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6402发布日期:2022-03-16 11:1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由于普通养生壶煮粥、熬煮银耳等时,由于物料是堆积在壶体底部,养生壶的内胆底部一般为设有加热管的金属底,这些无聊容易在底部形成糊底,使得口感变差,现有技术如cn209153061u中采用了从壶盖上方向壶体内吹气的方案,这种技术方案对壶盖的美观性,例如使得壶盖的厚度变大或者结构变复杂,造型可变性不高,一般消费者都是直接地看到壶盖、壶体的整体轮廓,从而使得养生壶整体的美观性不足;另外,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如cn208837599u中在壶体内采用搅拌结构的方式,此种技术方案搅拌结构突出于内胆表面,不便于清洗,搅拌结构容易粉某些物料,影响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液体加热器熬煮的时候容易糊底、且不易清洗、美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泡茶技术方案,通过气泵将气体从容器的底部冲入,进气位置设于容器底部,此时,进气位置可以与容器底面基本持平,增加壶体的美观性问题,同时便于容器的清洗。另外在熬煮的功能下,也能用于进气防止糊底。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所述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还包括用于向容器内输送空气的气泵组件,所述气泵组件设有包括气泵、通气管、单向阀和安装支架,所述单向阀通过安装支架将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处,所述通气管一端与单向阀连通,另一端与气泵连通。
5.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为硅胶阀,所述硅胶阀包括透气部和安装部,所述硅胶阀的中部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所述透气部上设有透气缝,在第一状态下,所述透气缝的紧贴闭合,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透气缝受到气体的挤压力而打开。
6.进一步地,所述硅胶阀包括位于上部的透气部和位于所述透气部下方的安装部,所述透气部包括从安装部上端倾斜向内且向上的倾斜面及透气部顶面上的透气缝。
7.进一步地,所述硅胶阀包括位于下部的透气部和位于所述透气部上方的安装部,所述透气部包括从安装部下端倾斜向内且向上的倾斜面及透气部的顶面上的透气缝。
8.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硅胶,密封硅胶嵌于所述第二通孔内用于对第二通孔形成密封作用且所述密封硅胶顶部开设有透气缝。
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固定座,密封硅胶和硅胶阀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两侧;或者,还包括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呈h型且中部开设有用于通气的开孔。
10.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包括设有气流通道的阀体、设于所述阀体上的顶杆、回位弹性件,当顶杆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顶杆闭合所述气流通道,当顶杆在第二状态时,所述顶杆打开所述气流通道。
11.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与所述加热盘的下表面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顶杆的
大头端上有第二密封件,所述顶杆的下端伸入阀体的气流通道中的卡簧内,所述顶杆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阀体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单向阀的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通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还上设置有温控器压杆、熔断体压杆。