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堆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放架。
背景技术:
大多数厂房或者仓库等场所的面积有限,为了存放更多的物料,操作工人通常会将物料堆叠放置。然而,堆叠放置对物料的形状要求较高,例如物料的上下底面应当为平面结构等,否则容易在堆叠后发生倾倒。
为了降低堆放方式对物料形状的要求,通常会使用货架进行物料的码放。现有的货架结构复杂、安装过程繁琐,故一旦完成组装,就不便再进行移动。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货架进行改进,以解决其安装过程繁琐和不便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放架,具有装拆简单和方便移动的优点。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放架,包括:
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用于盛放物料,所述承托组件设有四个安装位置;
第一倒u型框,所述第一倒u型框位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上方,其底部与所述承托组件的两位于对角位置的安装位置插接;所述第一倒u型框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u型卡口;
第二倒u型框,所述第二倒u型框位于所述承托组件的上方,其底部与所述承托组件的另两位于对角位置的安装位置插接;所述第二倒u型夹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u型卡口;所述第一u型卡口与所述第二u型卡口十字卡接,使得所述第一倒u型框和第二倒u型框于水平方向相对锁止,且所述第一倒u型框和第二倒u型框二者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倒u型框包括右前立杆、左后立杆和下水平杆;所述右前立杆和左后立杆二者的下端与所述承托组件插接,上端通过所述下水平杆连接;
所述第二倒u型框包括左前立杆、右后立杆和上水平杆;所述左前立杆和右后立杆二者的下端与所述承托组件插接,上端通过所述上水平杆连接;
所述下水平杆的中间部位设有向下凹陷以形成中凹区域,所述上水平杆穿过所述中凹区域。
优选的,所述右前立杆和左后立杆二者的上端均固设有一第一水平插套,所述下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水平插套插接;
所述左前立杆和右后立杆二者的上端均固设有一第二水平插套,所述上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水平插套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插套和第二水平插套的顶部均设有防滑胶垫。
优选的,所述下水平杆的中部位置的上表面设有两下卡块,两所述下卡块之间设有供所述上水平杆穿过的下间隔空间;所述下水平杆和两所述下卡块形成所述第一u型卡口;
所述上水平杆的中部位置的下表面设有两上卡块,两所述上卡块之间设有供所述下水平杆穿过的上间隔空间;所述上水平杆和两所述上卡块形成所述第二u型卡口。
优选的,所述承托组件的四个安装位置各设有一竖直插套,所述竖直插套设有开口朝上的竖直插孔。
优选的,所述竖直插套包括:
外竖板;
内竖板,所述内竖板与所述外竖板相对设置;
水平板,所述外竖板和内竖板二者的上端通过所述水平板固接;所述外竖板、内竖板和水平板形成开口朝下的u型卡槽;
竖直套筒,所述竖直套筒与所述外竖板固接,所述竖直插孔从所述竖直套筒的顶面往下延伸。
优选的,所述承托组件包括:
第一纵板;
第二纵板,所述第二纵板与所述第一纵板平行设置;
若干横板,所述横板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纵板和第二纵板各对应设置两所述竖直插套,所述第一纵板的两端各插入一所述u型卡槽中,所述内竖板位于两所述横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叠放架,当需要进行物料堆放时,先将第一倒u型框从上往下插入承托组件的两个安装位置中,然后将第二倒u型框从上往下插入承托组件的另两个安装位置中,同时,开口朝下的第二u型卡口刚好插入开口朝上的第一u型卡口中,承托组件、第一倒u型框和第二倒u型框在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得到完全约束,不易发生形变和坍塌,然后就可以将物料放置在承托组件上;当承托组件放满物料后,可以在第一倒u型框和第二倒u型框上放置另一承托组件,然后再次安装另一第一倒u型框和另一第二倒u型框,即可放置第二层物料,如此类推,就可以实现多层物料的码放。相应地,当需要拆卸叠放架时,先将第二倒u型框从下往上提起,然后将第一倒u型框从下往上提起即可,装拆的步骤十分简单,拆卸后,就可以轻易将叠放架移动至其它地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放架具有装拆简单和方便移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叠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两叠放架堆叠放置的示意图。
图中:
1、承托组件;101、第一纵板;102、第二纵板;103、横板;
2、第一倒u型框;201、右前立杆;202、左后立杆;203、下水平杆;204、第一水平插套;205、下卡块;206、中凹区域;
3、第二倒u型框;301、左前立杆;302、右后立杆;303、上水平杆;304、第二水平插套;305、上卡块;
4、防滑胶垫;
