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斜拉的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2893发布日期:2021-09-29 02:0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防斜拉的纱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斜拉的纱窗。


背景技术:

2.pm2.5为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关于pm2.5的危害,pm2.5像是一个载体,携带了许多有害物质,如细菌、致癌物多环芳烃、重金属等,pm2.5超标时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3.传统的纱窗不具备除霾工功能,对于秋冬季常出现的雾霾天,只能采用尽量避免开窗的方式来降低室外pm2.5对室内人员的危害,但是窗户关闭后,室内的采光及通风性能又被牺牲;
4.目前,采用单、层纱网进行防霾属于热门的研究方向,对于卷绕式纱网安装结构,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结构为,将纱网的一端安装在卷轴上,另一端安装底边,关闭时依靠的是手动拉动底边,由纱网带动卷轴转动,纱网放卷处于平铺状态,开启时依靠的是手动推动底边,纱网逐渐卷绕于卷轴上,纱网收卷处于收卷状态,此类卷绕式纱网安装结构存在的缺陷为,通常人手推拉纱网的底边时,对底边的着力点较为随意,并不会刻意的处于底边的中间位置,即纱网容易被斜拉,致使纱网两侧受力不均匀,容易发生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卷绕式纱网安装结构其纱网的底部容易被斜拉,致使纱网两侧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纱网容易发生损坏,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防斜拉的纱窗。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斜拉的纱窗,包括纱盒、两个侧框、底框、卷轴及纱网,还包括左拉绳、右拉绳及绳索拉放机构,两个侧框分别位于纱盒的两侧,且均位于纱盒与底框之间;
7.所述卷轴转动安装在纱盒内,所述纱网的一端固定在卷轴上,另一端固定有动梁,所述动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框滑动连接,所述卷轴与纱盒之间设有用于使卷轴产生收卷趋势的弹性元件;
8.所述左拉绳固定在动梁的左侧,所述右拉绳固定在动梁的右侧,所述绳索拉放机构用于带动左拉绳和右拉绳同步移动。
9.本方案中利用弹性元件结合左拉绳及右拉绳的设计,通过绳索拉放机构同步拉回或释放左拉绳和右拉绳,使纱网从卷轴上放卷或收卷,以此实现纱网的关闭或开启,由于左拉绳和右拉绳分别在两侧拉动动梁,因此纱网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可防止纱网被斜拉,确保纱网平整的收放,且提升了纱网启闭的顺畅性及使用寿命;
10.其中,纱网关闭时,绳索拉放机构拉回左拉绳和右拉绳,动梁在左拉绳和右拉绳的同步拉动下朝向底框移动,弹性元件蓄能;纱网开启时,绳索拉放机构释放左拉绳和右拉
绳,卷轴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依据左拉绳和右拉绳所释放的距离相应的进行转动,纱网逐渐卷绕在卷轴上,动梁朝向纱盒移动。
11.进一步地,所述绳索拉放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沿直线方向滑动安装在动梁上,所述左拉绳和右拉绳绕经底框的同一侧后与滑块连接,以使滑块移动时左拉绳和右拉绳一并移动;利用滑块的直线位移,使左拉绳和右拉绳随之同步的拉回或释放。
12.为了提高纱网启闭的便利性,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右侧设有右支点,所述左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和右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均依次绕经右支点的右侧及滑块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的右侧;
13.或者底框的右侧设有两个右支点,所述左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依次绕经一个右支点的右侧及滑块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的右侧,所述右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依次绕经另一个右支点的右侧及滑块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的右侧。
14.利用滑块相当于动滑轮的原理,即左拉绳和右拉绳同时随滑块移动的距离值为滑块自身移动距离值的两倍,从而实现只需对滑块短距离的推拉,便可实现纱网长距离的收卷或放卷,提高纱网启闭的便利性。
15.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左侧设有左支点,所述左拉绳绕经左支点后到达右支点;可防止左拉绳在随滑块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使左拉绳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
