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及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1796发布日期:2022-03-12 15:0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及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及一种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食物处理装置中需要设置固定座,以在固定座中设置对应的电器元件,从而实现不同的食物处理的功能。相关的固定座设置有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腔体,但灰尘容易进入这种固定座的腔体中,并与腔体中安装的电器元件接触,容易导致腔体中的电器元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及一种食物处理装置,以解决如何减少灰尘进入固定座的腔体,从而提高腔体内的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具有中空的容纳腔,所述本体设置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其中,所述开口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一开口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挡板,所述挡板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以部分封闭第一开口;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开口覆盖封闭后的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共轴线,所述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6.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包括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的平板件,所述平板件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本体的与所述容纳腔相邻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合以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和所述本体。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具有多个,且绕所述第一方向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具有多个,且绕所述第一方向周向间隔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具有卡钩的卡扣件,所述卡扣件从所述平板件沿第一方向突出设置;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开设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内壁上的卡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平板件还设置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本体的所述内壁还设置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抵接以使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卡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具有多个,且绕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具有多个,且绕所述第一开口的轴线周向间隔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形成夹缝的两个定位子件,所述定位子件从所述平板件沿第一方向突出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突出于所述内壁的凸筋,所述凸筋能够插入所述夹缝与所述两个定位子件抵接。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子件形成的所述夹缝的缝宽,与所述定位子件从所述平板件沿第一方向突出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食物处理装置,该食物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内部具有空腔;如上所述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空腔相邻以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空腔;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连接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由所述空腔经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容纳腔。
15.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与所述空腔相邻的壁面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固定座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外壁上设置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以限制所述固定座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突出于所述壁面的凸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开设在所述外壁的凹槽;所述凸台可插入所述凹槽中与所述凹槽的侧壁抵接。
