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壶盖和采用该壶盖的泡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5635发布日期:2022-05-05 23:1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壶盖和采用该壶盖的泡茶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壶盖和采用该壶盖的泡茶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喝茶、品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泡茶壶是一种常见的泡茶器皿,通常采用玻璃、陶瓷、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可用来泡制热茶,也可以用来泡制凉茶。
3.传统的泡茶壶,一般由壶体和壶盖构成,其壶盖是直接放置在壶体的壶口上的,使用时需要先把壶盖取下来暂时搁置在桌面上,再向壶体内倒入茶叶或水,且倒茶时需一手提着壶体一手扶着壶盖以防壶盖滑落摔碎,不方便使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2020年5月22日授权公开了一种玻璃茶壶(公告号:cn210581977u),其包括玻璃壶体、壶盖及固定座,该壶体为上端开口的容器,壶体的壶口处缩颈,形成口小里大结构,固定座包括筒体段以及筒体段上端向外拐折形成的凸伸部,该凸伸部的一端设有枢接座,该枢接座与壶盖上的连接耳枢接,壶盖翻转式固定在固定座上,该筒体段设有抵顶于缩颈处的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设置成夹子形状,致使固定座与玻璃壶体相贴紧,在倒茶时,即使壶体倾斜超过90度也不会脱落。
4.现有技术虽然解决了使用时需取下壶盖的问题,使用起来方便了,但仍然存在以下一些不足:夹子形状的弹性结构只能适用于口小里大的壶体,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壶盖和采用该壶盖的泡茶壶,盖体通过支撑架安置在壶口处,使用时相对支撑架转动盖体即可打开或盖合支撑架上的开口,方便使用,且支撑架的下部由软性材料制成,可与壶口处的壶体内侧壁过盈连接,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壶盖,包括:
8.支撑架,用于安置在壶体的壶口处,所述支撑架设置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包括上部的支架一和下部的支架二,所述支架二的上端与支架一的下端连接,所述支架一由硬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架二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架安置在壶口处时,所述支架一搁置在壶口的上方且与壶口处壶体的顶面相抵,所述支架二经壶口伸入于壶体的内部且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
9.盖体,与所述支架一可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支架一上端的开口。
10.优选的,所述支架二与支架一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架二与支架一相粘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架一自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支架二的上端伸入容纳
槽内与支架一相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支架二包括:
14.顶架体,伸入所述容纳槽内与支架一相连接,所述顶架体的底面与支架一的底面相齐平;
15.侧架体,与所述顶架体的底面连接,且所述侧架体的内径设置成小于顶架体的内径,所述侧架体的顶面可与支架一的底面相抵;
16.架体凸沿,环绕所述侧架体的外侧壁向外凸出设置,用于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
17.优选的,所述侧架体的外径设置成小于顶架体的外径,所述顶架体的底面可与壶口处壶体的顶面相抵。
18.优选的,所述架体凸沿设置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所述架体凸沿布置在侧架体外侧壁的下端部。
19.优选的,所述支架一上部的一侧自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连接槽,所述支架一自连接槽的侧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轴槽,所述盖体底部的一侧向下延伸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凸出设置有与轴槽相匹配的转轴,所述连接槽沿支架一径向布置,所述转轴和轴槽沿支架一的水平切线方向布置并与连接槽垂直布置,所述盖体通过转轴伸入轴槽内与支架一可转动连接。
20.优选的,所述转轴和/或连接板上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轴槽内凸出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限位凸起,所述盖体通过定位凸起与限位凸起相抵相对支架一保持在打开状态或盖合状态;
21.所述盖体上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自由端逐渐上翘设置;
22.所述盖体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为半圆环形结构,且所述导流板相对盖体底部的高度自靠近连接板的一侧至远离连接板的一侧逐渐下降设置。
23.一种泡茶壶,包括:
24.壶体,上端设置有壶口;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安置在所述壶口处。
26.本实用新型取得如下的有益效果:
2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包括支撑架和盖体,支撑架安置在壶体的壶口处,盖体与支撑架上部的支架一可转动连接,使用时相对支撑架转动盖体即可打开或盖合支架一上端的开口,可通过该开口向壶体内倒入茶叶或水进行泡茶,且倒茶时无需用手扶着盖体,方便使用;
