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幼儿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1671发布日期:2021-12-08 02:2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幼儿垫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幼儿垫1,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通过在以两层构成的外罩10内侧选择性地插入衬垫材料20或加压部30而作为防吐奶垫、哺乳垫等多种用途使用,而且在使用者的角度上可以提升使用便利性并降低成本的多功能/多用途幼儿垫。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新生儿/幼儿垫产品在售,接下来将对其类型进行说明。在下述内容中使用的术语“幼儿”,从词典上的解释来讲是指出生之后1年到6岁为止的儿童,但是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幼儿应理解为是包含出生之后不足1年的新生儿的概念。
3.首先,“防吐奶垫”是指一种为了预防消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的幼儿的反流性胃肠道问题,通过抬升头部一侧倾斜度而帮助防止幼儿消化不良的垫子。此外,“哺乳垫”是指一种可以在幼儿哺乳过程中供幼儿躺下并借此使监护人靠近幼儿,从而提升哺乳便利性以及幼儿温暖感的垫子。
4.此外,在出生之后经过约100天时,幼儿会在躺下的状态下尝试利用双臂翻身,而且可能会因为在翻身状态下无法翻回身体而导致幼儿呼吸道被被子等掩盖并发生窒息的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而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现象,可以采用通过在幼儿的身体两侧配置垫子等辅助装置而预防幼儿自己翻身的“防翻身垫”。
5.最后,还有一种通过在新生儿时期对幼儿的身体施加压迫而模拟出胎儿时期在狭窄的母亲腹内的感觉并借此带来温暖感和稳定感的“重力被”。
6.为了使用如上所述的多种垫子,目前只能由使用者单独购买各种垫子并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垫子。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这会导致成本负担增加、使用不便以及室内空间利用受限的问题。
7.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可以通过实现用途转换而利用一个垫子产品满足多种应用需求的新型的多用途婴儿垫。
8.先行技术文献
9.专利文献
10.韩国注册专利第10

1597125号“新生儿用寝具”

技术实现要素:

11.技术课题
12.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单一垫子产品就可以作为如防吐奶垫、哺乳垫、防翻身垫、护垫、包裹被以及重力被等多种用途使用,从而可以方便地使用产品、节省购买成本负担以及易于使用内部空间的多用途幼儿垫。
13.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配备外罩的上侧面底部与底面上侧部相互结合并从上述外罩的背面向正面方向延长,延长长度以上述外罩的整体长度一半以下形
成,沿着左右宽度方向相互相距一定间隔的一对插入边界部,可以在将外罩内部中空部分割成三个空间的同时对插入到上述中空部内侧的构成品进行准确配置的多用途幼儿垫。
14.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插入到外罩的中空部的衬垫材料分割成中央衬垫、左侧衬垫以及右侧衬垫等三个空间,可以对各个衬垫分别进行洗涤以及快速干燥并借此方便地进行使用。
15.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配备使得插入到中央插入部一侧的中央衬垫上侧面一侧倾斜的倾斜部,可以方便地作为防吐奶垫使用的多用途幼儿垫。
16.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中央衬垫的上侧面另一侧配备与倾斜部连接的安置部,可以在幼儿躺在外罩的上侧面上的情况下防止臀部向下侧下陷,并借此诱导舒适的睡眠姿势的多用途幼儿垫。
17.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配备从中央衬垫的两侧部的一侧向背面方向逐渐向外侧延长并借此使其左右宽度大小逐渐变大的翼部,可以在作为哺乳垫使用时防止在中央衬垫与产妇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并借此方便地完成哺乳动作的多用途幼儿垫。
18.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得在作为重力被应用时所使用的加压部的填充部借助于分离缝制线与填充部的填充袋物理性分离,可以将位于内侧的填充物相对均匀分布并借此方便地进行使用的多用途幼儿垫。
19.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配备对加压部的相邻的填充袋进行物理连接且在内侧不会插入填充物的间隔部,可以防止上述加压部直接对幼儿的手臂造成加压并借此保持舒适的睡眠姿势的多用途幼儿垫。
20.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配备可在外罩上进行拆装的包裹被,不仅可以起到包裹被本身的作用,还可以在作为防翻身垫使用时防止婴儿姿势偏离而防止翻身动作,而且可以在作为防吐奶垫使用时预防如滑动或跌落等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多用途幼儿垫。