5、竖直插套;501、外竖板;502、内竖板;503、水平板;504、竖直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放架,包括承托组件1、第一倒u型框2和第二倒u型框3。所述承托组件1用于盛放物料,所述承托组件1设有四个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倒u型框2位于所述承托组件1的上方,其底部与所述承托组件1的两位于对角位置的安装位置插接;所述第一倒u型框2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u型卡口。所述第二倒u型框3位于所述承托组件1的上方,其底部与所述承托组件1的另两位于对角位置的安装位置插接;所述第二倒u型夹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u型卡口;所述第一u型卡口与所述第二u型卡口十字卡接,使得所述第一倒u型框2和第二倒u型框3于水平方向相对锁止,且所述第一倒u型框2和第二倒u型框3二者的顶部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叠放架,当需要进行物料堆放时,先将第一倒u型框2从上往下插入承托组件1的两个安装位置中,然后将第二倒u型框3从上往下插入承托组件1的另两个安装位置中,同时,开口朝下的第二u型卡口刚好插入开口朝上的第一u型卡口中,承托组件1、第一倒u型框2和第二倒u型框3在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得到完全约束,不易发生形变和坍塌,然后就可以将物料放置在承托组件1上;当承托组件1放满物料后,可以在第一倒u型框2和第二倒u型框3上放置另一承托组件1,然后再次安装另一第一倒u型框2和另一第二倒u型框3,即可放置第二层物料,如此类推,就可以实现多层物料的码放。相应地,当需要拆卸叠放架时,先将第二倒u型框3从下往上提起,然后将第一倒u型框2从下往上提起即可,装拆的步骤十分简单,拆卸后,就可以轻易将叠放架移动至其它地方。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叠放架具有装拆简单和方便移动的优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倒u型框2包括右前立杆201、左后立杆202和下水平杆203;所述右前立杆201和左后立杆202二者的下端与所述承托组件1插接,上端通过所述下水平杆203连接。所述第二倒u型框3包括左前立杆301、右后立杆302和上水平杆303;所述左前立杆301和右后立杆302二者的下端与所述承托组件1插接,上端通过所述上水平杆303连接。所述下水平杆203的中间部位设有向下凹陷以形成中凹区域206,所述上水平杆303穿过所述中凹区域206。
可以理解的是,下水平杆203的中部下凹,上水平杆303穿过中凹区域206,就可以使得下水平杆203的两端和上水平杆303的两端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以便将另一个叠放架叠放在这个叠放架的上面。
进一步地,所述右前立杆201和左后立杆202二者的上端均固设有一第一水平插套204,所述下水平杆20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水平插套204插接。所述左前立杆301和右后立杆302二者的上端均固设有一第二水平插套304,所述上水平杆30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水平插套304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下水平杆20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水平插套204插接,可以便于将第一倒u型框2进一步进行拆卸,同理,所述上水平杆303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水平插套304插接,可以便于将第二倒u型框3进一步进行拆卸。拆卸后的第一倒u型框2和第二倒u型框3就成了六根杆子,不占空间,便于携带和移动。
优选的,参见图4,所述第一水平插套204和第二水平插套304的顶部均设有防滑胶垫4。具体地,防滑胶垫4可以防止上层的叠放架与下层的叠放架由于打滑导致错位坍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水平杆203的中部凹陷位置的上表面设有两下卡块205,两所述下卡块205之间设有供所述上水平杆303穿过的下间隔空间;所述下水平杆203和两所述下卡块205形成所述第一u型卡口。所述上水平杆303的中部位置的下表面设有两上卡块305,两所述上卡块305之间设有供所述下水平杆203穿过的上间隔空间;所述上水平杆303和两所述上卡块305形成所述第二u型卡口。
可选的,所述承托组件1的四个安装位置各设有一竖直插套5,所述竖直插套5设有开口朝上的竖直插孔。具体地,四根立杆对应四个竖直插套5,每一立杆插入一竖直插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插套5包括外竖板501、内竖板502、水平板503和竖直套筒504。所述内竖板502与所述外竖板501相对设置。所述外竖板501和内竖板502二者的上端通过所述水平板503固接;所述外竖板501、内竖板502和水平板503形成开口朝下的u型卡槽。所述竖直套筒504与所述外竖板501固接,所述竖直插孔从所述竖直套筒504的顶面往下延伸。
所述承托组件1包括第一纵板101、第二纵板102和若干横板103。所述第二纵板102与所述第一纵板101平行设置。所述横板103间隔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板101和第二纵板102之间。所述第一纵板101和第二纵板102各对应设置两所述竖直插套5,所述第一纵板101的两端各插入一所述u型卡槽中,所述内竖板502位于两所述横板10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纵板102的两端也各插入一所述u型卡槽中,与之对应的所述内竖板502也插入两所述横板10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纵板101插入u型卡槽,使得第一纵板101和竖直插套5沿横板103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约束;所述内竖板502插入两所述横板103之间,使得第一纵板101和竖直插套5沿第一纵板101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约束,因此,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竖直插套5与承托组件1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收到约束,也方便拆卸(只要将竖直插套5往上拔出即可完成竖直插套5与第一纵板101/第二纵板102的安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叠放架具备以下优点:
①简化了拆装操作,方便作业且提高了效率节约成本;
②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可自由选择,移动存放位置,存取方便灵活
③承载能力大;
④方便收纳,节省空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