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菜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1560发布日期:2022-03-12 12:35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菜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暖菜桌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暖菜板。


背景技术:

2.目前,暖菜板也是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加热其上的菜肴的一种电加热设备,现有的暖菜板常规是设计成转盘式,即暖菜板可相对桌体水平转动,从而方便用户用餐,但是现有的暖菜板转动时候,内部的电线容易缠绕,甚至导致电线被拉断,为此,暖菜板生产企业采用旋转电刷的形式,来实现暖菜板转动同时也能通电工作,而且电线不缠绕,但是上述旋转电刷结构,安装复杂,但是上述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暖菜板旋转时,内部电线容易缠绕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旋转时电线不会缠绕,能正常通电、安装容易、生产成本低的暖菜板。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暖菜板,包括旋转桌板和设于旋转桌板底部的底座,所述旋转桌板水平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旋转桌板内设有电磁线圈盘、风扇和上导电座,所述上导电座上设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与电磁线圈盘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下导电座,所述下导电座位于上导电座的正下方,所述下导电座上对应第一导电件的位置设有外导电环,所述下导电座上对应第二导电件的位置设有内导电环,所述外导电环和内导电环呈环形,所述外导电环、内导电环与旋转桌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下端抵靠在外导电环上,第二导电件的下端抵靠在内导电环上。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桌板转动时,第一导电件的下端始终抵靠在外导电环,同时第二导电件的下端也始终抵靠在内导电环上,旋转桌板的电路始终保持接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桌板在360
°
转动的同时,旋转桌板内部的电器也能保持通电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往暖菜板采用电线导电,且暖菜板转动时电线容易缠绕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7.所述外导电环的直径大于内导电环的直径,外导电环的位于内导电环的外侧,
8.所述外导电环和内导电环均是环形金属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环形金属片容易制造和获取。
9.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柱和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柱的底端与第一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固定在上导电座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导电柱和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柱的底端与第二导电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固定在上导电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抵靠在内导电环和外导电环上。
10.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呈c形状,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两端设有第一导电触头,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两端设有第二导电触头,所述第一导电触头和第二导电触头分别抵靠在内导电环和外导电环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通电稳定,导电触头与导电环接触良好、
导电良好。
11.所述上导电座的底部设有外环形槽和内环形槽,所述外环形槽与内环形槽同轴设置,外环形槽位于内环形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设于内环形槽与外环形槽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固定牢靠。
12.所述下导电座上设有外环形凹槽和内环形凹槽,外环形凹槽与内环形凹槽同轴设置,外环形凹槽位于内环形凹槽的外侧,外导电环和内导电环分别设于外环形凹槽和内环形凹槽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导电环和内导电环固定牢靠。
13.所述外环形凹槽的底壁上环形间隔设有多个外定位插孔,所述外导电环上环形间隔设有多片外定位插片,所述外定位插片插入外定位插孔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导电环固定牢靠。
14.所述内环形凹槽的底壁上环形间隔设有多个内定位插孔,所述内导电环上环形间隔设有多片内定位插片,所述内定位插片插入内定位插孔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内导电环固定牢靠。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桌板转动时,第一导电件的下端始终抵靠在外导电环,同时第二导电件的下端也始终抵靠在内导电环上,旋转桌板的电路始终保持接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桌板在360
°
转动的同时,旋转桌板内部的电器也能保持通电工作,因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以往暖菜板采用电线导电,且暖菜板转动时电线容易缠绕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暖菜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暖菜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暖菜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暖菜板的俯视图。