21.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以不会覆盖幼儿下体的长度形成包裹被的盖部,可以利用肉眼直接确认幼儿的排便动作以及尿布状态的多用途幼儿垫。
22.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可供带插入部插入的外罩的固定部,可以根据幼儿的身体长度轻易地对结合位置进行调节的多用途幼儿垫。
23.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配备可插入到中央插入部的衬垫部,可以防止被插入到左侧插入部的左侧衬垫以及插入到右侧插入部的右侧衬垫的正面一侧向空白空间即中央插入部一侧倾斜的多用途幼儿垫。
24.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利用不同的材质形成衬垫部的上侧面以及下侧面,可以根据气温或环境选择性地使用的多用途幼儿垫。
25.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衬垫部的两侧面形成一对结合部并借此使得衬垫部直接结合到中央衬垫的外侧面,可以将上述衬垫部作为哺乳垫的一个构成使用的多用途幼儿垫。
26.解决方案
27.为了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下所述构成的实施例实现。
2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以上下两层构成且在内侧形成中空部,在正面形成用于对中空部进行开放或封闭的引出部,
在背面的中央一侧形成向内侧陷入的陷入部;其中,上述外罩,包括:插入边界部,上述外罩的上侧面底部与底面上侧部相互结合并从上述外罩的背面向正面方向延长,延长长度以上述外罩的整体长度一半以下形成,沿着左右宽度方向相互相距一定间隔;上述插入边界部,将上述外罩的中空部分割成中央插入部、左侧插入部以及右侧插入部。
29.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垫材料,插入到上述外罩的内侧中空部,在垫套内侧填充有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
30.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有点点,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材料,包括:中央衬垫,插入到上述中央插入部一侧;其中,上述中央衬垫,包括:倾斜部,连接到上述中央衬垫的上侧面底部以及底面上侧部并沿着长度方向延长;而上述倾斜部,包括:一对第一连接面,沿着上述中央衬垫的上下方向对相向的两内侧面进行连接且沿着左右宽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在向背面方向延长的同时高度逐渐降低。
31.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衬垫,还包括:安置部,包括从上述一倾斜部的一端部一侧以曲面形状延长并与另一倾斜部的一端部一侧连接且沿着上述中央衬垫的上下方向对相向的两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面,向第二连接面的内侧填充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
32.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材料,包括:中央衬垫,插入到上述中央插入部一侧;其中,上述中央衬垫,包括:翼部,从两侧部的一侧向背面方向逐渐向外侧延长并借此使其左右宽度大小逐渐变大。
33.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上述衬垫材料,包括:左侧衬垫,插入到上述左侧插入部一侧;或,右侧衬垫,插入到上述右侧插入部一侧;其中,上述左侧衬垫或右侧衬垫通过上述外罩的中空部以可分离的方式插入。
34.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加压部,以上下两层构成且在内侧插入填充物,从而在作为重力被使用时向利用上述外罩覆盖的幼儿身体的一侧赋予重力感;其中,上述加压部,包括:填充部,在内侧沿着长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可供填充物插入的填充袋;而上述填充部,包括:缝制线,在上述相邻的填充袋之间的末端一侧形成,用于对各个填充袋的内部空间进行物理分离。
35.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压部,还包括:间隔部,对相邻的填充袋进行物理连接且在内侧不会插入填充物,通过使幼儿的手臂位于下侧而防止造成加压。
36.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被,对躺在上述外罩的上侧面上的幼儿的一部分身体进行覆盖;其中,上述外罩,包括:固定部,在上述外罩的外侧面上形成,可供包裹被的一侧结合;而上述包裹被,包括:底面部,形成上述包裹被的底面;盖部,与上述底面部一起对幼儿的上身进行包裹,以可使幼儿的下体开放的长度形成;以及,结合带,通过结合到上述底面部或盖部的一侧外侧面而与带插入部一侧结合;而上述固定部,包括:带插入部,两末端部与上述外罩的外侧面结合,可供上述结合带沿着上述带插入部与上述外罩之间的空间插入。
37.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插入部,在各个固定部沿着上述外罩的长度方向形成多个,从而根据幼儿的身体长度对上述结合带的插入位置进行调节。
