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2.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容器用于置放物体,例如,电热水瓶,为了便于观察容器内的液位,防止干烧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3.现有的电热水瓶是通过圆柱形的透明玻璃管观察,该玻璃管竖向印有一条宽约2mm的颜色标识,在查看液位时通过水与光的折射,使用户更清楚的看到容器内的液位,能够及时提醒用户容器内的液位低于最低水位时向容器内加水。
4.但是,这种玻璃管由于单侧印有颜色标识,该玻璃管需要预定的安装角度,因此其制造工艺和装配有严格的要求,导致容器的生产效率不高。除此,该玻璃管是采用水与光的折射原理,且玻璃管和水都是透明的,当从窗口外部透过玻璃管查看液位时,需要在特定的观察角度进行观察,非水平位置时,并不能清晰的查看容器内水位,因此该容器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5.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器,以较为容易的观察液体容器内的液位。
6.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出水管以及浮动块,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内部容纳腔和液位显示窗口,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内部容纳腔,所述出水管至少部分经过所述液位显示窗口,所述浮动块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出水管内。如此设置,用户可以透过液位显示窗口观察浮动块在出水管内的位置,由于出水管与内部容纳腔连通,所以出水管内的液位即为内部容纳腔中的液位。进一步地,出水管的安装不受安装角度的限制,降低了出水管的安装难度,安装方便快捷,从而提高了液体容器的组装效率。
8.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浮动块为球体,且所述浮动块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水管的内径。如此设置,在浮动块的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由于液位的移动可能导致浮动块旋转,将浮动块设置为球体,避免浮动块与出水管的管壁卡涩,从而提高了浮动块移动的顺畅性,也就提高了浮动块工作的可靠性。
9.可选地,所述液体容器还包括一对用于止挡所述浮动块的止挡塞,一对所述止挡塞间隔布置于所述出水管内,且所述浮动块位于一对所述止挡塞之间,其中,所述止挡塞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浮动块的直径。如此设置,通过通孔可以使内部容纳腔与出水管连通,止挡塞可以对浮动块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浮动块与出水管脱离,进一步提高了浮动块移动的可靠性。
10.进一步地,所述止挡塞包括环状底座,所述通孔布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出水管设
置有与所述底座匹配的台阶或者凹槽,以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台阶或所述凹槽处。如此设置,通过在出水管内设置台阶或者凹槽,可以准确地对止挡塞进行定位,降低了组装难度,从而提高了液体容器的组装效率。
11.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液体容器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包括直管、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直管纵向延伸,所述第一弯管布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且连通于所述内部容纳腔和所述直管之间,所述第二弯管连接于所述直管和所述液体容器的出水口之间。可选地,直管布置于液位显示窗口位置,由于出水管与内部容纳腔连通,即直管与内部容纳腔连通,直管内的液位可以准确地体现内部容纳腔内的液位。
12.可选地,一对所述止挡塞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直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弯管与所述直管的连接处,所述止挡塞还包括从所述底座突出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缝隙,且一对所述止挡塞的所述支撑框架相对设置。如此设置,能够防止浮动块上移或者下移过程中速度过快而卡设于通孔内,通过设置支撑框架可以保持浮动块不被卡涩,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浮动块工作的可靠性。
