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3648发布日期:2022-01-22 13:4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床垫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床垫。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睡眠质量的要求的提升,床垫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市场对床垫产品的不同要求,床垫的厚度通常不会小于200mm。如图5所示,目前的床垫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织物层10、第一承托层101、中部弹簧层102、第二承托层103、上部填充层104和顶部面层105。
3.由于床垫的厚度较大,且通常是整块呈一体设置并放置于床架上进行使用,其使用的用途较为单一,仅能供人们平躺,而不具备单独放置于地面上使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增加床垫的使用用途,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床垫。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用途床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床垫,包括床身部和位于床身部端面的床头部,所述床头部长度不超过床身部的1/2;所述床头部上表面和床身部上表面的连接位置转动配合,且所述床头部和床身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床头部相对床身部转动并锁定床头部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床身部侧壁的轨道、连接于轨道和床头部之间的转动杆以及用于驱动转动杆的伸缩驱动件;所述转动杆一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轨道上,且转动杆和滑块转动配合,转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床头部侧壁;转动杆位于轨道上的一端位于另一端的下方;所述伸缩驱动件平行于轨道设置,且伸缩驱动件一端固定于床身部,另一端固定于滑块上。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多用途床垫需要单独使用时,启动伸缩驱动件驱动滑块朝向床头部移动,由于床头部顶部和床身部顶部转动连接,使得床头部背离床身部的一端向上转动,从而令床头部和床身部之间形成夹角,使得多用途床垫作为贵妃榻或者沙发使用。由于床头部的长度不超过床身部的1/2,使得使用者的上半身恰好能够倚靠于转动后的床头部上,从而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7.可选的,所述轨道的端部延伸至床头部的侧壁,且所述轨道远离伸缩驱动件的一端和转动杆中部之间增设有伸缩支撑件,所述伸缩支撑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轨道和转动杆上;当伸缩驱动件驱动滑块沿轨道移动过程中,伸缩支撑件同步进行伸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转动杆的支撑效果,从而增强床头部转动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床头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填充层、上部承托层、床头弹簧层、下部承托层和床头底织物层,所述面层延伸至床身部上表面并和床身部固定为整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层覆盖于床身部上方,当床头部相对床身部转动时,面层仍然是一个整体,能够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11.可选的,所述床头部贴合床身部的端面固定有侧布,所述侧布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于面层和床头底织物层,且侧布顶部还固定于床身部顶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布实现床头部和床身部顶部的转动连接,同时对转动后的床头部端面进行保护。
13.可选的,所述填充层包括气囊,所述床头部设置有连通于气囊的气泵。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充气程度的气囊,使得面层呈现不同程度的凸起。当床头部相对床身部相对转动后,通过调整气囊内部的充气量,来适配不同使用者对床头部凸起程度的要求,提高多用途床垫转变为沙发后的适用度。
15.可选的,所述气囊的上表面设置有腰靠部,当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腰靠部向外凸起并驱动面层凸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使用者的腰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无论是躺还是靠,都能够支撑使用者腰部。
17.可选的,所述气囊上表面颈靠部,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颈靠部向外凸起并驱动面层凸起。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使用者的颈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9.可选的,所述颈靠部充气后,其上表面自靠近床身部一侧向远离床身部一侧呈倾斜向下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对颈部进行支撑的同时能够对头部进行一定的支撑。
21.可选的,所述面层和气囊之间呈分离设置,且气囊和气泵之间拆卸式连接;所述床头部背离床身部的端面设置有端布,所述端部两侧分别固定于上部承托层和床头底织物层,所述气囊背离床身部的端面设置有贴布,所述贴布两侧分别可拆卸连接于面层和端布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除贴布并解除气囊和气泵的连接后,能够将气囊从床头部中取出单独作为靠枕使用,方便快捷。
23.可选的,所述气囊朝向面层一侧设置有弹力层。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力层夹设于气囊和面层之间,由于弹力层弹性更好,能够缓冲使用者直接倚靠在气囊上的不适感。并且,当气囊取出单独使用时,使用者倚靠在弹力层上,既能够提高舒适度,也能够便于分辨后期安装的正反面。