2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支撑架设置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包括上部的支架一和下部的支架二,支架二的上端与支架一的下端连接,支架一由硬性材料制成,支架二由软性材料制成,支撑架安置在壶口处时,支架一搁置在壶口的上方且与壶口处壶体的顶面相抵,从而将支撑架支撑在壶口上方,支架二经壶口伸入于壶体的内部且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从而将支撑架紧紧的固定在壶口处,倒茶时即使壶体倾斜超过90度壶盖也不会脱落,且柔性材料制成的支架二可与口小里大的壶体过盈配合连接,也可以与口里一样大的壶体过盈配合连接,适用范围广,且壶盖与壶体过盈配合的设置易于拆
装,便于清洗,实用性强;
2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茶壶,由于设置了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因而使用时无需取下壶盖,同样具有方便使用的效果。
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壶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的爆炸图。
34.图3为图2的c部放大图。
35.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壶盖的支架一的仰视图。
36.图5为图1中b-b处剖视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壶盖的盖体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泡茶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泡茶壶的盖体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图7的爆炸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泡茶壶的茶漏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
43.图12为图10中a-a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49.如图1-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壶盖2,包括支撑架21和盖体22,支撑架21用于安置在壶体的壶口处,支撑架21设置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包括上部的支架一211和下部的支架二212,支架二212的上端与支架一211的下端连接,支架一211由硬质塑料、硅胶、橡胶或不锈钢等硬性材料制成,支架二212由软质塑料、硅胶、橡胶等软性材料制成。支撑架21安置在壶口处时,支架一211搁置在壶口的上方且与壶口处壶体的顶面相抵,支架二212经壶口伸入于壶体的内部且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盖体22与支架一211可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盖合支架一211上端的开口。使用时相对支撑架21转动盖体22即可打开或盖合支架一211上端的开口,可通过该开口向壶体内倒入茶叶或水进行泡茶,且倒茶时无需用手扶着盖体22,方便使用。此外,支撑架21安置在壶口处时,支架一211搁置在壶口的上方且与壶口处壶体的顶面相抵,从而将支撑架21支撑在壶口上方,支架二212经壶口伸入于壶体的内部且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从而将支撑架21紧紧的固定在壶口处,倒茶时即使壶体倾斜超过90度壶盖也不会脱落,且柔性材料制成的支架二212可与口小里大的壶体过盈配合连接,也可以与口里一样大的壶体过盈配合连接,适用范围广,且壶盖与壶体过盈配合的设置易于拆装,便于清洗,实用性强。
50.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支架二212与支架一211固定连接,增强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支架二212通过包胶的方式与支架一211相粘接,便于批量生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架二212也可以通过胶水等其他方式与支架一211固定连接,或者该支架二212与支架一21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也能将支撑架21紧紧的固定在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上。
51.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支架一211自底面向上凹陷形成有容纳槽2111,支架二212的上端伸入容纳槽2111内与支架一211相连接,相比直接将支架二212的上端面与支架一211的底面相连接,容纳槽2111的设置大大增加了支架二212与支架一21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更加稳定,且便于生产加工。
52.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支架二212包括顶架体2121、侧架体2122和架体凸沿2123,其中,顶架体2121伸入容纳槽2111内与支架一211相连接,顶架体2121的底面与支架一211的底面相齐平。侧架体2122与顶架体2121的底面连接,且侧架体2122的内径设置成小于顶架体2121的内径,从而在侧架体2122的顶面形成可与支架一211的底面相抵的梯台面,进一步增大了支架二212与支架一2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连接更加稳定,同时支架二212本身的结构也更加结实耐用。架体凸沿2123环绕侧架体2122的外侧壁向外凸出设