13.进一步地,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容器壳体和内胆,所述内部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内胆中,所述容器壳体套设于所述内胆的外周,所述液位显示窗口布置于所述容器壳体上,所述出水管布置于所述容器壳体和所述内胆之间。
14.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浮动块为空心球体;以及/或者,所述浮动块的密度小于容纳于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液体的密度。如此设置,可以保持浮动块处于液面位置,以进一步地提高了浮动块工作的可靠性。
15.可选地,所述液体容器为电热水瓶。
16.进一步地,所述液体容器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布置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且所述泵体连通于所述内部容纳腔和所述出水管之间。如此设置,通过泵体可以提供液体外流的动力,通过控制泵体的启动或者关闭,可以控制液体容器内的液体外流。
17.本公开提供的液体容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液体容器可以包括与容纳本体的内部容纳腔连通的出水管,且出水管内活动地设置有浮动块,该浮动块可以根据液位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以通过观察该浮动块的位置来了解容器本体内的液位。
附图说明
18.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19.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容器的结构图。
20.图2为图1中的出水管与内胆连通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21.图3为图2中的止挡塞的结构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液体容器;
ꢀꢀꢀꢀꢀꢀꢀ
11、容器壳体;
24.12、出水口;
ꢀꢀꢀꢀꢀꢀꢀꢀꢀ
13、出水管;
25.14、浮动块;
ꢀꢀꢀꢀꢀꢀꢀꢀꢀ
15、内胆;
26.16、泵体;
ꢀꢀꢀꢀꢀꢀꢀꢀꢀꢀꢀ
17、止挡塞;
27.18、液位显示窗口;
ꢀꢀꢀ
20、液体;
28.131、直管;
ꢀꢀꢀꢀꢀꢀꢀꢀꢀꢀ
132、第一弯管;
29.133、第二弯管;
ꢀꢀꢀꢀꢀꢀ
171、盘状底座;
30.172、通孔;
ꢀꢀꢀꢀꢀꢀꢀꢀꢀꢀ
173、支撑框架;
31.174、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33.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可以用于存储液体,例如但不限于,该液体容器可以为电热水瓶,电热水瓶内存储的液体可以为饮用水。
34.参照图1至图3,本公开提供的液体容器可以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可以具有内部容纳腔和液位显示窗口18,作为示例,液位显示窗口18可以设置于容器本体的侧壁。
35.继续参照附图,本公开提供的液体容器还可以包括出水管13和浮动块14,出水管13可以连通于内部容纳腔,出水管13的至少部分可以经过液位显示窗口18,以通过该液位显示窗口18可以观察到出水管13内的液位,又由于出水管13与液体容器的内部容纳腔连通,所以可以通过查看出水管13的液位来了解容器本体内的液位。进一步地,浮动块14可以为活动地设置于出水管13内。浮动块14可以漂浮在液面上以随着出水管13内液位的移动而移动,如此可以通过观察浮动块14的位置来观察液位,由于浮动块14可以做成非透明的结构,因此更容易观察。进一步地,出水管13的安装不受安装角度的限制,降低了出水管13的安装难度,安装方便快捷,从而提高了液体容器的组装效率。
36.可选地,浮动块14的密度可以小于容器本体内的液体的密度,以使浮动块14保持在液体表面。进一步地,容器本体内的液体可以为饮用水,浮动块14的密度可以小于饮用水的密度。具体地,浮动块14可以为食品级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以避免污染饮用水。可选地,浮动块14可以为空心球体,但不以此为限。为了更为醒目地观察到浮动块14,浮动块14可以为红色、黑色或者黄色等,如此设置,不受折射角度的限制,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查看液体容器内的液位。
37.为了提高浮动块14移动的顺畅性,浮动块14可以为球体,且浮动块14的直径小于出水管13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出水管13可以为圆管,且该圆管的直径可以3-5mm,浮动块14的直径可以与圆管的直径之差为1-2mm,但不以此为限。作为示例,圆管的直径可以为4mm,浮动块14的直径可以为2mm。更进一步地,出水管13可以包括纵向延伸的直管131,浮动块14在直管131内受到重力和浮力作用,浮动块14的移动更为灵敏,较弯曲的管路,浮动块14在直管131内可以直上直下,避免浮动块14与出水管13的管壁发生撞击,从而提高了浮动块14移动的顺畅性。作为示例,直管131布置于液位显示窗口18,以方便进行液位观察。
