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温机构和陈列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0023发布日期:2021-11-10 08: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隔温机构和陈列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藏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温机构和陈列柜。


背景技术:

2.陈列柜经常应用于超市、商场等场所,用来展示商品,为了满足商品的冷藏需求,陈列柜内设置制冷组件,并且在陈列柜的前侧形成风幕,以将陈列柜与外界隔绝,避免热交换,从而降低了能耗。然而在冬季气温较低时,为了不影响饮料等商品的风味,经常需要加热商品,则在陈列柜内同时设置有加热区和冷藏区,冷藏区利用制冷组件对商品进行低温存储,加热区利用制热组件对商品进行加热、保温存储,此时则需要在加热区和冷藏区之间设置隔温结构,避免加热区和冷藏区之间的热交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温机构和陈列柜,其能够减少加热区和冷藏区之间的热交换,能耗低。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温机构,包括壳体、第一抽拉件和第二抽拉件,壳体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隔绝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壳体还设置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以及与第三空腔连通的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抽拉件和第二抽拉件均与壳体活动连接,且第一抽拉件能够相对于壳体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一伸出位置和第一缩回位置,第二抽拉件能够相对于壳体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伸出位置和第二缩回位置;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缩回位置时,第一抽拉件封闭第一入风口;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入风口被打开;当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第二抽拉件封闭第二入风口;当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入风口被打开。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第三板和第四板之间形成第三空腔;第一出风口设置于第一板,第二出风口设置于第四板。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四者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壳体还包括环形侧壁,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均与环形侧壁连接,且环形侧壁的截面呈矩形,第一入风口和第二入风口均开设于环形侧壁,且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一隔热板,第一隔热板与第二板和第三板两者中的一者连接,且与两者中的另一者间隔设置。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隔温机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板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第四板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导向槽与第一抽拉件连接,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导向槽与第二抽拉件连接。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抽拉件包括第一底板和与第一底板呈夹角连接的第一
面板,第二抽拉件包括第二底板和与第二底板呈夹角连接的第二面板;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缩回位置时,第一面板封闭第一入风口;当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第二面板封闭第二入风口;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伸出位置,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二隔热板,第二隔热板与第一底板固定连接;和/或,第三空腔内设置有第三隔热板,第三隔热板与第二底板固定连接。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陈列柜,包括柜体、制冷/加热机构和前述的隔温机构,其中,柜体设置有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风道和容纳仓;隔温机构设置于容纳仓内,以将容纳仓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加热区和冷藏区;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抽拉件伸入风道,且风道通过第一入风口、第一空腔和第一出风口与加热区连通;当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抽拉件伸入风道,且风道通过第二入风口、第三空腔和第二出风口与冷藏区连通;制冷/加热机构与风道连通,用于向风道内输送冷气和热气中的至少一种。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制冷/加热机构包括制冷组件和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与风道的第一端连通,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加热组件通过风道与第一入风口连通;制冷组件与风道的第二端连接,当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制冷组件通过风道与第二入风口连通。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道的侧壁设置有密封件;当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抽拉件与密封件抵接;和/或,当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抽拉件与密封件抵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温机构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温机构在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且第一空腔的具有第一入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三空腔具有第二入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热气和冷气两者中的一者可以从第一入风口进入第一空腔并由第一出风口输出,热气和冷气两者中的另一者可以从第二入风口进入第三空腔并由第二出风口输出,由于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中的空气导热系数较小,因此大大地减小了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的热交换,降低了能耗。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陈列柜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陈列柜包括柜体、制冷/加热机构和前述的隔温机构,隔温机构将柜体的容纳仓分为加热区和冷藏区,制冷/加热机构与风道连通,用于向风道内输送冷气和热气中的至少一种;热气可以从第一入风口进入第一空腔,由第一出风口输出并进入加热区,冷气可以从第二入风口进入第三空腔,由第二出风口输出并进入冷藏区,由于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且第二空腔中的空气导热系数较小,大大地减小了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减小加热区和冷藏区之间的热交换,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陈列柜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缩回位置、且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隔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抽拉件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隔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温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侧壁和第二板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侧壁和第二板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温机构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温机构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标:010