16.为了提高纱网启闭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进一步地,所述左拉绳位于动梁和左支点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右拉绳位于动梁和右支点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的移动方向平行;从而可实现左拉绳对动梁的作用力及右拉绳对动梁的作用力保持与动梁移动方向一致,以此提高纱网启闭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
17.进一步地,所述左支点和右支点均采用导向轮,导向轮转动安装在底框上;左支点和右支点采用导向轮的设计,使左拉绳和左支点及右支点之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同样,使右拉绳和右支点之间的摩擦也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可降低左拉绳和右拉绳的摩擦损耗,提高该纱窗的可靠性。
18.为了提高纱网启闭的便利性,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组间隔分布的滑轮组,每个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和一个转向轮,所述滑轮均转动安装在滑块上,所述转向轮均转动安装在底框的右侧,所述转向轮均位于滑轮的右侧,所述左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和右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均依次绕经每个滑轮组的转向轮和滑轮后固定在底框的右侧;
19.如滑轮组有两组时,左拉绳和右拉绳同时随滑块移动的距离值为滑块自身移动距离值的四倍;如滑轮组有三组时,左拉绳和右拉绳同时随滑块移动的距离值为滑块自身移动距离值的六倍,实现只需对滑块短距离的推拉,便可实现纱网长距离的收卷或放卷,提高纱网启闭的便利性。
20.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右侧设有右支点,所述左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和右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均绕经右支点的右侧后固定在滑块上;
21.或者底框的右侧设有两个右支点,所述左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绕经一个右支点的右侧后固定在滑块上,所述右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绕经另一个右支点的右侧后固定在滑块上。
22.该方案为滑块直接同时拉动左拉绳和右拉绳,但左拉绳移动的距离值和右拉绳移动的距离值均与滑块的位移值相等。
23.为了便于安装及制造,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中固定有滑杆,所述滑块套设在滑杆外,并与滑杆滑动连接。
24.为了实现纱网的动梁能够自行停留在任意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提供阻力以阻碍滑块移动的阻尼装置;利用弹性元件只能克服纱网及动梁的自重,但不足以克服阻尼装置对滑块所提供的阻力的因素,因此,启闭的过程中,滑块在被人手拨动时,阻尼装置对滑块所提供的阻力被克服,随着左拉绳和右拉绳的拉回或释放,纱网的动梁随之进行移动,实现纱网的启闭,一旦,人的手部对滑块的作用力撤销后,弹性元件不足以同时克服阻尼装置对滑块提供的阻力及纱网和动梁的自重,纱网的动梁也随即停止运动。
25.进一步地,所述阻尼装置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置在底框或滑块上,所述滑块移动时,摩擦件对滑块提供摩擦阻力;通过摩擦件的设置,使滑块移动时摩擦件提供摩擦力,以阻碍滑块的运动;
26.或者所述阻尼装置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在底框或滑块上,所述滑块磁力吸附在底框上;通过磁铁的设置,使滑块移动时会受到磁力吸附的影响,以阻碍滑块的运动。
27.进一步地,所述绳索拉放机构包括收放轮,所述收放轮转动安装在底框上,所述左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和右拉绳远离动梁的一端均固定在收放轮上;利用收放轮转动时,左拉绳和右拉绳同步收卷于收放轮上或从收放轮上放卷,使左拉绳和右拉绳同步被拉回或释放,以此实现带动纱网的启闭。
28.进一步地,所述底框的左侧设有左支点,所述左拉绳绕经左支点后固定在收放轮上,所述底框的右侧设有右支点,所述右拉绳绕经右支点后固定在收放轮上;从而使左拉绳和右拉绳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
29.为了提高纱网启闭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进一步地,所述左拉绳位于动梁和左支点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右拉绳位于动梁和左支点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的移动方向平行;从而可实现左拉绳对动梁的作用力及右拉绳对动梁的作用力保持与动梁移动方向一致,以此提高纱网启闭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