38.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以上下两层构成且在内侧形成中空部,在正面形成用于对中空部进行开放或封闭的引出部,在背面的中央一侧形成向内侧陷入的陷入部;衬垫材料,插入到上述外罩的内侧中空部,在垫套内侧填充有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一对加压部,以上下两层构成且在内侧插入填充物,从而在作为重力被使用时向利用上述外罩覆盖的幼儿身体的一侧赋予重力感,与上述衬垫材料择一使用;其中,上述外罩,包括:插入边界部,上述外罩的上侧面底部与底面上侧部相互结合并从上述外罩的背面向正面方向延长,延长长度以上述外罩的整体长度一半以下形成,沿着左右宽度方向相互相距一定间隔;而上述衬垫材料,包括:中央衬垫,在作为防吐奶垫或哺乳垫使用时被插入到上述中央插入部一侧;左侧衬垫,在作为防吐奶垫或防翻身垫使用时被插入到上述左侧插入部一侧;以及,右侧衬垫,在作为防吐奶垫或防翻身垫使用时被插入到上述右侧插入部一侧。
39.发明效果
40.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本发明可以达成如下所述的效果。
41.本发明可以达成利用单一垫子产品就可以作为如防吐奶垫、哺乳垫、防翻身垫、护垫、包裹被以及重力被等多种用途使用,从而可以方便地使用产品、节省购买成本负担以及易于使用内部空间的效果。
42.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配备外罩的上侧面底部与底面上侧部相互结合并从上述外罩的背面向正面方向延长,延长长度以上述外罩的整体长度的一半以下形成,沿着左右宽度方向相互相距一定间隔的一对插入边界部,可以在将外罩内部中空部分割成三个空间的同时对插入到上述中空部内侧的构成品进行准确配置的效果。
43.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将插入到外罩的中空部的衬垫材料分割成中央衬垫、左侧衬垫以及右侧衬垫等三个空间,可以对各个衬垫分别进行洗涤以及快速干燥并借此方便地进行使用的效果。
44.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配备使得插入到中央插入部一侧的中央衬垫上侧面一侧倾斜的倾斜部,可以方便地作为防吐奶垫使用的效果。
45.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在中央衬垫的上侧面另一侧配备与倾斜部连接的安置部,可以在幼儿躺在外罩的上侧面上的情况下防止臀部向下侧下陷,并借此诱导舒适的睡眠姿势的效果。
46.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配备从中央衬垫的两侧部的一侧向背面方向逐渐向外侧延长并借此使其左右宽度大小逐渐变大的翼部,可以在作为哺乳垫使用时防止在中央衬垫与产妇之间形成间隔空间,并借此方便地完成哺乳动作的效果。
47.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使得在作为重力被应用时所使用的加压部的填充部借助于分离缝制线与填充部的填充袋物理性分离,可以将位于内侧的填充物相对均匀分布并借此方便地进行使用的效果。
48.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配备对加压部的相邻的填充袋进行物理连接且在内侧不会插入填充物的间隔部,可以防止上述加压部直接对幼儿的手臂造成加压并借此保持舒适的睡眠姿势的效果。
49.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配备可在外罩上进行拆装的包裹被,不仅可以起到包裹被本身的作用,还可以在作为防翻身垫使用时防止婴儿姿势偏离而防止翻身动作,而且
可以在作为防吐奶垫使用时预防如滑动或跌落等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效果。
50.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以不会覆盖幼儿下体的长度形成包裹被的盖部,可以利用肉眼直接确认幼儿的排便动作以及尿布状态的效果。
51.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可供带插入部插入的外罩的固定部,可以根据幼儿的身体长度轻易地对结合位置进行调节的效果。
52.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配备可插入到中央插入部的衬垫部,可以防止被插入到左侧插入部的左侧衬垫以及插入到右侧插入部的右侧衬垫的正面一侧向空白空间即中央插入部一侧倾斜的效果。
53.此外,本发明可以达成通过利用不同的材质形成衬垫部的上侧面以及下侧面,可以根据气温或环境选择性地使用的效果。
54.此外,即使是本文中没有明确提及的效果,通过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有望实现的下述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效果以及暂定效果,也应该理解为已在本说明书中做出了记载。
附图说明
55.图1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的分解斜视图。
56.图2是图1中的外罩的参考图。
57.图3是图2中的外罩的平面图。
58.图4是图1中的衬垫材料的参考图。
59.图5是图4中的中央衬垫的平面图。
60.图6是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一侧面图。
61.图7(a)是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aa'方向截面图。
