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系统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8758发布日期:2022-02-09 12:0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清洁系统及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能代替人力劳动,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例如清洁洗地机能实现自动扫地、洗地以及吸尘工作,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清洁时间,解放了家庭劳动力。
3.然而传统的清洁洗地机,一般只能实现简单洗地工作或扫地吸尘工作,在洗地工作后地面可能会残留有污水,在扫地吸尘工作后地面可能仍会残留难以吸附的污渍,清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清洁效果问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装置。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
6.吸污机构,所述吸污机构形成有相连通的吸污口以及排污口,所述吸污口用于朝向待清洁面,所述排污口用于连接吸污管,所述吸污管用于使所述吸污口形成负压;
7.推污机构,所述推污机构与所述吸污机构连接,并且推污机构位于所述吸污机构在清洁时的前进方向的后侧,推污机构用于与所述待清洁面抵接。
8.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污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条以及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共同围设在所述吸污口的外周,沿所述前进方向,所述第一密封条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前侧,所述第一密封条设有与所述吸污口连通的吸污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污机构包括吸污框架,所述吸污框架形成有连通所述吸污口的吸污腔,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第二密封条共同围设在所述吸污腔的外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污机构包括推污框架以及推污件,所述推污框架与所述吸污机构连接,所述推污件设置在所述推污框架的靠近所述待清洁面的一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污机构还包括浮动组件,所述推污框架通过所述浮动组件与所述吸污机构浮动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组件包括:
14.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吸污机构连接;
15.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并且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推污框架连接;以及
16.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得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污框架和/或所述浮动组件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浮
动组件和所述推污框架磁力吸合。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污机构设有万向轮。
19.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洗地扫地装置以及上述的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设置于所述洗地扫地装置在清洁时的前进方向的后侧。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系统还包括:
21.水平调整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连接所述洗地扫地装置以及所述清洁装置,所述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洗地扫地装置与所述清洁装置之间的距离;
22.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整机构连接所述洗地扫地装置以及所述清洁装置,所述角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清洁装置的角度。
23.上述清洁装置以及清洁系统中,在洗地工作模式下,吸污机构的排污口通过连接吸污管,能使吸污口产生真空附压,从而使得洗地残留的污水被吸污机构吸入吸污管中。进一步地,通过在吸污机构的后侧设置推污机构,推污机构能与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当吸污机构将待清洁面的大部分污水吸收后,推污机构能将待清洁面擦干净,实现二次清洁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果。在扫地工作模式下,吸污机构的排污口通过连接吸污管,能使吸污口产生真空附压,从而使得扫地后残留的灰尘、垃圾颗粒被吸污机构吸入吸污管中。进一步地,通过在吸污机构的后侧设置推污机构,推污机构能与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当吸污机构将待清洁面的大部分灰尘以及垃圾颗粒吸收后,推污机构能将待清洁面擦干净,实现二次清洁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一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所示的清洁装置的爆炸图;
28.图3为图1中所示的清洁装置的正视图;
29.图4为图1中所示的清洁装置的仰视图;
30.图5为一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图5中所示的清洁系统的爆炸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0、清洁装置;11、吸污机构;111、吸污框架;1111、吸污口;1112、排污口;112、管头;12、推污机构;121、推污框架;122、推污件;123、磁性件;13、浮动组件;131、连接件;132、活动件;133、弹性件;141、角度调整机构;142、水平调整机构;151、第一密封条;1511、吸污槽;152、第二密封条;16、万向轮;20、洗地扫地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具体地,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装置10,用于在扫地或洗地后,吸取地上污水或灰尘,并将残留的污水污渍拖干净。参阅图1到图4,图1到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10。具体地,一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包括吸污机构11以及推污机构12。其中,吸污机构11形成有相连通的吸污口1111以及排污口1112,吸污口1111用于朝向待清洁面,排污口1112用于连接吸污管,吸污管用于使吸污口1111形成负压。具体地,吸污管可以通过连接吸真空泵,以提供负压。需要说明的是,提供负压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本技术不仅限于吸真空泵提供负压。推污机构12与吸污机构11连接,并且推污机构12位于吸污机构11在清洁时的前进方向的后侧,推污机构12用于与待清洁面抵接。需要解释的是,在清洁时的前进方向可以理解为清洁装置10或清洁系统在执行清洁任务时的前移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