陈列柜;100

柜体;110

敞口;111

顶壁;112

底壁;113

内顶板;114

内底板;115

侧壁;116

第一回风口;117

第二回风口;118

第一通道;119

第二通道;120

容纳仓;121

加热区;122

冷藏区;130

风道;131

后壁;132

背板;133

通风口;134

避让口;141

加热组件;142

制冷组件;150

密封件;020

隔温机构;200

壳体;201

第一空腔;202

第二空腔;203

第三空腔;204

第一入风口;205

第一出风口;206

第二入风口;207

第二出风口;210

第一抽拉件;211

第一底板;212

第一面板;220

第二抽拉件;221

第二底板;222

第二面板;231

第一板;232

第二板;233

第三板;234

第四板;235

环形侧壁;236

第一隔热板;237

第二隔热板;238

第三隔热板;241

第一紧固件;242

第二紧固件;243

第一导向槽;244

第二导向槽;251

第一壁;252

第二壁;253

第三壁;254

第四壁;255

散热孔;256

基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实施例中,除非特别说明,术语“第一方向”为图中ab箭头的方向,术语“第二方向”为图中cd箭头的方向。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陈列柜010的剖视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陈列柜010,其能够用于商场或超市等场所,用于展示商品。为了保证商品的品质和口感,陈列柜010可以对其存储的物品进行冷藏或加热。
34.陈列柜010包括柜体100和制冷/加热机构,制冷/加热机构设置于柜体100内,用于制造冷气或热气于柜体100的内部,以对柜体100内存放的物品冷藏或加热。
35.请继续参照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陈列柜010的柜体内设置有用于存放物品的容纳仓120,容纳仓120设有敞口110,通过敞口110可取走容纳仓120内的物品。
36.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制冷/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141和制冷组件142,加热组件141用于制造热气于柜体100内,制冷组件142用于制造热气于柜体100内。在使用陈列柜010时,可以单独使用加热组件141,对柜体100内的全部物品加热;也可以单独使用制冷组件142,对柜体100内的全部物品制冷;还可以同时使用制冷组件142和加热组件141,以对柜体100内的一部分物品制冷,对柜体100内的另一部分物品加热。
3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柜体100内可以仅设置加热组件141或仅设置制冷组件142,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8.请继续参照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陈列柜010还包括风道130和隔温机构020,风道130、容纳仓120和敞口110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隔温机构020设置于容纳仓120内,以将容纳仓120分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制冷/加热机构与风道130连通,用于向风道130内输送冷气和热气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加热组件141和制冷组件142均与风道130连通,加热组件141用于向风道130内输送热气,制冷组件142用于向风道130内输送冷气。这样一来,当单独使用加热组件141对柜体100内的全部物品加热时,加热组件141制造的热气输送到风道130内,热气经风道130输送至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即可同时对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加热;当单独使用制冷组件142对柜体100内的全部物品制冷时,制冷组件142制造的冷气输送到风道130内,冷气经风道130输送至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即可同时对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制冷;当同时使用制冷组件142和加热组件141时,通过隔温机构020对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的分隔,加热组件141制造的热气输送至风道130内并进入加热区121,即可对加热区121加热,且同时制冷组件142制造的冷气输送至风道130内并进入冷藏区122,即可对冷藏区122制冷。
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且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角度还可以是85
°
、92
°
等。
4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隔温机构0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抽拉件
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隔温机构020的结构示意图。
41.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隔温机构020包括壳体200、第一抽拉件210和第二抽拉件220,壳体200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隔绝的第一空腔201、第二空腔202和第三空腔203,壳体200还设置有与第一空腔201连通的第一入风口204和第二出风口207,以及与第三空腔203连通的第二入风口206和第二出风口207;优选地,沿第二方向,第一入风口204和第一出风口205分别位于第一空腔201的两端,第二入风口206和第二出风口207分别位于第三空腔203的两端;第一抽拉件210和第二抽拉件220均与壳体200活动连接,且第一抽拉件210能够相对于壳体200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一伸出位置和第一缩回位置,第二抽拉件220能够相对于壳体200沿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伸出位置和第二缩回位置;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时,第一抽拉件210封闭第一入风口204;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入风口204被打开;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第二抽拉件220封闭第二入风口206;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入风口206被打开。
42.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抽拉件210伸入风道130,且风道130通过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与加热区121连通;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抽拉件220伸入风道130,且风道130通过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203和第二出风口207与冷藏区122连通。这样一来,当需要利用制冷/加热机构给加热区121加热,且同时给冷藏区122制冷时,同时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即可利用第一抽拉件210和第二抽拉件220伸进风道130,其中一部分风道130用于将热气经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输送至加热区121,另一部分的风道130用于将冷气经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203和第二出风口207输送至冷藏区122。由于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02,且第二空腔202中的空气导热系数较小,大大地减小了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减小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之间的热交换,降低了能耗。
