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户

文档序号:28558128发布日期:2022-01-19 16:2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户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窗户。


背景技术:

2.窗户作为室内采光和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常用的窗户类型有平开窗和推拉窗。平开窗,以一轴沿某一方向做旋转开合,分为内开和外开两种形式。其优点为结构简单,开启面积大,通风及密封效果优良。其中内开式擦窗方便,外开式开窗不占室内空间。推拉窗,窗扇安装于窗框的轨道内,推拉开合。它的优点是不占室内外空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窗幅大,采光好,使用周期长。
3.这两类窗户也存在一些弊端:1、旋转打开的窗户,周围若有障碍,不便进行开关窗户;2、旋转打开的窗户,扫掠范围比较大,需要空间相对较大;3、平移推拉的窗户,不适用于窗户占用墙体空间过小的情况;4、推拉窗位于外侧的玻璃面不易擦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窗户以解决现有的平开窗开关不方便,扫掠范围比较大,需要空间相对较大,以及现有的推拉窗不适用于窗户占用墙体空间过小的情况和位于外侧的玻璃面不易擦拭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窗户,包括窗框和窗扇,所述窗框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窗扇的内框面,所述内框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销钉,所述内框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销钉,所述第一销钉与所述第二销钉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窗扇包括窗扇框,所述窗扇框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销钉相适配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封闭物,所述窗扇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销钉相适配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封闭物。
7.其中,所述窗扇的两侧边为圆弧形。
8.其中,所述第一封闭物的外侧面为与所述窗扇框的侧边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封闭物的内侧面为与所述第一销钉的侧面相适配的弧形面。
9.其中,所述第一封闭物朝向所述第一滑轨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窗扇框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两侧。
10.其中,所述第一封闭物的侧面开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用于排出所述第一滑轨的积水。
11.其中,所述第一封闭物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轨的深度,所述通水孔与所述第一滑轨的底部相连通。
12.其中,所述第一封闭物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销钉与所述内框面的一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
13.其中,所述窗框的内框面、所述窗扇框的侧边、所述第一封闭物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封闭物的外侧面均贴设有橡胶。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5.上述方案中,需要打开所述窗户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向内开或向外开,打开后的窗户可自由调动,调整方便,也可以通过移动,实现玻璃的两侧都能朝向户内,以便对玻璃的两侧进行擦拭。与现有的平开窗相比,所述窗户在开关时可以减少扫掠范围,以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阻碍;与推拉式窗户相比,所述窗户的安装所需占用的物理空间较小,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而且所述窗户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窗户的正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窗户关闭时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窗户打开时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窗户的窗框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窗户的窗扇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窗户的窗扇的爆炸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窗户的窗扇框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窗户的窗扇框的正视图。
24.[附图标记]
[0025]
1、窗框;11、第一销钉;12、第二销钉;
[0026]
2、窗扇;21、窗扇框;22、第一封闭物、;23、通水孔;24、第二封闭物;25、第一滑轨;26、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8]
如图1~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窗户,包括窗框1和窗扇2,所述窗框1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窗扇2的内框面,所述内框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销钉11,所述内框面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销钉12,所述第一销钉11与所述第二销钉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窗扇2包括窗扇框21,所述窗扇框2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销钉11相适配的第一滑轨25,所述第一滑轨25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封闭物22,所述窗扇框2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销钉12相适配的第二滑轨26,所述第二滑轨26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封闭物24。
[0029]
具体的,所述第一销钉11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滑轨25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一销钉11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滑轨25的深度相适配;所述第二销钉12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滑轨26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二销钉12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滑轨26的深度相适配。所述第一销钉11与所述第二销钉12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滑轨25和所述第二滑轨26的结构一致。
[0030]
如图3所示的,所述第一销钉11和所述第二销钉12衔接所述窗框1与所述窗扇2,并与所述第一滑轨25和所述第二滑轨26相配合,用于控制所述窗扇2的运动。所述窗扇2可以相对于所述窗框1进行平移、旋转运动,以达到开关窗户的目的,并且在窗户关闭时,所述窗扇2能紧密贴合于所述窗框1的内框面。
[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窗扇2的两侧边为圆弧形,优选为半圆弧。圆弧形侧边的设计能
解决人与所述窗扇2碰撞带来的安全隐患。
[0032]
如图5和图6所示的,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外侧面为与所述窗扇框21的侧边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内侧面为与所述第一销钉11的侧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第二封闭物24的外侧面为与所述窗扇框21的侧边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第二封闭物24的内侧面为与所述第二销钉12的侧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封闭物22和所述第二封闭物24的大小相等。
[0033]
如图6所示的,所述第一封闭物22朝向所述第一滑轨25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窗扇框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滑轨25的两侧。相应的,所述第二封闭物24朝向所述第二滑轨26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窗扇框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封闭物24的凸起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滑轨26的两侧。
[0034]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物22和所述第二封闭物24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窗扇框21进行组装。
[003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侧面开设有通水孔23,所述通水孔23用于排出所述第一滑轨25的积水。
[0036]
具体的,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轨25的深度,所述第一封闭物22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25的端部时,所述通水孔23与所述第一滑轨25的底部相连通。
[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销钉11与所述内框面的一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相应的,所述第二封闭物24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销钉12与所述内框面的同一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在窗户关闭时,所述第一销钉11位于所述第一滑轨25的末端位置,所述第二销钉12位于所述第二滑轨26的末端位置。
[0038]
具体的,所述窗框1和所述窗扇2为铝合金材质,整体轻便。所述窗框1的内框面、所述窗扇框21的侧边、所述第一封闭物22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封闭物24的外侧面均贴设有橡胶,以提高窗户闭合后的封闭性。
[0039]
上述方案中,需要打开所述窗户时,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向内开或向外开,打开后的窗户可自由调动,调整方便,也可以通过移动,实现玻璃的两侧都能朝向户内,以便对玻璃的两侧进行擦拭,窗扇采用圆弧形侧边的设计,能解决人与所述窗扇碰撞带来的安全隐患。与现有的平开窗相比,所述窗户在开关时可以减少扫掠范围,以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阻碍;与推拉式窗户相比,所述窗户的安装所需占用的物理空间较小,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而且所述窗户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0040]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