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窗通道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4354发布日期:2021-12-17 23:3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窗通道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挂窗通道梯。


背景技术:

2.空调的外机安装在室外,一般的楼层均比较高,所以空调的外机的安装、调试、维修一直是高危行业,且由于有些楼层的空调的外机的安装平台的位置设计得不合理,作业师傅很难到达安装平台上,目前普遍的现状都是作业师傅背上安全带直接翻越窗户去安装平台上作业,从窗户翻到安装平台上的过程十分危险,存在坠落的隐患,且如果作业师傅被安全带悬吊在窗外的空中没有着力点,很难爬到安装平台上。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窗通道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作业师傅在对空调的外机在安装、调试、维修时,直接翻越窗户去安装平台上作业,存在坠落的隐患,且如果作业师傅被安全带悬吊在窗外的空中没有着力点,很难爬到安装平台上的问题。
4.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挂窗通道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挂接机构、户内固定支架、直梯及两个折叠踏板机构;
6.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插杆、支撑杆及止回组件,所述插杆呈l形,所述插杆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支撑杆内,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与窗口处的内墙抵接,所述支撑杆穿过窗口且与窗台抵接,所述止回组件设于所述插杆上,防止所述插杆在所述支撑杆内滑动;
7.所述户内固定支架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且所述户内固定支架与室内的地面抵接,以防止该挂窗通道梯整体倾斜;
8.所述直梯包括两根梯梁与若干梯级,两根梯梁分别与两个挂接机构的支撑杆固定连接,且每根梯梁与窗口处的外墙抵接,两根梯梁间设有若干梯级;
9.所述折叠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及折叠组件,所述踏板本体一端与直梯中的一根梯梁的侧面的底部铰接,所述折叠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踏板本体及所述直梯中的一根梯梁铰接,所述折叠组件收折使得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梯梁的侧面贴合,所述折叠组件展开使得所述踏板本体沿所述梯梁的侧面的底部展开。
10.直梯与插杆对窗户下面的墙形成夹持,通过插杆与支撑杆间的滑动夹紧窗户下面的墙,通过户内固定支架防止该挂窗通道梯整体倾斜,作业师傅可通过直梯以及折叠踏板机构直接到达安装平台上,行进过程安全,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折叠踏板机构可收折踏板本体,方便运输及使用。
11.进一步地,所述止回组件包括棘爪、第一弹性元件及螺柱,所述支撑杆内设有棘齿,所述棘爪的一端与所述插杆铰接,所述棘爪的另一端与所述棘齿啮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插杆及所述棘爪固定连接,所述螺柱与所述插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柱能
与所述棘爪抵接,且推动所述棘爪与所述棘齿脱离。棘爪与棘齿啮合允许插杆向靠近支撑杆的方向运动而不允许反方向运动,采用棘爪与棘齿啮合,使得插杆在支撑杆内保持稳定的位置关系,使得挂接机构将墙夹紧,防止脱开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第一弹性元件推动棘爪始终与棘齿啮合;螺柱用于推动棘爪与棘齿脱离,从而调节可调节插杆在支撑杆内的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户内固定支架包括水平固定杆及两根竖直固定杆,所述水平固定杆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两根所述竖直固定杆与所述水平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固定杆与室内的地面抵接,且两根所述竖直固定杆与相对的所述直梯的两根梯梁对称,所述踏板本体展开后与所述直梯的宽度之和小于两根所述竖直固定杆的间距。水平固定杆增强了挂接机构对墙体的夹持,两个竖直固定杆保证作业师傅踏上踏板本体后,该挂窗通道梯不会倾斜,提高了安全性。
13.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固定杆包括水平支杆、第一延长杆、第二延长杆及两个紧固螺钉,所述水平支杆与所述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长杆通过所述水平支杆的一端面滑动插设于所述水平支杆内,所述第二延长杆通过所述水平支杆的另一端面滑动插设于所述水平支杆内,所述紧固螺钉沿所述水平支杆的径向与所述水平支杆螺纹连接,且第一个所述紧固螺钉的尾端与所述第一延长杆抵接,第二个所述紧固螺钉的尾端与所述第二延长杆抵接。水平固定杆设为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14.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固定杆包括竖杆、调节螺杆及螺母,所述竖杆与所述第一延长杆或第二延长杆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沿轴向螺纹连接有所述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面与室内的地面抵接,所述螺母螺纹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上,且所述螺母的一端面与所述竖杆的端面抵接。竖直固定杆设为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窗台离地面高度不同的环境。