43.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风道13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加热组件141与风道130的第一端连通,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加热组件141通过风道130与第一入风口204连通;制冷组件142与风道130的第二端连通,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制冷组件142通过风道130与第二入风口206连通。这样一来,在需要同时对加热区121加热且对冷藏区122制冷时,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即确保热气仅经过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进入加热区121,以对加热区121加热,且冷气仅经过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203和第二出风口207进入冷藏区122,以对冷藏区122制冷。
44.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41和制冷组件142两者的位置可以交换,加热组件141与风道130的第二端连通,制冷组件142与风道130的第一端连通,加热组件141制造的热气能够经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和第二出风口207输送至冷藏区122,制冷组件142制造的冷气能够经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输送至加热区121。
45.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单独利用加热组件141对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同时加热时,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热气可以经风道130流向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当然,还可以在加热组件141对加热区121加热时,
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以单独利用加热组件141对加热区121加热,使冷藏区122保持常温。当单独利用制冷组件142对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同时制冷时,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冷气可以经风道130流向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当然,还可以在制冷组件142对冷藏区122制冷时,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以单独利用制冷组件142对冷藏区122制冷,使加热区121保持常温。
46.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41邻近柜体100的顶壁111设置,制冷组件142邻近柜体100的底壁112设置,加热区121位于隔温机构020的上方,冷藏区122位于隔温机构020的下方。如此设置,在同时对加热区121加热且对冷藏区122制冷时,可以利用热空气容易向上流动,且冷空气容易向下流动的原理,确保加热区121可靠地加热,且冷藏区122可靠地制冷。
47.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风道130的侧壁115设置有密封件150;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抽拉件210与密封件150抵接;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抽拉件220与密封件150抵接。如此设置,在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能够有效地避免进入风道130内的热气和冷气在风道130内发生交换,进而有效地降低能耗。
4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有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抽拉件210与密封件150抵接,或者仅有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抽拉件220与密封件150抵接。
49.本实施例的密封件150为密封垫;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150还可以是密封块。密封件150可以与风道130的侧壁115粘接,或用螺栓等紧固件与风道130的侧壁115连接。
50.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柜体100还包括内顶板113和内底板114,沿第一方向,顶壁111、内顶板113、内底板114和底壁112依次间隔设置,容纳仓120位于内顶板113与内底板114之间,加热组件141设置于顶壁111和内顶板113之间,制冷组件142设置于内底板114和底壁112之间;柜体100还包括两个间隔分布的侧壁115,两个侧壁115同时与顶壁111、内顶板113、内底板114和底壁112连接。
51.进一步地,内顶板113邻近敞口110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回风口116,内顶板113和顶壁11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18,第一通道118连通风道130和第一回风口116,且第一回风口116与加热区121连通、且与第一出风口205相对;这样一来,由第一出风口205输出的热气可进入第一回风口116,在第一回风口116、第一通道118、风道130和加热区121之间形成循环流动,并在敞口110处形成风幕,以避免加热区121内的热气通过敞口110外泄。内底板114邻近敞口110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回风口117,内底板114和底壁112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19,第二通道119连通风道130和第二回风口117,且第二回风口117与冷藏区122连通、且与第二出风口207相对;这样一来,由第二出风口207输出的冷气可进入第二回风口117,在第二回风口117、第二通道119、风道130、冷藏区122之间形成循环流动的气流,并在敞口110处形成冷风幕,以避免冷藏区122内的冷气通过敞口110外泄。
52.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柜体100还包括后壁131和背板132,沿第二方向,后壁131和背板132间隔设置,且后壁131和背板132之间形成风道130;上述密封件150与后壁131朝
向背板132的一侧连接;内顶板113和内底板114均与背板132连接,顶壁111与后壁131连接;隔温机构020与背板132连接,具体地,壳体200与背板132连接,以使隔温机构020可靠地设置于容纳仓120内。
53.进一步地,背板132位于风道130和容纳仓120之间,背板132设置有通风口133,风道130内的冷气或热气能够通过通风口133进入容纳仓120。
54.再进一步地,背板132开设有多个通风口133,一部分通风口133与加热区121相对,另一部分通风口133与冷藏区122相对;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加热组件141制造的热气不仅通过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进入加热区121,还通过与加热区121相对的通风口133进入加热区121,且制冷组件142制造的冷气不仅通过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203和第二出风口207进入冷藏区122,还通过与冷藏区122相对的通风口133进入冷藏区122。
55.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1,背板132开设有避让口134,第一抽拉件210和第二抽拉件220均能够穿过避让口134伸入风道130内。
5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温机构0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第一板231和第二板23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201,第二板232和第三板23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20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之间形成第三空腔203;第一出风口205设置于第一板231,第二出风口207设置于第四板234。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四个间隔设置的板材形成三个依次排布的空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将第一出风口205设置于第一板231,有利于进入第一空腔201的气流向上流向加热区121,同理,将第二出风口207设置于第四板234,有利于进入第三空腔203的气流向下流向冷藏区122。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205设置于第一板231靠近敞口110的一端,第二出风口207设置于第四板234靠近敞口110的一端,这样一来,有利于在靠近敞口110的位置形成冷气风幕或热气风幕,能够减少容纳仓120内外的热量交换,以减少能耗。