62.图7(b)是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bb'方向截面图。
63.图8是图1中的加压部的平面图。
64.图9是图8中的加压部的一侧面图。
65.图10是对图1中的包裹被与外罩结合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66.图11是图1中的可拆装枕头部的参考图。
67.图12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防吐奶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68.图13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重力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69.图14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哺乳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70.图15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防翻身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71.图16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兼备包裹被功能的防翻身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72.【符号说明】
73.1:多用途幼儿垫,10:外罩,10a:引出部,10b:陷入部,110:固定部,130:插入边界部,130a:中央插入部,130b:左侧插入部,130c:右侧插入部,20:衬垫材料,210:中央衬垫,211:倾斜部,211a:第一连接面,213:安置部,213a:第二连接面,215:翼部,230:左侧衬垫,250:右侧衬垫,30:加压部,310:填充部,310a:第一填充部,310b:第二填充部,310c:第三填
充部,310d:缝制线,330:间隔部,40:包裹被,410:底面部,430:覆盖部,450:结合带,50:可拆装枕头部,510:衬垫部,511:连接插入部,513:结合部,530:连接部,550:枕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74.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变形为多种不同的形态,而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应该解释为受到下述实施例的限定,而是应该以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事项为基准做出解释。此外,本实施例只是为了向具有本行业之平均知识的人员更加完整地说明本发明的而作为参考目的提供。
75.除非上下文中有明确的记载,否则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型语句还包含复数型含义。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包含(comprise)”和/或“包括(comprising)”只是表明所提及的形状、数字、步骤、部件、要素和/或上述之组合存在,并不是指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形状、数字、步骤、部件、要素和/或上述之组合存在或被附加的可能性。
76.在本说明书中,各个构成可以根据需要够成为一体或分别独立形成,对此没有做出单独的限制。
77.在下述内容中使用的术语“幼儿”,从词典上的解释来讲是指出生之后1年到6岁为止的儿童,但是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幼儿应理解为是包含出生之后不足1年的新生儿的概念。
78.图1是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的分解斜视图。
79.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多用途幼儿垫进行详细的说明。
80.参阅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幼儿垫1,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通过在以两层构成的外罩10内侧选择性地插入衬垫材料20或加压部30而作为防吐奶垫、哺乳垫等多种用途使用,而且在使用者的角度上可以提升使用便利性并降低成本的多功能/多用途幼儿垫。相关的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说明。
81.为此,上述多用途幼儿垫1可以包括外罩10、衬垫材料20、加压部30、包裹被40以及可拆装枕头部50。
82.图2是图1中的外罩的参考图,图3是图2中的外罩的平面图。
83.参阅图1至图3,外罩10如上所述,是以上下两层构成且其内侧中空部可供衬垫材料20或加压部30或衬垫部510插入的构成。如上所述的外罩的材质可以使用天然材料构成,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此外,在外罩10的正面可以形成用于将后续说明的衬垫材料20、加压部30以及衬垫部510插入到中空部或从上述中空部取出的引出部10a。上述引出部10a例如可以采用拉链结合的构成,从而选择性地对中空部进行封闭或开放,也可以以占据上述外罩10的整体外周的4/5的长度延长,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84.在与外罩10的正面相向的背面,可以在从两侧部向中央一侧延长的路径上形成向内侧陷入的陷入部10b。如上所述的陷入部10b可以在将上述垫子1作为重力被使用时防止呼吸系统一侧被外罩10覆盖,从而确保幼儿可以轻易地完成呼吸动作。上述陷入部10b以曲线/曲面形状形成为宜。较佳地,上述陷入部10b可以从外罩10的背面中央一侧向内侧陷入形成。