3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卷簧或扭簧,弹性元件的一个自由端和卷轴固定连接,另一个自由端和纱盒固定连接。
31.进一步地,所述纱盒靠近底框的一端具有供纱网穿过的条型开口,所述条型开口的两侧设有具备灰尘吸附功能的除尘条,所述纱网和除尘条接触;利用具备灰尘吸附功能的除尘条,使得纱网收卷或放卷时,附着于其上的灰尘均会被全部或部分清除。
32.为了提高动梁移动的顺畅性,进一步地,所述动梁的两侧均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轮面和其在侧的侧框接触。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防斜拉的纱窗利用弹性元件结合左拉绳及右拉绳的设计,通过绳索拉放机构同步拉回或释放左拉绳和右拉绳,使纱网从卷轴上放卷或收卷,以此实现纱网的关闭或开启,由于左拉绳和右拉绳分别在两侧拉动动梁,因此纱网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可防止纱网被斜拉,确保纱网平整的收放,且提升了纱网启闭的顺畅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防斜拉的纱窗的示意图;
36.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左拉绳和右拉绳与滑块连接的示意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动梁和其所在侧的侧框配合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除尘条和纱网的配合示意图;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左拉绳和右拉绳与滑块连接的示意图;
4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左拉绳和右拉绳与滑块连接的示意图;
4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防斜拉的纱窗的示意图;
43.图9是图8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左拉绳和右拉绳与滑块连接的示意图。
45.图中:1、纱盒,2、侧框,3、底框,4、卷轴,5、纱网,6、左拉绳,7、右拉绳,8、弹性元件,9、动梁,10、滑块,11、左支点,12、右支点,13、滑杆,14、收放轮,15、除尘条,16、滚轮,17、滑轮,18、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4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47.实施例1
48.如图1

5所示,一种防斜拉的纱窗,包括纱盒1、两个侧框2、底框3、卷轴4及纱网5,还包括左拉绳6、右拉绳7及绳索拉放机构,两个侧框2分别位于纱盒1的两侧,且均位于纱盒1与底框3之间;
49.所述卷轴4转动安装在纱盒1内,所述纱网5的一端固定在卷轴4上,另一端固定有动梁9,所述动梁9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框2滑动连接,所述卷轴4 与纱盒1之间设有用于使卷轴4产生收卷趋势的弹性元件8;
50.所述左拉绳6固定在动梁9的左侧,所述右拉绳7固定在动梁9的右侧,所述绳索拉放机构用于带动左拉绳6和右拉绳7同步移动。
51.所述绳索拉放机构包括滑块10,所述滑块10沿直线方向滑动安装在动梁9 上,所述左拉绳6和右拉绳7绕经底框3的同一侧后与滑块10连接,以使滑块 10移动时左拉绳6和右拉绳7一并移动;利用滑块10的直线位移,使左拉绳6 和右拉绳7随之同步的拉回或释放。
52.所述底框3的右侧设有右支点12,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和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均依次绕经右支点12的右侧及滑块10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
53.或者底框3的右侧设有两个右支点12,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依次绕经一个右支点12的右侧及滑块10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所述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依次绕经另一个右支点12的右侧及滑块10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
54.利用滑块10相当于动滑轮的原理,即左拉绳6和右拉绳7同时随滑块10 移动的距离值为滑块10自身移动距离值的两倍,从而实现只需对滑块10短距离的推拉,便可实现纱
网5长距离的收卷或放卷,提高纱网5启闭的便利性。
55.所述底框3的左侧设有左支点11,所述左拉绳6绕经左支点11后到达右支点12;可防止左拉绳6在随滑块10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使左拉绳6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
