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烧凉白开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1071发布日期:2022-04-07 04:5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烧凉白开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烧凉白开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凉白开是指经烧开沸腾后并冷却至适宜饮用温度或指定温度的水,由于直接饮用没有经过烧开沸腾杀菌的自来水不利于身体健康,而刚烧开的开水无法直接饮用,所以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饮用的水都是凉白开。
3.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做法都是通过将水烧开沸腾后再通过与室温进行热交换并慢慢地等待烧开沸腾的水冷却至适宜饮用温度的方式获取凉白开,而通过该方式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无法随时快速地获得所需饮用的凉白开,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所需饮用的凉白开的加热装置成为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烧凉白开的加热装置,既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开水,也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凉白开,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日常生活中。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烧凉白开的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冷水的第一水箱、用于中转作用的第二水箱、用于加热水的加热组件、用于热交换冷却水的冷却组件、用于提供开水或凉白开的供液嘴;所述第二水箱连接在第一水箱与加热组件之间,且第二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加热组件的加热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出水口与冷却组件的冷却进水口连接,冷却组件的冷却出水口与供液嘴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水口与冷却组件的热交换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水泵,冷却组件的热交换出水口与第二水箱的回收水口连接。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管道、套设于冷却管道上的冷却筒,冷却进水口、冷却出水口分别设置于冷却管道的两端,热交换进水口设置于冷却筒的底部,热交换出水口设置于冷却筒的顶部。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监测加热组件内液体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冷却组件内液体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水槽壳体、厚膜加热板,加热进水口、加热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水槽壳体上,厚膜加热板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底部的电加热膜,电加热膜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水槽壳体与厚膜加热板的基板之间相围形成涡状加热管道,电加热膜为与加热管道轨迹相同的涡状结构。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水槽壳体与厚膜加热板的基板之间一体焊接成型。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水箱的外壁设有保温层。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保温层为隔热陶瓷材质。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水箱的容积大于第二水箱的容积。
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烧凉白开的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存储冷水的第一水箱、用于中转作用的第二水箱、用于加热水的加热组件、用于热交换冷却水的冷却组件、用于提供开水或凉白开的供液嘴;所述第二水箱连接在第一水箱与加热组件之间,且第二水箱的第二出水口与加热组件的加热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出水口与冷却组件的冷却进水口连接,冷却组件的冷却出水口与供液嘴连接;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水口与冷却组件的热交换进水口之间设有第二水泵,冷却组件的热交换出水口与第二水箱的回收水口连接;
16.当需要制取开水时,启动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泵将第二水箱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组件中,第一水箱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水箱中的水被第一水泵抽走而流入第二水箱中,加热组件工作并将水加热烧开,此时第二水泵并未启动,即冷却组件并未通入用于热交换的冷却水,经过加热组件加热烧开后的水直接从供液嘴向外流出,获得所需开水;当需要制取凉白开时,启动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泵将第二水箱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组件中,第一水箱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水箱中的水被第一水泵抽走而流入第二水箱中,加热组件工作并将水加热烧开,经过加热组件加热烧开后的水流至冷却组件中,启动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泵将第一水箱中的冷水抽送至冷却组件中并与加热烧开后的水进行热交换,通过流入冷却组件中的冷水能够快速地对加热烧开后的水进行降温,从而能够快速地获得所需凉白开,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开水,也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凉白开,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水泵抽送至冷却组件中的冷水在流经冷却组件并与加热烧开后的水发生热交换后流回至第二水箱中,由于流经冷却组件中的水在与加热烧开后的水发生热交换后会升温,将该部分吸收有热量的水流回至第二水箱中有利于后续流入加热组件中进行加热烧开,不仅能够更加快速地将水加热烧开,而且能够节省能耗,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厚膜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控制模块1、第一水箱2、第一出水口21、第二水箱3、第二进水口31、第二出水口32、回收水口33、加热组件4、水槽壳体41、厚膜加热板42、基板421、电加热膜422、加热管道43、加热进水口44、加热出水口45、冷却组件5、冷却管道51、冷却筒52、冷却进水口53、冷却出水口54、热交换进水口55、热交换出水口56、供液嘴6、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0、保温层1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存储冷水的第一水箱2、用于中转作用的第二水箱3、用于加热水的加热组件4、用于热交换冷却水的冷却组件5、用于提供开水或凉白开的供液嘴6;所述第一水箱2包括第一出水口 