15.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踏板本体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梯梁铰接。采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铰接,结构安全、简单可靠。
16.进一步地,所述梯梁的底部设有两个加固支架,每个加固支架与一根所述梯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支架与所述踏板本体间也设有一所述折叠组件。设置加固支架,提高了直梯以及折叠踏板机构的结构强度。
17.进一步地,所述直梯的底端设有固定踏板,所述固定踏板与所述踏板本体处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固定踏板设于两个所述加固支架之间。设置固定踏板加大了落脚面积,有利于作业师傅的行动。
18.进一步地,所述折叠踏板机构还包括踏板收纳固定组件,所述踏板收纳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轴、摆臂及第二弹性元件,所述固定轴固设于所述梯梁的侧面,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铰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摆臂及所述梯梁固定连接。踏板收纳固定组件保持踏板本体与梯梁贴合,方便运输及存放。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挂接机构夹紧窗户下面的墙,通过户内固定支架防止该挂窗通道梯整体倾斜,作业师傅可通过直梯以及折叠踏板机构直接到达安装平台上,行进过程安全,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
21.2、折叠踏板机构可收折踏板本体,踏板收纳固定组件保持踏板本体与梯梁贴合,
方便运输、存放及使用。
22.3、户内固定支架的水平固定杆的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不同的环境;竖直固定杆的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窗台离地面高度不同的环境。
23.4、装置灵活可靠,适用性强,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止回组件的结构视图;
29.图5为图1中的a放大图。
30.附图标记:
31.挂接机构1,插杆11,支撑杆12,棘齿121,止回组件13,棘爪131,第一弹性元件132,螺柱133;
32.户内固定支架2,水平固定杆21,水平支杆211,第一延长杆212,第二延长杆213,紧固螺钉214,竖直固定杆22,竖杆221,调节螺杆222,螺母223;
33.直梯3,梯梁31,梯级32,加固支架33,固定踏板34;
34.折叠踏板机构4,踏板本体41,折叠组件42,第一连杆421,第二连杆422,踏板收纳固定组件43,固定轴431,摆臂432,第二弹性元件433。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6.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挂窗通道梯,包括两个挂接机构1、户内固定支架2、直梯3及两个折叠踏板机构4。本实施例中,直梯3的两侧均设有折叠踏板机构4。
37.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挂接机构1包括插杆11、支撑杆12及止回组件13,插杆11呈l形,插杆11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支撑杆12内,插杆11的另一端与窗口处的内墙抵接,支撑杆12穿过窗口且与窗台抵接,止回组件13设于插杆11上,防止插杆11在支撑杆12内滑动。具体地,止回组件13包括棘爪131、第一弹性元件132及螺柱133,支撑杆12内设有棘齿121,棘爪131的一端与插杆11铰接,棘爪131的另一端与棘齿121啮合,第一弹性元件132两端分别与插杆11及棘爪131固定连接,螺柱133与插杆11螺纹连接,螺柱133能与棘爪131抵接,且推动棘爪131与棘齿121脱离。棘爪131与棘齿121啮合允许插杆11向靠近支撑杆12的方向运动而不允许反方向运动,采用棘爪131与棘齿121啮合,使得插杆11在支撑杆12内保持稳定的位置关系,使得挂接机构1将墙夹紧,防止脱开从而带来安全隐患;第一弹性元件132推动棘爪131始终与棘齿121啮合;螺柱133用于推动棘爪131与棘齿121脱离,从而调节插杆11在支撑杆12内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32采用螺旋弹簧。挂接机构1平行
间隔设置有两套。
38.参阅图1、图2、图3,户内固定支架2与插杆11固定连接,且户内固定支架2与室内的地面抵接,以防止该挂窗通道梯整体倾斜。户内固定支架2包括水平固定杆21及两根竖直固定杆22,水平固定杆21与插杆11固定连接,两根竖直固定杆22与水平固定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竖直固定杆22与室内的地面抵接,且两根竖直固定杆22相对的直梯3的两根梯梁31对称。具体地,两套挂接机构1的两个插杆11均通过螺栓与水平固定杆21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杆21增强了挂接机构1对墙体的夹持。两根竖直固定杆22保证该挂窗通道梯不会倾斜,提高了安全性。