85.此外,上述外罩10可以包括固定部110以及插入边界部130。
86.固定部110是在通过上述外罩10的外侧面上形成而可供后续说明的包裹被40的结
合带450结合的构成,在上述外罩10的外侧面上以沿着宽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成对形成,从而与一对结合带450分别结合为宜。如上所述的固定部110还可以在使用者携带时起到把手作用。例如,在固定部110中可以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一个以上的子母扣。借此,可以通过在与形成于结合带450中的子母扣的位置对齐之后进行加压而将结合带450的一侧部结合到上述固定部110一侧。此外,虽然没有特殊限定,但是固定部110可以以把手形态以及棉材质形成。
87.插入边界部130是在外罩10的一侧由上述外罩10的上侧面底部以及底面上侧部相互结合并沿着长度方向延长一定距离且沿着左右宽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的成对的构成。例如,插入边界部130可以通过对外罩10的一侧上侧面底部以及底面上侧部进行缝合而对上述外罩10的中空部一侧进行物理分割。如上所述的插入边界部130从陷入部10b一侧的外罩10背面向正面一侧延长形成,其延长长度以外罩10的整体长度的一半以下形成为宜。但是,也可以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以一半以上形成。
88.其中,外罩10的整体长度是指从上述外罩10的正面到背面为止的长度。借此,可以将形成有一对插入边界部130的一侧外罩10的中空部分割成三个空间。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插入边界部130,可以达成如下所述的效果。
89.在将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1作为防翻身垫使用时,只在外罩10的内侧插入左右侧衬垫230、250而不在中央一侧插入中央衬垫210。此时,通过借助于插入边界部130分割成3个部分的空间,左侧衬垫230可以准确地插入到左侧插入部130b,且右侧衬垫也可以准确地插入到右侧插入部130c。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为了作为防吐奶垫使用而向插入中央衬垫210时,也可以将上述中央衬垫210插入到准确的位置。
90.此外,在插入边界部130的延长长度从外罩10的背面一侧延长至与正面相邻的一侧的情况下,通过引出部10a插入中央衬垫210的难度将变大。例如,在外罩10的内侧中空部为空的状态下插入中央衬垫210时,插入空间因为受到插入边界部130而难以确保足够的左右空间,因此只能通过强行嵌入的方式插入,而这会对日常使用造成不便。
91.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插入边界部130从外罩10的背面向正面一侧延长且其延长长度以外罩10的整体长度的一半以下形成,因此与引出部10b相邻的一侧中空部不会被上述插入边界部130分割。借此,可以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插入边界部130将中空部分割成三个空间的同时轻易地插入中央衬垫210。在通过上述插入边界部130分割的中空部中,将中央空间命名为中央插入部130a,将左侧空间命名为左侧插入部130b,并将右侧空间命名为右侧插入部130c。
92.图4是图1中的衬垫材料的参考图,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aa'方向截面图,图6是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一侧面图,图7(a)是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aa'方向截面图,图7(b)是图5中的中央衬垫的bb'方向截面图。
93.参阅图1以及图4,衬垫材料20是插入到外罩10的内侧中空部的缓冲构成,为此,可以包括中央衬垫210、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上述衬垫材料20是在衬垫外罩的内侧利用如棉花等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填充。
94.参阅图5,中央衬垫210是插入到中央插入部130a一侧的衬垫构成,在将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1作为防吐奶垫、重力被或哺乳垫时必须使用。中央衬垫210的长度方向宽度大小等于或略小于外罩10的长度方向宽度最大大小为宜。此外,上述左右
宽度最大大小等于或略小于插入边界部13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宜。此外,中央衬垫210中除后续说明的翼部215之外的一侧可以以大致四边形的平面形状形成,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
95.为此,中央衬垫210可以包括倾斜部211、安置部213以及翼部215。
