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3590发布日期:2022-02-12 14:2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出于对健康的追求,空气炸锅利用快速循环的热空气对食物进行加热,替代了原本煎锅里的热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目前,市场上的空气炸锅一般采用圆形的锅体,配合顶部辐射加热和循环风加热模式。进行烘烤时,由于是从烹饪腔的上部吹入热风,烹饪腔体上部空间的热量比较高,下部空间热量相对较低,这样会使得对食物的加热不均匀,食物的上表面容易焦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采用圆形锅体使得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本体,锅体本体包括底壁;侧壁,侧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段以及设置在两个平面段之间的弧面段,两个平面段之间的距离小于弧面段的直径,弧面段的直径为a,两个平面段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a>b。
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锅体本体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围成容纳待烹饪食物的烹饪腔体。侧壁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段以及设置在两个平面段之间的弧面段,两个平面段之间形成进风口,这样可以在锅体组件的一侧设置热风发生装置,实现侧进风,热风可以经由进风口吹入至锅体本体内部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烹饪功能。弧面段的直径a大于两个平面段之间的距离b,这样热风沿平面段的内表面吹入时,一部分风能够沿着平面段到达弧面段处,另一部分风能够直接吹向锅体本体的内部,进而使得热风能够辐射整个烹饪腔体,避免热风集中吹向靠近锅体本体的侧壁的食物、吹向锅体组件中部的热风较少使得对食物的加热不均匀,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圆形锅体使得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7.进一步地,弧面段的直径a和两个平面段之间的距离b满足:1.15≤a/b≤1.35。如果弧面段的直径a和两个平面段之间的距离b的比值过小的话,从进风口四周吹入的热风沿着锅体本体的内壁吹向烹饪腔体内时仅能辐射到靠近锅体本体内壁部分的区域,使得锅体本体中心位置的热量较少,加热效果不好。当上述比值过大时,即锅体本体上的进风口比较窄,这样会使得热风吹向进风口范围之外;或者使得大部分热风都沿着两个平面段吹向锅体本体的中间位置,使得沿着弧面段的内壁吹入锅体本体内的热风较少,这样也会使得加热不均匀,影响烹饪效果。因此,当满足1.15≤a/b≤1.35时,能够使得整个锅体本体内部的热场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烹饪效果。
8.进一步地,弧面段和平面段之前设置有过渡圆弧。这样避免了弧面段和平面段之
间形成折角,使得从加热管出来的热风能够顺利地进入至弧面段内。同时,弧面段的设置也易于锅体本体的加工成型。
9.进一步地,过渡圆弧的半径r满足:40mm≤r≤60mm。渡圆弧的半径r的尺寸与弧面段和平面段的尺寸相适应,能够使得弧面段和平面段之间能够平滑过渡。
10.进一步地,锅体组件还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锅体本体内的烤盘,烤盘与侧壁之间具有过流间隙。烤盘可旋转地设置在锅体本体内,这样使得烤盘内的食物能够均匀地被加热。同时,烤盘和侧壁之间形成过流间隙,热风经过平面段进入至弧面段时,过流面积减小,使得风压增大,能够提高烘烤效率,提升烹饪效果与用户体验。
11.进一步地,烤盘的外轮廓为圆形,烤盘和弧面段同轴设置。这样能够使得烤盘和锅体本体形成对称结构,烤盘和侧壁之间形成的过流间隙的宽度保持不变,对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
12.进一步地,锅体本体的后侧设置有缺口,锅体组件包括设置在缺口处的进风结构。热风能够经由进风结构进入至锅体本体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同时,进风结构能够阻挡锅体本体的油污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内。
13.进一步地,进风结构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进风口、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进风口以及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中间的回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围绕在回风口的外周能够使得热风经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吹向锅体本体内部,实现对食物的加热。同时,回风口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中间,锅体本体内的热风经由能够经由回风口沿叶片的轴向吹出锅体本体,实现锅体本体内部的热风循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设置在煲体组件内的锅体组件以及设置在煲体组件一侧并与锅体组件连通的热风发生装置,锅体组件为上述的锅体组件。上述的锅体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圆形锅体使得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具有上述锅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15.