58.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第二空腔202内设置有第一隔热板236,第一隔热板236与第二板232和第三板233两者中的一者连接,且与两者中的另一者间隔设置。这样一来,可以利用设置于第二空腔202内的第一隔热板236进一步减少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的冷热交换,以进一步地降低能耗。
59.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热板236为真空隔热板(又称,vip板),以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降低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的冷热交换。
6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热板236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与第二板232或第三板233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61.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抽拉件210包括第一底板211和与第一底板211呈夹角连接的第一面板212,第二抽拉件220包括第二底板221和与第二底板221呈夹角连接的第二面板222;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时,第一面板212封闭第一入风口204;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时,第二面板222封闭第二入风口206,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一底板211和第二底板221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如此设置,能够分别利用第一面板212和第二面板222可靠地封闭第一入风口204和第二入风口206,以使在不需要有气流进入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时,确保风道
130内的气流不会进入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并且能够利用第一底板211和第二底板221伸进风道130内,利用第一底板211将热风引入第一入风口204,且利用第二底板221将冷风引入第二入风口206。
62.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时,第一抽拉件210伸入风道130,第一底板211能够将风道130隔断,能够阻挡风道130内的冷气和热气对流;同理,当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二抽拉件220伸入风道130,第二底板221能够将风道130隔断,能够阻挡风道130内的冷气和热气对流;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一底板211和第二底板221能够共同用于阻挡风道130内的冷气和热气对流,同时,由于第一底板211与第二底板221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避免了第一底板211与第二底板221两者之间热传导,避免了能耗,保证了热气能够全部进入加热区121加热,冷气能够全部进入冷藏区122制冷。
6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底板211和第一面板212的夹角角度以及第二底板221和第二面板222的夹角角度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可以是:90
°
、80
°
、110
°
等。
64.本实施例的第一底板211和第一面板212为一体成型,第二底板221和第二面板222为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底板211和第一面板212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底板221和第二面板222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卡接或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65.本实施例中,第一抽拉件21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板231和第二板232之间,即第一抽拉件21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空腔201内;如此设置,可以确保第一抽拉件210设置于壳体200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利用第一抽拉件210的第一面板212可靠地封闭第一入风口204。
66.进一步地,第二抽拉件22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之间,即第二抽拉件220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三空腔203内;如此设置,可以确保第二抽拉件220设置于壳体200的可靠性,并且能够利用第二抽拉件220的第二面板222可靠地封闭第二入风口206。
67.本实施例的第一空腔201内设置有第二隔热板237,第二隔热板237与第一底板21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三空腔203内设置有第三隔热板238,第三隔热板238与第二底板22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当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时,第一底板211和第二底板221共同用于将风道130分隔成两部分,且设置于第一底板211的第二隔热板237以及设置于第二底板221的第三隔热板238同步伸入风道130内,第二隔热板237和第三隔热板238用于在分隔出的两部分风道130之间隔绝热量的传递,以便于更加高效地分别对加热区121加热、同时对冷藏区122制冷。
68.可选地,第二隔热板237和第三隔热板238均可以选用真空隔热板,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第二隔热板237与第一底板21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三隔热板238与第二底板221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粘接、卡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69.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在第一底板211设置第二隔热板237,或者仅在第二底板221设置第三隔热板238。
7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侧壁235和第二板232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侧壁235和第二板232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7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至图6,上述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四者相对且间隔设置,壳体200还包括环形侧壁235,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均与环形侧壁235连接,且环形侧壁235的截面呈矩形,第一入风口204和第二入风
口206均开设于环形侧壁235,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有利于通过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四者相对平行设置,使得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的形状规整,有利于确保气流由第一入风口204进入第一空腔201后再由第一出风口205流出的流动过程更加顺畅,同理,有利于确保气流由第二入风口206进入第三空腔203再由第二出风口207流出的流动过程更加顺畅,进而可以使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内的能量损失更少,更有利于降低能耗。