96.参阅图5、图6以及图7(a),倾斜部211是通过在中央衬垫210的彼此相向的两侧面沿着上下方向连接而决定上述倾斜部211所处一侧的中央衬垫210的高度的构成。具体来讲,倾斜部211以与中央衬垫210的上侧面底部以及底面上侧部连接并沿着长度方向延长一定距离的方式构成。上述倾斜部211以在左右宽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成对形成沿着中央衬垫210的上下方向对彼此相向的两内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一连接面211a。
97.因此,第一连接面211a的内侧空间可以以沿着长度方向延长的类似于六面体的形状形成。此外,连接面211a在沿着长度方向延长的同时度逐渐降低。例如,在从与中央衬垫210的正面相邻的一侧向背面方向延长的同时高度逐渐降低。
98.借此,可以在向中央衬垫210的内侧完全填充棉花时在上述中央衬垫210的上侧面一侧形成倾斜部。因此,在幼儿直接躺在中央衬垫210或躺在插入有上述中央衬垫210的外罩10上时,处于正面方向上的头部与处于背面一侧的身体相比可以相对处于上侧的位置,从而起到防吐奶垫的功能。上述倾斜部211以与中央衬垫210的外皮相同的材质形成为宜,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
99.参阅图5、图6以及图7(b),安置部213是从一倾斜部211的一端部一侧以曲面形状延长并与另一倾斜部211的一端部一侧连接的构成。具体来讲,是从与两倾斜部211的背面相邻的末端部一侧以曲面形状延长的其平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构成。安置部213与倾斜部211相同,在中央衬垫210的内侧面沿着上下方向连接。即,上述安置部213以圆形路径延长形成沿着中央衬垫210的上下方向对彼此相向的两内侧面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13a。在安置部213的内侧,利用如棉花等填充材料完全填充为宜。
100.目前为了防吐奶等而使幼儿斜躺在外罩10的上侧面上时,因为在安置臀部的一侧没有单独的构成,因此会发生幼儿的臀部一侧向下塌陷的情况。这会成为导致幼儿的姿势不舒服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还配备有安置部213。
101.参阅图5,翼部215是从中央衬垫210的两侧部的一侧向背面方向逐渐向外侧延长的构成。即,翼部215从中央衬垫210的两侧部的一侧向背面方向逐渐以上述中央衬垫210的左右宽度大小变大的方式延长。上述翼部215例如可以以翼状形状构成。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向外罩10的中央插入部130a只插入中央衬垫210而作为哺乳垫使用。
102.此时,中央衬垫210的一侧部以朝向产妇的身体一侧的方式配置,翼部215可以通过将在产妇与中央衬垫210之间形成的间隔空间最小化而使得上述中央衬垫210与产妇的身体贴紧。借此,可以防止幼儿被夹在中央衬垫210与产妇的身体之间,并使得产妇可以轻易地完成哺乳动作。
103.参阅图4,左侧衬垫230是插入到上述外罩10的左侧插入部130b而右侧衬垫250是插入到右侧插入部130c的构成,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以相同的形状形成为宜,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例如,在将中央衬垫210从中央插入部130a拔出的状态下将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插入到对应的位置时,可以作为防翻身垫使用。上述左侧衬垫230以
及右侧衬垫250被配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上。此外,在仅独立地使用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时或者在插入到外罩10的对应位置时,可以作为枕垫使用。
104.此外,在将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插入到外罩10的对应位置的状态下将中央衬垫210插入到中央插入部130a时,可以作为防吐奶垫使用。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的长度方向宽度大小等于或略小于外罩10的长度方向宽度最大大小为宜,而且左右方向宽度分别等于或略小于左侧插入部130b以及右侧插入部130c的左右方向宽度最大大小为宜。
105.图8是图1中的加压部的平面图,图9是图8中的加压部的一侧面图。
106.参阅图8以及图9,加压部30是以上下两层构成且在内侧插入填充物,从而在将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1作为重力被使用时所使用的构成。如上所述的加压部30成对构成,可以分别插入到左侧插入部130b以及右侧插入部130c。或者,上述加压部30可以不插入到外罩10内部而配置在上述外罩10的上侧面上。为此,上述加压部30可以包括填充部310以及间隔部330。
107.填充部310是可以在内部插入填充物的袋状构成,在各个加压部30中形成多个填充部310为宜,以沿着长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形成三个填充部310为宜。例如,可以在一侧形成第一填充部310a,在与上述第一填充310a相距一定间隔的位置形成第二填充部310b,在与上述第而填充部310b相距一定间隔的位置形成第三填充部310c,而作为各个间隔方向,可以沿着在将填充部310插入到外罩10内时的上述外罩10的长度方向形成。此外,在各个相邻的填充部310a、310b、310c之间的彼此相邻的末端一侧形成缝制线310d,从而对各个填充部310a、310b、310c中用于插入填充物的内部空间进行物理分离为宜。