置,用于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相比直接将侧架体2122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向外凸出设置的架体凸沿2123与壶体内侧壁摩擦后更容易产生形变,使用起来更加轻松、省力,且与壶体内侧壁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连接的稳定性更好,更不易脱离壶体。本实施例中,顶架体2121、侧架体2122和架体凸沿2123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稳固,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顶架体2121、侧架体2122和架体凸沿2123也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然后连接在一起。
53.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架体凸沿2123设置为一个,并环绕侧架体2122外侧壁的下端部设置,从而可在架体凸沿2123外侧壁的顶面与顶架体2121外侧壁的底面之间形成一安装槽2124,可进一步在安装槽2124内套置一可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过盈配合连接的软性垫圈,进一步提高支架二212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架体凸沿2123也可以环绕侧架体2122外侧壁的中下端、中部、上部等位置设置,或者设置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架体凸沿2123,这些都能与壶口处壶体的内侧壁紧密连接。
54.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支架一211上部的一侧自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有连接槽2112,支架一211自连接槽2112的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轴槽2113,盖体22底部的一侧向下延伸有两个连接板221,连接板221上向外凸出设置有与轴槽2113相匹配的转轴2211,连接槽2112沿支架一211径向布置,转轴2211和轴槽2113沿支架一211的水平切线方向布置并与连接槽2112垂直布置,盖体22通过转轴2211伸入轴槽2113内与支架一211可转动连接,盖体22相对支架一211垂直翻转以打开或盖合支架一211上端的开口。本实施例中,内置式的连接槽2112将支架一211与盖体22的连接部位隐藏在支架一211的内部,使得连接槽2112的结构比较稳固,不易受力变形,抗压性更好,且节省材料。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槽2112也可以设置在自支架一211的一侧向外延伸的连接板上,也能与盖体22可转动连接。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轴槽2113、连接板221和转轴2211也可以对应设置为一个或者三个、四个更多个,该连接槽也可以不设置,该转轴和轴槽也可以沿支架一平面的垂直方向布置,使得盖体22相对支架一211水平旋转以打开或盖合支架一211上端的开口。
55.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转轴2211和连接板221上凸出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定位凸起2212,轴槽2113内凸出设置有四个均匀间隔布置的限位凸起2114,盖体22完全打开状态时两个定位凸起2212分别与其中两个相对布置的限位凸起2114相抵,从而将盖体22锁定在完全打开状态,盖体22盖合状态时两个定位凸起2212分别与其中另外两个限位凸起2114相抵,从而将盖体22锁定在盖合状态。且定位凸起2212和限位凸起2114均设置为弧面结构,这样一来,稍加用力就可将盖体22由锁定状态切换为可转动状态,操作简单,方便。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凸起2212也可以仅设置在转轴2211上或连接板221上,该定位凸起2212或限位凸起2114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以实现不同角度的锁定效果。
56.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盖体22上靠近连接板221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按压板222,可通过按压该按压板222以将盖体22转动至完全打开状态,操作更加便捷。按压板222的自由端逐渐上翘设置,使用起来更加轻松、省力,且使得盖体22拥有较大的展开角度,便于经支撑架21的开口向壶体内添加茶叶等介质。此外,盖体22完全打开状态时按压板222的自由端还可与壶口处壶体的外侧壁或支撑架21的外侧壁相抵,从而更加方便于
将盖体22转动及定位在完全打开状态。
57.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盖体22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导流板223,盖体22打开时导流板223可将盖体22底部附着的水蒸气收集起来并引导其回流至壶体内部,防止水蒸气沿盖体22底部流至按压板222而烫伤手部。导流板223设置为半圆环形结构,结构简单,与圆形壶口相匹配,导流板223相对盖体22底部的高度自靠近连接板221的一侧至远离连接板221的一侧逐渐下降设置,方便将水蒸气回流至壶体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流板223也可以设置为圆环形结构或者四分之三、四分之一等其他部分结构的圆环结构,也能将盖体22底部附着的水蒸气回流至壶体内。
58.如图7-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泡茶壶,包括壶体1和实施例一提供的壶盖2,其中,壶体1的上端设置有壶口,壶盖2安置在壶口处。由于该泡茶壶设置了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2,因而使用时无需取下壶盖2,同样具有方便使用的效果。