56.所述左拉绳6位于动梁9和左支点11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9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右拉绳7位于动梁9和右支点12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9 的移动方向平行;从而可实现左拉绳6对动梁9的作用力及右拉绳7对动梁9 的作用力保持与动梁9移动方向一致,以此提高纱网5启闭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
57.所述左支点11和右支点12均采用导向轮,导向轮转动安装在底框3上;左支点11和右支点12采用导向轮的设计,使左拉绳6和左支点11及右支点(12) 之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同样,使右拉绳7和右支点12之间的摩擦也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可降低左拉绳6和右拉绳7的摩擦损耗,提高该纱窗的可靠性。
58.为了便于安装及制造,所述底框3中固定有滑杆13,所述滑块10套设在滑杆13外,并与滑杆13滑动连接。
59.还包括用于提供阻力以阻碍滑块10移动的阻尼装置;利用弹性元件8只能克服纱网5及动梁9的自重,但不足以克服阻尼装置对滑块10所提供的阻力的因素,因此,启闭的过程中,滑块10在被人手拨动时,阻尼装置对滑块10所提供的阻力被克服,随着左拉绳6和右拉绳7的拉回或释放,纱网5的动梁9 随之进行移动,实现纱网5的启闭,一旦,人的手部对滑块10的作用力撤销后,弹性元件8不足以同时克服阻尼装置对滑块10提供的阻力及纱网5和动梁9的自重,纱网5的动梁9也随即停止运动。
60.所述阻尼装置包括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置在底框3或滑块10上,所述滑块10移动时,摩擦件对滑块10提供摩擦阻力;通过摩擦件的设置,使滑块10 移动时摩擦件提供摩擦力,以阻碍滑块10的运动;
61.或者所述阻尼装置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在底框3或滑块10上,所述滑块 10磁力吸附在底框3上;通过磁铁的设置,使滑块10移动时会受到磁力吸附的影响,以阻碍滑块10的运动。
62.所述弹性元件8为卷簧或扭簧,弹性元件8的一个自由端和卷轴4固定连接,另一个自由端和纱盒1固定连接。
63.所述纱盒1靠近底框3的一端具有供纱网5穿过的条型开口,所述条型开口的两侧设有具备灰尘吸附功能的除尘条15,所述纱网5和除尘条15接触;利用具备灰尘吸附功能的除尘条15,使得纱网5收卷或放卷时,附着于其上的灰尘均会被全部或部分清除;本实施例中除尘条15具体可采用毛刷、毛毡或橡胶条等。
64.为了提高动梁9移动的顺畅性,所述动梁9的两侧均安装有滚轮16,所述滚轮16的轮面和其在侧的侧框2接触。
65.本方案中利用弹性元件8结合左拉绳6及右拉绳7的设计,通过绳索拉放机构同步拉回或释放左拉绳6和右拉绳7,使纱网5从卷轴4上放卷或收卷,以此实现纱网5的关闭或开启,由于左拉绳6和右拉绳7分别在两侧拉动动梁9,因此纱网5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可防止纱网5被斜拉,确保纱网5 平整的收放,且提升了纱网5启闭的顺畅性及使用寿命;
66.本实施例中左拉绳6和右拉绳7的布局可以采用两种,第一种为:左拉绳6 远离动
梁9的一端依次绕经一个右支点12的右侧及滑块10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依次绕经另一个右支点12的右侧及滑块10的左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第二种和第一种相似,即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依次绕经一个左支点11的左侧及滑块10的右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左侧,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依次绕经另一个左支点11的左侧及滑块10 的右侧后固定在底框3的左侧;
67.以第一种安装方式为例:具体纱网5的开启流程如下:人手向左带动滑块 10移动,左拉绳6和右拉绳7被双倍距离的拉回,纱网5的动梁9以双倍滑块 10的移动距离向底框3靠拢,弹性元件8蓄能,实现纱网5关闭;人手向右带动滑块10移动,左拉绳6和右拉绳7被双倍距离的释放,弹性元件8释放其弹力带动卷轴4收卷,纱网5逐渐卷绕于卷轴4上,纱网5的动梁9以双倍滑块 10的移动距离向纱盒1靠拢,实现纱网5开启。
68.实施例2
6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实施例2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与实施例1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不同,具体如下:
70.还包括两组间隔分布的滑轮组,底框3的左侧设有左支点11,每个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17和一个转向轮18,所述滑轮17均转动安装在滑块10上,所述转向轮18均转动安装在底框3的右侧,所述转向轮18均位于滑轮17的右侧,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和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均依次绕经每个滑轮组的转向轮18和滑轮17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其中,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绕经左支点11后,再绕经依次绕经每个滑轮组的转向轮18和滑轮 17;