72.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和图6,环形侧壁235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壁251、第二壁252、第三壁253和第四壁254,第一壁251、第二壁252、第三壁253和第四壁254均与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连接,第一壁251开设有第一入风口204和第二入风口206。
7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四者中的至少一者与背板132固定连接,以使隔温机构020可靠地设置于背板132;第一板231、第二板232、第三板233和第四板234四者中的至少一者与背板132连接的方式可以是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或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74.可选地,请参照图4,隔温机构020还包括基架256,基架256与第三板233固定连接,且基架256能够与背板132固定连接,以使隔温机构020可靠地设置于容纳仓120内。进一步地,基架256还与第四板234固定连接,以确保壳体200通过基架256可靠地设置于容纳仓120内。
7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温机构020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温机构020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76.请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隔温机构02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41和第二紧固件242,第一板231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243,第四板234设置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244,第一紧固件241穿过第一导向槽243与第一抽拉件210连接,第二紧固件242穿过第二导向槽244与第二抽拉件220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紧固件241沿第一导向槽243滑动,调节第一抽拉件210的位置;同理可以使第二紧固件242沿第二导向槽244滑动,调节第二抽拉件220的位置。
7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41穿过第一导向槽243与第一抽拉件210螺纹连接,第二紧固件242穿过第二导向槽244与第二抽拉件220螺纹连接。当需要调节第一抽拉件210或第二抽拉件220的位置时,旋松第一紧固件241或第二紧固件242,沿第一导向槽243滑动第一抽拉件210或沿第二导向槽244滑动第二抽拉件220,从而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或第一缩回位置,或者使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或第二缩回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紧固件241和第二紧固件242可以是螺钉或螺栓,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78.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温机构020还包括与第一紧固件241配合的螺母,第一紧固件241穿过第一导向槽243与第一抽拉件210插接,且螺母与第一紧固件241螺纹连接,当需要移动第一抽拉件210时,可以旋松螺母;当需要固定第一抽拉件210的位置时,则可以拧紧螺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温机构020还包括与第二紧固件242配合的螺母,通过螺母调节第二抽拉件220的方式和通过螺母调节第一抽拉件210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7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紧固件241、第二紧固件242、第一导向槽243和第二导向槽244
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板231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243,第一抽拉件210连接有两个第一紧固件241,两个第一紧固件241与两个第一导向槽243一一对应地设置;第四板234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244,第二抽拉件220连接有两个第二紧固件242,两个第二紧固件242与两个第二导向槽244一一对应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41、第二紧固件242、第一导向槽243和第二导向槽244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80.可选地,请参照图7,第一板231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55,进入第一空腔201的热气能够通过散热孔255进入加热区121。
8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241与第一底板211连接,第二紧固件242与第二底板221连接。
82.本实施例的陈列柜010在使用时包括以下几种使用模式:
83.第一种使用模式:制冷/加热模式,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加热组件141制造热气并输送至风道130,且制冷组件142制造冷气并输送至风道130,热气通过风道130、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进入加热区121,冷气通过风道130、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203和第二出风口207进入冷藏区122。
84.第二种使用模式:全制冷模式,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加热组件141不工作,制冷组件142制造冷气并使冷气进入风道130,冷气经过背板132开设的通风口133进入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即进入容纳仓120。
85.第三种使用模式:全加热模式,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缩回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缩回位置,制冷组件142不工作,加热组件141制造热气并使热气进入风道130,热气经过背板132开设的通风口133进入加热区121和冷藏区122,即进入容纳仓120。
86.第四种使用模式:制冷/常温模式,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加热组件141不工作,制冷组件142制造冷气并使冷气进入风道130,冷气经过风道130、第二入风口206、第三空腔203和第二出风口207进入冷藏区122。
87.第五种使用模式:加热/常温模式,使第一抽拉件210位于第一伸出位置,且第二抽拉件220位于第二伸出位置,制冷组件142不工作,加热组件141制造热气并使热气进入风道130,热气通过风道130、第一入风口204、第一空腔201和第一出风口205进入加热区121。
8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陈列柜010内设置的隔温机构020在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02,且第一空腔20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入风口204和第一出风口205,第三空腔203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入风口206和第二出风口207,热气可以从第一入风口204进入第一空腔201并由第一出风口205输出,冷气可以从第二入风口206进入第三空腔203并由第二出风口207输出,由于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02,且第二空腔202中的空气导热系数较小,因此大大地减小了第一空腔201和第三空腔203之间的热交换,降低了能耗。
8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