39.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水平固定杆21包括水平支杆211、第一延长杆212、第二延长杆213及两个紧固螺钉214,水平支杆211与插杆11固定连接,第一延长杆212通过水平支杆211的一端面滑动插设于水平支杆211内,第二延长杆213通过水平支杆211的另一端面滑动插设于水平支杆211内,紧固螺钉214沿水平支杆211的径向与水平支杆211螺纹连接,且第一个紧固螺钉214的尾端与第一延长杆212抵接,第二个紧固螺钉214的尾端与第二延长杆213抵接。具体地,两套挂接机构1的两个插杆11均通过螺栓与水平支杆211固定连接。水平固定杆21设为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40.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竖直固定杆22包括竖杆221、调节螺杆222及螺母223,其中一个竖直固定杆22的竖杆221与第一延长杆212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个竖直固定杆22的竖杆221与第二延长杆213固定连接,竖杆221的底端沿轴向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222,调节螺杆222的一端面与室内的地面抵接,螺母223螺纹套设于调节螺杆222上,且螺母223的一端面与竖杆221的端面抵接。竖直固定杆22设为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窗台离地面高度不同的环境。
41.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直梯3包括两根梯梁31与若干梯级32,两根梯梁31分别与两个挂接机构1的支撑杆12固定连接,且每根梯梁31与窗口处的外墙抵接,两根梯梁31间设有若干梯级32;如图5所示,折叠踏板机构4包括踏板本体41及折叠组件42,踏板本体41一端与直梯3中的一根梯梁31的侧面的底部铰接,折叠组件42两端分别与踏板本体41及梯梁31铰接,折叠组件42收折使得踏板本体41与梯梁31的侧面贴合,折叠组件42展开使得踏板本体41沿梯梁31的侧面的底部展开。具体地,折叠组件42包括第一连杆421及第二连杆422,第一连杆42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2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421的另一端与踏板本体41铰接,第二连杆422的另一端与梯梁31铰接。采用第一连杆421及第二连杆422铰接,结构安全、简单可靠。本实施例中,梯梁31的底部设有加固支架33,加固支架33与梯梁31固定连接,加固支架33与踏板本体41间也设有一折叠组件42。设置加固支架33,提高了直梯3以及折叠踏板机构4的结构强度。另外,踏板本体41展开后与直梯3的宽度之和小于两根竖直固定杆22的间距。两根竖直固定杆22保证作业师傅踏上踏板本体41后,该挂窗通道梯不会倾斜,提高了安全性。
42.请一并参阅图5,当然,折叠踏板机构4还可以设置踏板收纳固定组件43,踏板收纳固定组件43包括固定轴431、摆臂432及第二弹性元件433,固定轴431固设于梯梁31的侧面,摆臂432的一端与固定轴431铰接,第二弹性元件433两端分别与摆臂432及梯梁31固定连接。摆臂432与梯梁31之间的间隙能容纳踏板本体41,第二弹性元件433保持摆臂432始终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人工可以扳动摆臂432,踏板收纳固定组件43保持踏板本体41与梯梁31
贴合,方便运输及存放。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元件433采用螺旋弹簧。
4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直梯3的底端还可以设有固定踏板34,固定踏板34与踏板本体41处于同一平面,且固定踏板34设于两个加固支架33之间。设置固定踏板34加大了落脚面积,有利于作业师傅的行动。
44.请一并参阅图1

5,上述挂窗通道梯的具体调节过程为:
45.先根据窗台的宽度调整插杆11在支撑杆12内的位置,调整至插杆11的竖向杆与直梯3的间距大于窗台的宽度为止,然后先将踏板本体41收纳好,将折叠踏板机构4及直梯3送至窗外,并挂在窗台上;调节插杆11,使得插杆11的竖向杆及直梯3夹紧窗台下面的墙体;然后调节水平固定杆21,使水平固定杆21的长度大于直梯3两侧的踏板本体41展开后与直梯3的宽度之和,并拧紧紧固螺钉214;然后调节竖直固定杆22上的调节螺杆222,使调节螺杆222的底端与室内的地面抵接,然后拧紧螺母223;然后扳动摆臂432,打开折叠组件42,进而展开踏板本体41。完成上述动作后,作业师傅需要系好安全带,从直梯3下到固定踏板34或者踏板本体41上,即可顺利安全的到达外机的安装平台上。
46.上述挂窗通道梯,通过挂接机构1夹紧窗户下面的墙,通过户内固定支架2防止该挂窗通道梯整体倾斜,作业师傅可通过直梯3以及折叠踏板机构4直接到达安装平台上,行进过程安全,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了效率;折叠踏板机构4可收折踏板本体41,踏板收纳固定组件43保持踏板本体41与梯梁31贴合,方便运输、存放及使用;户内固定支架2的水平固定杆21的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不同的环境;竖直固定杆22的长度可调,方便适用于窗台离地面高度不同的环境;结构可靠,装置灵活,应用广泛,值得其它有相同相似用途的窗外作业推广使用。
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