25.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效果: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使得多功能床垫能够作为贵妃榻或者沙发使用;2、气囊能够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充气量的调整,从而提高倚靠或者平躺时使用者腰部和颈部的舒适度;3、气囊可拆卸设置,便于气囊能够单独取出作为靠枕使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床头部中气囊充气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床头部相对床身部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背景技术中床垫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床头部;11、填充层;111、气囊;112、弹力层;12、上部承托层;13、床头弹簧层;14、下部承托层;15、床头底织物层;151、侧布;152、端布;153、覆盖布;2、床身部;21、纤维层;22、回弹层;23、顶部承托层;24、床身弹簧层;25、底部承托层;26、床身底织物层;261、封布;3、面层;4、贴布;5、腰靠部;6、颈靠部;7、调节机构;71、轨道;711、滑块;72、转动杆;721、连接杆;73、伸缩驱动件;8、支撑结构;81、l型包板;82、固定杆;9、伸缩支撑件;10、织物层;101、第一承托层;102、中部弹簧层;103、第二承托层;104、上部填充层;105、顶部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床垫,其长度不小于2m,其包括床头部1和床身部2,同时床头部1在多用途床垫长度方向的长度不超过床身部2在该方向上的长度的1/2。
30.床身部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成一体设置的面层3、纤维层21、回弹层22、顶部承托层23、床身弹簧层24、底部承托层25和床身底织物层26,面层3、纤维层21和回弹层22采用缝合或者压合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用其他常规的固定方式。面层3和床身底织物层26之间缝合有封布261,封布261分别位于床身部2的四个端面。
31.床头部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层3、填充层11、上部承托层12、床头弹簧层13、下部承托层14和床头底织物层15,其中,床头部1的面层3和床身部2的面层3为一体,在此统一称为面层3。面层3采用抗静电纤维和粘胶制成的弹性织物,具有柔软、高弹和亲肤的性能。
32.床头底织物层15和面层3之间缝合有侧布151,侧布151位于床头部1贴近床身部2的一侧,并且侧布151的顶部和与之临近的封布261的顶部缝合为整体,侧布151的中部和上部承托层12固定为整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缝合、胶粘或者其他常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33.结合图1和图2,床头部1远离床身部2的端面设置有端布152,上部承托层12和床头底织物层15均固定于端布152上,且端布152顶部向上延伸至面层3并和面层3呈分离设置。床头部1的另外两个端面设置有覆盖布153(见图3),覆盖布153缝合于面层3和床头底织物层15之间。并且,封布261、端布152和覆盖布153的面料一致。端布152的外部增设有贴布4,贴布4上端拆卸式贴合于面层3上,贴布4下端拆卸式贴合于端布152表面,且贴布4底部位于上部承托层12下方。贴布4的拆卸式贴合方式可以采用魔术贴等常规的拆卸式结构。
34.面层3和填充层11之间呈分离设置,填充层11包括气囊111以及位于气囊111和面层3之间的弹力层112。气囊111连通有气泵,气泵固定于床头部1的侧壁或者内部。且气泵和气囊111之间拆卸式连接,拆卸位置位于床头部1内部,且拆卸后的气囊111能够连接外部的供气端,同时能够实现接气口的启闭。当需要将填充层11取出时,拆卸贴布4将填充层11单独取出作为靠垫使用。
35.气囊111的上表面设置有腰靠部5和颈靠部6,腰靠部5和颈靠部6分别对应使用者躺或者靠在床头部1的面层3上时的腰部和颈部。气囊111上对应腰靠部5和颈靠部6的区域
与弹力层112之间分离设置,气囊111上表面其余部位和弹力层112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采用压合或者胶粘等常规方式。
36.当腰靠部5和颈靠部6处于未充气状态时,气囊111上表面平整;当气囊111处于充气状态使得腰靠部5和颈靠部6向外凸起时,弹力层112和面层3对应腰靠部5和颈靠部6的位置向外凸起。颈靠部6处于凸起状态时,其上表面自靠近床身部2一侧向远离床身部2一侧呈倾斜向下设置,用于匹配使用者的颈部和头部。
37.结合图3和图4,为了增加多用途床垫的功能,床头部1和床身部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床头部1相对床身部2转动并锁定床头部1位置的调节机构7。调节机构7包括轨道71、转动杆72和伸缩驱动件73。
38.轨道71固定于床身部2两侧并平行于多用途床垫长度方向布置,轨道71的端部延伸至床头部1的侧壁病与床头部1分离设置。转动杆72连接于轨道71和床头部1侧壁之间,即床头部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转动杆72。两根转动杆72通过连接杆721连接为整体,且转动杆72和连接杆721转动配合。
39.连接杆721穿设于床头部1背离床身部2的一端,连接杆721的两端通过支撑结构8固定于床头部1。支撑结构8包括位于床头部1底部棱边的l型包板81和固定于l型包板81两侧的固定杆82,l型包板81和床头部1固定为整体,床头部1每一侧的两根固定杆82远离l型包板81的端部均固定于对应的连接杆721上。
40.转动杆72远离连接杆7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711,滑块711位于连接杆721斜下方,且滑块711内嵌于轨道71内并沿着轨道71滑动配合。伸缩驱动件73固定于床身部2侧壁和滑块711之间,用于驱动滑块711沿轨道71滑移。伸缩驱动件73可以选用电缸、气缸等常规的结构。当伸缩驱动件73驱动滑块711靠近床头部1运动时,床头部1背离床身部2一端向上转动,是的床头部1和床身部2上表面之间形成钝角,多用途床垫作为贵妃榻或者沙发使用。
41.为了增强床头部1运动过程中以后运动结束后的结构稳定性,转动杆72和对应的轨道71之间增设有伸缩支撑件9,伸缩支撑件9可以选用电缸、气缸等常规的结构。伸缩支撑件9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杆72中部,另一端转动连接于轨道71上。当伸缩驱动件73实现伸缩时,伸缩支撑件9同步进行伸缩,伸缩量根据不同床头部1和床身部2的比例进行计算和调整,从而同时实现对转动杆72的驱动和支撑。
4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床身部2或者床头部1上设置总控板,总控板电连伸缩驱动件73、伸缩支撑件9和气泵。总控板上设置至少四个按钮,其中两个按钮控制伸缩驱动件73和伸缩支撑件9的伸长和缩短,从而实现床头部1的向上或者向下转动。另外的两个按分别控制气泵的充气和放气。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