108.即,在现有的加压部中因为用于填充填充物的内部空间连通成为一个空间,因此可能会发生填充物向一侧倾斜的情况。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由使用者手动地将上述填充物均匀地扩散到内部空间。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填充部310通过在填充部310a、310b、310c之间的相邻的末端一侧形成分离缝制线310d而对各个填充部310a、310b、310c中用于插入填充物的内部进行物理分离。借此,不需要使用者进行单独的操作就可以使填充物相对均匀地得到扩散。
109.此外,填充物可以利用具有重力感的任意构成/材质形成,例如可以利用柏木木屑,较佳地可以利用柏木方形木屑形成。目前已经得知,如上所述的柏木木屑可以起到如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强化心肺功能以及预防特应性等多种健康方面的有益功能。
110.间隔部330是在相邻填充部的间隔空间形成且在内侧不会插入填充物的构成。换言之,间隔部330是相邻填充部的缝制线310d之间的间隔空间。例如,间隔部330可以分别在相邻的第一填充部310a以及第二填充部310b的缝制线310d之间和第二填充部310b以及第三填充部310的缝制线310d之间形成。上述间隔部330是对幼儿的手臂进行覆盖的位置。即,在幼儿以向两侧展开双臂的姿势睡眠时,通过两侧手臂位于左右侧加压部30的间隔部330一侧,可以防止手臂直接受到加压并借此诱导舒适的睡眠姿势。
111.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填充部310a以及第二填充部310b之间和第二填充部310b以及第三填充部310c之间形成间隔部33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相同的加压部30并借此对其进行反转使用。即,在作为重力被使用时可以轻易地将加压部30插入到外罩10内侧。
112.图10是对图1中的包裹被与外罩结合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113.参阅图10,包裹被40是对躺在外罩10的上侧面上的幼儿的一部分身体进行覆盖并对幼儿的姿势(例如睡眠姿势)进行固定的构成。通常,幼儿在胎儿时期在产妇的腹内维持蜷缩的状态,而在出生之后像在产妇的子宫内部一样活动手脚时会因为没有可触及到的物品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安感。因此,幼儿会做出蜷缩身体的动作,这被称之为莫罗反射(惊跳反射)。包裹被是可以有效地防止如上所述的莫罗反射的构成。为此,包裹被40可以包括底面部401、覆盖部430以及结合带450。
114.底面部410是包裹被40的底面,是可供除幼儿的脸部之外的身体躺在其上侧面的构成。底面部410以可供除幼儿的颈部下侧部分开始直至下身全部被放置在其上侧面的适当大小形成为宜。
115.覆盖部430是与底面部410一起对幼儿的上身进行包裹的构成,以只对幼儿的上身进行包裹而不对下身进行包裹的长度形成为宜。例如,在覆盖部430以与底面部410相同的对幼儿的下身全部进行包裹的长度形成时,难以蚀刻对排便动作进行进行确认且难以更换尿布,这必然会导致影响幼儿舒适睡眠的问题。因此,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覆盖部430以仅对幼儿的上身进行包裹的方式形成,从而可以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此外,覆盖部340只是有效地对幼儿的如手臂、胸部等上身部分进行包裹,而且在中央一侧形成结合部件,从而可以轻易地将包裹被与幼儿进行结合以及解除结合。上述结合部件可以是用于实现纽扣结合的构成或用于实现拉链结合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公知的多种构成中的任意构成,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
116.结合带450以通过与底面部410或覆盖部430的一侧面料结合而与上述固定部110一侧结合的方式成对构成。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结合带450将包裹被40与外罩10结合,可以在作为防翻身垫使用时防止幼儿的身体发生翻转,而且可以在作为防吐奶垫使用时防止在睡眠过程中因为偏离位置而导致的如跌落或滑动等事故的发生。结合带450从底面部410或覆盖部430的一侧向外侧延长。此外,在结合带450的一侧可以形成如子母扣,而相应的子母扣可以与固定部110的子母扣结合。此外,结合带450可以与底面部410以及覆盖部340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
117.图11是图1中的可拆装枕头部的参考图。
118.参阅图11,可拆装枕头部50是安置在外罩10的上侧面上或被插入到中央插入部130a中的幼儿垫以及枕头构成。如上所述的可拆装枕头部50可以包括衬垫部510、连接部530以及枕头部550。
119.衬垫部510是安置在外罩10的中央插入部130a的上侧面上或插入到上述中央插入部130a内侧的衬垫构成,其形状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上述衬垫部510的上侧面以及背面可以利用不同的材质形成,从而选择性地翻转使用。例如,衬垫部510的一侧面可以以一般天然材料构成,而与上述一侧面相向的另一侧面可以利用透气网布材料构成,从而可以根据气温选择性地使用。
120.如上所述,在外罩10上形成有插入边界部130。如上所述的插入边界部130从外罩10的背面向正面一侧延长形成,其延长长度以外罩10的整体长度的一半以下形成。借此,在将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幼儿垫1作为防翻身垫使用时,可能会发生插入到左侧插入部130b的左侧衬垫230以及插入到右侧插入部130c的右侧衬垫250的正面一侧向空白空间即