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上述结构,气泵组件向容器内输送气体的入口设于容器的内胆底部,在养生壶用于煮粥、熬煮银耳等时,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伸入导管,不会影响熬煮过程中的美观性,另外,导水管在容器内,粥等稠液不会粘在导管上,增加使用者的清洗难度,而上述方案不存在多余的清洗配件,同时也熬煮东西的时候冲入气体,解决了糊底、增加对流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泡茶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一种单向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壶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硅胶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硅胶阀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容器1;壶盖7;阻挡部23;导水管21;茶篮组件5;罩体22;第一通孔221;电源底座6;加热盘13;顶杆341;第一密封件342;弹簧343;卡簧344;进气口3311;安装支架331;第三密封件346;阀体347;第二密封件348;气流通道349;第四密封件335;密封硅胶334;硅胶阀332;倾斜面3321;透气缝3341;固定座333;第二通孔12;加热元件11;气泵31;通气管32;底盖4;开孔3331;温控器压杆3312;熔断体压杆3313;容纳腔3314;透气部3321;安装部3322。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如图1至图8中所示,
27.由于普通养生壶煮粥、熬煮银耳等时,由于物料是堆积在壶体底部,养生壶的内胆底部一般为设有加热管的金属底,这些无聊容易在底部形成糊底,使得口感变差,现有技术如cn209153061u中采用了从壶盖7上方向壶体内吹气的方案,这种技术方案对壶盖7的美观
性,例如使得壶盖7的厚度变大或者结构变复杂,造型可变性不高,一般消费者都是直接地看到壶盖7、壶体的整体轮廓,从而使得养生壶整体的美观性不足;另外,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如cn208837599u中在壶体内采用搅拌结构的方式,此种技术方案搅拌结构突出于内胆表面,不便于清洗,搅拌结构容易粉某些物料,影响口感。
28.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体加热器,壶体、盖于壶体上方的壶盖7、以及与壶体配合的电源底座6(分体的电源底座6也可以与壶体集成),其中,所述壶体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1,所述容器1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12,还包括用于向容器1内输送气体的气泵组件,所述容器1通过第二通孔12与所述气泵组件连通。优选的,所述壶体还包括底盖4,所述容器1与所述底盖4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气泵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29.采用上述结构,气泵组件向容器1内输送气体的入口设于容器1的内胆底部,在养生壶用于煮粥、熬煮银耳等时,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伸入导管,不会影响熬煮过程中的美观性,另外,导管在容器1内,粥等稠液不会粘在导管上,增加使用者的清洗难度,而上述方案不存在多余的清洗配件,同时也熬煮东西的时候冲入气体,解决了糊底、增加对流的问题。
30.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电茶壶是通过沸腾容器1内的水使得罩体22内形成大量气体,通过压力将罩体22内的水向上运动带到茶篮组件5内进行喷洒从而实现泡茶,如专利申请cn201010550290.9中所描述的,当时该种技术方案存在不能控制泡茶温度的功能,只能采用沸腾水进行泡茶,不能适应不同功能的选择,例如红茶、绿茶、生姜茶、花茶、咖啡等需要不同炮制温度。另外一种现有技术如申请号cn108814294a所述的一种冲调设备,通过螺旋的技术方案将容器1内的水输送至茶篮内,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螺杆结构复杂,螺杆在壶体内的占据空间较大,容器1本身容纳液体的容量减少,体验效果差。
3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泡茶壶,壶体、盖于壶体上方的壶盖7、以及与壶体配合的电源底座6(分体的电源底座6也可以与壶体集成),其中,所述壶体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1和设于容器1内上部的茶篮组件5;输送装置,设于所述容器1内,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位于上部的导水管21和位于下部的罩体22,所述导水管21的上端与茶篮组件5的内腔连通,所述罩体22与所述容器1的底壁配合形成汽腔;气泵组件,所述气泵组件将容器1内的液体经输送装置送入茶篮组件5内,以用于冲泡茶篮组件5内的冲调物质;所述汽腔通过罩体22上的第一通孔221与容器1连通,所述汽腔通过底壁上的第二通孔12与所述气泵组件连通。其中,气泵组件包括气泵31和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与气泵3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通孔12连接,通气通道上设有可通断的透气口,当透气口打开时,气体进入所述容器1内且容器1内的液体无法进入通气通道,当透气口闭合时,通气通道闭合。
