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

文档序号:30129651发布日期:2022-05-18 21:37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光照强度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室内光照强度的调节越来越重视。然而,目前常见的方式为通过遥控器控制窗帘开合的方式来调节室内光照强度,智能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该系统的结构简单,造价低,有助于提升室内光照强度控制的智能化程度。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技术方案如下:
5.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包括: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具有多个竖型叶片;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光强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室外光强检测组件和室内光强检测组件;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光线直射角度和室外光照强度;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数据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光强调节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结果并相应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所述光强调节设备包括控制叶片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和/或对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
6.由此,光强调节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处理设备对实时监测到的光强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结果来自动地、对应性调整室内的光照强度,显著提升了智能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数据处理设备同时考虑到了室内和室外的光照强度,因此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升;光强调节设备通过转动控制装置和照明装置协同控制室内光照强度,可进一步提升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通过光线直射角度来对应性转动所需数量和位置的叶片以及起停所需数量的照明装置,有助于降低能耗。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简单,造价低,智能化程度高,并且能极大地提升了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准确性。
7.进一步地是,还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将用户的需求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所述需求数据可以但是不限于为用户所需的室内最佳光照强度。由此,用户可以随时改变所需的最佳光照强度。
8.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光强传感器和驱动第一光强传感器转动的第一舵机。
9.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光强传感器位于壳体内部,第一舵机位于壳体下方,第一舵机驱动壳体和第一光强传感器转动。
10.进一步地是,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方形;并且/或者,所述壳体由pvc板搭设而成。由此,可减少斜入射光线对室外光强检测组件实施数据采集的影响。
11.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设于百叶窗上方的中部。由此,室外光强数据的可用性高,实用性更强。
12.进一步地是,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第二光强传感器。
13.进一步地是,所述第二光强传感器为至少两个并且设于室内的不同位置处。由此,使多个第二光强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平均值为室内光照强度,可以显著提升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准确性。
14.进一步地是,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单片机。
15.进一步地是,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包括与每个叶片配合的第二舵机。
16.进一步地是,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led灯。
17.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占地空间小,所需能耗低,不仅智能化程度高,而且能够显著提升调节后室内光照强度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室内光照强度难以智能控制以及难以准确控制的技术问题,家家户户均可安装使用,因此适合于推广使用。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中的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中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中终端设备对房屋的平面图进行网格化处理后的显示界面。
25.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26.300-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10-第一光强传感器,320-第一舵机,330-第二光强传感器,340-壳体,400-单片机,410-通信模块,510-第二舵机,520-照明装置,600-终端设备,700-百叶窗,710-叶片,800-物联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28.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
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31.实施例1
32.图1为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中的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安装位置图。
33.图3为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中室外光强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如图1-3所示,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包括百叶窗700、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光强调节设备。
35.所述百叶窗700具有多个竖型叶片710,叶片710宽度优选为5~20cm以确保较好的控制精度。
36.所述数据采集设备用于采集光强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和室内光强检测组件;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用于获取光线直射角度和室外光照强度;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用于获取室内光照强度。
37.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设于百叶窗700上方的中部,所述室外光强检测组件300包括第一光强传感器310、第一舵机320和壳体340,所述第一光强传感器310位于壳体340内部,第一舵机320位于壳体340下方,第一舵机320驱动壳体340和第一光强传感器310转动,所述壳体340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壳体340由pvc板搭设而成;第一舵机320每次驱使第一光强传感器310水平转动180度,由第一光强传感器310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最大值为室外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光线入射角度即为光线直射角度。
38.所述室内光强检测组件包括设于室内的第二光强传感器330。
39.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所述光强数据,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单片机400,单片机400采用stm32单片机。单片机400分别与第一光强传感器310、第一舵机320、第二光强传感器330、第二舵机510和led灯连接。
40.所述光强调节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结果并相应调节室内的光照强度;所述光强调节设备包括控制叶片710转动的转动控制装置和/或对室内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520。其中,所述转动控制装置包括与每个叶片710配合的第二舵机510,所述第二舵机510与叶片中轴线两端的转轴连接;所述照明装置520包括至少两个led灯。
41.单片机400可以但是不限于通过判断室外光强数据、室内光强数据和设置的最佳光照强度的大小关系的来驱动转动控制装置和照明装置。例如,当室内光照强度和室外光照强度均大于最佳光照强度时,单片机400控制部分或全部叶片710转动以遮挡进入室内光线直至室内光照强度达到最佳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小于最佳光照强度且室外光照强度大于最佳光照强度时,单片机400控制部分或全部叶片710转动以使光线进入室内直至室内光照强度达到最佳光照强度;当室内光照强度和室外光照强度均小于最佳光照强度时,
单片机400打开部分或全部led灯以提升室内光照强度至最佳光照强度。
42.第一光强传感器310优选每隔3~10分钟转动一次,由此,既便于随时根据室外光线调整室内光照强度,又能显著节约能耗。
43.第一舵机320控制第一光强传感器310转动的速率优选为30~90
°
/s,有助于提升获取光强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
44.实施例2
45.图4为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6.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智能控制室内光照强度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终端设备600,所述终端设备600用于将用户的需求数据传输给单片机400;单片机400与终端设备600之间通过无线网络通信;单片机400用于处理所述光强数据和需求数据。
47.优选地,单片机400通过通信模块410和物联网平台800与终端设备600之间进行通信,所述的需求数据至少包括用户所需的最佳光照强度。所述的通信模块410优选为esp8266wifi模块。终端设备600可以是手机、电脑、ipad等固定或移动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48.除了最佳光照强度,需求数据还可以包括用户在终端设备600上实时设置的敏感区域,所述的敏感区域为光线直射的视觉敏感区域,若阳光穿过百叶窗后直射入敏感区域会造成用户眼部不适。
49.当用户设置有敏感区域时,单片机400可以根据光线直射角度和室内布局来确定所需控制的叶片710数量及位置,通过使叶片710转动至与光线直射方向垂直,即可遮挡直射敏感区域的光线,提升舒适度。
50.所述敏感区域优选但是不限于由用户在终端设备600的用户端显示界面上操作生成。具体为:用户端显示界面上生成有与所需控制房屋的平面图相对应的网格,用户点击网格即可生成敏感区域。例如,如图5所示,如需控制电视机所在位置为敏感区域,则点击与电视机重合的网格,即生成敏感区域。敏感区域生成后,终端设备600将敏感区域的数据传输给单片机400,所述的敏感区域数据包括敏感区域的尺寸以及与敏感区域百叶窗700的相对位置。
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