中央插入部130a一侧倾斜的现象。因此,通过将上述衬垫部510插入到中央插入部130a一侧,可以物理性地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的发生。
121.此外,在衬垫部510的上侧面一侧可以形成连接插入部511,从而与后续说明的连接部530结合。上述连接插入部511可以以沿着侧向相距一定间隔的方式成对形成。
122.与此同时,在衬垫部510的两侧面可以形成一对结合部513。例如,可以沿着上述衬垫部510的上下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形成一对结合部513,从而形成共计四个。
123.上如所述,结合部513是通过在上述衬垫部510的两侧面形成并以对中央衬垫210的外侧面进行包裹的状态彼此结合而将上述衬垫部510固定到中央衬垫210的构成。一对结合部513例如可以通过魔术贴结合彼此固定,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如上所述,通过将衬垫部510结合到中央衬垫210,可以在没有外罩10的状态下将中央衬垫210作为哺乳垫使用。
124.连接部530是用于将衬垫部510与后续说明的枕头部550相互结合的构成。具体来讲,上述连接部510可以插入到连接插入部511以及枕头部550的一侧而实现相互连接,但是并不受到特殊的限定。例如,连接部530可以以可对枕头部550的位置进行调节的方式构成。
125.枕头部550是通过使其一侧与连接部530结合而起到幼儿枕头功能的构成。枕头部550为了形成一定水准的弹力感以及蓬松感而以具有一定的上下厚度且在内部填充填充物的构成形成为宜。
126.图12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防吐奶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图13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重力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图14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哺乳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图15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防翻身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图16是对适用本发明的多用途幼儿垫作为兼备包裹被功能的防翻身垫使用的状态进行图示的参考图。
127.如上所述,适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多用途幼儿垫1可以选择作为防吐奶垫、哺乳垫、防翻身垫、幼儿枕头、包裹被或重力被使用。即,通过将一个产品作为多种用途使用,可以在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实现提升使用便利性以及节省费用成本等效果。
128.具体来讲,在向外罩10的内侧插入中央衬垫210、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时,可以作为防吐奶垫使用(参阅图12)。此外,在将从中央衬垫210、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全部从外罩10取出之后将一对加压部30分别插入到左侧插入部130b以及右侧插入部130c时,可以作为重力被使用(参阅图13)。此外,在向外罩10的内侧仅插入中央衬垫210时,可以作为哺乳垫使用(参阅图14),而在取出中央衬垫210之后仅插入左侧衬垫230以及右侧衬垫250时,可以作为防翻身垫使用(参阅图15)。此外,还可以利用包裹被40起到一般的包裹被功能并防止幼儿的位置发生偏离(参阅图16)。此外,还可以在如上所述的状态下利用可拆装枕头部50起到幼儿垫以及枕头功能。
129.在上述内容中进行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仅可以通过装置以及方法实现,还可以通过用于实现与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构成对应的功能的程序或记录有上述程序的记录介质实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中的记载轻易地实现。在上述内容中结合有限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可以在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下述记载的权利要求书均等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以及变形。
130.此外,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之一般知识的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在上述内容中进行说明的本发明进行各种置换、变形以及变更,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以及附图,而是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对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组合而进行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