽的加热效率和效果。
48.可选地,壳体11包括:盒体111和盒盖112,盒体111沿第一方向(平行于前述壳体11的长度方向,可以参照附图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且盒体111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敞开形成开口,壳体11在第二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相对侧壁在远离开口的方向上朝相互合拢的方向倾斜。盒盖112封盖盒体111的开口,蒸汽出口设于盒体111的侧壁上的倾斜部分,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壳体11的结构简单,方便成型,蒸汽再加热装置10的各部分排布合理,可以简化蒸汽再加热装置10的生产和装配,提高装配的效率,并提高了蒸汽再加热装置10的稳定性。
49.结合前述实施例,隔板13设于盒体111内,并沿第二方向在盒体111内分隔出加热腔103和出汽腔104,加热腔103位于隔板13的一侧与盒盖112之间,出汽腔104位于隔板13的另一侧与盒体111之间,加热件12设于加热腔103内,蒸汽通过蒸汽入口101进入到加热腔103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蒸汽的加热效率,并边与蒸汽流通,使得蒸汽可以快速地加热。
50.可选地,盒体111的开口处设有向盒体111外延伸的第一翻边1111,盒盖112的周缘盖在第一翻边1111上。通过第一翻边1111与盒盖112的配合,可以提高盒体111与盒盖112的配合位置的密封性,并方便盒体111与盒盖112的装配。
51.可选地,盒体111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端板在远离开口的方向朝相互合拢的方向倾斜,蒸汽入口101设于端板上。提高蒸汽加热效率,并便于蒸汽流通。
52.可选地,壳体11还包括导管1112,导管1112的一端从蒸汽入口101伸入壳体11内,且导管1112的一端具有向导管1112外延伸的第二翻边1113,第二翻边1113贴靠于壳体11的内表面上。通过导管1112上设置的第二翻边1113,可以有效地提高导管1112与壳体11之间的密封性能,并方便通过导管1112向壳体11内通入蒸汽。
53.可选地,蒸汽再热加装置还包括:喷嘴14,喷嘴14设于壳体11上,喷嘴14设于蒸汽出口出并接通壳体11的内外空间,用于喷射出壳体11内的蒸汽。可以通过喷嘴14提高出气的效果,便于通过喷嘴14将蒸汽朝设定的方向输送。
54.可选地,喷嘴14的总出汽面积小于蒸汽入口101的进汽面积,从而提高蒸汽在蒸汽再加热装置10内的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率和效果,便于将蒸汽加热至合适的温度。
55.可选地,加热件12包括:加热管、发热丝和绝缘导热介质,发热丝设于加热管内;绝缘导热介质填充于加热管内,且绝缘导热介质将发热丝于加热管隔开。可以提高加热件12的安全性和加热效果。
56.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件1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将加热件12设于壳体11的壁上,从而降低加热件12对气流的阻力。
57.本实用新型中的蒸汽再热装置,可以对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饱和蒸汽二次加热,实现了喷嘴14出口过热蒸汽温度达到350℃以上。
58.本实用新型采用蒸汽再热装置对蒸汽进行加热,可产生350℃以上的过热蒸汽,蒸汽通过再热进一步提升干度,实现蒸汽中无细小液滴,保证蒸汽品质,高温过热蒸汽可进一步提升腔体温度,加快煮食速度,维持腔体较高的工作温度,减少蒸汽冷凝,腔体积水更少。
5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蒸汽再加热装置10,蒸汽再加热装置10包括壳体11、隔板13、加热件12等,壳体11上设有蒸汽入口101、蒸汽出口、喷嘴14、限位孔105、固定螺母16等。壳体11内设有隔板13、加热管、导流片132、支架131。壳体11包括盒体111和盒盖112。壳体11的内部空间由隔板13分隔为上、下两层(即加热腔103、出汽腔104沿第二方向分为两层),其中,蒸汽入口101设于加热腔103的侧壁上,蒸汽出口设于出汽腔104的侧壁上,喷嘴14安装在蒸汽出口处,壳体11上设有固定螺母16来固定喷嘴14。加热件12安装于加热腔103,且加热件12的接线端121插装于限位孔105,并通过支架131支撑加热件12,实现加热件12的安装和定位,隔板13上设置了导流片132来将气流导向加热件12。
60.盒体11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盒体111的上端敞开形成开口,隔板设置在盒体111内,并在盒体111内沿上下方向分隔出加热腔和出汽腔,其中加热腔的左侧壁上设有限位孔105、右侧比上设有蒸汽入口101,隔板的左端与盒体111的内端面间隔开,隔板的右端以及前后两侧与盒体111的内表面相连。
61.另外,支架131被构造呈“l”型,支架131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呈“l”型,第一部分平行于隔板13,且第一部分与隔板相连,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垂直,第二部分上设有过孔,发热件穿过该过孔,结合前述实施例,盘管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管段、第一连接管段、第二管段、第二连接管段、第三管段、第三连接管段、第四管段,其中,第一连接管段位于第三连接管段的下方,且第一连接管段穿过该国控,且过孔与第二部分的边沿之间间隔开预定距离,从而通过支架将第一连接管段与第三连接管段间隔开。
62.另外,壳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台阶,隔板支撑于台阶之上。
63.蒸汽再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从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经由蒸汽入口101进入到蒸汽再热装置,在上层腔体(即加热腔103)中布置的加热件12的加热下迅速升温,经过加热的高温过热蒸汽从分层隔板13与壳体11形成的缺口中进入蒸汽再热装置下层(即出汽腔104),经由喷嘴14喷入蒸汽产品腔体。其中,喷嘴14可以包括多个,例如沿着壳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不止多个喷嘴14。
64.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分层隔板13分为两层,可以防止蒸汽入口101与蒸汽出口喷嘴14之间形成流场“短路”,即进入蒸汽再热装置腔体的蒸汽未充分加热而直接从蒸汽出口喷嘴14喷出。
65.另外,隔板13的长度为a,所处同一平面位置的外壳的内部空间的长度为b,a应比b小10mm