32.其中,上述茶篮组件5和输送组件可以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茶漏组件,此时,当需要泡茶、咖啡等功能时,将茶漏组件放入壶体内,根据需要启动气泵组件将水通过导水管21进入茶篮组件5内实现对冲调物质进行冲泡。当不需要泡茶、咖啡等功能时,将茶漏组件整个拿出,此时,第二通孔12处封闭,壶体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烧水壶使用,茶漏组件可以拿出来单独清洗。当然,上述茶漏组件也可以一直放置在里面,或者上面的茶篮组件5和输送组件可以是叠加放置在壶体内。其具体地工作原理如下:
33.当需要煮茶时,先向容器1中注入适量水,放入茶漏组件,向茶篮中加入需要冲泡的物料,将水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后,可启动气泵31通过通气通道向壶体中输入空气,空气遇到高温水会急剧膨胀被罩体22吸收进入导水管21中;推动导水管21中液体上移进入茶篮对茶篮中物料进行冲泡;冲泡后的液体通过茶篮底部网孔重新流入壶体下部,实现循环冲泡;冲泡完成后,物料和茶汤是分离的,避免物料被过度浸泡而影响口感。
34.当不需要煮茶时,可以将茶漏组件取出,可以作为养生壶使用。普通养生壶煮粥时,由于物料是堆积在壶体底部,容易在底部形成糊底;在本方案中,在熬煮物料初期可以向容器1中通入气体,气体的通入会使壶体内部液体循环流动起来,从而搅动整个壶体中的物料,避免物料在容器1的底部的堆积,能有效的预防糊底。
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茶篮组件5上部设置有茶篮,茶篮底部设置有网孔,可以在茶篮中放置茶叶,茶漏组件中部设置有一导水管21,导水管21上端伸入到茶篮内部,优选的,导水管21下部设置有一倒立型漏斗状的罩体22;漏斗大开口整个罩在所述容器1内上,此时,相对于现有技术,需要将漏斗罩设在加热元件11的内侧,且距离越近效果越好的问题,本技术方案对此没有特别的要求,对产品的设计空间进行了扩大化,气泵31通过通气通道同所述容器1内连通,气泵31可以将外界空气送入容器1内,容器1内产生的空气可以被漏斗吸收进入导水管21中,然后产生的空气推动导水管21中的液体上移进入茶篮组件5中对茶篮组件5中物料进行冲泡,冲泡后的液体通过茶篮底部滤网重新流入容器1下部,实现循环冲泡。同时,通气通道内还设有阻挡液体进入通气通道的阻挡阀,防止液体反向进入通气通道中污染通气通道。
36.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泵组件可以在目标温度或者目标时间下将外界空气送入容器1内,无需考虑水是否沸腾或者95度以上,容器1内气泵31产生的空气就可推动导水管21中的液体上移进入茶篮组件5中对茶篮组件5中物料进行冲泡。
37.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38.1、温度、时间可调,实现泡茶温度和泡茶时间可控,能泡制出更加专业的茶叶,不至于使茶叶过泡。
39.2、在制作粥时,茶漏组件可以移除,气泵组件可以向容器1内通气,搅动壶体底部物料,避免底部物料沉底糊底。
40.3、气泵组件向容器1内通入空气可以增加壶体中水的二氧化碳含量,使水呈现弱酸性,更加有利于泡茶。
41.4、一种泡茶壶多功能使用,例如上述的泡茶功能、熬煮功能,还可以单独的烧水功能,效果好。
42.为了更好地上水效果,所述导水管的管径大小范围为5.5mm至10mm,如下
43.表1所示,优选地为6.5mm至7.5mm。
[0044][0045]
表1:导水管的实验数据
[0046]
具体地,所述气泵组件包括气泵31、通气管32和控制阀,所述通气管32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2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气泵31,所述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处用于控制通气管32与汽腔之间的通断。此时,上述通气通道包括所述通气管32和控制阀,透气口设于所述控制阀上。
[0047]
上述所述控制阀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通气管32与容器1内断开连通;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通气管32与容器1内导通。其中所述控制阀为机械阀或者电子阀或者双向阀或者单向阀。其中,在气泵31同容器1内之间可以设置多个单向阀。
[0048]
为了防止出现漏水,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第二通孔12密封配合。
[0049]
为了防止上水过程中,液体飞溅,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茶篮组件5内设有阻挡部23,所述阻挡部23设于所述导水管21的上方
[0050]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控制阀的安装稳定性,如图6所示,还包括用于安装控制阀的安装支架331,所述安装支架331安装于所述容器1底部,所述安装支架331包括用于安装控制阀的容纳腔3314和与容纳腔3314连通的进气口3311,所述通气管32与所述进气口3311连接。