21.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22.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电座和下导电座的配合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分别与外导电环、内导电环的配合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电座和下导电座的分解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导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9.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暖菜板,包括旋转桌板1和设于旋转桌板1底部的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有电机(图中未示出)、下导电座21和电源线(图中未示出),所述旋转桌板1水平转动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电机驱动旋转桌板1水平旋转,所述旋转桌板1包括
面板11、底板110以及中心旋转座13,所述面板11与底板110上下盖合,所述底板110设于中心旋转座13上,所述中心旋转座13水平转动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中心旋转座13上设有电磁线圈盘12、风扇(图中未示出)、从动内齿轮圈16和上导电座15,所述电路板分别与电磁线圈盘12、风扇、上导电座15以及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线分别与电机、下导电座21电性连接,所述上导电座15与下导电座21之间的导电配合,实现了旋转桌板1的内部电路和底座2的内部电路旋转导通。
30.所述中心旋转座13的底部设有压紧圈14,所述压紧圈14将底座2压在中心旋转座13的底部,所述从动内齿轮圈16水平转动设置在底座2上,所述从动内齿轮圈16位于底座2与中心旋转座13之间,所述从动内齿轮圈16上环形间隔设置有多颗滚珠17,所述底座2上设有下滚珠滚动环形槽27,多颗滚珠17滚动设置在下滚珠滚动环形槽27上,从而使得中心旋转座13水平转动设置在底座2上。
31.所述从动内齿轮圈16的内侧壁设有齿圈18,所述电机上设有驱动齿轮22,所述驱动齿轮22位于从动内齿轮圈16内,并与齿圈18啮合,所述电机通过驱动齿轮22带动从动内齿轮圈16水平转动,进而带动中心旋转座13在底座2上转动,从而使得整个旋转桌板1在底座2上水平转动。
32.所述上导电座15上设有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19,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19分别与电磁线圈盘12电性连接,所述下导电座21位于上导电座15的正下方,所述下导电座21上对应第一导电件10的位置设有外导电环24,所述下导电座21上对应第二导电件19的位置设有内导电环23,所述外导电环24和内导电环23呈环形,所述外导电环24、内导电环23与旋转桌板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导电件10的下端抵靠在内导电环上,第二导电件19的下端抵靠在外导电环上,所述电源线分别与外导电环24、内导电环23以及电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与市电连接时,所述外导电环24、内导电环23分别与市电的火线、零线电性连接。
33.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34.所述外导电环24的直径大于内导电环23的直径。
35.所述外导电环24和内导电环23均是环形金属片。
36.第一导电件10包括第一导电柱102和第一导电片100,第一导电柱102的底端与第一导电片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100固定在上导电座15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电件19包括第二导电柱192和第二导电片190,第二导电柱192的底端与第二导电片19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190固定在上导电座15的底部,所述第一导电片100和第二导电片190分别抵靠在内导电环23和外导电环24上。
37.所述第一导电片100和第二导电片190均呈c形状,所述第一导电片100的两端设有第一导电触头101,所述第二导电片190的两端设有第二导电触头191,所述第一导电触头101和第二导电触头191分别抵靠在内导电环和外导电环24上。
38.所述上导电座15的底部设有外环形槽150和内环形槽151,所述外环形槽150与内环形槽151同轴设置,外环形槽150位于内环形槽151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片100和第二导电片190分别设于内环形槽151和外环形槽150内。
39.所述下导电座21上设有外环形凹槽25和内环形凹槽26,外环形凹槽25与内环形凹槽26同轴设置,外环形凹槽25位于内环形凹槽26的外侧,外导电环24和内导电环23分别设
于外环形凹槽25和内环形凹槽26内。
40.所述内环形凹槽26的底壁的外侧环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内定位插孔261,所述内环形凹槽26的底壁的内侧环形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内定位插孔262,第一内定位插孔261与第二内定位插孔262错位设置,所述内导电环23的外侧缘上环形间隔设有多片第一内定位插片231,所述内导电环23的内侧缘上环形间隔设有多片第二内定位插片232,第一内定位插片231与第二内定位插片232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内定位插片231插入第一内定位插孔261内,所述第二内定位插片232插入第二内定位插孔262内,从而实现在下导电座上定位内导电环23。
41.所述外环形凹槽25的底壁的外侧环形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外定位插孔251,所述外环形凹槽25的底壁的内侧环形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外定位插孔252,第一外定位插孔251与第二外定位插孔252错位设置,所述外导电环24的外侧缘上环形间隔设有多片第一外定位插片241,所述外导电环24的内侧缘上环形间隔设有多片第二外定位插片242,第一外定位插片241与第二外定位插片242错位设置,所述第一外定位插片241插入第一外定位插孔251内,所述第二外定位插片242插入第二外定位插孔252内,从而实现在下导电座上定位外导电环24。
42.所述底座上设有进风孔28,所述中心旋转座13的底部设有出风孔111,风扇启动之后,风从进风孔28进入旋转桌板内,为电磁线圈盘12、电路板散热后,从出风孔11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