18.进一步的,所述食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旋转刀具,与所述驱动件的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刀具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一侧与所述容纳腔所在的另一侧相背。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包括本体和挡板,且本体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容纳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容纳腔的外部空间连通;挡板环绕第一开口设置并部分封闭第一开口。通过设置挡板覆盖第一开口的部分,并使第二开口覆盖第一开口未被挡板覆盖的部分,在允许电器元件能够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由第一开口由容纳腔伸出的同时,还减小了容纳腔与外部空间的连通部分的面积,以减小灰尘进入容纳腔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灰尘与容纳腔内的电器元件接触的概率,进而延长了容纳腔内的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的爆炸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的爆炸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中的一种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中的一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爆炸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装置中的一种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装置中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食物处理装置,10-固定座,100-本体,110-容纳腔,120-第一开口,130-第二开口,140-第二卡接结构,141-卡槽,150-第二定位结构,151-凸筋,160-第二限位结构,161-凹槽,200-挡板,210-第一卡接结构,211-卡扣件,212-弹性臂,213-卡钩,214-斜面,215-平面,220-第一定位结构,221-夹缝,222-定位子件,230-平板,20-壳体,21-空腔,21a-第一空腔,21b-第二空腔,22-第一限位结构,23-凸台,30-驱动件,31-电机,32-输出轴,40-旋转刀具,50-面桶,51-和面腔。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可以为任何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例如,该固定座可以为榨汁机的固定座,用于容纳榨汁机的电机;例如,该固定座还可以为和面机的固定座,用于容纳和面机的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座用于不同的食物处理装置仅对固定座用于容纳的电器元件的类型有影响,而不对固定座的结构造成任何影响。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均以固定座用于和面机为例进行说明。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座10包括:本体100和挡板200。本体100具有中空的容纳腔110,本体100设置开口与容纳腔110连通,即,本体设置有开口以将本体100的外部空间与容纳腔110连通。其中,连通容纳腔110与外部空间的是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沿第一方向x对向设置,且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20覆盖第二开口130,即,沿第一方向x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不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且第一开口120向第二开口130所在的平面的投影的外缘均位于第二开口130的外缘的外部。
33.挡板200环绕第一开口120设置以部分封闭第一开口120,即,挡板200绕弧形线延伸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覆盖第一开口120的部分,且容纳腔110通过该环状结构的中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其中,沿第一方向x,第二开口130覆盖被挡板200封闭后的第一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即,第二开口130沿第一方向x向第一开口120所在的平面的投影,与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开口120的未被挡板200覆盖的部分重合,以使和面机的电机输出轴,能够沿第一方向由第二开口130伸入容纳腔110中,并由第一开口120的未被挡板200覆盖的部分伸出容纳腔110。同时,设置挡板200遮挡第一开口120的一部分,在允许电器元件能够由容纳腔110从第一开口120伸出的同时,减小容纳腔110与外部空间的连通部分的面积,以减小灰尘进入容纳腔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灰尘与容纳腔110内的电器元件接触的概率,进而延长了容纳腔110内的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物处理装置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包括本体和挡板,且本体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容纳腔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容纳腔的外部空间连通;挡板环绕第一开口设置并部分封闭第一开口。通过设置挡板覆盖第一开口的部分,并使第二开口覆盖第一开口未被挡板覆盖的部分,在允许电器元件能够由第二开口伸入容纳腔,由第一开口由容纳腔伸出的同时,还减小了容纳腔与外部空间的连通部分的面积,以减小灰尘进入容纳腔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灰尘与容纳腔内的电器元件接触的概率,进而延长了容纳腔内的电器元件的使用寿命。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共轴线l,且轴线l沿第一方向x延伸。具体的,固定座10通过冲压或压塑成型,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共轴线l能够在冲压或压塑成型的过程中,通过一次冲压或压塑同时加工得到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而无需通过两次加工分别得到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更无需在两次加工的过程中进行分别进行两次定位,从而提高了固定座10的加工效率。同时,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的轴线沿第一方向x延伸,电器元件沿第一方向由第一开口120伸入容纳腔110,