36.上述清洁装置10可应用于清洁系统中,在清洁系统的洗地工作模式下,吸污机构11的排污口1112通过连接吸污管,能使吸污口1111产生真空负压,从而使得洗地残留的污水被吸污机构11吸入吸污管中。进一步地,通过在吸污机构11的后侧设置推污机构12,推污机构12能与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当吸污机构11将待清洁面的大部分污水吸收后,推污机构12能将待清洁面擦干净,实现二次清洁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果。
37.进一步地,在扫地工作模式下,吸污机构11的排污口1112通过连接吸污管,能使吸污口1111产生真空负压,从而使得扫地后残留的灰尘、垃圾颗粒被吸污机构11吸入吸污管中。进一步地,通过在吸污机构11的后侧设置推污机构12,推污机构12能与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当吸污机构11将待清洁面的大部分灰尘以及垃圾颗粒吸收后,推污机构12能将待清洁面擦干净,实现二次清洁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果。
38.进一步地,参见图1到图4,吸污机构11包括吸污框架111,吸污框架111形成有连通吸污口1111的吸污腔,具体地,吸污腔位于吸污口1111的下方,吸污腔用于收集污水或灰尘,排污口1112设有用于连接吸污管的管头112,通过将吸污管连接至管头112,吸污管能对吸污腔产生真空吸力,从而使得吸污腔形成真空腔,进而使得污水或粉尘从吸污口1111被吸入吸污腔,进而进入到吸污管内,再由吸污管排到污水箱中。
39.进一步地,参见图3以及图4,吸污机构11还包括第一密封条151以及第二密封条152,第一密封条151与第二密封条152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密封条151与第二密封条152共同围设在吸污腔的外周,沿前进方向,第一密封条151位于第二密封条152的前侧,第一密封条151设有与吸污口1111连通的吸污槽1511。即第一密封条151与第二密封条152分别设置在吸污框架111的前侧与后侧,通过第一密封条151与第二密封条152能使得吸污机构11能与待清洁面紧密抵接,从而提高吸污机构11的吸污效率,提高清洁效果。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151的端部与第二密封条152的端部通过粘接等方式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151与第二密封条15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参见图3,
通过在第一密封条151设有与吸污口1111连通的吸污槽1511,使得污水或灰尘垃圾能通过吸污槽1511内吸入吸污机构11内。较佳地,吸污槽1511设置有多个,多个吸污槽1511沿第一密封条1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0.进一步地,推污机构12包括推污框架121以及推污件122,推污框架121与吸污机构11连接,推污件122设置在推污框架121的靠近待清洁面的一侧。较佳地,推污件122采用具有吸水吸污能力的材质制成,例如推污件122为拖布或海绵,从而通过推污机构12拖过吸污机构11吸污后的待清洁面,即可将待清洁面上的残留污水污渍拖干净,实现二次清洁,提高清洁效果。
41.进一步地,参见图1以及图2,推污机构12还包括浮动组件13,推污框架121通过浮动组件13与吸污机构11浮动连接,从而使得推污机构12在工作中能上下浮动,以适应高低不平的待清洁面,保证推污机构12能时刻紧贴待清洁面,保证二次清洁效果。
42.具体地,浮动组件13包括连接件131、活动件132以及弹性件133。连接件131与吸污机构11连接。较佳地,连接件1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吸尘框架上。活动件132可活动地设置在连接件131上,并且活动件132与推污框架121连接。较佳地,连接件131开设有连接孔,活动件132为销轴件,活动件132的一端可滑动地插设在连接孔内,连接件131的另一端与推污框架121可拆卸连接。弹性件133的一端与连接件131连接,弹性件133的另一端与活动件132连接。较佳地,弹性件133套设在活动件132外周,弹性件133的一端与连接件131连接,弹性件133的另一端与活动件132连接。在弹性件133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活动件132能上下浮动,从而带动推污框架121上下浮动,进而使使得推污机构12适应高低不平的待清洁面。较佳地,浮动组件13设置有至少两组,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浮动组件13设置有两组,两组浮动组件13间隔地设置在推污机构12上。
43.进一步地,推污框架121上设置有磁性件123,浮动组件13通过磁性件123与推污框架121可拆卸连接。通过磁吸件连接件131与推污框架121,进而便于快速拆装推污框架121,便于更换推污件122,节省维护时间。值得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浮动组件13上设置磁性件123,同样能实现浮动组件13和推污框架121磁力吸合。
44.进一步地,吸污机构11设有万向轮16,通过万向轮16能使得吸污机构11向任意方向移动,提高了清洁装置10移动平稳性。较佳地,万向轮16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万向轮16间隔地设置在吸污机构11上。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吸污机构11设置有两个万向轮16,两个万向轮16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连接件131上。
45.参见图5以及图6,另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洗地扫地装置2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清洁装置10设置于洗地扫地装置20在清洁时的前进方向的后侧。进一步地,清洁系统还可以包括吸污管(未图示)以及污水箱(未图示),吸污管的一端与清洁装置10的排污口1112连通,吸污管的另一端与污水箱连通,吸污管能对吸污机构11产生真空吸力,以将污水或灰尘吸入污水箱内。
46.具体地,洗地扫地装置20具有洗地模式以及扫地模式,在洗地工作模式下,吸污机构11的排污口1112通过连接吸污管,能使吸污口1111产生真空附压,从而使得洗地残留的污水被吸污机构11吸入吸污管中。进一步地,通过在吸污机构11的后侧设置推污机构12,推污机构12能与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当吸污机构11将待清洁面的大部分污水吸收后,推污机构12能将待清洁面擦干净,实现二次清洁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果。在扫地工作模式下,吸
污机构11的排污口1112通过连接吸污管,能使吸污口1111产生真空附压,从而使得扫地后残留的灰尘、垃圾颗粒被吸污机构11吸入吸污管中。进一步地,通过在吸污机构11的后侧设置推污机构12,推污机构12能与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当吸污机构11将待清洁面的大部分灰尘以及垃圾颗粒吸收后,推污机构12能将待清洁面擦干净,实现二次清洁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果。
47.进一步地,清洁系统还包括水平调整机构142以及角度调整机构141。其中,水平调节机构连接洗地扫地装置20以及清洁装置10,水平调节机构用于调整洗地扫地装置20与清洁装置10之间的距离。角度调整机构141连接洗地扫地装置20以及清洁装置10,角度调整机构141用于调整清洁装置10的角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水平调整机构142包括连接套,角度调整机构141包括铰接座。其中,铰接座设置在吸污框架111上,连接套可转动地设置在铰接座上。连接套用于与洗地扫地装置20的连接轴连接,从而通过调整洗地扫地装置20的连接轴穿入连接套内的长度,即可调整洗地扫地装置20与清洁装置10之间的距离。较佳地,连接套与连接轴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接连接。进一步地,由于连接套可转动地设置在铰接座上,从而通过调整连接套在铰接座上的倾角,即可调整清洁装置10相对洗地扫地装置20的角度。
4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