进一步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加热管、叶片和反射罩,加热管和叶片设置在反射罩内。上述的叶片为离心式叶片,空气进入反射罩的空间内后,在叶片的驱动下随叶片旋转并沿其半径方向离开叶片。经由叶片甩出的空气在反射罩的作用下,向锅体本体方向运动,并由加热管加热后形成热风吹向锅体本体内部,实现对锅体本体内食物的加热。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组件的锅体本体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组件的进风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3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3的烹饪器具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22.图6示出了图3的烹饪器具的锅体本体内的热风流向示意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煲体组件;20、锅体本体;21、底壁;22、侧壁;221、平面段;222、弧面段;223、过渡圆弧;30、进风结构;31、板体;321、第一进风口;322、第二进风口;33、回风口;40、热风发生装置;41、加热管;42、叶片;43、反射罩;44、叶片电机;50、烤盘;6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7.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8.如图1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组件包括锅体本体20。其中,锅体本体20包括底壁21和侧壁22。侧壁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段221以及设置在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弧面段222,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距离小于弧面段222的直径,弧面段222的直径为a,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a>b。
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锅体本体20包括底壁21和侧壁22,底壁21和侧壁22围成容纳待烹饪食物的烹饪腔体。侧壁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段221以及设置在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弧面段222,两个平面段221之间形成进风口,这样可以在锅体组件的一侧设置热风发生装置40,实现侧进风,热风可以经由进风口吹入至锅体本体20内部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烹饪功能。弧面段222的直径a大于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距离b,这样热风沿平面段221的内表面吹入时,一部分风能够沿着平面段221到达弧面段222处,另一部分风能够直接吹向锅体本体20的内部,进而使得热风能够辐射整个烹饪腔体,避免热风集中吹向靠近锅体本体20的侧壁的食物、吹向锅体组件中部的热风较少使得对食物的加热不均匀,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圆形锅体使得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30.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组件10、设置在煲体组件10内的锅体组件以及设置在煲体组件10一侧并与锅体组件连通的热风发生装置40,其中,锅体组件为上述的锅体组件。上述的锅体组件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圆形锅
体使得食物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因此具有上述锅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的优点。
31.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60,盖体60通过转轴与煲体组件10相连接,实现开合盖功能。
32.如图4所示,热风发生装置40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加热管41、叶片42和反射罩43,加热管41和叶片42设置在反射罩43内。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叶片42为离心式叶片,空气进入反射罩43的空间内后,在叶片42的驱动下随叶片42旋转并沿其半径方向离开叶片42。经由叶片42甩出的空气在反射罩43的作用下,向锅体本体20方向运动,并由加热管41加热后形成热风吹向锅体本体20内部,将加热管41的热量带到锅体本体20内,实现对锅体本体20内食物的加热。
3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热风发生装置40还包括叶片电机44,叶片电机44设置在煲体组件10的后侧,叶片42固定在叶片电机44的轴上,叶片42在叶片电机44驱动下进行旋转将加热管41的热量吹到锅体本体内实现整体加热和均匀性。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前侧是指使用过程中面向用户的一侧,烹饪器具的后侧是指使用过程中远离用户的一侧。