并由第二开口130由容纳腔110伸出,即,电器元件沿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的轴线延伸,以防止电器元件与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的内壁之间产生干涉。可选的,第一方向x与容纳腔110的高度方向延伸,即,容纳腔110的高度方向与电器元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以减小电器元件在容纳腔110中延伸的过程中与容纳腔110的内壁面之间发生干涉的可能性,从而使电器元件更方便地由容纳腔110中伸出。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板200与本体100固定连接,具体的,挡板200与容纳腔110的内壁固定连接,以使挡板200固定于第一开口120处,并覆盖第一开口120的一部分,从而限制挡板200和本体100在外力的作用下挡板200脱离本体,从而使挡板200能够更加可靠地遮挡第一开口120的一部分,进而更可靠地保护容纳腔中的电器元件。需要说明的是,挡板200可以通过任何形式与本体100固定连接,例如,本体100和挡板200一体化成型,以实现挡板200和本体100的固定连接;例如,本体100通过焊接与挡板200固定连接;例如,本体100通过螺纹与挡板20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挡板200包括环绕第一开口120设置的平板件230,平板件230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210,本体100的与容纳腔110相邻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140,第一卡接机构210能够与第二卡接结构140卡合以固定连接挡板200和本体100,即,挡板200与本体100卡接,以实现挡板200和本体100的可拆卸地连接。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210为卡槽,第二卡接结构140为卡扣件;可选的,第一卡接结构210为卡扣件,第二卡接结构140为卡槽。通过将卡扣件卡入卡槽中,使第一卡接结构210和第二卡接结构140之间的卡合。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卡接结构210具有多个,且绕图1中的第一开口120的轴线l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卡接结构140具有多个,且绕图1中的第一开口120的轴线l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卡接结构210和多个第二卡接结构140,增大了挡板200与本体100之间的卡接力,从而使挡板200能够更稳固地与本体100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卡接结构210为具有卡钩的卡扣件211,卡扣件211从平板件230沿第一方向x突出设置。如图4所示,第二卡接结构140为开设在本体100的与容纳腔110相邻的内壁上的卡槽141。下面结合图3和图4,对卡扣件与卡槽卡合的具体原理以及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的具体功能进行示例性说明。卡扣件211包括弹性臂212和卡钩213,弹性臂212的一端固定于平板件230,且弹性臂212沿第一方向x突出于平板件230,弹性臂212的与平板件230固定连接的一端相对的自由端设置有卡钩213,卡钩213的远离平板件230的面设置有斜面214,卡钩213的靠近平板件230的面为平面215。第二卡接结构140位开设在本体100的内壁上的卡槽141,在将挡板200与本体100卡合的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使挡板200与本体100相互靠近,从而使卡扣件211与卡槽141卡合。具体的,在外力的作用下,本体100的壁面与卡钩213的斜面214接触,斜面214将壁面对该斜面214施加的压力分解为沿斜面214方向延伸的切向力和垂直于斜面214方向的正压力,在正压力的作用下,弹性臂212发生弹性形变,同时,在切向力的作用下,本体100的壁面沿斜面214继续运动,从而使挡板200与本体继续靠近,直至卡钩213继续运动至卡槽141的位置。在卡钩213运动至卡槽141的位置的状态下,本体100的壁面对卡钩213的作用力消失,此时,弹性臂21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回弹,以使卡钩213进入卡槽141中。在卡扣213进入卡槽141中后,卡钩213的靠近平板件230的平面与卡槽141的内壁之间的正压力防止卡钩213与卡槽141分离,进而防止挡板200和本体100
分离,即,实现了挡板200和本体100的连接。
39.可选的,卡槽141沿第一方向x延伸,延伸至本体100的第二开口130所在的平面,在本体100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注塑或冲压实现带有卡槽141的本体100的一次性成型,同时减小本体100与模具分离的难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平板件230还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220,本体100的与容纳腔110相邻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50,第一定位结构220和第二定位结构150抵接以使第一卡接结构210能够与第二卡接结构140卡合,从而使挡板200与本体100固定连接。具体的,通过第一定位结构220和第二定位结构150抵接的状态下,第一定位结构220和第二定位结构150之间的作用力使挡板200发生位移,以使第一卡接结构210能够对准第二卡接结构140,从而使第一卡接结构210能够与第二卡接结构140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挡板200和本体100的过程中,第一定位结构220和第二定位结构150之间发生抵接的时间点发生在第一卡接结构210和第二卡接结构140卡合之前,从而在第一卡接结构210和第二卡接结构140尚未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卡接结构210的位置与第二卡接结构140的位置对应,从而使第一卡接结构210能够与第二卡接结构140卡合。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结构220具有多个,且绕图1中的第一开口120的轴线l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定位结构150具有多个,且绕图1中的第一开口120的轴线l周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定位结构220和第二定位结构150,增加了能够使第一卡接结构210能够对准第二卡接结构140的抵接力,从而使第一卡接结构210和第二卡接结构140之间的位置对齐更加可靠。