20mm,目的是在蒸汽再热装置腔体上下两层之间形成缺口,使上下两层形成通路。缺口的位置应布置在远离蒸汽入口101的一端。壳体11和隔板13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厚
度0.6mm

0.8mm为宜,连接方式采用激光点焊工艺。
66.喷嘴14形状为圆柱壳体11,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2mm,贯通壳体11与蒸汽产品腔体(例如贯通至烹饪设备1000的烹饪腔的内部空间),其柱体表面车有螺纹,通过固定螺母16将壳体11与蒸汽产品腔体紧密贴合。
67.加热管为双层盘状加热管,目的在于有限空间内尽可能增加管长,进而增大加热面积。加热管端口穿过限位孔105,安装在壳体11的上层(即加热腔103),限位孔105处连接处采用激光密封焊以保证装置密封性。加热管为不锈钢加热管,管径6.6mm,沿管内中心轴向均布螺旋电热合金丝(镍铬或铁铬合金),其空隙填充具有良好绝缘导热性能的氧化镁砂,管口两端用硅胶或陶瓷密封。
68.导流片132形状呈”>”型,通过点焊工艺焊接固定在隔板13上,使进入壳体11内上层的蒸汽在导流片132的导流扰动作用下直吹加热管,一是可以使蒸汽与加热管表面充分换热,二是扰动作用可延长蒸汽在蒸汽再热装置的加热腔103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量。导流片132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0.6mm

0.8mm为宜。
69.盒体111与盒体111的接缝采用激光密封焊工艺,构成完整密闭腔体。
70.结合图1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烹饪设备1000,包括:箱体20、门体和蒸汽再加热装置10。
71.箱体20内设有烹饪腔,门体与箱体20相连以打开和关闭箱体20。蒸汽再加热装置10安装与箱体20上,蒸汽再加热装置10为根据前述的蒸汽再加热装置10,蒸汽出口被构造成朝向烹饪腔内部空间。
7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0,通过设置前述的再加热装置,可以对烹饪设备1000生成的蒸汽进行再加热,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同时可以提高烹饪的效率以及烹饪后的食物口感。
73.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设备1000还包括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出口可以于蒸汽再热加装置的蒸汽入口101连通,从而在蒸汽发生器生成蒸汽后,可以通过蒸汽再加热装置10进行加热,从而提高通往烹饪设备1000内的蒸汽的温度和干燥度。另外,也可以不在烹饪设备1000上设置蒸汽发生器,而通过烹饪设备1000外的蒸汽发生装置来生成蒸汽。
74.可选地,蒸汽再加热装置10设于箱体20上远离门体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烹饪效率和效果,另外,还可以降低对环境温度的影响,方便用户使用。
75.本实用新型中的烹饪设备可以为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等设备。
7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