[0051]
以上述控制阀为单向阀为例,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当所述气泵31打开,通气气体挤压单向阀将通气管32与汽腔连通,当所述气泵31闭合,所述单向阀将所述汽腔和气泵31之间的通道封闭。具体地实施方式有如下几种:
[0052]
具体地,一种液体加热器,壶体包括容器1、壶盖7、容器1底部或者底侧面设置有加热管、以及底盖4,所述容器1底部还设置有通气通道及气泵31,上述通气通道包括所述通气管32和单向阀,透气口设于所述单向阀上,所述单向阀为硅胶阀332,所述硅胶阀332上设有透气部3321和安装部3322,所述透气部3321上设有切口,所述切口为所述透气口,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切口的紧贴闭合,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切口受到气体的挤压力而打开。
[0053]
如图5、7、8所示,一种硅胶阀332的结构形式:所述硅胶阀332的中部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349,其中,所述硅胶阀332包括位于上部的透气部3321和位于所述透气部3321下方的安装部3322,所述透气部3321包括从安装部3322上端倾斜向内且向上的倾斜面3321及透气部3321的顶面上的透气缝3341,透气缝3341在正向气压下可导通气体,在负向气压下,该透气缝3341会关闭,即气泵31打开时,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压大于容器1内的气
压,产生对透气缝3341的正向气压,透气缝3341会导通,当气泵31关闭时,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压小于容器1内的气压,透气缝3341会关闭。气流在有一定正向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些孔或者缝进行流通,然后进入壶体内部使液体翻滚,使上下水温均匀。
[0054]
如图3所示,另一种硅胶阀332的结构形式:所述硅胶阀332的中部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349,其中,所述硅胶阀332包括位于下部的透气部3321和位于所述透气部3321上方的安装部3322,所述透气部3321包括从安装部3322下端倾斜向内且向上的倾斜面3321及透气部3321的顶面上的透气缝3341,透气缝3341在正向气压下可导通气体,在负向气压下,该透气缝3341会关闭,即气泵31打开时,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压大于容器1内的气压,产生对透气缝3341的正向气压,透气缝3341会导通,当气泵31关闭时,所述通气通道内的气压小于容器1内的气压,透气缝3341会关闭。气流在有一定正向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些孔或者缝进行流通,然后进入壶体内部使液体翻滚,使上下水温均匀。
[0055]
上述倾斜面3321与透气缝3341的边沿可以形成倾斜的“7”字型或者倾斜的“1”字型。此时,安装部3322呈中部中空的筒状。
[0056]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第二通孔12出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不影响硅胶阀332的效果,还包括密封硅胶334,密封硅胶334嵌于所述第二通孔12内用于对第二通孔12形成密封作用且所述密封硅胶334顶部开设有透气缝3341。强化通气通道的稳定性,防止容器1内液体倒流的双重保障。此时,密封硅胶334的下端与硅胶阀332上端配合对接或者套接或者一体成型,且密封硅胶334和硅胶阀332安装于所述容纳腔3314内且通过安装支架331固定在所述容器1底部。
[0057]
具体地,如图4、5所示,由于密封硅胶334和硅胶阀332两者分件时,其均具有软性,存在对接不牢靠的问题,容易产生偏差,使得第二通孔12出密封效果减弱或者存在漏气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使得第二通孔12出的密封效果更好,同时不影响硅胶阀332的效果,还包括有固定座333及密封硅胶334,密封硅胶334和硅胶阀332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333的两侧,所述密封硅胶334、硅胶阀332、固定座333安装于所述容纳腔3314内,优选的,所述固定座333呈h型且中部开设有用于通气的开孔3331,密封硅胶334嵌于所述第二通孔12内用于对第二通孔12形成密封作用且所述密封硅胶334顶部开设有透气缝3341。当然上述密封硅胶334和硅胶阀332上的透气缝3341可以错位设置,强化通气通道的稳定性,防止容器1内液体倒流的双重保障。
[0058]
所述硅胶阀332的安装部3322为一环形有法兰边,所述法兰边的上下面分别抵压固定座333的下端和安装支架331的内表面,其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得固定座333及安装支架331之间形成密封。其中,所述固定座333为一环状塑料件,其上部挤压密封硅胶334法兰边,下部挤压单向阀硅胶法兰边,该固定座333同所述密封硅胶334及单向阀均构成密封关系。