38.进一步地,出水管13还可以第一弯管132和第二弯管133,第一弯管132布置于容器本体的底部且连通于容器本体和直管131之间,第二弯管133连接于直管131和液体容器的出水口12之间。如此设置,通过在直管131的两端设置第一弯管132和第二弯管133,便于出水管13与液体容器的出水口12和液体容器的内部容纳腔连通,避免出水管13出现弯折进而导致出水不畅。
39.作为示例,直管131、第一弯管132以及第二弯管133可以分别独立形成后组装连接在一起,但不以此为限,出水管13也可以为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以直管131、第一弯管132以及第二弯管133三者分别独立形成为例进行说明。
40.为了避免浮动块14从出水管13脱离出来,液体容器还包括一对用于止挡浮动块14的止挡塞17,一对止挡塞17布置于出水管13内,且浮动块14位于一对止挡塞17之间,其中,止挡塞17设置有通孔172,通孔172的直径小于浮动块14的直径。进一步地,一对止挡塞17布置于直管131的两端,例如但不限于,一对止挡塞17可以分别布置于液位显示窗口18的上方和下方,以使浮动块14可以保持在可视范围内。参照图3,作为示例,止挡塞17可以包括环状底座171,通孔172布置于底座171上,出水管13可以设置有与底座171匹配的台阶或者凹槽,以使底座171布置于台阶或凹槽处。
41.进一步地,一对止挡塞17分别布置于第一弯管132与直管131的连接处和第二弯管133与直管131的连接处,如此设置,第一弯管132的一端可以套设于直管131的一端的外周,在直管131的一端可以形成有台阶,底座171可以卡固于该台阶处,即底座171可以抵顶在直管131的一端的端部上。同理,第二弯管133的一端可以套设于直管131的另一端外周,底座171可以抵顶在直管131的另一端的端部上。如此设置,降低了出水管13的组装难度。
42.止挡塞17还包括从底座171突出的支撑框架173,支撑框架173设置有与通孔172连通的缝隙174,且一对支撑框架173相对设置。
43.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浮动块14随液体移动速度过快而卡入到通孔172内,在底座171的朝向浮动块14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框架173,支撑框架173可以设置为大致呈三棱锥结构,三棱锥的大端可以固定于底座171上,三棱锥的小端可以朝向浮动块14设置,在浮动块14的移动过程中,三棱锥的小端可以接触浮动块14并对该浮动块14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避免浮动块14卡死,提高了浮动块14工作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缝隙174可以设置于三棱锥的大端,且布置于相邻的两个棱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44.继续参照图1,为了便于液体容器内的液体顺利流出,液体容器还可以包括泵体16,泵体16可以布置于容器本体的底部,且泵体16连通于容器本体和出水管13之间。在需要取用液体容器内的液体时,可以启动泵体16,在泵体16的作用下,内部容纳腔中的液体可以经出水管13外排,出水管13内的液位将上升,由于位于第二弯管133和直管131之间的止挡塞17的止挡,浮动块14将停留在该止挡塞17的下方,直至关闭泵体16;关闭泵体16后,液体将停止排出,在重力作用下,出水管13内的液体将向液体容器的内部容纳腔内流动,出水管13内的液位下降,浮动块14将随之向下移动,直至出水管13内的液位与内部容纳腔内的液位相同,此时浮动块14将不再向下移动,可以查看浮动块14所在位置,即可以查看液体容器内的液位。在出水管13内的液体回流入内部容纳腔中的过程中,由于位于第一弯管132和直管131之间的止挡塞17的止挡,浮动块14将停留在该止挡塞17的上方,从而可以避免浮动块14进入到内部容纳腔中。
45.容器本体还可以包括容器壳体11和内胆15,其中,内部容纳腔设置于内胆15中,容器壳体11套设于内胆15的外周,液位显示窗口布置于容器壳体11上,出水管13布置于容器壳体11和内胆15之间。作为示例,液位显示窗口18可以布置于容器壳体11的侧壁上。
46.本公开提供的液体容器可以包括出水管13和浮动块14,浮动块14可以为活动地设置于出水管13内,浮动块14可以漂浮在液面上以随着出水管13内液位的移动而移动,如此
可以通过观察浮动块14的位置来查看液位。如此设置,出水管13的安装不受安装角度的限制,降低了出水管13的安装难度,安装方便快捷,从而提高了液体容器的组装效率。
47.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浮动块14与出水管13脱离,提高浮动块14工作的可靠性,出水管13内可以设置有用于止挡浮动块14移动的一对止挡塞17,一对止挡塞17间隔设置,且浮动块14布置于一对止挡塞17之间。
48.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4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0.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51.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