34.如图5所示,弧面段222的直径a和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距离b满足:1.15≤a/b≤1.35。由于本实施例中,叶片42为离心式叶片,因此热风发生装置40产生的热风是吹向锅体本体20的进风口的四周的,如果弧面段222的直径a和两个平面段221之间的距离b的比值过小的话,从进风口四周吹入的热风沿着锅体本体20的内壁吹向烹饪腔体内时仅能辐射到靠近锅体本体20内壁部分的区域,使得锅体本体20中心位置的热量较少,加热效果不佳。当上述比值过大时,即锅体本体20上的进风口比较窄,这样会使得热风吹向进风口范围之外;或者使得大部分热风都沿着两个平面段221吹向锅体本体20的中间位置,使得沿着弧面段222的内壁吹入锅体本体20内的热风较少,这样也会使得锅体本体20内的食物在受热辐射和热风的效率上大打折扣,导致加热不均匀,影响烹饪效果。因此,当满足1.15≤a/b≤1.35时,能够使得锅体本体20内靠近加热管41的一侧最大化地受到加热管41的热辐射,使得锅体本体20内的食物能够最大化地接收烘烤,同时能够使得整个锅体本体20内部的热场较为均匀,具有较好的烹饪效果。优选地,a/b可以为1.15、1.25或者1.35。
35.如图1和图5所示,弧面段222和平面段221之前设置有过渡圆弧223。这样避免了弧面段222和平面段221之间形成折角,使得从加热管41出来的热风能够顺利地进入至弧面段222内。同时,弧面段222设置也易于锅体本体20的加工成型。
36.如图1和图5所示,过渡圆弧223的半径r满足:40mm≤r≤60mm。过渡圆弧223的半径r在40mm和60mm之间,这与弧面段222和平面段221的尺寸相适应,能够使得弧面段222和平面段221之间能够平滑过渡。
37.如图3至图5所示,锅体组件还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锅体本体20内的烤盘50,烤盘50与侧壁22之间具有过流间隙。进行烹饪时,食物放置在烤盘50内部,烤盘50可旋转地设置在锅体本体20内,这样使得烤盘50内的食物能够均匀地被加热。同时,烤盘50和侧壁22之间形成过流间隙,热风经过平面段221进入至弧面段222时,过流面积减小,使得风压增大,能够提高烘烤效率,提升烹饪效果与用户体验。
38.如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在煲体组件中心位置的烤盘电机,烤盘电机通过连接装置与烤盘50连接并带动烤盘50旋转。具体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轴以及耦合器,连接
轴设置锅体本体20的中心位置,连接轴的下部通过耦合器与烤盘电机相连,连接轴的上部与烤盘50相连,以此来实现烤盘电机转动与烤盘50连动,同时锅体本体20可自由拆、合之目的。
39.如图3至图5所示,烤盘50的外轮廓为圆形,烤盘50和弧面段222同轴设置。这样能够使得烤盘50和锅体本体20形成对称结构,烤盘50和侧壁22之间形成的过流间隙的宽度保持不变,对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
40.在本实施例中,将锅体本体20设计成口袋形状,在保证进风受热面积的同时,热风进入锅体本体20内并经过烤盘50和侧壁22之间形成的过流间隙时会加速进入并从叶片42的中心位吸入,即确保了烘烤效果又提高了整体的热效。上述的设置能够让烤盘50上的食物受热辐射面积最大化,让进入弧面段222的热风风压也最大化,进而提高了烘烤效率,并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41.如图1所示,锅体本体20的后侧设置有缺口,锅体组件包括设置在缺口处的进风结构30。经过加热管41加热的热风能够经由进风结构30进入至锅体本体20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同时,进风结构30能够阻挡锅体本体20的油污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40内。
42.如图2所示,进风结构30包括板体31,板体31上设置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进风口321、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进风口322以及设置在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中间的回风口33。由于进风结构30上的第一进风口321是沿竖直向延伸的,经由第一进风口321吹入的热风能够沿锅体本体20高度方向均匀地吹向锅体本体20内的食物,使得在锅体本体20高度方向上锅体本体20内部的热量较为均匀,这样能够均匀地加热食物。食物盛放在锅体本体20内部时,主要位于锅体本体20的中下部空间,第二进风口322设置在板体31的底部并沿横向延伸,热风经由第二进风口322吹入锅体本体20内部之后碰到侧壁22发生转向,实现对食物的均匀加热,具有良好的加热效果。上述的竖向和横向也并不限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还可以是与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
43.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内部的热风流向示意图,空气在叶片42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反射罩43的内壁,因此大部分的热风位于叶片42的四周,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围绕在回风口33的外周能够使得热风经由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吹向锅体本体20内部,实现对食物的加热。同时,回风口33设置在第一进风口321和第二进风口322中间,锅体本体20内的热风经由能够经由回风口33沿叶片42的轴向吹出锅体本体20,实现锅体本体20内部的热风循环。
44.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或者带有烘烤功能的压力锅、电饭煲以及多功能锅。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
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