[0059]
所述安装支架331通过螺钉同容器1底部的铝盘进行连接,安装支架331依次压紧单向阀、固定座333和密封硅胶334,单向阀、固定座333、密封硅胶334通过安装支架331的压持在彼此之间形成密封;气泵31抽取空气通过通气管32将空气送入安装支架331中的进气口3311进入气流通道349并通过透气缝3341进入汽腔内,从而达到将容器1内的液体从导水管21带入到茶篮组件5。
[0060]
其中,所述密封硅胶334具体结构可以等同上述硅胶阀332。当然上述密封硅胶也
可以由部分硅胶材料和硬性材料组成,设有透气缝的部分用硅胶制成,用于安装的部分用硬性材料制成。
[0061]
进一步地,容器1底部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熔断体,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容器1内液体的温度,熔断体用于当壶底部加热管温度超过限值时保护用电安全,所述安装支架331上设置有温控器压杆3312、熔断体压杆3313,这两个压杆可以将温控器及熔断体压牢在铝盘上。
[0062]
1、作为普通养生壶煮粥时,由于物料是堆积在壶体底部,容易在底部形成糊底;在本方案中,在熬煮物料初期可以向壶体中通入气体,气体的通入会使壶体内部液体循环流动起来,从而搅动整个壶体中的物料,避免物料在壶底部的堆积,能有效的预防糊底。同时,设置到从容器1底部进气,方便容器1的造型设计和清洗。
[0063]
2、由于气泵31透气可以搅动壶体中的液体,使壶体上下温度均匀,降低了加热过程中的噪音。
[0064]
3、向壶体中通入空气可以增加壶体中水的二氧化碳含量,使水呈现弱酸性,更加有利于泡茶。
[0065]
如图2所示,一种液体加热器,壶体包括容器1、壶盖7、容器1底部或者底侧面设置有加热管、以及底盖4,所述容器1底部还设置有通气通道及气泵31,上述通气通道包括所述通气管32和单向阀,透气口设于所述单向阀上,所述单向阀包括设有气流通道349的阀体347、设于所述阀体347上的顶杆341、回位弹性件,所述顶杆341在所述气流通道349内移动,当顶杆341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顶杆341闭合所述气流通道349,当顶杆341在第二状态时,所述打开所述气流通道349,所述单向阀通过安装支架331与加热盘13连接。
[0066]
所述阀体347与所述加热盘13的下表面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件342,所述顶杆341呈t型,所述顶杆341的大头端上有第二密封件348,所述顶杆341的下端伸入阀体347的气流通道349中的卡簧344内,所述顶杆341上还套设有弹簧343,所述阀体347与所述安装支架331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346。当气泵31打开时,顶杆341上移了,使得顶杆341与第二通孔12之间形成透气缝3341,当气泵31停止,顶杆341在弹簧343力的作用下回位,第二密封件348封住第二通孔12,避免通气通道内同液体接触污染。
[0067]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阀体347的密封安装,所述阀体347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台阶,且所述台阶的纵向部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内,所述第一密封件342设于所述台阶的横向部上。
[0068]
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加热组件、气泵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是否达到目标温度或者目标时间,并且当达到目标温度或者目标时间时控制所述气泵31启动或者关闭。
[0069]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能够在汽腔形成足够的压力,所述第一通孔221设于所述罩体22的下部,所述第一通孔221的位置低于所述罩体22高度的1/2处;优选的,所述罩体22的下边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容器1的底壁配合形成第一通孔221。当汽腔内的液体从导水管21上移之后,汽腔外容器1内的液体会从第一通孔221处进入汽腔内。
[0070]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安装和节省空间,所述壶体还包括底盖4,所述容器1与所述底盖4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气泵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0071]
电源底座6中设置有线路板,线路板可控制加热管的通断和加热功率及气泵31的启动与暂停,壶体底部设置有上耦合器,电源底座6上设置有下耦合器;上耦合器可同下耦
合器相互配合。
[0072]
上述液体加热器可以是自动泡茶壶、养生壶、普通豆浆机、电水壶等。
[0073]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