59.如图8-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壶体1内还安置有茶漏3,用于过滤茶叶及其他冲泡物等介质,可以倾倒出不含茶叶等介质的茶水,方便饮用,茶漏3包括茶篮本体31和底盖32,其中,茶篮本体31设置为上下端开口的筒形结构,茶篮本体31外侧壁的上端部向外凸出环绕设置有篮体边沿311,茶篮本体31安置在壶体1内时,支撑架21套置在茶篮本体31的外周,篮体边沿311搁置在壶口的上方且与支架一211的顶面相抵,盖体22用于打开或盖合支架一211及茶篮本体31上端的开口。本实施例中,茶漏3通过茶篮边沿311搁置在支架一211顶面的方式安置在壶体1内,茶篮边沿311与壶口处壶体1间接相抵,使壶体1通过支撑架21间接对茶漏3进行有力的支撑,且拆装便利,方便使用和清洗,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篮体边沿311也可以直接搁置在壶口处的壶体1的上方,通过壶体1直接对茶漏3进行有力的支撑。此外,底盖32与茶篮本体3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用于打开或盖合茶篮本体31下端的开口,从而可将茶篮本体31的底部拆卸下来,便于倾倒茶漏3内的茶渣,同时还可以单独清洗茶漏3内的底部,清洗起来更加轻松、容易。茶篮本体31和底盖32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通孔33,过滤起来更加快捷,且泡茶时壶体1内的水可先从底盖32上的过滤通孔33进入茶漏3内与茶漏3内盛放的茶叶等介质进行充分反应后再由茶篮本体31上的过滤通孔33导出至茶漏3外的壶体1内,或先从茶篮本体33上的过滤通孔33进入茶漏3内与茶漏3内盛放的茶叶等介质进行充分反应后再由底盖32上的过滤通孔33导出至茶漏3外的壶体1内,从而不断循环冲泡,可以提升茶水的口感。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茶篮本体31或底盖32中的一个上开设若干过滤通孔33,也具有过滤作用。
60.如图11-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底盖32包括盖底板321和盖侧板322,盖底板321位于底盖32的底面,盖侧板322环绕盖底板321的外周向上凸出设置,盖侧板322与茶篮本体31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底盖32上的茶滤通孔33设置在盖底板321上,便于壶体1内的水从茶漏3的下方进出茶漏3内部。茶篮本体31的底部设置有外螺纹312,盖侧板322上设置有与外螺纹312相匹配的内螺纹323,底盖32通过内螺纹323与外螺纹312螺纹配合连接,从而与茶篮本体31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利。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盖侧板322与茶篮本体31的底部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等其他结构可拆卸连接,也能便于倾倒茶漏3内的茶渣或清洗茶漏3内的底部。
61.如图11-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茶篮本体31包括顶篮体313、侧篮体314和底篮体315,其中,顶篮体313的顶部设置有篮体边沿311,侧篮体314与顶篮体313的下
部连接,底篮体315的上端与侧篮体314的下部连接,下端与底盖32可拆卸连接,底篮体315下端的半径小于侧篮体314的半径,使得底盖32连接在底篮体315上时外表面与侧篮体314的外表面相齐平,不容易划伤人手。茶篮本体31上的茶滤通孔33设置在侧篮体314上,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在顶篮体313或底篮体315上。本实施例中,顶篮体313、侧篮体314和底篮体315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坚固耐用,顶篮体313、侧篮体314和底篮体315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也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便于加工处理。
62.如图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顶篮体313包括顶篮板一3131、顶篮板二3132和顶篮板三3133,其中,顶篮板一3131的顶部设置有篮体边沿311,顶篮板二3132与顶篮板一3131的下部连接,顶篮板三3133的上端与顶篮板二3132的下端连接,下端与侧篮体314的上部连接,顶篮板三3133的半径小于顶篮板一3131的半径,顶篮板二3132的半径自上端至下端逐渐减小,使得顶篮体313形成一类似于漏斗的结构,便于向茶漏3内添加茶叶等介质。
63.如图11-1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篮体边沿311的一侧还向外延伸有握持部3111,方便于提拿茶漏3。握持部3111沿篮体边沿311的径向布置,且握持部3111的自由端向下弯折形成有弯折部3112,使握持部3111整体形成挂钩结构,清洗后壳可通过该挂钩结构将茶漏挂置起来,便于沥干。弯折部3112的外侧连接有握持件3113,握持件3113通过螺钉与弯折部3112连接,握持件3113设置成球形体,方便握持,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握持件3113也可以通过粘接、铆接等方式与弯折部3112连接,也具有同等效果。
64.如图9或1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壶体1设置成底部封口的圆筒形结构,结构简约,壶体1采用耐高温耐低温的玻璃材料制成,兼用于冷水壶和热水壶,且可从外界直观的看到壶体1内茶水的颜色和类型,方便使用。壶体1上壶口处的一侧设置有鹰嘴倾倒口11,便于倾倒壶体1内的茶水等液体。壶体1上远离鹰嘴倾倒口11的一侧设置有壶柄12,壶柄12设置成开口向壶体1的u形结构,壶柄12的一端与壶体1的上部相连,另一端与壶体1的下部相连,优选的,壶柄12与壶体1一体成型,结构更加牢固耐用。壶体1的底部配套设置有托放篮4,托放篮4包括底部的托板41和环绕托板41的外周向上凸出形成的托壁42,可将壶体1或茶漏3搁置在托放篮4内,用于壶体1的承托或茶漏3的沥水,使用更加安全和卫生。底盖板321的底部还向下凸出设置有多个脚垫3211,茶漏3搁置在托放篮4内时通过脚垫3211与托板41相间隔,便于沥水。
6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66.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