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3837发布日期:2021-08-10 14:0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儿童坐便器,通常在儿童便后均需要清理便槽,即使便槽采用可拆分式设计,也只是降低清洗难度,对于城市中的家庭以及年轻父母来说,在家中清洗坐便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上述清洗问题,出现了坐便器专用清洁袋,有弹性收口清洁袋和抽绳清洁袋这两种,将清洁袋套在便槽上,宝宝便后,大人只要提起清洁袋扔掉即可,解决了每次便后清洁便槽的问题。但是这种专用清洁袋比较贵,售价是一般垃圾袋的2-3倍,使用成本太高,不利于免清洗方式的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专用清洁袋使用成本高的缺点,使儿童坐便器也能兼容通用市面垃圾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免清洁儿童坐便器,采用分体设计,上方为坐便圈、下方为底座,通过将便槽固定设在底座上,且被套在坐便圈内,便槽高出底座一定距离,形成阶梯凸台状,在便槽外壁高出底座的部分设有能让垃圾袋打节扎紧的扎口特征,这样市面上的普通垃圾袋也可使用,将垃圾袋套在便槽上,在扎口处打节扎紧,然后套上坐便圈,坐便圈内侧壁正好扣在便槽上将垃圾袋口压紧,而坐面高于便槽端面,防止宝宝的屁股接触到垃圾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包括坐便圈、便槽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圈包括坐面、排便口和内外侧壁,所述便槽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便槽端面高出所述底座端面一定距离,形成凸台状,所述坐便圈的排便口与所述便槽对应,且所述坐便圈的内侧壁与所述便槽的侧壁间隙配合,所述坐便圈的坐面不低于所述便槽端面,所述坐便圈可拆卸式的套在所述便槽和底座上。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坐面的前方设有凸部,后方设有靠背,所述凸部与所述便槽的前凸挡尿部匹配。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便槽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坐面高出所述便槽端面。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便槽的外壁高出所述底座端面的部分设有扎口部,所述扎口部呈“t”型或“l”型。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止口,所述坐便圈的外侧壁与所述止口配合。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坐便圈底部设有轴,所述轴位于所述内外侧壁之间,相对应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孔,当所述坐便圈沿垂直方向套在所述便槽上时,所述销轴正好穿入所述孔中,起定位支撑作用。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坐便圈与所述便槽滑配,此时,所述坐便圈内侧壁位于便槽外。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坐便圈卡接在所述便槽的端部,此时,所述坐便圈内侧壁位于便槽内。

上述的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其中,所述便槽为没有底部的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便槽凸出设在底座上,并设置扎口,方便套袋扎紧,可通用市面上的垃圾袋,避免使用专用坐便器清洁袋,降低使用成本,有利于免清洗方式的普及。

2.坐便圈的坐面高出便槽端面一定距离,避免宝宝的屁股接触到垃圾袋,使用起来更安全。

3.坐便圈的内侧壁与便槽侧壁配合,可用于压紧垃圾袋口,防止使用过程中垃圾袋滑落。

4.坐便器采用上下分体设计,坐便圈有靠背和前凸防溅尿,也可将坐便圈单独放在成人马桶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图3是图1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坐便圈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坐便圈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与便槽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便槽侧壁“l”型扎口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便槽侧壁“t”型扎口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正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坐便圈与底座通过轴孔方式安装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底座上的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坐便圈卡接在便槽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卡接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便槽为无底的筒状。

图15是图14中便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坐便圈;10.坐面;100.坐便前方的凸部;101.靠背;11.排便口;12.内侧壁;13.外侧壁;14.坐便圈底部轴;2.便槽;20.便槽端面;21.便槽外壁;22.便槽前凸挡尿部;23.扎口部;3.底座;30.底座端面;31.底座侧壁;310.止口;32.底座上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免清洗儿童坐便器,包括坐便圈1、便槽2和底座3,坐便圈1包括坐面10、排便口11和内外侧壁12和13,便槽2设在底座3上,且便槽端面20高出底座端面30一定距离,形成凸台状,坐便圈的排便口11与便槽2对应,坐便圈的内侧壁12与便槽的侧壁21间隙配合,形成滑配,此时,坐便圈内侧壁12位于便槽2外,底座的侧壁31上设有止口310,坐便圈的外侧壁13与止口310配合,坐便圈的坐面10高于便槽端面20,这样,坐便圈1沿垂直方向就可拆卸式的套在便槽2和底座3。实际使用中,便槽为敞口盆状,凸出的设在底座上,可方便套袋,市面上的普通垃圾袋也可使用,然后将坐便圈沿垂直方向套上,利用坐便圈的内侧壁从外周将垃圾袋压紧在便槽侧壁,防止使用中滑脱;同时,坐便圈的外侧壁与底座侧壁形成公母止口进行配合支撑,外观上保证了完整性,另外,在坐便圈内外侧壁间设有筋位,筋与底座端面接触,也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由于坐便圈与底座、便槽形成轴孔配合,保证了坐便圈无侧翻的风险。

优选的,如图1、4、5所示,上述坐面10的前方设有凸部100,后方设有靠背101,凸部100与便槽的前凸挡尿部22匹配,靠背和前凸保证了坐便器外观的完整性。靠背符合宝宝生理结构,缓解后背压力,能有效护脊,同时,前凸能起到压紧塑料袋的作用。

优选的,如图3所示,上述便槽2固定在底座3上,这样便槽和底座一体,作为一个零件,比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如图6~9所示,上述便槽2的外壁高出所述底座端面30的部分设有扎口部23,扎口部23呈“t”型或“l”型,至少在便槽前凸挡尿部下方对应的侧壁上设置一个扎口,方便套袋扎紧,进一步降低滑脱的风险。

实施例2:如图10~11所示,坐便圈1底部设有轴14,轴14位于内外侧壁12和13之间,相对应的,底座3上设有孔32,当坐便圈1沿垂直方向套在便槽2上时,轴14正好穿入孔32中,起定位支撑作用。这样坐便圈的外侧壁直接与底座端面接触即可,不用形成公母止口起配合支撑作用,同时,轴孔配合更方便、安全。

实施例3:如图12~13所示,坐便圈1卡接在便槽的端面20,此时,坐便圈内侧壁12位于便槽2内。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宝宝的屁股不会接触到垃圾袋,同时可很好的压紧垃圾袋口部。

实施例4:如图14~15所示,所述便槽2为没有底部的筒状,由于便槽无底部,垃圾袋可很好的拉展开,避免垃圾袋大小问题带来的折叠、卷曲在一起,影响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