71.本实施例可实现左拉绳6和右拉绳7同时随滑块10移动的距离值为滑块10 自身移动距离值的四倍,从而只需对滑块10短距离的推拉,便可实现纱网5长距离的收卷或放卷,提高纱网启闭的便利性。
72.实施例3
7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实施例2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与实施例1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不同,具体如下:
74.还包括三组间隔分布的滑轮组,底框3的左侧设有左支点11,每个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17和一个转向轮18,所述滑轮17均转动安装在滑块10上,所述转向轮18均转动安装在底框3的右侧,所述转向轮18均位于滑轮17的右侧,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和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均依次绕经每个滑轮组的转向轮18和滑轮17后固定在底框3的右侧;其中,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绕经左支点11后,再绕经依次绕经每个滑轮组的转向轮18和滑轮 17;
75.本实施例可实现左拉绳6和右拉绳7同时随滑块10移动的距离值为滑块10 自身移动距离值的六倍,从而只需对滑块10短距离的推拉,便可实现纱网5长距离的收卷或放卷,提高纱网启闭的便利性。
76.实施例4
77.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与实施例1 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不同,具体如下:
78.所述底框3的右侧设有右支点12,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和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均绕经右支点12的右侧后固定在滑块10上;
79.或者底框3的右侧设有两个右支点12,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绕经一个右支点12的右侧后固定在滑块10上,所述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绕经另一个右支点12的右侧后固定在滑块10上。
80.该方案为滑块10直接同时拉动左拉绳6和右拉绳7,但左拉绳6移动的距离值和右拉绳7移动的距离值均与滑块10的位移值相等;
81.具体纱网5的开启流程如下:人手向左带动滑块10移动,左拉绳6和右拉绳7被同等距离的拉回,纱网5的动梁9以同等滑块10的移动距离向底框3靠拢,弹性元件8蓄能,实现纱网5关闭;人手向右带动滑块10移动,左拉绳6 和右拉绳7被同等距离的释放,弹性元件8释放其弹力带动卷轴4收卷,纱网5 逐渐卷绕于卷轴4上,纱网5的动梁9以同等滑块10的移动距离向纱盒1靠拢,实现纱网5开启。
82.实施例5
83.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8

10所示,实施例3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与实施例1中的绳索拉放机构不同,具体如下:
84.所述绳索拉放机构包括收放轮14,所述收放轮14转动安装在底框3上,所述左拉绳6远离动梁9的一端和右拉绳7远离动梁9的一端均固定在收放轮14 上;利用收放轮14转动时,左拉绳6和右拉绳7同步收卷于收放轮14上或从收放轮14上放卷,使左拉绳6和右拉绳7同步被拉回或释放,以此实现带动纱网5的启闭。
85.所述底框3的左侧设有左支点11,所述左拉绳6绕经左支点11后固定在收放轮14上,所述底框3的右侧设有右支点12,所述右拉绳7绕经右支点12后固定在收放轮14上;从而使左拉绳6和右拉绳7能够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移动。
86.所述左拉绳6位于动梁9和左支点11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9的移动方向平行,所述右拉绳7位于动梁9和左支点11之间部位的长度方向和动梁9 的移动方向平行;从而可实现左拉绳6对动梁9的作用力及右拉绳7对动梁9 的作用力保持与动梁9移动方向一致,以此提高纱网5启闭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
87.收放轮14与底框3之间也可设计阻尼装置,如收放轮14与底框3之间设置橡胶圈,使收放轮14转动时存在阻力。
88.具体纱网5的开启流程如下:人手沿收卷方向转动收放轮14时,左拉绳6 和右拉绳7被拉回,纱网5的动梁9向底框3靠拢,弹性元件8蓄能,实现纱网5关闭;人手沿放卷方向转动收放轮14时,左拉绳6和右拉绳7被释放,弹性元件8释放其弹力带动卷轴4收卷,纱网5逐渐卷绕于卷轴4上,纱网5的动梁9向纱盒1靠拢,实现纱网5开启。
89.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