21,第二水箱3包括第二进水口31、第二出水口32、回收水口33,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进水口44、加热出水口45,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进水口53、冷却出水口54、热交换进水口55、热交换出水口56;所述第二水箱3连接在第一水箱2与加热组件4之间,第一水箱2 的第一出水口21与第二水箱3的第二进水口31连接,且第二水箱3 的第二出水口32与加热组件4的加热进水口44之间设有第一水泵 7;所述加热组件4的加热出水口45与冷却组件5的冷却进水口53 连接,冷却组件5的冷却出水口54与供液嘴6连接;所述第一水箱 2的第一出水口21与冷却组件5的热交换进水口5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8,冷却组件5的热交换出水口56与第二水箱3的回收水口33 连接;当需要制取开水时,启动第一水泵7,通过第一水泵7将第二水箱3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组件4中,第一水箱2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水箱3中的水被第一水泵7抽走而流入第二水箱3中,加热组件4 工作并将水加热烧开,此时第二水泵8并未启动,即冷却组件5并未通入用于热交换的冷却水,经过加热组件4加热烧开后的水直接从供液嘴6向外流出,获得所需开水;当需要制取凉白开时,启动第一水泵7,通过第一水泵7将第二水箱3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组件4 中,第一水箱2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水箱3中的水被第一水泵7抽走而流入第二水箱3中,加热组件4工作并将水加热烧开,经过加热组件4加热烧开后的水流至冷却组件5中,启动第二水泵8,通过第二水泵8将第一水箱2中的冷水抽送至冷却组件5中并与加热烧开后的水进行热交换,通过流入冷却组件5中的冷水能够快速地对加热烧开后的水进行降温,从而能够快速地获得所需凉白开,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开水,也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凉白开,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水泵8 抽送至冷却组件5中的冷水在流经冷却组件5并与加热烧开后的水发生热交换后流回至第二水箱3中,由于流经冷却组件5中的水在与加热烧开后的水发生热交换后会升温,将该部分吸收有热量的水流回至第二水箱3中有利于后续流入加热组件4中进行加热烧开,不仅能够更加快速地将水加热烧开,而且能够节省能耗,实用性更强。
23.冷却组件5包括冷却管道51、套设于冷却管道51上的冷却筒 52,冷却进水口53、冷却出水口54分别设置于冷却管道51的两端,热交换进水口55设置于冷却筒52的底部,热交换出水口56设置于冷却筒52的顶部;当需要制取凉白开时,将经过加热组件4加热烧开后的水通入冷却管道51中,再通过第二水泵8将第一水箱2中的冷水从热交换进水口55通入冷却筒52中与冷却管道51内的开水进行热交换。
2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1、用于监测加热组件4的加热管道 43内液体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9、用于监测冷却组件5的冷却管道51内液体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10,所述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0分别与控制模块1 电连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9能够对加热组件4的加热管道43内的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加热组件4 的加热管道43内的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完成对水的加热烧开,并将该部分水输送至冷却管道51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0能够对冷却组件5的冷却管道51内的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冷却组件5的冷却管道51内的水达到所需温度大小时,将该部分水输送至供液嘴6并向外流出,得到所需温度
大小的水。
25.加热组件4包括水槽壳体41、厚膜加热板42,厚膜加热板42 包括基板421、设置于基板421底部的电加热膜422,电加热膜422 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厚膜加热板42对水进行加热烧开,加热效率高,能够快速地将水进行加热烧开。
26.水槽壳体41与厚膜加热板42的基板421之间相围形成涡状加热管道43,电加热膜422为与加热管道43轨迹相同的涡状结构,能够充分且高效地对加热管道43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快速高效地将加热管道43内的水加热烧开。
27.水槽壳体41与厚膜加热板42的基板421之间一体焊接成型,能够保证密封性,能够防止加热管道43内的水与电加热膜422相接触,能够很好地实现水电隔离,从而能够杜绝漏水、漏电的风险,使用更加安全。
28.第二水箱3的外壁设有保温层11,能够很好地防止热量的流失,从而有利于后续将第二水箱3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管道43中进行加热烧开;保温层11为隔热陶瓷材质,保温效果好。
29.第一水箱2的容积大于第二水箱3的容积,使得第二水箱3主要作为中转作用的水箱。
30.工作原理:
31.当需要制取开水时,启动第一水泵7,通过第一水泵7将第二水箱3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组件4中,第一水箱2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水箱3中的水被第一水泵7抽走而流入第二水箱3中,加热组件4工作并将水加热烧开,此时第二水泵8并未启动,即冷却组件5并未通入用于热交换的冷却水,经过加热组件4加热烧开后的水直接从供液嘴6向外流出,获得所需开水;当需要制取凉白开时,启动第一水泵7,通过第一水泵7将第二水箱3中的水抽送至加热组件4 中,第一水箱2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水箱3中的水被第一水泵7抽走而流入第二水箱3中,加热组件4工作并将水加热烧开,经过加热组件4加热烧开后的水流至冷却组件5中,启动第二水泵8,通过第二水泵8将第一水箱2中的冷水抽送至冷却组件5中并与加热烧开后的水进行热交换,通过流入冷却组件5中的冷水能够快速地对加热烧开后的水进行降温,从而能够快速地获得所需凉白开,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开水,也能够随时快速地获得凉白开,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水泵8 抽送至冷却组件5中的冷水在流经冷却组件5并与加热烧开后的水发生热交换后流回至第二水箱3中,由于流经冷却组件5中的水在与加热烧开后的水发生热交换后会升温,将该部分吸收有热量的水流回至第二水箱3中有利于后续流入加热组件4中进行加热烧开,不仅能够更加快速地将水加热烧开,而且能够节省能耗,实用性更强。
32.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