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结构220包括形成夹缝221的两个定位子件222,定位子件222从平板件230沿第一方向x突出设置;如图4所示,第二定位结构150为突出于本体100的内壁的凸筋151,凸筋151能够插入夹缝221从而与两个定位子件222抵接。将夹缝221与卡扣件211的相对位置,与凸筋151与卡槽141的相对位置相互对应,以使在凸筋151能够插入夹缝221的状态下,使卡扣件211能够与卡槽141卡合。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定位子件222形成的夹缝221的缝宽,与定位子件222从平板件230沿第一方向x突出的距离成正相关关系,即,两定位子件222沿第一方向x伸出的距离越大,两定位子件222之间形成的夹缝的缝宽越大,形成沿定位子件222突出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大的夹缝221,从而减小凸筋151插入夹缝221的难度。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食物处理装置,该食物处理装置可以为任何电器装置,下面以该食物处理装置为和面机为例对该食物处理装置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食物处理装置1包括:壳体20、驱动件30以及如图1至4中任一幅图所示的固定座10。壳体20内部设置有空腔21,空腔21用于安装食物处理装置的电器元件。该电器元件例如包括:驱动件30和加热盘,驱动件30与和面机的和面结构连接,从而带动和面结构旋转,进而实现和面的功能;加热盘用于对面团进行加热,从而实现醒面功能,即,通过放置消除和面过程中面团内产生的内应力,同时,通过加热面团防止面团过冷导致面团表面的坍塌。
46.固定座10与壳体20连接,第二开口130与壳体20内的空腔21相邻,以连通固定座10内的容纳腔110和壳体20内的空腔21。驱动件30包括电机31和与电机31连接的输出轴32,输出轴32由空腔21经第二开口130延伸至容纳腔110。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座10至少部分设置在空腔21内,具体的,空腔21包括用于容纳电器元件的第一空腔21a和用于容纳固定座10的第二空腔21b,第二空腔21b由壳体20的表面下凹,固定座1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空腔21b内,通过设置第二空腔21b以便于将固定座10与壳体20的定位与连接。
48.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壳体20与空腔21相邻的壁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2,固定座10的远离容纳腔1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160。第一限位结构22与第二限位结构160抵接,以限制固定座10相对壳体20的转动,即,第一限位结构22和第二限位结构160在抵接的状态下,第一限位结构22和第二限位结构160之间的压力可以限制固定座10相对于壳体20的相对旋转。可选的,第一限位结构22为突出于壳体20的壁面的第一凸台,第二限位结构160为突出于容纳腔110内壁面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的侧面与第二凸台的侧面抵接,从而通过第一凸台的侧面与第二凸台的侧面抵接之间的作用力,限制固定座10相对于壳体20的旋转运动。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7,第一限位结构22为突出于壳体20与空腔21相邻的壁面的凸台23,第二限位结构160为开设在固定座10的外壁的凹槽161,凸台23可插入凹槽161并与凹槽161的侧壁抵接,以通过凸台23与凹槽161的侧壁之间的压力,限制固定座10相对于壳体20的旋转。可选的,第二限位结构160为固定座10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161,而非通过切削形成的凹槽,从而在形成凹槽161的同时,在容纳腔110内形成突出于容纳腔110的内壁的凸台,进而在形成凹槽161的同时,不仅没有减小固定座10的结构强度,反而在容纳腔110的内壁形成凸台,从而加强了固定座10的结构强度。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食物处理装置1还包括旋转刀具40。旋转刀具40与图5中所示的输出轴32连接。其中,旋转刀具40设置在挡板200的一侧,且该一侧与容纳腔110所在的另一侧相背,即,输出轴32由第二开口130伸入容纳腔110,并由第一开口120的未被挡板200遮挡的部分伸出,且旋转刀具40与输出轴32的由第一开口120的未被挡板200遮挡的部分伸出的部分连接,从而在输出轴32的带动下绕预设的第一轴线旋转。在旋转刀具40旋转的过程中,旋转刀具40带动面粉运动从而实现食物处理装置的和面功能。下面结合图8对旋转刀具40实现和面功能的具体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51.如图8所示,食物处理装置1还包括面桶50,面桶50内设置有和面腔51,旋转刀具40位于和面腔51内。和面的过程是指通过搅拌和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或吸收其他液体添加物,膨胀并互相粘结,形成一个连续的膜状基质相互交叉结合,形成立体状的并具有一定弹性、延伸性、黏性和可塑性的面筋网络的过程,其中,液体添加物例如可以为鸡蛋液或其他液体调味料。具体的,和面过程包括搅拌过程和揉搓过程。将面粉和其他液体调味料放入面桶中,并启动食物处理装置1使旋转刀具开始旋转,此时旋转刀具40使一部分的面粉随旋转刀具40与水或其他液体添加物充分接触,从而使一部分的面粉吸水后粘接形成面筋网络,并使这些面筋网络相互粘合形成初级面团;初级面团是指面粉初步形成一个相互粘合的膜状结构,初级面团能够随旋转刀具40一同旋转,但初级面团中任然存在尚未吸水的面粉,需要通过揉面过程进一步使初级面团中的面粉吸水。在搅拌过程中,旋转刀具40带动初级面团运动,从而使初级面团受到面桶50的桶壁施加的正向力和切向力,从而使初级面团产生形变,通过初级面团的形变,使初级面团中的面粉能够与初级面团内部的液体接触从而使面粉吸水,进而使初级面团中的面粉吸水膨胀形成膜状的面筋结构,最终与其他膜
状结构粘合形成内部结构均匀一致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即为所需的面团。可选的,食物处理装置1还包括加热盘,在旋转刀具40将面粉转化为面团后,旋转刀具40停止旋转,以使面团在面桶50内的和面腔51内静置一端预设的时长,通过放置使面团产生充分的形变,消除在和面过程中面团内产生的内应力。在静置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设置加热盘以预设的温度对静置的面团进行加热,从而防止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面团表面的坍塌,进而使面团更加松软。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